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博弈论,我们会想到《美丽心灵》的约翰纳什,但你肯定不知道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峰会的演讲嘉宾——罗伯特·约翰·奥曼,他因为发展了博弈论的研究而获得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要说明他的成就,还得从犹太教典籍《塔木德》(犹太教主要宗教文献。记录了犹太教的律法、条例和传统)记载的一则“三妾分产”的故事展开:
一名富翁在婚书(婚姻契约)中向他的三位妻子许诺,死后将给三老婆个金币,二老婆个金币,大老婆个金币。可是富翁死后人们分割其遗产时,发现他的遗产根本没有个金币,那么他的三位妻子各应分得多少金币?
人们去找“拉比”,拉比是犹太人中的博学之士,他们不仅研究犹太教律法,还担任民事法庭的法官,进行民事案件的裁决。按常理,这三人得到的遗产比例应为1:2:3,而在犹太拉比的裁决中,只有当遗产数为个金币时,这一比例才成立。
后人一直不明白这个与常理相悖的方案是如何制订出来的。
在深入研究《塔木德》后,年,罗伯特?奥曼和另一位数学家解开了这个谜。他推导出了一个古犹太人贯穿始终的三个分配原则:
一、仅分割有争议财产,无争议财产不予分割。
二、宣称拥有更多财产权利一方最终所得不少于宣称拥有较少权利一方。
三、财产争议者超过两人时,将所有争议者按照其诉求金额排序,最小者自成一组,剩下所有争议者另成一组,争议财产在两组间公平分配。
根据这三个原则,当遗产只有个金币时,由于三位妻妾都宣称有权利获得个金币,这时如果按照第三条原则来分割财产,要求最少的三老婆得到50个金币,而要求更多的二老婆和大老婆反而一共才得到50个金币,违背了第二条原则,所以三人应该平分,各得33.3个金币。
当遗产为个金币时,由于三老婆宣称自己有权获得个,因此剩余个可以明确分给二老婆和大老婆。然后,三老婆自成一组,二老婆和大老婆合为一组,两组分割三老婆宣称有权继承的那个金币,二老婆和大老婆再得50个金币,三老婆剩50个金币,三老婆的财产继承结束。此时,二老婆和大老婆共有个金币,由于二人都宣称拥有这个金币的继承权,因此这个金币二人平分,二人各得75个金币。
当遗产为个金币时,由于三老婆宣称自己有权获得个,因此剩余个可以明确分给二老婆和大老婆。然后,三老婆自成一组,二老婆和大老婆合为一组,两组分割三老婆宣称有权继承的那个金币,二老婆和大老婆再得50个金币,三老婆剩50个金币,三老婆的财产继承结束。此时,二老婆和大老婆共有个金币,由于二老婆宣称拥有个金币的继承权,因此其中50个金币可以明确分配给大老婆。然后,二老婆与大老婆继续分割二老婆宣称有权继承的那个金币,双方各得个金币,二老婆的财产继承结束。此时,三老婆拥有50个金币,二老婆拥有个金币,大老婆拥有个金币。
这种复杂的分配方案有什么意义呢?其实,相比按比例分配而言,在总财产较少的情况下,塔木德方案的天平是向弱者倾斜的。在资源不足时,优待弱者十分重要。
更奇妙的是,这个方案在保护了弱者的利益的同时仍然保持了博弈规则的公正性。
举个例子,来看看将塔木德解决方案应用到现实社会的破产决算纠纷,会出现什么情况。假设有家大型商场破产了,它的供货商,甲、乙均是大公司而丙是一家小工厂,现分别要求获得万、万和万元的债务补偿。
由于破产的公司往往都是严重的资不抵债,因此可以认为这种情况下总财产较少,此时塔木德解决方案就能比现行的按比例分配方法更好地保护小户的基本利益。对于大公司来说,少收回一些债务只是减少一些盈利;但对于小厂来说,按比例进行破产决算则可能意味着因亏损过大倒闭。现实生活中也往往如此,当一家企业倒闭时,受灾最重的不是大供货商,而是中小企业。而一旦这些中小企业连锁倒闭,那么整个区域的经济都会遭到重创。因此,在破产决算中保护这些中小企业的利益才是最关键性的环节。
如果应用塔木德解决方案作规则的话,那么大户小户都有胜出的机会,而且至少从理论上说,双方胜出的机会是相等的。因为如果财产数目超过负债额一半的话,则大户可以分得较多财产,否则小户分得更多。这种公正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也保证各方玩家对规则的尊重。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塔木德方案”给财产争执提供了一个出色的解决方案,它拥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原理,一旦接受这一原理,则争执方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都会发现这一解决方案是公正的。奥曼首次从现代博弈论角度证明了古代犹太拉比的裁决完全符合现代博弈论的原理。
另外,罗伯特·约翰·奥曼还有一个著名的成就,也是容易让公众理解的:
我们往往会为一些跟自身利益比较远的事情,比如说美式民主制度是否适合中国,超弦是不是一个好的物理理论,或者阿根廷队是否能获得本届世界杯冠*这类问题争论。这种争论的结果往往是不欢而散,大家各持立场,很少妥协。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事不对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在争论过程中是真诚的。是吗?
罗伯特·奥曼在年发表了一篇论文《不一致的达成》(“AgreeingtoDisagree”),它对上面问题的结论是:这是不可能的。这篇论文影响深远堪称传世之作,有兴趣读者,可以去找找这篇论文。
小编找到了《不一致的达成》这篇文章,看得是一知半解,还是推荐这篇读后感:
小时候和狗抢过骨头的朋友,都深知改变对手的立场是非常艰难的。我们往往会为一些跟自身利益比较远的事情,比如说美式民主制度是否适合中国,超弦是不是一个好的物理理论,或者阿根廷队是否能获得本届世界杯冠*这类问题争论。这种争论的结果往往是鸡同鸭讲,南辕北辙。大家都各执“真理”,个个拽了个牛气冲天,很少达成一致。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事不对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在争论过程中是真诚的。是吗?
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奥曼在年发表了一篇论文《不一致的达成》,这篇论文影响深远堪称传世之作,它对上面问题的结论是: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是两个理性而真诚的真理追求者争论问题,争论的结果必然是二人达成一致。换句话说,如果争论不欢而散,那么其中必然有一方是虚伪的。
这真是一个惊世骇俗的结论。奥曼在文中还拽拽地说,我发表这篇文章感到有点不好意思,因为其中用到的数学知识实在太不值得一提了。但是实际情况是,没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什么集合啦,什么概率空间啦,什么数理逻辑啦。。。)还真是两眼一抹黑。
我大概解释一下奥曼的意思。如果你跟我对于一般足球理论的认识一致,换句话说,也就是说如果你认为梅西对阿根廷队很重要,我也这样认为,这就可以说我们的“验前知识”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我们两个理性的人就好比两台计算机,如果给我们完全相同的输入,我们可以计算出相同的结果来。
下面为简单起见,假设世界杯决赛是阿根廷对意大利。在决赛前夜,如果我向你宣布,我认为阿根廷队将获得世界杯冠*。而你向我宣布,你认为意大利队将获得世界杯冠*。这样一来我们两人的观点就被亮出来了,也就是说不但你知道我的观点,而且我知道你知道我的观点,而其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的观点。。。。。。这叫我们的观点是“公共知识”。
奥曼的数学定理的伟大之处在于,我不必告诉你我为什么相信阿根廷队夺冠,你也不必告诉我你为什么相信意大利队夺冠,我们两人就可以最终就谁夺冠这个问题达成一致!
我们的争论过程大约是这样滴:
我:我认为明天决赛阿根廷队将夺冠。
你:了解。但我认为意大利队将夺冠。
我:收到。但我仍然认为阿根廷队夺冠。
你:意大利队。
我:阿根廷队。
你:意大利队。
我:好吧,意大利队。
我们就这样达成了一致。
这个争论过程有点像古龙小说的情节,但并不好笑。当我第一次说我认为阿根廷队夺冠的时候,你应该了解,我一定是掌握了某些赛前信息才敢这样说,比如我深入研究过双方的实力对比。而当你听到我的观点之后却反对我的观点的时候,我就知道,你一定掌握了更强的信息。也许你有内幕消息知道梅西伤情严重上不了场。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信息,但我可以从你此时的态度判断这个信息一定很强。而我如果在这个情况下仍然坚持认为阿根廷队夺冠,你就得进一步了解我一定掌握更强的信息,比如我知道裁判向着阿根廷。以此类推,直到几次往返之后我发现你仍然坚持意大利队,那我只好认为你刚刚从未来穿越回来,于是我决定赞同你的意见。
所以两个理性的人只要进行古龙式对话就可以达成一致。
有人可能会提出,前面说的一致的“验前知识”,是一个特别强的条件。毕竟生活中的理性人并非都学习过足球理论。也许两个人对梅西的重要性有不同看法。但是这个“不同看法”也是可以通过古龙式争论达成一致的!所以我们可以说,两个真诚而理性的人应该对事情有相同的看法。如果争论不欢而散,一定是有人不诚实!
这个定理中所假设的理性的人,被学者成为“真理追求者”。如果我们是诚实的真理追求者,我们终将能够达成一致。
你看,连数学家都帮着说话啦!您还这么固执己见,油盐不进吗?
来源:以色列创新、战伪科学
整理:中国标杆学习俱乐部
职场进化箴言
名企领先之道
领袖经营智慧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