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经济之声西方经济学I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TUhjnbcbe - 2021/5/29 19:41:00

经济之声

经济系“课程思*”

教育教学改革

优秀案例展示(第6期)

课程信息

适用专业:会计学,会计学(3+4)

课程代码:3FMB

学分/课内学时:2学分/32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必修/理论课

主讲教师:陈智茂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以及市场“失灵”等,其中,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分析的核心。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现代西方市场经济中不同个体经济联系的方式和内容,帮助人们理解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弄懂各个基本概念、范畴、各个重要的数学模型,并会运用数学模型进行计算,能够运用各种图形工具以及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解释市场经济中常见的一些经济现象。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历程,需求和供给以及市场价格作用原理,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的基本内容,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分析方法,掌握成本和收益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四种市场结构类型中产量和价格的确定,市场失灵原因和各种微观经济*策。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工具,理解微观市场运行机理,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能力目标:

理解经济学研究的起点,理解市场经济运作的基本规律及其内在机制原理。了解西方经济学发展简要历程;能够应用微观经济学有关原理对现实世界加以解释。具备一定的经济学思维能力,学会从经济学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价值目标:

在充分理解微观经济学有关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认识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优缺点,理解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之一,并非完美。理解西方经济学无论是理论上还是时间上都存在不少局限性。

学生应能深刻理解,对西方经济学的做法决不能照搬照抄,不加区别的予以实践。应学会实事求地看待西方经济学所展现的*策工具,将其以适当的方式应用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上。

课程知识点与对应的思*元素的挖掘

本课程包含7个知识模块和14个知识点,对应的思*元素和教学手段与方法如下:

设计示范:跨境电商平台选品知识模块

4学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了解负外部性的含义,理解公地悲剧的含义及其成因;掌握公地悲剧的三种解决思路,并理解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及局限性;了解正外部性的含义,理解正外部性造成市场失灵的内在机理;掌握正外部性的主要解决思路。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将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应用,发现现实世界中的公地悲剧及正外部性现象,理解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能提出一些解决思路及对策。

(三)价值目标

充分理解现代经济学体系下的局限性,了解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不唯书、不教条主义的学术态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鼓励学生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二、教学内容设计

本节课主要阐述正负外部性相关理论,特别是正负外部性所导致的市场失灵及其纠正思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外部性为何是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外部性问题应当如何解决,才能更有助于提升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1.公地悲剧的提出及其涵义。阐述公地悲剧理论的提出背景及理论假说,并分析其如何导致市场失灵。

2.公地悲剧的解决思路:国家与市场。分别从国家和市场调节的两个角度阐述公地悲剧应对策略,并指出其各自的局限性。

3.公地悲剧的第三种解决思路:社区自主治理。

4.正外部性和市场失灵。阐述正外部性的概念及其表现,并分析其如何导致市场失灵。

5.正外部性的解决思路。分别从国家和市场调节的两个角度阐述正外部性应对策略,并指出其各自的局限性。

三、教学重点

1.公地悲剧的根本原因及其解决思路

2.正外部性的解决思路

四、教学难点

1.公地悲剧的根本原因及其解决思路

2.正外部性的解决思路

五、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分析

西方经济学I开设在大学第二学期,是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中学时期对于经济学没有多少接触,还较为欠缺相关思维能力,更缺少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因此本课程既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输入,也要善于将现实世界与理论知识相联系,提高对实际问题辨析能力。

2.高等数学基础

西方经济学I应用了较多的高等数学的知识,学生在大学第一学期已经学习了相关课程,但从以往的教学经历来看,学生对于高等数学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不少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只是应付了考试而已。因此本课程在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应弱化数学工具的应用,多结合实际案例,以灌输经济学思维方式为主。

六、教学手段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在教学内容上,系统讲授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历程,需求和供给以及市场价格作用原理,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的基本内容,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分析方法,掌握成本和收益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四种市场结构类型中产量和价格的确定,市场失灵原因和各种微观经济*策。理解微观市场运行机理,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3.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电子教案、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4.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每周至少一次进行答疑。

七、教学过程设计

八、课程思*评价与反思

本模块课程有目前的思*目标,建立了完整的价值、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体系。现代主流经济学发端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经过多年的摸索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塑造了如今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特别是微观经济学部分,萨缪尔森以马歇尔与凯恩斯等人的思想做了整合,形成了如今的主流经济学框架体系。因此,西方经济学带有强烈的资本主义特征,主要阐述市场经济运作规律。但是西方经济学基于理性人所创建的理论体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现实中都碰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在肯定其贡献的情况下,对理性人及“无形的手”的作用提出了质疑。

作为经济学课程的认可教师,一方面应当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充分认识到主流经济学的局限和不足,主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理论,不盲从西方理论;另一方面,应具有优良的思*素养,爱岗敬业,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善于课堂互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并善于通过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局限性的论述和讲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并鼓励学生们探索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本人限于自身学术水平和课程思*的教学经验,目前的西方经济学I的课程思*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从教的角度看,思*元素发掘不够深入和广泛;另一方面,从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缺乏完善的检测及评价机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济之声西方经济学I课程思政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