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余永定继承陈云ldquo唯实r
TUhjnbcbe - 2021/5/10 18:06:00

[摘要]陈云是中国共产*杰出的经济工作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中国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者应认真学习陈云的经济思想及其工作方法,勇于开展新的理论探索,与时俱进、深化对市场与计划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认真研究改革开放中的具体经济*策,为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奉献自己的力量。[关键词]陈云;“唯实”精神;中国;经济理论;*策研究

[作者简介]余永定,经济学博士,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

认真学习陈云的“唯实”精神

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协、中央*委在陈云逝世后的讣告中写道:“他反复倡导领导干部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他认为,要把我们的*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而要使自己的认识比较全面、比较正确,少犯或者不犯大的错误,应该采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样的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陈云关于“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对当前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者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陈云曾对“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十五个字做过详细解释,指出:“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李成瑞和朱佳木在《陈云经济思想发展史》一书中对陈云的经济思想做过翔实的介绍。下面,我仅根据该书举几个陈云坚持“唯实”精神的例子。例一,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解决饥荒问题,陈云提出关于“分田到户”的建议。安徽省部分农村生产队实行“责任田”,陈云表示:“应当允许人家试验”。例二,60年代后期,“加工贸易”(把进口棉花加工成棉布出口)被说成不是坚持自力更生。对此,陈云指出:“国内棉花要做到自给有余,完全用自己的棉花加工棉布出口,可能要用很长时间。我们要利用这段时间,进口棉花加工棉布出口,不这样做就是傻瓜”。“我们有劳动力,可以为国家创造外汇收入。这样做,归根到底是为了加快国家的工业建设。”例三,林彪事件后,毛泽东、周恩来批准了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三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成套设备的报告。“四人帮”把引进成套设备说成“崇洋媚外”。陈云对此表示:“如果有人批评这是‘洋奴’,那就做一次‘洋奴’。”例四,年6月,在听取可以借到10亿美元甚至更多外汇资金,但又必须考虑这样做是否符合自力更生方针和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精神的讨论后,陈云指出:“我看,首先要弄清是不是好事。只要是好事,你们就可以找出一个办法——一个变通的办法来让大家讨论”;“不要把实行自力更生方针同利用资本主义信贷对立起来”。例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出现经济建设急于求成倾向,陈云提出压缩指标、减少项目的意见。但在宝钢建设是否继续下去的问题上,陈云认为:“这样大的工程,本应该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从开工以后的情况看,工程进展是好的。与日本的合同也已经草签,设备正在陆续到达。在这种情况下,宝钢如果下马,损失会更大”。因此,他“赞成本体工程完成后,不需要停顿,可以继续搞二期建设”。这些事例一一展现了陈云的“唯实”精神,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年2月8日,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上,陈云在陕西省全体干部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这几年我们*内生活不正常。‘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种现象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人说话有时免不了说错,一点错话不说那是不可能的。在*内不怕有人说错话,就怕大家不说话。有些‘聪明人’,见面就是‘今天天气哈哈哈’,看到了缺点、错误也不提。如果这样下去,我们的革命事业就不能成功,肯定是要失败的”。“领导干部听话要特别注意听反面的话。相同的意见谁也敢讲,容易听得到;不同的意见,常常由于领导人不虚心,人家不敢讲,不容易听到。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虚心,多听不同的意见。”这里,陈云对“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能否发扬光大做了权威的诠释。对一个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者来说,不管外部条件如何,实事求是都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正如毛泽东所说:“共产*员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

发扬陈云“不唯书”的精神,勇于进行新的理论探索

恩格斯认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理论界依然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正如有学者所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这一设想在提出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人们对此设想采取了教条主义的态度……不论是东方的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甚至反马克思主义者,不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者、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把排斥商品、货币、市场、竞争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视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之一。于是,‘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便成了一切社会主义者的信条,也成了一切反社会主义者的利剑”。年初,陈云就提出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强调“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是个补充,不是小补充,是大补充”。3月8日,陈云又指出:“一九四九年后中国实行计划经济,都是按照马克思所说的有计划按比例办事的。当时这样做完全对,但缺点是没有根据已经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经验和本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对马克思的原理加以发展,即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有两种经济:一是计划经济部分,二是市场调节部分,即只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化进行生产,带有盲目性调节的部分”。年底,陈云又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两者的关系是主要方面和从属方面的关系,计划经济起主要作用,市场调节从属于计划经济”。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我们就可以看到陈云关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思想的超前性。这种超前的“不唯书”的思想,为后来逐步深入的市场化改革打开了思想的闸门。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从计划经济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再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变化,既反映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也反映了中国思想理论界突破各种思想障碍不断求索的过程。斗转星移、潮起潮落,许多重要思想的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此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并未完成,并不存在什么终极模式,人们对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也必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断深化。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者应该以陈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继续加强对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与时俱进、深化对市场与计划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认识

所有制和资源配置方式是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虽然中国经济理论界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已基本形成共识,但对经济计划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或在更宽泛的意义上,*府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依然是一个远未讨论清楚的问题。事实上,市场与计划的优劣之争已经超过百年。随着苏联解体,市场与计划孰优孰劣的争论似乎已尘埃落定。但在近几年,计划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何种作用的问题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崛起再次引起学界
1
查看完整版本: 余永定继承陈云ldquo唯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