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奇葩说两届导师就“孩子是否应该从小学编程”话题发表了观点。音乐人高晓松在微博上写到:“我所理解的编程学习,其实是对孩子们底层思维的培养。”著名经济学者薛兆丰也建议家长们在孩子刚开始形成抽象思维时就开始学习,培养思维能力。
仿佛一夜之间,曾经“高冷”的少儿编程教育已不再小众,并迅速成为新一代家长的素质教育选择。以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青少年等级考试为例,-年度中国电子学会青少年科普会议现场报告显示,年全国报考超过14万人次。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将编程能力和编程思维看做孩子通往未来的一张“通行证”。
从曾经火爆的钢琴、英语,到如今方兴未艾的少儿编程,中国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热情一浪接过一浪,而每一个教育热点都被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梳理之下,我们可以发现70后、80后、90后父母的素质教育观念已然悄悄发生变化。
A
70后家长抓钢琴
在经济发展到工业化成熟之后,钢琴受到热捧是一种全球的普遍规律,日本、韩国在70年代都经历过钢琴销量的井喷期,而中国的“钢琴热”更是震惊了世界。
70后家长思想新潮,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加上独生子女*策的落地激发了70后家长在教育上的野心,数千万的琴童背负着家长出人头地的期待,90年代末期,李云迪和郎朗的横空出世,更是爆发了席卷中国的钢琴热。
如今少儿钢琴市场,琴童人数已呈回落趋势。钢琴不再是一家独大的音乐教育选择,火力开始分散到其他的乐器,如弦乐、管乐、打击乐等。家长对孩子学琴的态度越来越宽松,更希望孩子通过乐器发现自我,提升自信。家长更愿意将钢琴考级视为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并不强调孩子的专业水平学习的成果。
从重视技术到重视音乐素养,钢琴教育正在回归素质教育本色,或许这才是真正与国际接轨的琴类教育方式。
A
80后家长抓英语
少儿英语也经历了类似“钢琴热”的疯狂。从中国打开国门对外开放的那一天起,学习外语的热潮就从来没有降温过,而随着80后父母的登上舞台,少儿英语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金时期。
对于80后父母,英语像一种魔咒,从始至终伴随着升学、工作和升迁的道路。所以80后家长无不把英语教育放在首要位置。
年,教育部叫停中小学生英语考级,但家长对英语早教的热情有增无减,学英语的年龄从小学提前到幼儿园,甚至提前到早教、胎教。整个社会为学习英语投入了太多的资源,然而,没有理论和实践证明,在纯粹的母语环境里越早学习外语越好,在我国单一的语言环境里,绝大多数儿童一旦离开了英语课堂便与英语完全失去了联系。
近年来,在探讨“英语热”是否能降温的同时,90后家长的心态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对家长而言,英语仍然重要,但摘掉了滤镜效果,英语更像是一个工具,与其盲目地灌输教育,不如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在兴趣和交流的驱动下,有针对性地学习更能提升效率。
A
90后家长抓编程
“少儿编程”的百度指数超过“少儿英语”,是年的事。
少儿编程教育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纷纷将计算机引入到学校教育中,中国教育部也制定了计算机选修课教学纲要,以简单的计算机工作原理和Basic程序设计语言为教学内容。但相较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受重视程度,程序设计教学长期处于被冷落的的状态。
近几年,随着可视化编程语言的发展和iPad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少儿编程学习门槛大大降低,再加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发布的一系列*策,少儿编程一下成为了热门的素质教育赛道。
薛兆丰认为:“孩子们在编程中可以创造自己喜欢的内容,同时享受到努力和收获的正反馈,从而获得成就感。”和70后80后不同,90后家长更注重兴趣和学习自主性的培养,而编程正是这样的教育。学龄前儿童通过模块拖动、搭积木的形式,在游戏中爱上学习,养成自律、专注、坚韧的习惯,这成为很多90后家长选择编程教育的原因。
李翊告诉记者,“孩子们可以用很少的代码,写出千奇百怪的程序,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足够大。编程给予孩子的反馈非常及时,不需要人的干预,孩子可以不断调整迭代,最终得到一个好的结果,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博士、原谷歌资深研究员吴*,。他认为,编程学习可以培养一种“老板思维”,编程问题和解决一道数学难题不一样,编程需要顶层设计、将需求拆解成多个步骤,然后进行编程、调试、找bug,还要手机用户的反馈进行迭代,这个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训练,帮助孩子提升动手和动脑能力。
中国的少儿编程教育才刚刚兴起,对比现代教育发达国家,少儿编程在国内的普及渗透率还非常低,随着*策层面上的支持,以及市场需求的逐渐旺盛,未来我国少儿编程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从“钢琴热”、“英语热”到“编程热”这一系列变化,可以看到中国家长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回归理性,更加重视学习自主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专家建议,作为家长不必盲目追逐不断出现的新热点,真正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