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有一个高中生参加的经济学知识竞赛,叫NationalEconomicsChallenge(全美经济学挑战赛,简称NEC)。最近几年,该赛事被引入到中国。中国区的总决赛就在春季,今年的地点在南京。它主要考察高中生对经济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表达能力。竞赛内容包括:(1)QualifyingTest,经济学测评,主要考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原理;(2)CriticalThinking,案例分析,主要考察小论文和表达能力;(3)SuperEcon,经济创新赛;(4)QuizBowl,经济超级碗,即团队抢答。
3月21日,我应邀作为案例分析环节的评委之一,在线参与了9个小组的评价。这次比赛的主题是,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中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策,要求从长期和短期、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比较。竞赛全程使用英语。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种经济学知识竞赛,说实话颇有感慨,略记如下。
第一,教育方式非常重要。我出身农村,从初中开始学英语,上大学之前基本上都是学哑巴英语。就是会做题,不会说,更听不懂。相比之下,现在有些城市明星中学的学生,英语非常好。昨天比赛的9个小组,英语水平都是国内一流的。如果不看视频,我根本认不出这是中国人在说英语。很多小组都来自国际学校或者外国语学校,这说明早期规范的英语学习非常有用。作为一名土鳖经济学博士,我一直担心自己的英语水平太差,但我不必为以后的土鳖经济学博士担心了。他们的英语都会比我好很多,这是时代的进步。
第二,教育内容很重要,并且它会加剧社会分层。富裕家庭的孩子很早就花钱通过自费或者利用学校优势(仍然与费用有关),学英语,学经济学,学其它“课外”知识。因此,他们进入大学和社会后,很可能会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成长得更快,这是符合逻辑的结果,尽管未必公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强行降低英语课程的比重,会不会导致贫穷家庭忽视英语的重要性从而将来无法进入精英圈子?
第三,应该考虑在高中开设经济学原理课程。我一直以为,大学的经济学原理太简单了,应该将这门课程前置到高中阶段。或者让一部分高中开设经济学原理课,学过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可以直接上中级经济学。人大附中就开始了经济学原理选修课。事实上,这次竞赛小组的很多同学,其掌握的经济学原理并不比大一的本科生差。
第四,思辨能力很重要,但是我们的课程很缺乏。不知有多少人看过特朗普女儿伊万卡的演讲?不管观点对错,很多美国小孩从小就在学校学习如何演讲,如何辩论。“怒怼”固然一时畅快,但只能给人“缺乏教养”的印象。我同事的孩子在美国读小学,就要学会自己做PPT。不管内容如何,形式上的要求和我们学者讲论文几乎一个不少,这太令我震惊了!我们的学校能这么教吗?不可能!那怎么办?只能靠参加课外活动来学习了。这又是社会分层的驱动力,可悲。学校不教该教的知识,让学生课外去自费学习,这究竟对谁有好处呢?长此以往,学校除了提供学历认证,还有什么实质性功能呢?
教育是社会流动最大的希望,希望它能一直发挥这个功能。穷人舍此别无他途。因此,任何削弱学校教育功能的*策,对穷人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想听“有趣、有理、有用”的经济学故事?长按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