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理性遇上感性,爱因此美丽永恒
——《美丽心灵》观后感
在图书馆里偶然翻到了《微观经济学原理》博弈论这章,看到了书上对纳什的介绍,便想着一定要抽空看看这部伟大的电影,认识这位传奇的人物。
在对纳什教授的生平以及对精神分裂症知之甚少的情况下,我打开了这部电影。起初,我以为他是一部对天才的歌颂片;后来,我认为他是人与自己的幻想及精神分裂症不断搏斗不断挣扎的纪录片;最后,我明白了其实美丽心灵不仅指纳什教授接纳自己、与幻想和解的坦然平和,更指女主人公即他的妻子艾丽西娅不放弃的坚强和对丈夫无限度的宽容与帮助。这份爱便不存在于头脑里,而存在于两人的心灵。
在观看的过程中,我的心一阵阵刺痛一阵阵担忧。在纳什教授幻想出俄国人来抓他时,我并未意识到这是假象,心悬起来为他的命运焦虑;在他被诊断患了精神分裂症后我的心又为这样一位成就显著的名人而感到惋惜,为他内心的剧烈斗争而感到难过和心疼。在艾丽西娅得知病情后不抛弃不放弃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崩溃之时,我深深地为她的强大意志折服,更深深地敬佩她对丈夫高于一切的爱。当纳什重新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过起了平凡普通的生活,我为他和妻子感到庆幸,并为学生的出现、他开始正常交流学术感到无比激动。
最后,他登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只说了成就全源自妻子的话,我潸然泪下。原来这才是整部电影的灵*所在,生活满地都是琐碎,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学会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感受当下,用爱去拥抱温暖每一个爱你的人。这才是美丽心灵,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看完整部剧后,我又整理情节仔细思考,对它产生了新的认识。所谓“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纳什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断探索,最终在理性与疯狂间、逻辑与直觉间、个人与社会间选择了我们看起来不合理的那一面。纳什为何有这些幻想呢?正是因为剧情最初同学对他的轻蔑,老师对他的不理解,以及自己对自己的期许。他不愿甘于平凡普通的生活,视自己为改变世界的重要人物,再加之孤僻自卑的性格,他最终走上了这条道路。再看到艾丽西娅,她的出现可谓是改变了纳什的一生,她的爱融化了他的不平衡的世界,并帮助他一步步走向接受生活、接受平凡、接纳自己。她真的坚强得让人心疼,让人压抑。
彼得·德鲁克90岁时曾说过,“你要学会与问题共同生活,而不是去解决问题。等你到我这个年纪的时候,你的身体就会到处都是问题,如果你不想被问题所扰的话,那你就得躺在棺材里了。”纳什成功了,影片的最后虽然幻想出来的三人仍然出现在了他的视线中,但是他已经不会暴躁而是视若不见,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他几乎是穷尽一生去改变。艾丽西娅也成功了,她的付出与爱得到了回报,我们能看到她脸上欣慰温暖的笑容。
周国平曾说过:“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愿我们今后都能接受平凡,拥抱平凡,活得平凡而不平庸。更愿我们活在爱里,活在真实温暖的世界。
图源网络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