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王曙光中国古代农业思想的特点及其当代意义
TUhjnbcbe - 2021/5/19 17:02:00

中国古代农业思想的特点及其当代意义

王曙光

(本文节选自:王曙光著《中国农村》,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

一、中国古代的农书

中国古代的农书非常之多,据统计有多种。在先秦时代,就有《神农》《野老》《吕氏春秋》《尚书.禹贡》《管子.地员》,这些著作中都包含了大量的农业思想。秦汉南北朝时期,我们的农书开始明显增加,比如说《氾胜之书》,这是西汉时期非常重要的一部农书,这个书现在不全了,只能找到残本。还有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北魏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等,《齐名要术》是一个集大成的著作,把中国从先秦时代开始的一些主要农业思想都加以综合,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唐宋元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农学著作,比如说唐末韩鄂的《四时纂要》、南宋陈旉的农书、元代官方修的《农桑撮要》,这个《农桑撮要》不是一个人的著作,是很多人写的,是当时国家组织编撰的。还有王祯的《农书》、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各种专业书更多了,像陆羽的《茶经》,陆龟蒙的《耒耜经》等等,类似《茶经》这样的专讲某种作物的著作在中国几千种之多,非常丰富。明清时期,徐光启精通西学,他写了《农*全书》、《授时通考》,其中《农*全书》是一部我国古代农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综合了徐光启所能搜集的几乎所有古代农业思想。明代马一龙的《农说》也很有名。

中国古代农书如此之多,实际上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得到极系统的分析和科学的研究。日本对中国农书研究非常多。古代农书中所体现的中国农业思想,对于今天也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中国的文化就是农业文化,中国的文明就是农业文明,我们的所有文化符号和文明要素,都与农业相关,而当代中国文明的一切所谓衰落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整个农业文明的衰落。我们的民俗,我们的节庆,我们的服饰,乃至于我们的信仰,我们的哲学,都与我们的农业文明密切相关。比如过几天要过的端午节是一个传统节日,现在放假一天,但是如果失去了传统农业文明中的文化意义,失去了庆祝丰收等农业文明中关于礼仪与季候的暗示,端午节就仅仅是一个休闲日而已,古代农业文明就这样慢慢消失掉了。包括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等等,都是如此,这些节庆都是跟古代农业文明是一脉相承的。下面我们就梳理一下我国古代农业思想的主要特点。

二、中国古代农业思想的主要特点

中国的地理环境具有多样性与独特的优越性,造就了中国文明中关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的理念。中国人很早就知道,人类跟自然要和谐统一,而不能对立。这是中国农业思想中最核心的东西。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又比较直观,出于实用,具有一种整体性和系统性,所以中国农业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天地人三才、气、阴阳、五行、寰道、中庸的思想框架,都很具有概括性,也比较抽象,显示了中国人的整体性思维,这在其他文明当中是非常少见的。“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概念,既指可以感受的物质意义上的”气“,也指那种看不见的抽象意义上的“气”。寰道代表中国人的循环思想,中庸代表中国人不偏不倚的中道思想,农业生产必须掌握中道,不能过也不能不及,不遵循中道就会导致人为的灾害。这些有关自然和农业生产的思想,最后又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特有的社会制度、*治制度等等,当然也造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中国人知足常乐,乐天知命的性格特点,对待万事不偏激的中庸态度,跟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农业思想有关系。我们整个*治制度、社会制度,以及古代社会的超稳定性、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稳定性,都与我们农业思想中尚中的理念密切相关,我们重视经验,爱好和平,强调互助和谐,这些都是中国农业生产思想的总结,是农耕文明的产物。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思想第一个特点是强调天人合一。与西方人定胜天、人和自然二分的概念不一样,中国特别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个最大的特点。西方的人与自然二元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人的思想,古希腊经济是一个以海上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因此古希腊人面对的都是怎么征服自然,怎么跟大海作斗争,跟天气做斗争。而中国是农耕社会,一万年前就进入农耕社会,农业耕作就要天人相参,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周易》当中讲到,“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仰观俯察的原因是要顺应这个宇宙,顺应自然。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前面有一个日晷,日晷的四面写着四句话,其中两面写的是“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还有两面写着“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前者是顺应外物的方法,后者是身心修养方法,既要远观万物,又要返观自身。

《周易》里面讲到,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这个“三才论”就是《周易》提出来的。《周易》讲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地人都有了。八卦中的每一爻都是有阴阳之分的,一个是阴爻,是断开的,一个是阳爻,是连着的,从而组成了各种各样的符号系统。《周易·系辞》中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周易》中每一卦都有六爻,为什么六爻呢,是因为“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后来才发展到“天、地、人、物”和谐统一的四大要素思想,这些都是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延伸。

第二个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思想,是阴阳五行互相转换、相生相克的思想。相生包括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就是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这种相生相克的原理,是把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看作一个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网络系统,它不是单独的看一个元素。五行相生相克思想其实包含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当中复杂论、系统论的思想。

五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立体的球状网络,互相制约,互相平衡,不能单独看一个要素,这个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很大。中国人很早就在观察农业中形成了系统论、循环论、复杂论的意识,不要简单地看某个物种,而要看到不同物种之间的复杂关系,看到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之理。比如说除害虫,中国人不太讲害虫,中国人认为所有的虫子都是有存在的必然性,它们有的对人类有害,有的对人类有益,但是不能把所谓对人类有害的虫子完全杀死。比如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传统稻作农业,他们在杀害虫的时候故意留一部分,他们知道保留一部分害虫对整个物种的循环是有作用的。这就是整体论和系统论,不是割裂地认识大自然。

第三个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思想就是循环论的思想。古代作物强调轮作,土壤提倡轮耕,能量强调循环,这些都是循环论的思想。在古代农业当中是没有废物的,农业生产没有任何废物,人类和动物的任何废物回到自然当中加以循环。古代在土地方面,强调用养结合,保持地力常新。现在城市的发展导致生态链破坏掉了,人类和动物的废物不能得到有效的循环,成为环境的污染物,这是非常可怕的。循环论的思想,是中国农业的主要思想,作物要轮作,土壤要轮耕,土地的用养结合,保持地力常新,都是循环论思想在其中起作用。

美国著名农学家F.H.King在《四千年农夫》讲到中国的循环论农业思想:“人从土里出生,食物取之于土,泄物还之于土,一生结束,又回到土地。一代又一代,周而复始。靠着这个自然循环,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五千年。人成为这个循环的一部分,他们的农业不是和土地对立的农业,而是和谐的农业。”

金博士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到日本、朝鲜和中国旅行,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曙光中国古代农业思想的特点及其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