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1.
研究价值理论的意义
价值是揭示客观世界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程度的关系范畴,是指具体历史过程中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而实现。在经济领域中,价值本质上就是人与物品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当发生商品交换时,它会直观地表现为商品与商品之间的意义关系,但其背后又隐藏着人与人之间的意义关系。
作为人类社会和经济世界中的普遍联系与基本属性,价值是经济学的“元概念”,对它的研究即价值理论——包括价值的性质、构成、尺度、表现等——则是“元问题”。正如约翰·穆勒所说,“几乎一切有关经济利害关系的思考都包含某种价值理论,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即使是极小的,也会使我们的其他一切结论产生相应的错误”,在笔者看来,价值理论是一种经济哲学,是经济学的基础与核心,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判断经济学理论科学性的重要依据,或“经济学体系的纯洁性的试金石”。
2.
研究理论史的意义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和成熟都是渐进的,其演化历史对该学科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来说尤为如此,这是由其研究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内在本质并不是如自然科学那样静态存在的,只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才逐渐展现出来……比自然科学复杂得多,每个人所能够穷尽的思考只能局限于很小的一个方面,而要了解人类社会的全貌,就必须努力承袭和契合前人的研究”。因此,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对理论史的梳理和评析,我们才能更全面地理解经济学科的发生、发展和现状,才能跳出主流定式思维、拓宽分析视角,才能从那些被忽视的古旧思想中获得启发,进而深化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并把握其本质规律。3.
何为“早期”与为何“早期”
笔者在经济学说史上划分出来的“早期”是指前古典主义经济学(古希腊、罗马—中世纪、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的前两个时期。在重商主义之前的“早期”(即古希腊时期与罗马—中世纪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还不发达、人们的经济联系不密切、经济生活比较简单等客观原因,当时的学者对经济现象的研究还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理论体系”,经济学科也未从人文社科中独立出来。但在这些被马克思视为“现代科学的理论的出发点”的粗糙理论中,已经包含了未来的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等理论体系的萌芽。笔者认为,通过对早期价值理论史的梳理与评析,可以总结价值理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可以剖析某一理论的社会文化基础和哲学历史渊源。这便是笔者研究“早期”的原因。而自重商主义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状况的巨大变化,经济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形成了很多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价值理论史的叙事却变得相对单薄。重商主义学说视金银货币为财富,以实践*策为导向,没有什么价值理论;从重农主义到古典经济学直至马克思,则是劳动价值论逐步完善的过程,体现在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中;边际革命以来,劳动价值论退场,主观效用价值论成为主流,这体现在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教科书中。显然,“早期”之后的价值理论史脉络清晰,又已有众多研究,这便是笔者只研究“早期”的原因。二
古希腊时期的价值理论
1.
色诺芬的价值理论
色诺芬是经济学的开创者,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经济学家。他的价值理论体现在他的财富观之中。色诺芬(Ξενοφ?ν,前年左右-前年),雅典人,历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他以记录当时的希腊历史、苏格拉底语录而著称。
色诺芬首先是把物品的有用性作为衡量财富的标准——“财富是一个人能够从中得到利益的东西”,“凡是有利的东西都是财富,而有害的东西就不是财富”,也就是说,他把财富看作是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但是,这种使用价值又不是纯粹的客观有用性,而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它取决于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程度和利用水平——“同一种东西是不是财富,要看人会不会使用它”“一支笛子对于会吹他的人是财富,而对于不会吹的人则无异于毫无用处的石头”。也就是说,他并不只是从对象本身或其特性出发来规定其是否为财富,而是以人能否发现和实际利用该对象可能带来的益处为依据。显然,他强调在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这一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或创造性——这符合“价值”这一哲学范畴所具有的主体性特征。究其原因,古希腊的智者们具有最早的人文主义自觉,其思想以人作为哲学的首要、核心问题。正如普罗塔格拉宣称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体的人也充当价值关系的关键尺度。不过,在色诺芬对价值的主观性的强调和发展背后,也潜藏着忽视乃至舍弃对象客观性的危险。他的另一处论述,“如果有人能从仇敌身上得到好处,仇敌也是他们的财富”,暗含了这样一种思想:价值来源于物品产生的快乐而非物品本身。也就是说,对象是否是一个具备客观有用性的物品并不重要,只要它能使主体产生心理上的满足就是有价值的。这已经有了庞巴维克和费雪思想的影子,可以看作是边际效用学派主观效用理论的源头。色诺芬的价值理论在主观性与客观性之间的这种混乱,体现了古希腊学者在商品交换不够频繁、经验材料不充足的时代背景下,对商品价值观念等内在关系的粗糙感性认识。另外,色诺芬的使用价值包括两种用途,一种是直接使用,另一种是交换以取得其他的使用价值——“(笛子对于不会吹的人)只有在他们卖掉它时是财富,而在保存着不卖时就不是财富”。但他没有研究使用价值间的交换比例即交换价值的决定,这也是因为古希腊“前市场”性质的城邦经济生活,限制了学者对交换价值的认知。值得一提的是,色诺芬还认为,拥有家庭财产管理的知识或者学问就是最大的财富,并进一步提出,“我们也碰到一些具有知识和资力的人,如果他们工作,他们可以凭这种知识和资力增加他们的财产”。他将非物质形态的智慧和知识视为和物质产品一样具有价值,这是古希腊人盛行思辨与求知的社会生活状况在经济思想上的反映。这一思想为现如今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智能经济,即人类智慧知识越来越普遍地转化为财富的生产方式下,新型价值理论的建构提供了启示。2.
柏拉图的价值理论
柏拉图是*治经济学的鼻祖,相对于色诺芬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