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国的希望,全在这几座城市
TUhjnbcbe - 2021/6/10 21:20:00

往年团建,满世界跑,今年出不了国,只能国内转转。

我司核心价值观是“自由”,尊重个体独立意志,小事决策民主集中,但20多号人,要找大家都没去过的地儿,不容易呢~

找半天,发现潮汕都没去过,吃吃喝喝玩玩海,挺好,所以上周力哥带队去潮汕团建,最后两天顺便去梅州看了下客家文化。

挑几个有feel的点,周末扯个淡~

先把大家最关心的结论说出来:自住随意,投资性购房,整个潮汕地区,都不推荐。

1、广东是个大奇葩

中国贫富差距最小的省是福建,其次浙江、江苏、山东,都是沿海发达省。

这也符合现代社会一般规律,越穷的地方,权力越傲慢,民营经济越发展不起来,贫富差距越大,富到一定程度,差距反而会缩小,哪怕一直被苏南歧视的苏北,放全国,也比不少省城还要富。

广东,是个例外。

看GDP,广东一直全国第一,但看人均,广东却不及江浙闽,因为广东省内贫富差距,也是全国第一。

广东下辖21个地级市,但广深两市就占GDP一半,一城抵十城!

年广东省各市GDP排行榜

这两年大湾区概念如火如荼,但除去广深,也就边上佛莞发展还不错,佛山隐形富豪多,东莞制造业体系完善。

珠海经济也可以,但输在人口太少,体量不足,买房容易卖房难,剩下中山、惠州、江门,经济都一般,至于肇庆,打酱油的。

光芒万丈,前途无量的珠三角+人口外流,经济乏力的粤东西北,这就是广东。

粤西有湛江、茂名、阳江、云浮;

粤北有韶关、清远、云浮、河源;

粤东有汕头、潮州、揭阳、汕尾;

梅州在东北角,客家人聚居区,可算粤东,也可算粤北。

年,最富的深圳,人均GDP20.7万元,超越台湾,比肩韩国,标准发达国家。

最穷的梅州,人均GDP2.7万元,和印尼一个水平。

过去总以为粤东潮汕名气响,经济应强于粤西,粤西靠海,强于粤北。

一查数据,发现粤西整体还强于粤东。

加上这次匆匆之旅比较糟糕的直观感受,才发现我把潮汕想得太美好了。

什么李嘉诚,泰国王室,华侨之乡,牛肉火锅(虽然曾呀么曾好次~)……

从老头子到小屁孩,从自行车到电动车,从公交车到出租车,从私家车到大卡车……这里的人大多没有交通规则意识!

十五六岁的女高中生骑共享电动车,居然一个同学坐前面篮子里,一个同学踩后面轮子上,表演杂技?看得我目瞪口呆~

2、潮汕不是一座城

因为牛肉火锅、牛肉丸、海鲜砂锅粥这些美食在全国太有名,尤其深圳,满大街潮汕美食,以至于很多人以为“潮汕”是一个城市。

潮汕是个语言文化概念区,这里的人讲潮州话,听潮剧,除了观音妈祖城隍,还会拜三山国王等地方性神祗,和隔壁讲粤语、听粤剧的主流广东人,不太一样。

潮汕取潮州和汕头(尾)的首字,实际还要加上揭阳。

机场名字很能说明问题:揭阳潮汕机场。

一听揭阳,完全不知在哪,所以航司得加个括号,注明这就是潮州或汕头,只不过机场正好建在揭阳辖区内。

揭阳、潮州、汕头的位置,正好组成三角形,相互直线距离30公里,也就南五环到北五环这点路,我自驾游目测,这三座城市已形成一个紧密的城市群,基本完成一体化,类似于台州的椒江、*岩、路桥三区。

机场正好在这三座城市中间,去哪儿都挺方便。

所以我的游览线路是:机场-揭阳-汕头-南澳岛-潮州-机场,正好逆时针转一圈。

汕尾远一点,“汕”原意是种捕鱼工具,类似上海简称“滬(沪)”。

汕尾还有两个规模不大,但名气很响的小城市,海丰和陆丰,合称“海陆丰”。

土地革命时期有个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创始人澎湃同志,被毛主席誉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

不过据说其他广东人有妖魔化汕尾民风的传统,什么“天上有雷公,地上海陆丰”,我不是广东人,没去过海陆丰,要不当地小伙伴出来帮我讲讲?

近年来,汕尾有俩事上头条。

一是去年大热的电视剧《破冰行动》,以年“雷霆扫*”12·29专项行动,把举村制*的陆丰博社村一网打尽的故事为原型,全剧紧张刺激。

力嫂看完后,说我不要去那里,太吓人了,还是去梅州吧……

二是把整个粤东最靠近珠三角的海丰一块地,辟为深汕特别合作区。

原因是大大最近一直强调的,喝水不忘掘井人,先富要带动后富,不能就你深(马)圳(云)放飞自我,风光无限,比肩欧美日,隔壁穷亲戚还停留在亚非拉水平,你得帮帮兄弟。

但逻辑上说,我并不看好深汕合作区。

今天不是给个*策就灿烂的八九十年代,既得利益非常庞大,马太效应很难打破。

在互联网竞争上,就是AT双寡头格局无法撼动。

在城市竞争上,北上广深地位无法撼动,强势崛起的杭州南京成都武汉,未来大概率还是继续崛起,目前已落后的大城市,像天津和东北四城,未来大概率还是无法翻盘。

哪怕千年大计雄安,距离北京公里,搞了三年半,还在前期建设中,还有很长时间才能逐渐成熟。

深汕合作区到深圳也有近公里,中间隔了个硕大的惠州嗷嗷待哺,级别上也完全没法和雄安比,我连惠州房子都不推荐投资,何况汕尾?

3、千年一叹南澳岛

潮汕最有名的景点是南澳岛,号称粤东第一大岛。

南澳沙质一般,和大梅沙差不多。胜在玩的品种多:古迹、寺庙、风车、灯塔、渔港、海鲜……

南澳岛古迹,有两个值得一说。

一是宋井。

年,元*破临安,谢太后携宋恭帝赵?(xiǎn)投降。

以武将张世杰和文臣陆秀夫为首的抵抗派,不甘亡国,在南撤过程中,拥立新的小皇帝,宋端宗赵昰(shì)。

南撤路上有几个重要据点:温州、福州、泉州,这些城市现在都还能找到这段历史的痕迹,我都去过。

元*高压追击,担心城破被俘,南宋流亡小朝廷驻扎海岛,或直接在海上飘着。有段时间,宋端宗驻留南澳岛。

这岛很神奇,距离海边不到10米的地方,还能挖出淡水井,当时挖了三口井,给皇帝、大臣和士兵喝水,就是今天说的“宋井”。

年,广州失守,朝廷和*队又从海路撤退,没想到珠江口遇风暴,宋端宗落水染病,不久病逝。

国不可一日无君,赵昰的弟弟赵昺(bǐng)继位,是为宋末帝。

宋井景区内的大理石群雕,从左到右:张世杰、宋末帝、杨太后、宋端宗,陆秀夫

后面就是漫漫中华史,最让我痛心的一幕:崖山海战,忠于大宋的*民,全灭。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

我对朱明王朝灭亡并不感到惋惜,一是明朝自己有太多制度性bug,二是清朝那几个皇帝其实做得还不赖,爱新觉罗氏和孛儿只斤氏不同,很愿意学习融入汉文化,持续的大统一也让今天中国受益良多。

但宋朝是古代中国最美好的时代,宋的灭亡,和所有前朝灭亡的性质截然不同,是华夏民族第一次“亡天下”。

“古典中国”昂扬向上的精神气全打没了,后面就剩数不尽的伪君子和势利*,说一套做一套,知识分子节操碎一地,鲁迅痛斥的国人劣根性,主要是明清时代产物。

站在更理性的全球史角度看,宋亡于蒙古,是内亚草原铁锤与周边农耕文明长期博弈的历史必然,但作为中国人,眼见宋到明的断崖式下跌,情感上还是意难平~

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跳海后,尸骨无存,但南澳岛上,还有个潮汕人自发捐建的陆秀夫陵园,平时没啥游客会来,但我特地去看了下。

最后这张图是从陆秀夫陵园视角看出去的景色,近处是很破旧的平房和荒废已久的农家乐,远处是青澳湾海景房,一样乏人问津。

看到这番景色,不知陆秀夫在天之灵,会作何感想?

不管怎么说,感谢这些捐钱重修陆秀夫墓的当地人。

4、自由贸易是好事

另一个值得一看的“古迹”是总兵府。

加引号,因为和*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一样,这也是80年代原址基础上重建的伪古迹。

多说一句,全国各大景点看到的各种大型铁器文物,比如晚清大炮,全假的,大跃进时都回炉炼钢去了~

晚明以前,南澳岛一直是荒岛,嘉靖朝出现倭乱,位于闽粤边界,扼守台海南缘的南澳岛成了海盗基地,然后就是戚继光抗倭的故事,*府发现南澳岛的海防战略价值,就建了总兵府。

但总兵府内对这段历史的介绍,只说部分事实,没说问题真相。

经济学有条基本原理,叫贸易能使每个人(国家)的状况变得更好,这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根本原因。

但贸易需要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度流通,大家整天跑来跑去,对*府来说不好管理,尤其不利于征税和征兵。

更糟的是,环境越闭塞,越易洗脑,环境越开放,百姓思维活跃,见多识广,不好忽悠,所以清末革命*人几乎都来自开风气之先的广东。

对古代君主制国家来说,可能启迪民智的事,都有风险,尤其遇上各种天灾人祸,世道不好,更易生民变。

所以历代统治者都希望把农民豢养在土地上,像养猪一样,吃饱睡觉,睡醒干活,屁民没事不许乱跑,有事出远门也要特批,唐代叫“过所”,明代叫“路引”。

宋朝允许农民自由迁徙和贸易,激发民间活力,发展出繁荣的商品经济,第三产业增加值远超农业,技术领先,文化昌盛,独步世界,这才有了《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繁华市井,是对唐代的巨大进步,但元明清却大开历史倒车……

唐宋时期,日本一直和咱做生意,但蒙古帝国崛起后,两征日本,逼得镰仓幕府搞海禁,目的是让幕府垄断对华贸易,缓和国内矛盾。

但日本是资源贫乏的岛国,靠海吃海,*府垄断贸易后立刻物价飞涨,导致走私泛滥,所以那时就有倭寇了,本质是抵抗*府海禁令的武装走私商队。

当时倭患没闹大,一是日本国内没大乱,二是中国也没完全禁止贸易,后来的朝贡体系,一定程度上是民间贸易替代品。

到嘉靖朝倭患闹大,一是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天下大乱,吃不饱饭的武士只能流亡海外讨生活。

更重要的是,因官员腐败导致的中日冲突(争贡之役),让嘉靖帝一怒之下断了中日朝贡贸易,但需求没法说断就断,越是禁止贸易,黑市价格越高,利润越厚,沿海百姓靠海吃海,本就苦海禁久矣,富贵险中求,于是组成武装走私商队。

所以“倭寇”大多是中国沿海居民,日本流亡武士更多是咱雇佣的马仔。

那会儿正直大航海时代,后来连南洋土著和葡萄牙人也参合进来,但带头大哥还是咱中国人自己,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没说真话……

嘉靖末年,戚继光强力打压倭患,但不解决根本问题。

嘉靖帝死后,朝廷拨乱反正,北边和鞑靼议和(隆庆议和),允许朝贡和互市,明朝结束与蒙古近年敌对状态,此后直到明亡,都没怎么和蒙古人干架。

南边开放海禁(隆庆开关),允许民间对外贸易,一下子明朝赚翻了,给张居正变法提供了财*基础,让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又延寿大几十年。

今天川普搞贸易保护,反全球化,是因为他算了笔账,发现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全球自贸体系,今天给美国带来的好处,不足以支付为维持自贸体系付出的产业、金融和*事代价。

但其他国家发现美国撑起的这套游戏规则还算厚道,带头大哥撂挑子,我们也不能干坐着,自己先玩起来啊,这就是RCEP能成行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消除人为壁垒,意味着所有人力、技术、商品、服务、资金都在同一条起跑线,大家平等竞争,结果一定是最聪明、最勤劳、最能吃苦,且自身体量最大的国家(统一市场、统一法律、统一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导致摩擦成本和边际成本最低),赚最多。

放眼全球,最符合这一标准的,就是咱中国。

隆庆万历那会儿如此,同治光绪那会儿也如此,今天还是如此。

区别在于,今天,我们国运起来了。

5、存心善堂存好心

潮州、汕头、揭阳,都有自己老城区,但体量都不大。揭阳最破败,潮州也不行,汕头好点。

主要因为潮州过去一直是粤东中心,但近代对外开放,沿海的汕头更有地利,以小公园为中心的汕头老城区,俨然一副民国小上海的景象。

改革开放后,因为潮汕地区华侨多,汕头也成为四大开放口岸之一。

今天,潮汕地区文化中心还是潮州,但经济中心却是汕头。

汕头市区

这种关系,还是和台州很像,旅游去临海,有曾经的台州府城,但经济中心早已转到椒江入海口附近。

如果吃美食,三地并无多大差异,揭阳经济最差,物价最低,牛肉火锅的价格也便宜不少,尤其揭西。

三地老城的游览中,印象最深的是汕头外马路上的存心善堂水龙局。

晚晴创立的存心善堂,是潮汕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慈善机构。

这类善堂组织,是潮汕当地强烈的传统民间信仰和开埠后传来的西方社会组织理念,结合出的独特产物。

这个水龙局,就是年,由本地华洋商行共同出资筹办的义务消防队。

这地方,现在一是作为免费博物馆,给游客参观。

二是作为爱心救助站,有免费牛奶、面包和其他糕点可以吃!

寺庙免费施粥见多了,但无条件送牛奶面包,还真不多见。

三是作为沟通服务窗口,会介绍存心善堂的各种活动。

我看到上面这张海报时,吓了一跳,对一个研究理财的人来说,“快速提现”,“中途垫付”这些字眼,太吓人了,很容易联想到高利贷和金融诈骗。

仔细看了下,说的是和轻松筹合作,打造线上公益疾病救助平台。

现在做线上公益,最怕虚假信息,爱心受伤,但因为立足本地,线下操作,可信度比纯线上的慈善众筹更高。

另外你还可以加入会员,买保险,意外重疾寿险保障都有,但保额不会太高,如果要精算的话,我估计性价比高于市面上的商业保险。

水龙局边上,有存心学校和大峰庙,应该是一体的。

再往里走,是办理业务的福利楼。

后面还有潮汕善堂文化展览馆,无论建筑风格还是室内装修,都是典型的西式,能看到基督教慈善文化的影子。

整一套善堂文化看下来,让我有一种魔幻感受。

我在上海看到的,过于西式,我在闽南和台湾看到的,过于传统。

潮汕的善堂文化,却是中西合璧。

信仰层面更偏传统,应用层面更偏西方。

让我想到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整个潮汕之旅,陆秀夫陵园最难过,这里却最感动。

6、百折不挠客家人

广东三大族群,大半广府人,讲粤语,听粤剧,小半潮汕人,讲潮州话,听潮剧,还有不少客家人,讲客家话,听汉剧。

你可能不知道,宇宙中心大深圳的原住民,并不都广府人,还有很多客家人。

整体上,越靠近珠三角平原(南山宝安那边),讲粤语越多,越靠近东北方向山区,讲客家话越多,还有“不白不客”的大鹏话,方言基础是粤语,但加入很多客家话特点。

多说一句,很多在广东打工的外省人,可能对广东人把粤语称为“白话”感到莫名。

白话又叫唐话(用粤语念唐诗最标准),本身和书面语或文言文对应,是一种口语化表达,但并不只有广东人管自己方言叫白话,不少广西人也这么说,说明白话后来演变为本土乡音的意思,也有生来就会说,但不知道怎么写,对应官话、国语、普通话。

广州人把粤语称为“白话”,和上海人把上海菜称为本帮菜,异曲同工。

中国公认方言有7个。

北方方言,从漠河到腾冲,都说这套方言,区别只在语调和具体词汇有差异,比如河南话的最大特点是有大量去声(第四声),贺-难-话,还有川贵云都属于西南官话,大差不差,只要说慢点,大致都能听懂。

北方方言之所以那么强大,一是北方有大平原,语言容易传播开,二是元明清三代历次战乱,北方方言区不断向西北、西南和东北扩散,太平天国屠南京,导致现代南京话都脱离了吴方言,成了北方方言一支。

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标准口音承德滦平话),其他六大方言都集中在东南,就不只是语调不同,发音结构都发生巨变,全鸟语,相互完全听不懂。

苏南浙江上海和皖南一部是吴语;

江西大部、安徽湖南小部是赣语;

湖南大部是湘语;

福建绝大部,浙南、赣东、粤东小部是闽语;

广东大部、广西南部是粤语;

粤东北、赣南、闽西南是客家话。

还有一些支系方言有争议。

山西的晋语,我旅游时就很惊讶,怎么我听河南河北山东陕西话一点没问题,到山西成了半个聋子?

北方奇葩独此一朵,这和山西四境被山河阻挡,内部自成一体有很大关系。

还有安徽的徽语,自成一体还是吴语分支,广西的平话,自成一体还是粤语分支,都有争议。

最复杂的是我之前福建游记里介绍过的闽语。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对外高度封闭,对内高度分裂,闽东、闽北、闽南、闽中和莆仙(莆田)话,互相听不懂,连宁德闽东话和福州闽东话也相互听不懂,更别说闽西讲的客家语,所以福建有20多种地方戏剧,各玩各的……

最大的割裂是闽东北和闽南,也就是福州和厦漳泉不对付,但厦门和泉州也不怎么对付,福建内斗史超精彩,不让散装十三太保,反正八闽大地超复杂就对了……

潮州话定位也有争议,有人认为自成一体,也有人认为算闽南话分支。

所以力哥一直说,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对文化塑造具有决定性影响。

广东客家人聚居区是梅州,95%客家人,号称天下客都。

我特地去梅州转了下,如果说潮州话的确更接近闽南话,我仔细听下来,发现客家话同时受粤闽赣吴四方言共同影响。

“我是客家人”,涯系喀噶宁,罗马音ngaiheihakganin,“家人”两字发音,和吴语一样。

我在福建(永定南靖土楼)、台湾(桃新苗客家区)、赣南(瑞金井冈山)都了解过客家文化,加上这次在梅州旅行,让我对客家人肃然起敬。

如果说广府文化和粤语最接近大唐风貌,那客家文化和客家话,则浓缩了整个汉民族0年苦难史。

“客家”二字,已把内心数不尽的无奈和苦楚,说透了。

谁不想岁月静好?谁愿意颠沛流离?

但这片土地的文明太悠久,反反复复改朝换代,外族入侵,天灾人祸,逼得百姓不得不迁徙,再迁徙。

客家历史上有五次大迁徙。

第一次是五胡乱华,晋世衣冠南渡,北方汉人大量迁居到江淮和江南。

第二次是安史之乱和唐末五代乱世,长江两岸也乱了,不得不沿赣江继续南下,也就是今天赣州梅州龙岩的三不管山区。

第三次是靖康之乱,北方又凉凉,百万汉人随高宗南迁,赣闽粤边界山区,最终孕育出自成一派的客家文化,所以理论上说,客家话最接近北宋官话。

第四次是明末清初,大航海时代带来土豆玉米,导致人口激增,地人矛盾突出,加上明清之际,死伤无数,尤其张献忠屠川,赤地千里,野兽横行,清*府不得不发动“湖广填四川”,这一波,客家人开始向闽、粤、桂、湘、川、台等各地开枝散叶。

第五次是清末,受人口压力和天平天国战乱影响,粤中爆发严重土客械斗,国内迁徙方向是广西和海南,更多人则出国谋生。

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千年大迁徙,客属遍乾坤。

“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这话一点不浪漫,全是辛酸泪。

谁不喜欢住广阔大平原?整天山里爬来爬去你乐意?

既然是客,你晚到了,好地方都被土著占了,你又不愿完全被土著同化,那就山里待着呗。

闽南人先去台湾,占了台南最好的平原,晚到的客家人,只能跑北边桃新苗的丘陵居住。

闽南和潮汕人先去海南,把沿海的好地方都占了,晚到的客家人,只能跑琼西北内陆的儋州待着。

生存维艰,所以客家人必须更坚强,更抱团,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让这个族群在千年大迁徙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传统。

客家特色建筑有福建土楼、梅州围龙屋和赣南围屋。

福建土楼因外形独特,名气最响。

梅州围龙屋也很有特色。

这些建筑都有个特点:对外高度封闭,对内高度开放。

因为这边都是山区,早先常有野兽出没,后来人丁兴旺,又难免与其他族群发生矛盾,必须高筑墙,搞集体防御。

对内,做饭、洗漱、教育、娱乐、祭祀,各种功能融为一体。

而且因为小家庭的生存,完全建立在大家族的庇护下,所以各种围屋的公共活动空间比较大,而小家庭私人空间则比较小。

围屋的特点,不仅体现客家文化精髓,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祖先崇拜、和谐共生,以及“舍小家,为大家”的集体主义。

和西方文化对个人主义的推崇,截然相反。

当然,客家文化也有一些糟粕,比如等郎妹,童养媳,以及最悲剧的隔山娶。

因为男性劳力出海打工,但家族不能无后,就拿公鸡代替新郎,先成亲再说,等将来新郎回国再造人。

但海外打工风险很高,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机会见丈夫一面。

在《美国国运,盛极而衰》一文中提到过的《排华法案》,就和华人文化观念关系很大。

7、中国希望在潮汕

经济越发达,观念越开放,消费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思潮越泛滥,年轻人就越不爱生孩子。

欧美的老龄化危机,根本原因是年轻人不爱生孩子。

伊斯兰社会尚未完成现代化转型,传统意识形态依然影响巨大,所以还能保持较高生育率。

古代医学落后,灾祸不断,人的寿命普遍较短,为了延续文明,各大古文明都有生殖崇拜,都把多生孩子看成最重要的道德义务。

中华传统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方,就是广东,尤其潮汕。

传统文化最看重的,是宗族意识。

潮汕地区有大量宗祠。

合家祭祖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多生娃,不生男娃,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

都年了,没想到在城市里还能看到这样的标语……

听不少人说过,潮汕地区普通家庭一般2娃,多的3娃,少数还有4、5个娃,真的假的?

倒不是说潮汕地区没计划生育,而是任何*策都不能不顾民风民俗,强行推广。

潮汕地区宗族势力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农村,哪怕城市里,也只有体制内人员为了饭碗只敢生一个,那也比北上深一大堆丁克强多了。

写这篇文章特地查了下数据,发现粤北粤西的生育率甚至比潮汕还高,真的假的?

生吧,生吧,有人才有希望,广东小伙伴,欧力给!

如果因为房价高、压力大、工作忙,追求自我享乐,你不生,我不生,谁来做光荣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盘侠呢?

相关文章

今年还剩一个月,最后送你一句话

干了这碗*金酒,来世还做中国人!

给这座城市,免费打个大广告!

力哥说理财

简单好玩有干货的

理财万宝全书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的希望,全在这几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