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ldquo商圣rdquo范蠡的
TUhjnbcbe - 2021/6/15 12:43:00

范蠡(生卒年不详),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曾为越国大夫,辅佐勾践复国灭吴,官拜上将*。灭吴后,他认为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故而弃官来到当时的商业中心陶定居,自称“朱公”,人称“陶朱公”。在经商过程中,他采纳“计然之策”,运用“积著之理”,既“居货”,又“耕畜”,农牧商相结合,善于管理,成为富可敌国的富翁。

范蠡是中国商人的鼻祖。其商业文化思想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一代又一代商人,并由当今商界自觉或不自觉地予以传承。

范蠡商业文化思想研究

在当代的意义

季羡林曾在《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一文中说,“讨论中国文化,往往就眼前论眼前,从几千年的历史上进行细致深刻的探讨不够,从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最广阔的宏观探讨更不够,我们必须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目光远大,胸襟开阔,才能更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全貌,而不至于陷入井蛙的地步,不能自拔。总之,我们要从历史上和地理上扩大我们的视野,才能探骊得珠。”正是站在对东西两大文化体系的数千年历史的至高点上,他从东西方文化的互补中,从大量中外史实和史家的证言中,把握到历史进程的脉搏,满怀豪情与自信地预言:“现在球已经快踢到东方文化的场地上来了,东方的综合可以济西方分析之穷,这就是我的信念。”

回到范蠡商业文化思想上,在我国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陶朱公的名字一直被商人羡慕和称道,商业贸易活动中流传着“陶公事业”,“经营不让陶朱富”的说法。范蠡的商业文化思想对现代企业,尤其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有研究者指出,重商学派以至整个古典*治经济学都深受中国哲学影响,只是年代久远,这个传统也渐渐湮灭。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已使得科学思想向古老的东方哲学回归。玻尔就曾用八卦和太极的图案作为哥本哈根学派的徽章。而当年的“亚洲四小龙”等国家的文化仍是以中国传统的儒道释三位一体的文化为核心,其商业经营思想是与范蠡、子贡等商业鼻祖一脉相承。今天,纵观各国的经贸往来,我们又会惊奇的发现,或许因为今天的国际贸易与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有着相似的贸易环境之故,各国的商业发展及经营策略,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向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吸取精华。范蠡思想是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融会贯通着各家的长处,在当今的国际国内贸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传承。有鉴于此,可以认为,探求、盘点范蠡等老祖宗给后人留下的思想遗产,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寻求可行的商业文化解决方案——这项工作在面临加入世贸组织,外商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局势下更显紧迫与必要。

范蠡商业文化思想

及其传承

司马迁把范蠡的主张与思想概括为下面一段话,虽很简短,却为我们提供无比宝贵的思想财富。《史记·货殖列传》云:

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己。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

这段记载,应该说是概括了范蠡商业文化思想的精髓:

第一,范蠡的“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己”,体现了商品生产要适应市场需求的思想,更体现了儒家“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思想,讲的就是掌握规律。

所谓“知斗则修备”,意即:懂得战斗的道理,就会知道如何准备战斗。下一句“时用则知物”,是用类比的句法讲述“时”和“用”二者对于“知物”的重要性。意思是说:要了解人们什么时候最需要什么货物,才算是懂得商品持生产的奥妙。“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己”,即“时”与“用”这两条把握住了,则各种商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如何就可以预见。范蠡的这一思想,不仅仅讲“观万货之情”,掌握供需规律的重要性,还讲到了灵通的信息资源在商战中的重要性。

市场交换的基本条件应包括权利平等、产权明晰、充分竞争、多次博弈等。不遵循这些基本要求,市场交换将会发生畸变。我们不讨论中国千余年来的市场交换是否发生畸变,我们知道只要有市场交换,就会有博弈的行为。当事人根据相对各方的情况变化所作的决策选择,以求得自身利益最大,损失最小,这就是博弈。而在市场交换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形成了不完全信息博弈和动态博弈。范蠡所倡导的“观万货之情”,正是要求我们掌握商业运行规律,准确把握市场信息,以避免出现不完全信息博弈,并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多年前范蠡的这一商业文化思想在当代商界的应用和传承,俯拾即是。

范蠡所倡导的“观万货之情”的要旨是熟悉市场规律,善于把握信息,才能够做到该投入的时候就投入,该撤出的时候就撤出,才能够取得一次次的成功。

第二,范蠡“农末俱利”的商业文化思想中含有整合资源合作共赢的合理见解。

表面上,范蠡所说的“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等语说的是粮食贸易,但实际上蕴含着现代企业经营中合作共赢的思想。这段话的意思是:凡出卖粮食,每斗卖价二十钱,则会伤害农民的利益;每斗卖价九十钱,又会伤害工商业者的利益。如果工商业者的利益受到伤害,会使工商业者受损而影响社会财富的生产与流通;如果农民的利益受到伤害,则农业生产就会荒废。因此,只有平抑粮食价格,使之对农民与工商业者都有利。粮食价格平抑、稳定了,其他商品的价格也会趋于平稳,这样一来,市场就会繁荣而供应充足。由此可见,平抑与稳定粮食价格,实为平抑物价的根本;而平抑物价又是为达到农业与工商业双赢的目的而采取的措施。

我们今日的“平抑物价”和“发挥国营商业的蓄水池作用”,与范蠡的平粜理论何其相似。年前的范蠡,能如此灵活地运用市场供求及其价格变动规律,利用国家的力量平抑物价,这在世界经济思想史上无人能与之相比的。

范蠡的平粜理论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也有体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府对农产品也实行了“平价补贴”的保护*策,即*府预先公布农产品的保证价格(即平价)。如果农产品上市价格低于“平价”时,*府则补足差价。农场主还可以用未来的农产品抵押货款;如果收获后市价低于“平价”,农产品便按平价卖给*府,抵偿贷款。若市价高于“平价”,便可出售产品偿还贷款赚其差额。此*策的主旨在于保证农场主利益,避免谷贱伤农,保护农业经济。近几年我国实行的“保护价”收购粮食*策,以及最近我国不少省份对种粮农民实行的直接补贴,也正是范蠡在公元前五世纪所提倡的“平粜”*策的继承与发展。

此外,“农末俱利”思想还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中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产业链现象。在范蠡的“农末俱利”思想中,“农”与“末”就是一条产业链。“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讲的就是农业与商业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一条条产业链形成一道道网,现代企业,不是制造产品而是制造网络,不是新建企业而是整合企业。把企业内外、国内国外各种支离破碎的资源整合起来为我所用,最终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个“总体解决方案”。而过去企业强调“眼睛向内”,主要精力放在整合内部资源上,企业依靠自身拥有的资源来获得发展,其理念是“既非我所有,就非我所用”,自力发展;现在,企业强调“眼睛向外”,主要精力放在整合外部资源上,企业依靠社会、全球的资源获得发展,其理念是“不求我所有,但求我所用”,借力发展。因此,现代企业亟须适应由整合内部资源到整合外部资源,完善产业链的转变。总之,一个企业,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你利用了多少资源。

第三,范蠡的经营思想中具有必须重视商品仓储管理和资金周转速度的闪光点。

范蠡说“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史记索隐》作“毋息”,意为“长时间停放货物则无利),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又说:“财币欲其利如流水。”这些话的意思也比较明显,意即积贮货物的常理或原则,务必合理要求货物的完美,同时要求不要贮存滞销的货物,不可积压资金。进行商品交易时,容易腐败和易于被腐蚀的货物不要贮积,千万不可贮积这样的货物以待高价出卖。总之,不论货物和资金,都要求它们像流水一样经常流动。这里既涉及到仓储管理,又涉及到资本流动。在仓储管理中,要确保商品质量;在资金管理中要注重资本周转速度。这些思想与现代经济学不谋而合。对于资本的利用和资本增殖、扩大生产和降低成本、增强经营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未来全球商业思想家培养计划

未来全球商业思想家培养计划,是国内唯一定位于商业哲学层面的高端培训项目。

企业经营过程中,人才、资金、市场、产品、技术、模式等等一系列瓶颈,本质上都是企业领导人思想的瓶颈所致。提炼独特的商业哲学,以道驭术,是成就伟大企业的根本之根本!

?思想之光?

照亮企业家精神世界的一束光

?使命?

传播真知造福社会

?愿景?

为世界培养造福人类的商业思想家

?宗旨?

中学西用虚实结合

华为因为任正非而成功,任正非因为卓越思想而杰出!

开课时间:年5月22-23日

报名进行中·······

扫描上边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商圣rdquo范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