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小编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整理完成。内容很多,但是很值得细品~
不妨先收藏,有时间的时候慢慢看……
边际效应—第一个馒头和第三个的差别
“边际效应”,有时又称为“边际贡献”,是指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当增加的投入超过某一水平之后,新增的每一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
消费者在逐次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虽然带来的总效用仍然是增加的)。我们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发展,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一如霍曼斯所说:“某人在近期内重复获得相同报酬的次数越多,那么,这一报酬的追加部分对他的价值就越小。”
就像是给非常饥饿的人吃面包,在吃第一个的时候感觉非常幸福,接着给他吃第二个、第三个……直到吃完第五个的时候他已经撑得不行了。如果我们还继续让他吃,相信他会一点幸福的感觉都没有了,甚至会心生厌恶。就是这个原因。这也是边际效应最典型的案例。
了解边际效应的概念,你就可以尝试在实际生活中去运用它。例如,你是公司管理层,要给员工涨工资,第一次涨薪,员工非常激动,大大增加了工作热情;第二次涨薪,很激动,增加了一些工作热情;第三次涨薪有点激动,可能增加工作热情;第四次……直至涨薪已经带来不了任何效果。
如果想避免这种情况,每次涨薪都想达到和第一次涨薪相同的效果,可能就要一次比一次翻倍……或者使用其他激励措施,例如第二次可以安排其参加职业发展培训,第三次可以对其在职位上进行提升,虽然花费可能相当,但由于手段不同,往往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给了经营者另一些启示,消费者购买物品是为了效用最大化,而且物品的效用越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超高。根据效用理论,企业在决定生产什么时,首先要考虑商品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大效用。
企业要使自己生产出的产品能卖出去,而且能卖高价,就要分析消费者的心理,能满足消费者的偏好。满足了消费者的偏好也就是满足了消费者感觉到的效用。一个企业要成功,不仅要了解当前的消费时尚,还要善于发现未来的消费时尚。这样才能从消费时尚中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及变动,并及时开发出能满足这种偏好的产品。
消费者连续消费一种产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如果企业连续只生产一种产品,它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在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低了。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在经济领域的产品多样化理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企业的产品不断创造出多样化的产品,即使是同类产品,只要不相同,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例如,同是笔记本电脑也可以根据消费者买电脑的不同需求做成不同型号,有的消费者买电脑是为了玩游戏且追求时尚,就可以对这类消费者侧重内存、显卡和外观;有的消费者是为了可移动性强,那么就要为这类用户节约重量。这样同是笔记本电脑就成为了不同产品,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如果是完全相同,则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购买就会下降较快。因此,我们在了解边际效应之后,就可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运用它。机会成本—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经济学中,我们把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失去的东西称为机会成本。选择鱼就必须放弃熊掌,放弃的熊掌就是得到鱼的机会成本。经济学家常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就是指任何选择行为都存在着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因选择行为而产生的成本,也称为选择成本。可见,机会成本决定着人们某种选择的方向。
机会成本广泛存在于任何个人、企业、*府的决策过程之中。在运用机会成本进行决策选择时,应该坚持机会成本最小的原则,以实现经济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人们较少考虑机会成本,事实上,仅有投入产出分析是不够的。比如,一块耕地种植小麦的投资是元,收入是元,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净收益元,该投资是可行的。但如果这块地被用于另一项投资,可得净收益元,那么用机会成本标准分析,种小麦的土地利用是无效的,因为这种投资使这块土地资源净损失了元,损失就是资源配置的损失。在经济活动中,对每一种资源的使用,都应该选择最有效率的用途替代其他用途,争取获得较大的资源配置利润。
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可以从节约投入、增加产出的日常经营过程中获得,但资源配置利润只能从资源的最优配置中获得。
对于个人而言,机会成本往往是我们做出一项决策时所要放弃的东西,而且常常要比我们预想中的多。以读研究生为例,现在的学校普遍收费过高,那么,你一年的学费、生活费和书本费之和是不是就是入学成本呢?当然不是,还不仅仅是这些。机会成本还必须包括你用于学习的时间的机会成本。如果你将学习时间用于工作,你将会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只是你不得不放弃了。这样,我们就会发现读研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就是“实际的花销”再加上“放弃的收入”。如果你在读研之前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我们就会发现你读研的机会成本将会变得更大。
企业和*府在进行决策时,同样会遇到机会成本的问题。比如在某个山区,既有秀丽如画的风景,又有丰富的大理石矿。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府有两个策略可以选择:一是建设旅游区,但是要保护环境;二是大举开发石材,但要牺牲环境。由此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支持大力开发大理石的人认为,这里高价值的石矿可以立竿见影地提升当地经济水平。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机会成本却可能会非常高。因为如果石矿开采导致了环境破坏,旅游区建设就会夭折,这种机会成本是难以估量的。此刻,大理石矿的价值和旅游区的价值同样真实。
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用货币进行衡量的。比如,要在某块土地上发展养殖业,在建立养猪场还是养鸡场之间进行选择,由于二者只能择其一,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是放弃养鸡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根据对市场的预期大体计算出机会成本的数额,从而做出选择。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人的一生中会面临很多的选择,有选择就需要计算机会成本,因此,这是一个对于任何人都很重要的经济学概念。所以,在作出决策前,我们一定要好好计算下机会成本,再做出相应的行动,尽可能使自己获得最大收益。马太效应—为何收入越高的人薪水涨得越快对富有的还要再给予,对一无所有的继续剥夺,也即贫者愈贫,富者愈富。
20世纪60年代,知名社会学家莫顿首次提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来比喻富的越富、穷的越穷之类的社会现象。环顾四周,你会发现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中,马太效应无处不在。
为什么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特别是“平等”观念已被举世公认的今天,这一“不平等”的现象反而变得变本加厉起来了呢?简而言之,就是世界已经“变小”了。过去人们的竞争都是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的,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一个大洲之中,竞争场所多却相互隔绝,就可以同时并存很多个“赢家”;而今天,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已经把整个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原有的隔绝被打破了,世界成为唯一的竞技场,其结果就是赢家更少,而赢得的战利品更多。特别是“全球化”的浪潮使原来的贸易壁垒不复存在,一个成功的企业就可能在全球击败所有对手,成为世界各地人们普遍使用的某种商品的唯一供应者。
赢家通吃意味着具有某种优势的人或组织以自身的优势资源为依靠,击败处于劣势的对手,从而赢得更多资源,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滚雪球”过程:你赢了—次,就更加强大,也就有可能一直赢下去,并不断发展壮大。
我们以两个国家—阿根廷和美国作为国际经济中马太效应的例证。阿根廷正处于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投资的减少使经济复兴乏力,而经济不振又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等。人们纷纷涌进银行提取存款,为了避免发生金融灾难,*府只好严格限制民众从银行提款。然而这一无奈之举却引发了更大的动荡,社会动乱,*权更迭,整个国家在危机中越陷越深。有人评论:如果阿根廷是一家公司,那么它早该宣布破产了。
而美国早在10几年前,就已经成了纯债务国,至今它所欠的国债已达数万亿以上。相比之下,将阿根廷拖垮的“巨额外债”不过是个小数目而已。美国的金融市场也不是毫无风险的,安然公司倒闭,众多大企业、大公司涉嫌在财务报表上造假等等就是明证。如果这些事发生在一个像阿根廷那样的国家,后果肯定是毁灭性的。然而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受投资者青睐的国家。原因很简单:美国是个“大”国,人们相信它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足以消解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而阿根廷相对而言则是个“小国”,没有人敢把*注下在它身上。
在前面对马太效应的分析和解释中,你也许注意到了一个概念:资源。这是马太效应的核心奥秘,或者说,是推动马太效应的内驱动力。
正如一句古语所说“多财善贾,长袖善舞”,你拥有的资源越多,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成为“赢家”。其原因是:更多的资源首先表现为更强的能力。正如—个本钱越多的人赢得也就越多,即使利润率相同,一个本钱超过对手10倍的人,利润额也会高10倍。况且,占有更多资源者往往利润率更高,他可以通过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降低成本,并以较低的价格吸引更多消费者,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意味着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在经济社会中,萧条期是不可避免的。当整个环境不景气时,中小企业纷纷倒闭,而大公司却有更多回旋余地,可以通过紧缩开支、裁员等措施熬过“严冬”。
最后,正如万有引力定律所阐明的:质量越大,引力越强。资源丰富者对每个人都更有吸引力:它的员工忠诚度更高,归属感和自豪感更强;它的客户和合作者对它也有更高的认同感。
比较优势—贸易能使每个人活得更好比较优势是做同一件工作的机会成本的大小。各方生产并出售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劳务,购买自己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劳务,各方都可以获益。在经济学领域,比较优势是在两种或多种情况之下,选择一种能够达成利益最优化的方式进行商业活动,以最有利的条件,赢得最大的利益。
莱思是一名优秀的厨师。退休后对餐饮依旧情有独钟的他经常到许多举行家庭聚餐的家中做主厨。他文化程度不高,但心灵手巧,做家务更是迅速麻利。然而,虽然家务这种活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但是他自己还是请人来打点这一切。有朋友问他为什么不自己干家务,他笑着说这样合算。别看他不知道经济学,其实他的行为表明他是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原理—贸易有利于双方行事的。
应该说,莱思无论做饭还是做家务都很麻利,他雇的小时工苏珊哪方面都不如他。但仅仅由于莱思做家务好,他就应该做家务吗?我们可以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概念来说明这一点。
机会成本是把资源用于一种用途时所放弃的另一种用途。对莱思来说,资源是时间。莱思做家务的机会成本是他为了做家务而放弃当厨师的时间。或者说,是莱思做1个小时家务而放弃的当1小时厨师所赚的钱。比较优势是他与苏珊相比较做同一件工作的机会成本大小。
假如做同一种家务,莱思需要1小时,苏珊需要2小时。这说明莱思做家务效率高,他比苏珊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生产率的大小)。但莱思当厨师每小时工资是30美元,苏珊如果不当小时工到肯德基店工作每小时工资为5美元。如果莱思把l小时用于做家务,他就要放弃当1小时厨师的30美元收入,莱思做1小时家务的机会成本为30美元。苏珊在莱思家做2个小时家务要放弃在肯德基店工作2小时赚到的l0美元,即苏珊做同样家务的机会成本为10美元。做同样的家务,莱思的机会成本为30美元,苏珊的机会成本为10美元。我们说,机会成本小的一方有比较优势,即在做家务上苏珊有比较优势。
现代经济社会中,贸易—无论是个人之间的贸易,一国各地区之间的贸易或国际贸易,甚至如果外星球有人的话也可以包括星际贸易—的基础不是绝对优势,而是比较优势,各方生产并出售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劳务,购买自己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劳务,各方都可以获益。这就是贸易有利于双方的原因。
就我国的经济阶段而言,劳动力相对多,资本相对短缺,应该在合理利用各地资源的基础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在一定时期内力争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跨向知识密集型产业。
另外,在地方创业也要以突出优势、规避劣势为基准,如宁夏有以枸杞子为特产的资源优势,*有以葡萄干等为特产的资源优势。再比如茅台酒就是利用了本地特有的原料资源优势,致使茅台这一品牌久经商战销量依旧。
同样商家们在投资时,一定要了解准投资目标的市场动向,并根据调查了解做相关的市场预测。如果觉得该商品有市场,那就要看自己是否熟悉并能渗入掌控与该商品相关的必要信息,力争给自己的投资找到个人优势和市场优势的最佳结合点。
过去我们习惯用互通有无来解释贸易,而且认为弱的一方在贸易中总处于劣势,强的一方总要通过贸易来剥削弱的一方,出发点也就强调自力更生。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贸易中强的一方尽管生产率高,有绝对优势,但并不会在各方面都有比较优势;弱的一方尽管生产率低,没有绝对优势,但必定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比较优势。贸易不是产生绝对优势,而是产生了比较优势。各方无论绝对优势如何,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所以贸易使各方的优势都发挥了出来,从而有利于双方情况变得更好。这也是经济全球化最终有利于各国的基本原因。复利---爱伊斯坦所谓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爱因斯坦曾惊呼:“宇宙间最大的能量是复利,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可能大家都觉得爱因斯坦在开玩笑,但我却觉得他是说真的。在累积财富的宇宙中,复利的确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下面就对“复利”做一简要的解释,复利是对本金及其产生的利息一并计算,也就是利上有利,就是将每一期的利息加上本金计算新一期的利息,如此不断循环。计算公式为S=P*(1+i)^n。
复利具备三大要素:
1.你投资多少的本钱?(P)2.你获得多高的投资报酬率?(i)3.你投资的期限有多长?(n)假如我们存1元,利率为%,也就是第一天1元、第二天2元、第三天4元,连续累积一个月,最后是多少钱?1万?万?万?其实差远了,按上面的公式得出的结果为:1元钱经过每天加倍,在三十天后,你将得到万元!只靠1元,一个月后就可以累积到万元!这就是复利的神奇力量。
要过有钱人的生活只跟三点有关:
1.要拿出自制力存钱,拒绝当月光族。2.将存款转投资,取得不错的投资报酬率。3.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这三点才是主角。如果你现在开始固定存钱,一直存到你工作退休,那么之后你一定会轻轻松松变成有钱人。复利的惊人能量就是在于它不停地利滚利,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增加,从而即使很小的基数在数轮之后也会变得很大。这里我们想要告诉你的是,存款在时间的催化下会出现奇妙的变化,所以希望年轻的你现在就开始拿出行动—存钱。 木桶原理—别让“短板”葬送前程众所周知,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成为“木桶定律”或“木桶理论”。
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定律”还有三个推论:
其一,只有当木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时,木桶才能盛满水;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木板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其二,比最低木板高的所有木板的高出部分都是没有意义的,高得越多,浪费就越大;其三,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应该设法加高最低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径。与木桶定律相似的还有一个链条定律:一根链条最薄弱的环节和其他环节一样承受着相同的强度,那么链条越长,就越薄弱。木桶定律适合于所有的组织和个人。对一个组织来说,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参差不齐的,而劣质的部分往往决定了整个组织的水平。“最短的木板”与“最弱的环节”都是组织中有用的一部分,只不过比其他部分稍差一些,你不能把它们当成烂苹果扔掉。然而,正是这些薄弱环节使组织的许多资源闲置甚至浪费,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严重地影响并制约着组织的发展。为了发挥组织这个系统的整体作用,释放出它的潜力,就必须弥补组织的薄弱环节,想方设法让短板子达到长板子的高度,或者让所有的板子维持“足够高”的相等高度,使组织能够释放出潜在的能量,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对个人来说也是如此,制约个人发展的往往就是那么一两个方面,如个人的职业习惯、生活习惯。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每个人身上都有“短板”。为了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他就必须克服不良习惯,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掌握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会使自己在以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为了使组织或个人无懈可击,就必须弥补自身的“短板”,消除那些限制自身发展的因素。这里,介绍几种方法以供大家参考:1.获取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2.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3.迅速提高职业竞争力;
4.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
5.给下属创造成长的机会;
6.开发非明星员工;
7.打造超级团队;
8.培训自己的合作伙伴。
从“渔翁得利”谈起,教你策略性环境中的预测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如果一个个体的行为不仅影响了他本人的利益,同时也影响了周围其他人的利益,那么,我们就将这个环境称之为“策略性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我们要将环境中所有个体用策略性的眼光加以考虑,然后采取策略性行动。博弈论就是对策略性环境进行理论分析的工具。
苏代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外交家,为保卫燕国,他去游说正要准备攻打燕国的赵惠文王。苏代对赵惠文王是这样说的:“我在来贵国的路上,看到这样一件事情。在河滩上,一个河蚌正在悠闲地晒着太阳。这时候有一只鹬鸟发现了它,便用嘴伸进张开的壳里要啄食河蚌的肉,受惊的河蚌急忙并起两壳夹住鹬的嘴。鹬鸟丝毫没有放弃的意思,死活也不肯松开自己的嘴。河蚌为了保住性命,只好拼命闭紧自己的壳。就这样,它们俩谁也不肯让一步,最终都累得筋疲力尽,无法动弹。这时,渔夫出现了,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们都捉了去。今天,燕赵两国如果兵戎相见,最终双方的*民都落得疲惫不堪。到那时,像渔夫一样捡便宜的,就是一直对燕赵两国虎视眈眈的强秦了。”
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观察对手的行动之后,再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去商场买衣服。商场已经把衣服摆好并定好了价格,而买与不买的决定权完全在于我们自己。然而在市场上,并不是只有这家商场才有权利去决定卖什么,卖多少钱。在电子商务中,即使是非常普通的个体也能成为卖主,决定自己商品的价格和种类。
在我们决定自己的行为后,要把对手放在策略性环境之中,然后预测他在这种环境当中会对我们的行为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和决定。如果我们对于将来要发生的事情做出了准确的预测,这会对当前应采取的对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在策略性的环境中,经济学上考虑的是,每个人都在不停地预测将来要发生的事情,并尽可能地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
现在我们回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上。我们可以整理一下,看看应该怎样去合理运用这种策略性的预测。有两个要点:
第一,从结果开始考虑,即不是去考虑当前应该去做哪些事情,而是考虑在策略性关系的最终局势中该如何去做,考虑完这个之后,再考虑在这之前该如何做。
我们先假设鹬鸟根本无法“预测”,也就是说鹬鸟根本就没有想到河蚌在被啄住时还能拼命抵抗,那么,它们俩被渔夫抓住的结局就无法避免。但实际上,鹬鸟当时应该怎样考虑呢?它应该想到:如果我去啄河蚌,它要是反抗,双方争斗起来,时间就会拖得太久,要是没有第三者出现的话还好,如果这时候出现一个渔夫,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可惜鹬鸟并没有考虑到这种后果,所以最终只能让“渔翁得利”。
假设你本来要和朋友去看电影,但单位突然有事导致你没能去赴约。我们很难去预测这种突发事件的后果,所以无法赴约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明智的人就会想到赶紧跟朋友联系,把事情说清楚,取消约会。凡事从结果开始考虑,可以将不该发生的事情防患于未然,这种做法就是“预测”得到充分应用的表现。
第二,不仅仅考虑自己的利害和动机,也要考虑对方的利害和动机。
我们现在假设,如果渔夫发现了鹬蚌之争,并没有立即去捉住它们,而是饶有兴趣地观看他们到底谁会赢,那么鹬鸟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意气风发地跟河蚌争斗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考虑一下渔夫的心理,毫无疑问,渔夫肯定是想要捉到这两只“猎物”的,所以,完全可以预测渔夫不可能有耐心观看完这场“比赛”。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投资点众所周知,在这个世界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就万万不能。再说,咱老百姓辛苦一辈子才攒下那么几个小钱,没理由不动动脑筋思考思考怎样珍重它。该存银行还是去炒股、买珠宝?这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其实,这有专门的一门学问,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讲叫投资学。我们用不着研究那些用高等数学才能解开的投资学难题,咱们可以用简单便捷一点的方式,看看该怎么管钱、换钱。看看有些什么方法接受钱,在这些过程中该遵守些什么规则。
这样,大家可从以下简单而重要的菜式来了解,让这里有声有色、热闹非凡!第一道大菜叫“寻求理想的回报”,包含怎样是投资、谁在投资以及投资的类别;第二道大菜叫“缤纷的投资领域”,有“精彩方寸”、“恒久金银”、“万千广厦”等特色小菜,还有关于股票与债券的主菜;第三道大菜是股票,相信大家对此都会很有兴趣;第四五道大菜分别是债券与期货,或许你会感到有些陌生,其实它离你一点儿也不遥远,尝尝你就知道了;最后呈上的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告诫大家一些注意事项,不要被钱冲昏头脑。此外还有最新的投资宠儿—投资基金。
有计划的投资组合方式,如购买一定数量的*金实物,置办一些固定房产等,可以用来抵抗未来的通货膨胀,投资组合里可以包括银行定期存单、长期国债、外汇资产、股票基金、大宗商品仓单、艺术品等等,投资组合的方式很多,要将收益和风险相对应,收益率能产生现金流长期支持家庭的消费,保证生活的品质,也就是“鸡生蛋,蛋孵鸡”,才能实现家庭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建议年轻的朋友们把这部分比例设计到收入的50%左右。
“长线是金”!股市里做长线投资的很少会出现严重亏损的情况,有关机构做过投资分析统计,投资周期超过15年的,亏损率几乎为0,也就是说投资超过15年的,基本都是赚了。再看中国的股市,从最初的几百点,一路高涨几千点,再跌到现在的多点,其中熊市也不过几年时间而已,总的趋势依然是向上的。大家只要遵循投资的几个要点,基本就能很大程度上规避亏损的风险了:(1)用来投资的一定是闲散资金;(2)首先做保值投资,再做增值投资;(3)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切忌贪;(4)在有足够经济实力的情况下,尽量有多的投资渠道,分散投资风险。
投资要取到一定的成效,重在你是否能坚持,且要有平常心。不要为了一两次的失败而选择放弃。同时,需要你不断对理财计划进行评估调整,也就是说,要把握好经济周期和投资之间的关系。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所有投资都脱离不了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各投资品种性格不一样,有些与经济发展共成长,而有些却喜欢唱对台戏。因此,不同的经济周期投资的侧重点就不太一样,比如经济好时,可多买成长型的股票、房地产等;不好时,侧重银行存款、债券和*金等。
若你是一个从来没有风险投资经验的人,那么,首先投资基金是比较适合你的。基金和银行存款一样方便,它是从银行存款等无风险的投资向股票等有风险投资过渡的最好的投资品种。通过基金这个投资窗口,你可以进入投资的殿堂,学习许多投资理财的知识。随着水平的提高,进而可以从事其他的投资,承担的风险也可以逐步增大,到最后你就能得心应手。
你要知道,投资股市与基金没错,投资房产与商业没错,投资教育与健康更没错。但有时错就错在用错误的眼光,选择了错误的时机。股市——最热门的财产增值手段(1)股票收益有时远远高于债券,但它的风险也比债券要大。股票原本是某个企业的持股证明,证明持有者拥有此公司或企业一定比例的股份或股权,可通过公司的盈利获得一定比例的收益,买卖股票实际上就是股权的取得或转让。
对股票投资来说,风险较高,同时影响股价波动的因素也很多,如市场状况、财务情况、突发事件、利率变动等都有可能造成股价剧烈波动,有时还存在管理风险。一般来说,有闲置资金做中长期投资者较为适合投资理财的经济学资股票。其优点是资金流动性强,就长期而言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较强;缺点是风险较高,遇上经济动荡可能会血本无归。因此,需要投资者花费大量心力
在股票市场中,我们可以采用远交近攻计,可以这样来理解:在进行股票投资的时候,应尽量选择自己熟悉或与自己关系较近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此即近攻的意思;而对那些自己不熟悉、与自己关系较远的公司股票,则尽量不要去购买,此即远交的意思。
在选择股票进行投资时,之所以要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主要就是因为要对投资对象尽可能熟悉和了解,才能够提高投资的成功率。要想成功地进行股票交易的活动,就必须对各个上市公司的情况以及各种股票价格的变化过程和趋势十分清楚才行。这就需要对股市进行一番分析。
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都需要首先掌握有关股票市场和上市公司的材料。取得这些信息有两个途径,一是间接的,从各种书籍报刊中取得;一是直接的,即亲身到上市公司中进行实地考察。
从实际生活中了解到,国家的宏观经济*策,企业内部因素,个人因素对于股票认购者来讲,是否投资股票,取决于认购者对股票预期股利收益与当前市场利率的比较。因此股票交易价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预期股利收益,一是市场利率。股票价格与预期股利收益成正比,而与市场利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股票价格=预期股利收益/市场利率。
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1)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因素对各种股票价格具有普遍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股票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股票的价格变化。这些宏观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利率、投资、货币供应量、财*收支、物价、国际收支及汇率等。
(2)*治因素与自然因素。*治因素及自然因素将最终影响经济,影响股票上市公司的经营,从而会影响股票价格波动。(3)行业因素。行业因素将影响某一行业股票价格的变化。主要包括行业寿命周期、行业景气循环等因素。股票发行公司的经营状况与所在行业的发展周期紧密相关。在行业开创期,公司利润一般很高,股票价格逐步提高;扩张期,股票价格会涨到最高点;停滞期则会导致股票价格下跌。(4)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指投资者心理状况对股票价格的影响。(5)公司自身的因素。公司自身的因素主要包括公司利润、股息及红利的分配、股票是否为首次上市、股票分割、公司投资方向、产品销路及董事会和主要负责人调整等。国外存在这样的情况,当新股上市时,股价通常会逐步上升。因为:①发行时承销价偏低,②上市初期,购买者持续地高估股票价值;③新上市股票的报酬率通常大于市场上一般股票的报酬率。中国股市尤其在近几年出现了很多种“理论”,有什么“*场论”、“千点论”、“泡沫论”、“圈钱论”等等。似乎股市什么场所都像,但是就不像一个真正的股市,股市存在的核心问题没有解决,那么股市存在的本身也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对于这个问题,捶胸顿足、指天发誓是没有用的,只有等待良好的投资环境出现,也就是说股票的投资回报水平从整体上真正超过了债券、存单等。股市——最热门的财产增值手段(2)你没有必要在投资时搞得像一个机构投资者那样,如果你像一个机构投资者那样进行投资,你的业绩注定也会像一个机构投资者那样,而在很多情况下,机构投资者的业绩并不很出色。
实际上,人们大多没有办法把投资与*博完全分离开来,并把其归到一个可以让我们安心的高雅类别中去,安全的放钱场所和不安全的放钱场所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线。直到20世纪后期,普通股票才最终获得了“谨慎投资”的称号(而在这之前人们纷纷斥责买股票跟在酒吧间里*博没有什么区别),而恰恰就是在这个时期,被高估的市场使得购买股票更像*博而不是投资。
从以往的经验看,股票经常周期性地被人们看成是投资或者*博,而且都是在不应该被这样认为的时候。通常在炒股的风险非常大时,人们更容易把它当成是一种谨慎的投资。
对于我个人来讲,投资只是一种*博。在此期间,你必须努力使结果向着有利于你的方向倾斜,而不用管它到底是大西洋城公司、标准普尔指数还是债券市场。事实上,股票市场让我想起最多的就是明扑克游戏。
如果我购买的股票中有70%的走势与我预测的一样,我会很高兴了。但是如果有60%的走势与我预测的一样,我就会心存感激。因为只要预测成功60%的股票走势,就可以在华尔街创造一个让人羡慕的纪录。很显然,购买股票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我们进行的*博—只要你懂得其中的规则,并且只要你拥有股票,新的机会就会不断出现。由此我认为投资股票的获利机会远比纸牌游戏多,如果你拥有10只股票,赚钱的机会就会更大。
我宁愿购买药品公司、饮料公司、剃须刀公司或者香烟公司的股票,也不愿购买玩具公司的股票。玩具厂商可以做出一个让每个孩子都喜爱的奇妙玩具,但每个孩子却只会买一个。8个月后,这个玩具就会被从架子上拿下来让位给新玩具,而这件玩具却是另外一家厂商生产的。
公司内部人员卖出本公司的股票通常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因而对此做出反应很愚蠢。在正常的情况下,内部人员出售本公司的股票并不是公司遇到麻烦的一个信号。经理们有很多理由可以卖出本公司的股票,他们可能需要现金来为自己的小孩支付学费或者买一幢新公寓或者还债。他们可能已经决定要购买其他的股票以使其资产组合多样化。但是,内部人员购买本公司股票的原因却只有一个—他们认为股票的价格被低估了,并且最终它会上涨。
没有什么样的内幕消息能比公司的职员正在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更能证明一只股票的价值。一般来说,公司职员是自己公司股票的净卖方,通常他们的买卖比例是1/23。
当员工疯狂地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时,你至少可以肯定,这家公司在未来的半年内不会破产。当员工是自己公司股票的买者时,相信历史上不会有超过3家这样的公司在短期内就破产了。
蘑菇定律——为什么职场新人更容易受冷落大家都知道,蘑菇是生长在阴暗的角落,它们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开始被人们
有这样一个故事。湖畔有两棵树,一棵粗如熊腰,一棵细若手臂。给湖底清淤泥时,它们被锯掉了。人马离去,岸上就多了两根树桩。
一天,来了一个花木工人,要挖掉它们重新植树。这时一个散步的老人走过来说,大的不敢保证,小的一定会活。花木工人看了看树桩,没有动,收起工具走了。
一年过去了,小树桩上的嫩芽长成手指粗的枝条,大树桩上的嫩芽长成了一丛灌木。花木工人很希望大树桩上的嫩芽也长出粗壮的枝条来,他砍去多余的枝条,留下最有希望的一枝,可是,一点都没有用。三年后,这根抽过多次芽的大树桩在最后一根枝条枯萎后,悄无声息地死了。
有一天,散步的老人又来这儿,园林工人遇见了他,很想解开心中的迷惑。老人说,树和人一样,凡是早年受挫的人都幸运的,他们还有从头做起的时间,可以鼓起勇气来不忧不惧地学一门东西,最后成为有用之才。到了四五十岁才灾祸临头,就真正可怜了,他已没有从头做起的时间和精力。
这个故事对很多职场上的新人有借鉴意义,因为他们往往正处于蘑菇定律的困境之中。如果你刚进入职场不久,或仍对那个时期记忆犹新,相信这个故事一定会让你发出会心而苦涩的一笑。的确,绝大多数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都有过一段“蘑菇”经历:被置于阴暗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总之,那是一段很不愉快的日子。
受苦受难不一定是什么坏事,特别是在一切刚刚开始的时候。当上几天“蘑菇”,能够消除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能够使我们对形形色色的人与事有更深的了解,这些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你“当蘑菇”的时间过长,你就可能成为众人眼中的无能者,更糟的是,你自己也会渐渐认同这种角色。
“蘑菇”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就像蚕茧,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但是如果茧太厚,蚕就可能闷在里面,永远不会化成蛾。所以,如何最高效率地走过生命中的这一阶段,从中尽可能汲取经验,成熟起来,并树立良好的值得信赖的个人形象,同时又避免可能的负面影响,是每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课题。而你在这一阶段的成绩如何,直接关乎事业的成败乃至一生的成败。
所以,对年轻人而言,要想顺利地经过“蘑菇成长期”,就要有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与工作作风。
1.摆正态度俗语说:“求学无捷径。”走上成功之路当然不会有任何速成方法。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在公司里常常获得好评、能力很强、工作积极的人,多多少少都有某些共同的行为标准和思考模式。我们姑且把这种模式,称为商业适应行为。如果无法身体力行这些商业适应行为,就不可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公司的地位也就无法提升了。
想要在商场上活跃,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技术,也要有基本的思考力和创造力等“知识的能力”。不过,光凭这些能力来做事,还是不够的。必须把这些能力融入自己的人际关系和周围环境中,简单地说,就是这些能力必须配合商场上的需求。商业适应行为就是这种让你能达成目的的行动。你一定听过“学校的高材生,未必是商场的风云人物”,这是因为许多在校的才子,到了社会上无法适应商场的需要。相反,在商界适应行为良好的人,即使不是一流大学毕业的,还是可以成为商界的顶尖人物的。
这种适应行为,会受到个人性格、意愿和价值观等的影响。所以,要迅速摆脱蘑菇的成长环境,就必须首先要有形成适应行为的一种能力,也就是所谓“态度的能力”。
2.热爱自己的工作如果你只是为了薪水而来上班,那么公司的确是一个很无聊的地方。每天一大早得挤公车上班,下了班还要加班做未完的工作。另外,还要接受主管或老板的训示和交代下来的工作,遇到客户更要毕恭毕敬、低声下气的。工作规定严格,而且还要做许多自己不想做的事,真是苦不堪言啊!
不过,如果你想到的就只有这些,那就过于肤浅了。工作的乐趣是要由自己一点一滴慢慢去体会的,当你辛辛苦苦完成一件工作时,那种感觉不是用金钱可以换得的,这就是所谓的“成就感”。也就是这些成就感的累积,使你的生活越来越充实,充满活力。当很多人一起同心协力完成一件事的时候,每一个参与的人当然都会深受感动。这种感受,要比其他如运动比赛胜利时所产生的感受更深。就是这些由平时各式各样工作累积起来而达成的成果,悄悄地把日常生活的重心填满。蝴蝶效应——警惕微风引起大波浪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专家劳伦兹发表了一篇标题耸人听闻的论文:《可预测性:巴西一只蝴蝶的振翅会触发德州一场龙卷风吗?》。劳伦兹这篇论文的简要表述是:南半球某一地方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一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几星期后可能引起席卷北半球某地的一场龙卷风。劳伦兹戏称这种混沌运动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为“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小的变化可能使大而复杂的系统完全改变,而大的变化可能是细小的原因所造成的。
例如,欧洲史诗中就有关于少了一个马蹄钉而失去江山的故事。
国王理查三世和公爵亨利准备拼死一战,而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
进行战斗的当天早上,理查派一个马夫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快点给它钉掌,”马夫对铁匠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你得等等,”铁匠回答,“我前几天给国王全*的马都钉了掌,现在我得找点儿铁片来“我等不及了。”马夫不耐烦地叫道。铁匠埋头干活,从一根铁条上弄下四个马掌,把它们砸平、整形,固定在马蹄上,然后开始钉钉子。钉了三个掌后,他发现没有钉子钉第四个掌了。铁匠准备砸钉子将马掌钉好的,但在马夫的催促下,只好将马掌挂在蹄子下。两*交锋了,理查国王就在*队的阵中,他冲锋陷阵,指挥士兵迎战敌人。远远地,他看见在战场另一头自己的几个士兵退却了。如果别人看见他们这样,也会后退的,所以理查快速冲向那个缺口,召唤士兵调头战斗。他还没走到一半,那只挂着的马掌掉了,战马跌翻在地,查理也被掀在地上。国王还没有抓住缰绳,惊恐的畜生就跳起来逃走了。理查环顾四周,他的士兵纷纷转身撤退,亨利的*队包围了上来。他在空中挥舞着宝剑。“马!”他喊道,“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这一匹马!”从那时起,人们就说: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这就是*事和*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恶果。
最近有—本书叫做《枢纽因素:机运和愚蠢如何改变历史》,书中举出许多改变历史的枢纽因素例子:在美国内战期间,如果不是因为希尔将*弄丢了他的上司李将*所拟定的作战计划,南部联邦可能会很轻松地赢得安堤河战役。希尔把李将*手写的作战计划拿来卷了几支雪茄!这个致命的错误发生之后,一位北方联邦的士兵在—个南部联邦放弃的*营中发现了这张计划手稿,交给他的上级指挥麦克米兰将*。结果,北方联邦*在安堤河之役出乎意外获得大胜,这场战役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历史。
类似琐碎而粗心的错误,也决定了德国俾斯麦号的命运,俾斯麦号是当时全世界最快、最强的战舰。二次世界大战时,俾斯麦号战舰本来应该隔断美国对英国的补给,可是在年,舰队司令官贺坚斯在离开挪威赶往击沉英国胡德战舰之前,忽略了为俾斯麦号战舰加满油。虽然英国胡德战舰被击沉而造成1名官兵阵亡,俾斯麦号战舰的两个油箱也轻微受损,再加上之前在挪威没有加油,战舰就不能以正常速度前进,结果英国战舰赶上了它而把它击沉。
在全球经济方面,小事件也一样可能造成怪异的、不可预测的结果。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说,如果不是因为克林顿总统因莱温斯基事件缠身,就可能不会发生年末到年初几乎造成世界经济失序的俄罗斯经济危机。蝴蝶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及时地加以引导、调节,会给个人或整个事件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放弃零和游戏——驭人要做到双赢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喝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零和游戏”是人们固有的思维定势,胜利即是击败对手,也就是所谓“赢家通吃”。人类发展史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这种“赢家通吃”的悲剧在于:由于大家都这样选择,结果就是没有赢家。
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
解决零和游戏定律的关键在于通过合作达到双赢。
在一个企业中,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从企业内部解决问题,而不是设法去毁灭自己的对手,试图通过破坏其他企业来使自己企业生存的办法是最愚蠢的计策。这正验证了零和游戏的原理。
但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双赢”告诉我们至少两个道理:一是要争取“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二是要在合作中真诚。
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的合作堪称创始人合作的楷模。年,战后的废墟中,两个理想主义者开始了合作。这一次的合作,不仅创造了世界上最优秀的电子公司,创造了一个著名的品牌,而且开创了合作时间上的奇迹。两人相互支撑,各展所长,两人“相濡以沫,患难与共”40余载,直到年两人先后患病才停止。
年,井深大不幸病逝,盛田昭夫很是悲伤,盛田昭夫在井深大的追悼会上说:“井深君,请接受我对你的衷心谢意,感谢你给了我如此愉快的一生!我从心底里感激你!”
盛田昭夫与井深大,一个痴迷技巧,一个专精市场,相互信任,从不干涉对方,对对方的设想充分地支持。井深大没有去学个市场管销的MBA,盛田昭夫也没有利用主管市场的权力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可以说,索尼公司的成功,是两个彼此信任的具备高尚灵*的人的成功。
零和游戏这种简单的“你输我赢”的思考方式却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就像双方拿着一根绳子进行拔河比赛,输赢分明—对方赢一寸,你就输一寸。其实,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双方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你赢我输”的对抗关系。双方可以都做得很好,也可能都做得很糟。制胜不是靠打击对方、压倒对方,而是靠引导对方采取对双方都有利的行为,即合作的行为。
比如,雇主与员工双方激烈的争执与互不相让的对抗,让人无可避免地认定,在彼此之间所进行的是一场我赢你就输的零和游戏。
员工的要求是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基本工资、增加福利等费用。如果我们以“零和”思维来看,其基本思路是,从雇主的腰包里掏出来的钱越多,员工就可以获得越大的福利。反之,雇主多“节流”一点,损害的就是员工的利益。顺着此线索走下去,甚至会发展成一个诡异的逻辑:只要雇主受害,员工就有福,因此企业所要求的,就应该是员工所要反对的。
然而,在两者之间的关系果然是一场零和游戏吗?试想,企业员工收入的增加无疑会加大企业的负担,也因此增加运营成本,使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的优势相对削减。反之,企业如果过于克扣员工的福利,自然留不住人才,最终的结果仍然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的削减。如果企业发展停滞、萎缩,乃至于崩溃,企业所有者固然受害,失去工作与收入的员工更加损失惨重。不断地加重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竞争能力,其后果不正是如此吗?彼此利害与共、福祸相依的关系,又如何可以视而不见?
其实,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利害在许多场合中是一致的。
在一艘将沉的船上,我们所要做的并不是将人一个一个地抛下海去,减轻船的重量,而是大家齐心协力将漏洞堵上,因为谁都知道前一种的结果是最终大家都将葬身海底,时间的前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个看似浅显的道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并不被每个人所遵循。
市场风浪涌起时,习惯于计划经济的国企员工,许多人在意的就是自己能从企业中“捞”到什么,当企业不景气时,热心的反而是谁先被抛下海去,而他们似乎以为后一个被抛下者相对于他的“先驱”而言就是成功的。可结果呢?
双赢是一种相互的妥协,也是一种良性的竞争,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说,它不但可以使我们都能分到“蛋糕”,而且可以使我们一起“把蛋糕做大”。
来源:互联网
丰顺皮具
漳州最大型的箱包专营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