经济学范畴的货币?
——寻找货币的锚(五)
盛兴瑞
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从事经济活动,通过劳动生产劳动产品,除了生产出供我们人类方便消费的不同效用外,一定还同时生产出一种相同的、每个劳动产品都共同拥有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到底存不存在?是什么的问题,我们的一些经济学前辈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价值。存不存在、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现在还存在着争议和分歧。
一、劳动创造的价值的存在
至于经济学范畴的价值到底存不存在,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需要我们的感知是不是能够感觉到。如果我们能够感觉到,而且一直在使用,这个东西就一定存在,只不过我们还没有清晰地看到。更确切地说,是我们还没有从理论上认识到,或者解释的不合理而已。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这个东西,是不是就找到了理论经济学范畴的货币?或者说找到了货币的锚,为真正的货币生产提供了科学的经济学支持?
要找到价值,首先要感受和认识交换。要进行交换,首先一定是我们劳动生产不出来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东西,一定会自己劳动生产而不会去交换。为什么要这样?交换一下不是很好吗?这不是过去人的想法,而是今天人的想法。因为过去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并没有一个很好的交换场所、交换媒介,特别是劳动分工还没有形成细化,我们需要的东西,绝大多数人们自己都能生产,而且都有条件自己生产。交换是具有很大交换成本的,为了安全需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劳动生产。除非迫不得已,这实际上不是交换,而是变卖。
从安全角度出发,交换不是首选,自己生产才有安全。从经济角度看交换,越是能够自己生产就越经济。所以,造是最经济的,买次之,租是最不经济的。过去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但这并不影响人们的劳动分工和交换,也不影响对价值的寻找。随着生产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多,人们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人们自己生产不出来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分工也就会越来越细,市场也在逐渐发育成熟,人们自己也就不必也不可能生产所有的东西,也就形成了一种交换的必然。交换中那个要找的共同的价值,也就越来越凸显出来。最后,我们会发现,这个交换中我们要找的那个共同的价值,还是隐藏在我们的劳动中。
我们要进行劳动产品的交换,就需要找到一个共同的东西来进行比较,然后才能等价交换。否则,交换就很难完成。那么,我们进一步想,等价交换的基础是什么?就是我们主观上的效用吗?应该说是,但也不完全是。一定还有一个东西来规范我们的交换,那就是价值。只有等值交换,才有等价交换。现在的商品交换,已经从物物直接交换进入到用信用货币做媒介的间接交换阶段,马上就会进入到用数字信用货币做媒介的时代,也就是说已经不是一个完全凭效用,特别是凭主观效用来进行交换的时代。应该说,完全凭效用进行等价交换,特别是主观效用来进行交换的时代,是一个相对粗放的时代,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时代。只有找到等值交换的那个价值,才能使我们的交换进入科学时代。因为货币这个媒介,需要客观存在的、代表人类劳动创造的价值来进行支撑和锚定。没有价值的支撑和锚定,货币就不能称其为真正的货币,只是一个和贝壳、*金没有区别的、方便交换的等价物。
就好比我们交换时称重所使用的秤,在粗放时代,我们会使用杆秤。但今天,我们就制造出了更精准、更规范、更统一的电子秤。但是,不论是杆秤,还是电子秤,之所以被我们接受,相信用它来比较商品的重量是否准确的,其背后一定是有一个东西客观存在,否则就无法准确进行计量。这个东西就是不同物体的重量及科学地分析不同物体重量的物理学原理的存在。也就是说,只有科学地定义物体的重量和科学地分析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才有了现在人人都能接受的电子称,帮助我们准确地称量物体的重量而安全方便地交换。如果我们现在上街买东西,看到有用杆秤的,肯定第一反应就是准吗?不会在重量上骗人吧?
因此,我们在交换时比较什么,用什么比较,就像我们称量时称量什么,用什么称量一样,首先找到一个标准,然后建立一个科学的计量方法,这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东西。从人的经济认识特性和劳动产品的产品特性来看,肯定首先要比较效用,这肯定是一个比较的重要内容。因为不需要的东西是不会去交换的,这是交换的基础。如果需要,能用不同的效用去等值交换吗?水和*金怎么等值交换?还是要找到一个共同的东西才能方便人们比较交换。怎么找?肯定还是要到我们生产生活的现实中去找,根据人们的生产生活现实去找。
大家想想,我们的人类劳动除了生产出不同的效用外,一定还同时生产出另一个共同的东西存在,这个东西可以给出每个劳动产品在交换时的交换比例。古典*治经济学家们把这个东西叫做价值,并用劳动时间进行定义,而马克思进一步用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定义。很遗憾,由于他们定义错了,最后被人们放弃了,甚至连劳动创造的价值都给放弃,用主观效用代替价值,形成了主观效用价值观。你想呀,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怎么能用时间来定义?同一个时间内,不同的人的劳动完全相同吗?肯定不同的。那怎么比较?这样的定义完全脱离了现实,肯定会被人们放弃的。好在一点,我们确实感知并认识到了价值的存在,不过是一些人在用主观效用进行替代罢了。
二、如何定义劳动创造的价值
那怎么认识和理解?又如何定义?既然感知到了它的存在,而且就是人类劳动,并且需要体现着我们人类的劳动,就用劳动来定义就很好。干啥绕着弯子要用时间定义?所以,我们认为价值就是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还是劳动创造的。不是价值不存在,更不是劳动创造的价值不存在,而是我们定义错了。既然定义错了,就重新定义。价值就是人类劳动的一种体现,和质量是衡量和比较物体重量的物理量一样,是衡量和比较人类劳动付出多少的一个物理量。附加在劳动产品上价值的大小,就是人类劳动付出多少的一种体现。你劳动付出多,价值就大。劳动付出少,价值就低。价值大小高低并不由时间决定,而是由你的劳动生产组织方式决定。
一个劳动产品上附加的人类劳动多,其价值就高,反之就低。那好,我牵一头牛,你拿一个苹果,你给我比较一下它们的价值,看看你怎么比?这肯定没法比。但如果你能把所有的牛,和所有的苹果放在一起,就肯定能够比了。你这是诡辩,知道我们无法把所有的牛和苹果都放到一起,来回避你认为劳动创造的价值存在的幻觉。这不是幻觉,而是一种思维方法,而且是科学的思维方法。你如果能够把所有的劳动产品放到一起,就能够知道有多少人、什么样的人、付出多少劳动、用什么样的生产组织方式来生产它们,就可以比了。过去做不到,但现在可以做到了。这就是上面说的生产组织方式决定,也就是理论经济学的价值存在。
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想要把所有的牛和所有的苹果都放到一起来比,并不需要像过去那样把实物弄到一起做不到而无法比,可以用统计信息和统计数字加经济分析的方式就可以做到。现在来说,这不是一个能不能做到的问题,而是一个我们要不要这样思考的问题。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信息和数字时代,我们的思考方法,特别是我们对人类经济活动的认识方法,是不是也要跟上时代,进行一下创新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沉浸在用粗放的现象描述来解释人类经济活动的经济学和*治经济学中,也不能停留在用时间定义劳动创造的价值的经济学和*治经济学时代,我们必须建立科学的经济学和*治经济学,用科学的经济学和*治经济学来解释经济现象,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
三、价值悖论新解
大家都知道,经济学上有个斯密悖论,也叫价值悖论,是斯密老先生提出的一个疑问。他就是想比较一下*金和水谁价值高,进而找到比较商品价值的方法。从效用上说,*金肯定没有水效用值高。因为人们离不开水,但可以没有*金。用现实交换中的价格比较,单位*金可以换更多的水,也就是*金的价格更好。那么,谁的价值更高就搞不明白了,也就形成了悖论。后来的崇尚主观效用的西方*治经济学家得意洋洋地用稀缺性和边际理论进行解释,并给出了结论。*金稀缺、水不稀缺,边际递减、最后一个单位决定,当然是*金的价值高。是这么回事吗?肯定不是。
崇尚主观效用而且投机媚俗、从现象上解释人类经济活动的西方*治经济学家,就是这样的庸俗和自以为是。也就难怪马克思找出一个代表,也就是效用论的鼻祖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进行概括,把崇尚效用的那些经济学家和*治经济学家都看成是一类,称其为庸俗经济学家。人家斯密老先生不懂就问,实在不行从道德情操角度去思考解决,也不会去媚俗。而马克思主义的*治经济学家追求真理、立场鲜明,献身于经济学和*治经济学探索,更不会去媚俗。因为他们都崇尚劳动价值观,都坚持追求真理反对庸俗。只有崇尚主观效用的西方*治经济学家,才会投机媚俗。
扯远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不是那么回事。实际上这正是经济学和*治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不同导致的结果。经济学研究价值,*治经济学研究价格,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拿到一起来比较,肯定就得不出一致的结论而形成悖论了。还是要说,实际上是没有悖论的。之所以存在悖论,就是因为逻辑上的概念错误或错位导致的结果。不同范畴内的概念,拿到一起来进行比较,肯定就会出现悖论了。价值是理论经济学研究范畴的概念,价格是*治经济学研究范畴的概念,各自反映的客观内容是不同的。价值是绝对量,而价格是单位产品的价值或效用值,怎么可能放在一起比较?放在一起比较,不出现悖论才怪。
何况,所谓的稀缺性理论,边际理论,在理论上解决了交换比例内质,也就是价值问题了吗?并没有。只不过是一种对现实人类经济活动中交换活动价格形成的一种解释,是更深层次的价格描述罢了。他们解释描述的还是价格,并不是价值。稀缺性理论和边际理论,是价格形成的解释理论,并不是价值存在和价格内在形成的解释理论。他们应该在价格形成和解释上表现出得意,因为这确实使价格理论更进了一步。但不应该在解释价值上得意。在价值解释上得意,就显得有些不严谨、不科学了。斯密老先生就是因为把价格和价值混淆,才搞不明白哪个价值大而形成悖论。你仅仅从价格上去解释,实际上就是一种现象描述,不过是用价格形成理论来进一步描述价格罢了,并没有解释价值的存在和比较,也就没有真正回答斯密老先生的问题。不知道这些庸俗的经济学家们得意什么?连后来崇尚主观效用的大经济学家熊彼特都看不下去,不得不承认,稀缺理论和边际理论解释的是价格形成过程,并没有解决价值问题。可他们不会重视,更不会去告诉大家。
因此,既然人家斯密老先生问的是价值,要真正解释斯密悖论,也就是价值悖论,还是首先要回到理论经济学,然后从价值上去进行解释。怎么解释?还是上面说的,把所有的劳动产品拿到一起去比较,去比较人类投入到水上的劳动,和人类投入到*金上的劳动,看看哪个投入的劳动量大,哪个就更有价值。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人类投入到生产水上的劳动高,还是投入到生产*金上的劳动高?肯定是水的。所以,水的价值比*金高,而不是*金的价值比水高。至于单位价值,也就是价格,肯定是*金高。因为*金自然分布稀缺,边际递减,最后一个单位*金一定比最后一个单位水的价值高。所以,那些崇尚主观效用的西方*治经济学家解释的不是价值,而是价格。用价格冒充价值来进行解释,就肯定是错的了。至于在客观存在的*治经济学和价格形成上,稀缺理论和边际理论对价格形成的合理解释,那是另外的内容,与价值无关,就不在这里讨论了。因为只有先确定价值,他们的价格理论才有价值。
四、货币的定义
所以,理论经济学上的价值,一定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一类物质价值的总的概括,而不会讨论某一个商品上其价值多少,那是应用经济学*治经济学研究的范畴。理论经济学的任务就是解释价值。既然是一个概括,这个价值反映的就一定是一个内容范围非常广的范畴,包括所有的人类劳动给我们人类创造的所有的有效的、积极的、客观存在、体现在具体的劳动产品上的、我们能够想象得到的物质和精神意义的总和。我们比较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和现象的价值大小,就是比较这些内容,最终也就是在比较人类的劳动投入。我们在日常和工作中说什么东西或什么事情有没有价值,价值大小,最终都是基于人类的劳动。所以,我们人类的核心价值观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价值观。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建在劳动价值观基础上的*治经济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合,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因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观基础上的,最终的核心价值观也还是一个,就是劳动价值观。
由于理论经济学的价值概念是一个抽象概括,是一个总的人类劳动的反映,那么人的商品交换就是价值交换。要实现价值交换,就必须对价值进行量化分析,也就需要对价值进行单位切割,也就需要在价值范畴引入物理量这样一个概念。因此,货币就作为价值的物理量而引入到理论经济学中。实际上,为了和将来*治经济学上的货币形成区别,我们不必把理论经济学上的这个物理量概念称为货币,而直接称为价值和价值的物理量。其单位也不必用什么圆角分之类的货币概念,而是需要重新对价值的单位进行命名。比如,模仿物理学上的单位命名,用一些科学家的名字代替,什么牛顿、瓦特、安培、开尔文、坎德拉等。这样,所谓经济学上的货币概念,也就是价值的物理量概念,也就建立起来了。
五、第八个基本物理量
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做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宣布,人类科学体系物理现象描述中定量分析方法体系的物理量体系中,第八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也就是反映人类经济活动核心问题的价值及其物理量名称和单位的诞生。这个反映人类经济活动核心问题的物理量名称就是价值,其单位就是我们第二件要做的事。第二件事,就是为了纪念配第最早喊出具有劳动价值观意义的口号,也就是那句“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口号,建议用配第作为价值的标准物理量单位。当然,单位体系也不会只有一个单位,还可以增加的,比如1配第等于多少李嘉图,1李嘉图等于多少斯密等不同单位。
有人可能不愿意,为啥没有马克思?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解释可是达到了一个顶峰。但本人认为,马克思对价值发现的贡献,没有跳出古典经济学范畴。他的所谓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不仅没有超越李嘉图,而且沿用了李嘉图的错误,仍然是延续了李嘉图的现象描述,并没有在本质上形成新的解释。由于定义上错误,也就很难抵御同样是现象描述的、崇尚效用价值的庸俗经济学家们的攻击,导致劳动价值论发展到今天,已经走到了基本上被彻底否定。让错误的、同样以现象描述为主、崇尚主观效用价值观的西方*治经济学几乎形成大一统的被动局面。所以,在价值发现和解释上,马克思既不是发现者,也不是成功的解释者,没有在原来基础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总结
介绍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了:理论经济学范畴的货币概念,就是客观存在的、人类劳动创造的价值的物理量,也就是说货币在理论经济学范畴是一个物理量。这个物理量的单位就是配第、李嘉图、斯密。至于*治经济学范畴的货币的概念是什么?怎么形成?锚定什么?我们会在下一篇文章中给大家介绍。受马霞老师的支持和推介,这两天有很多网友加入。欢迎大家在一起研究讨论,力争把真正的、科学的理论经济学建立起来,为建立科学的*治经济学建立理论基础,来科学地创建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的*治经济学,指导人类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的*治经济活动。
最后,还是要给大家广告一下,不感兴趣的可以不看。由我们河南复兴经济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建立在创新解释的新的劳动价值论下的经济学和*治经济学理论已经趋于完善。只是还不便公开发表,正在进行相关的应用成果转化,并开发出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经济学和*治经济学应用成果。比如,我们开发了“复兴企业治理模式”、“复兴社会治理模式”、“复兴乡村治理模式”等治理结构设计成果,开发了“公有民租的房地产制度模式”和“公有收入取代税收的新财*模式”等经济学和*治经济学应用成果。
对于创新的经济学和*治经济学理论,及转化的应用成果,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和我们联系,提出你们在从事经济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来共同协商寻求解决。我们也欢迎在大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经济学和*治经济学研究的朋友,和我们联系,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共同实现经济学和*治经济学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取得成功贡献我们的智慧。为经济学的伟大复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或扫描文章后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