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经济学家时刻
TUhjnbcbe - 2021/6/15 12:46:00

多年以前,在我对经济学还抱有一丝好奇的时候,读过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那书里开篇就讲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全新的概念,机会成本。大概的意思是说,一件事的真实成本并不仅仅是表面上所消耗的那些,还要包含因为选择了这件事,放弃的别的可能所能产生的收益。

书里就此举的一个例子,是说当时风头正劲的科比布兰恩特高中毕业参加NBA选秀,应该如何计算他的成本。在机会成本观点里,科比选择上大学的成本不仅是每年的大学学费和女朋友的饭钱,而是因为去上了四年大学,放弃的参加NBA失去的上亿年薪。

经过简单的计算,损失和收益差距大到不成比例,于是科比放弃上大学,打一份天价童工,就获得了学理上的支持。

篮球明星该不该上大学的例子,显然是大学教授才会纠结的。面对一份年薪上千万美元的合同和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选择起来的困难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并没有多大的困难,让机会成本看上去没什么力量。

其实平常的日子里,差距并非如此悬殊的选择,才更加能够体现机会成本的阴险。早晨起床选择了喝咖啡,就等于放弃了牛奶、豆浆、白开水种种可能;出门的时候决定穿黑的,就等于放弃了赤橙*绿其他所有颜色。中午的时候吃了一碗面,就等于放弃了其他所有的美食。选择一棵树,等于放弃了整片森林。

照这么算来,即便是最普通的生活也突然显得不再那么平淡,变得有些神秘甚至透露出些恶作剧效果来。至少,平常轻而易举的行为似乎一下子就有了某种严肃的哲学味道。

包括机会成本在内的经济学的种种论证,都是建立在人是理性的基础上的。人们时刻都保持着冷静的精打细算,能毫不费力于控制自己的欲望,精通于各种延迟享受的能力,知道为了明天的幸福,忍受当下的欢愉。

稍微对人是怎么回事有点了解的都知道,理性人假设是一个多么不可靠的立论基础。今天的经济学家们,借理性之名,抹去良心提出各种看似光明正大的*策建议的,自然是坏人。可自以为掌握了人的理性特点,不出茅庐已三分天下的指点众人迷津的,则不接地气的傻。

在我看来的事实是,人的理性所及的范围极其有限,面对或大或小的所有选择,常常的结果并不是精打细算,从中挑出一个最好的,而是放弃选择或者胡乱选择。后世看来的高人,很难说有多少是成王败寇之后的事后诸葛亮。

按照现在的口径,亚当斯密因为写出了国富论而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祖师爷,其实他自己是以社会研究者和道德哲学家的身份写出《国富论》的。他指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并非基于理性,而是人的自利,这大概才是这本书成为经典的关键。

自然科学的八股文泛滥到经济学,让原本应该人人都能读懂而且好读的经济学理论,变成了以公式和数字写成的天书。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人,被简化成了等式中的变量或者钟形曲线的xy轴,经济学也从经世致用的智慧变成了大学里混职称的工具。

这本经济学家时刻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归类,只能大体算做经济学类,描述的也并不全是理论,而是作为*策制定参与者的经济学家,是如何把近几十年的世界带到现在这条路上的。读起来有点啰嗦,但是内容也算有趣,算是对当下世界之所以如此的另类回顾。

读这类书多了,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没有任何人掌握关于人的真理,你方唱罢我登场,对与错其实都无所谓,世界自有一番逻辑,人间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类型:经济学翻译:3.0难度:3.0综合:3.0阅读时长:4天题图来自电影《大空头》,对年次贷危机发生之初的一个回顾。关于这个题目的电影有很多部,都不算很好的电影,偏左的大骂资本没人性,偏右的推诿到人的局限性。往期回顾:十一种孤独夜航西飞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听音杂记-JohnColtrane照护占卜师的预言老迈老迈

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济学家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