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粥左罗的第期分享
作者l李多余编辑lLucky
来源l咸鱼人生自救指南(ID:Liduoyu01)
分享l粥左罗(ID:fangdushe)
“普通人好好赚钱才是正事儿,成天想这些有的没的,没用。”从小到大,总能听到这样的话。之前关于“格局”的文章里,也有人留言说,“普通人想这些根本没用,就算我胸怀天下照样穷困潦倒。”要说可以立刻升职加薪,立刻跳槽发财,确实不可能,但奇怪的是,往往是这些无用的东西,在某些时刻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不是虚空的“心怀天下”,恰恰相反,这是心怀自己。这是一种站在更高层面、更高维度向下看的能力。能够看全一件事,能够从更深远的层次去思考、做事,就能为自己带来更多长远的好处。它或许无法帮你立刻赚到钱,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它绝对会在未来某天给你带来惊喜。以下8本书来自我的私藏,大多数都自己读完过,甚至不止一遍。涵盖科技互联网、商业经济、*治历史、人类社会等领域。希望你别光收藏,而是真的会去读。01科技/互联网类商业和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基础,而科技和互联网则是人类的当下和未来。到底是什么在变革我们的社会?中国领先于全球的三大新基建是如何帮助我们弯道超车的?这个时代到底在发生什么?01.《失控》《必然》《科技想要什么》互联网类的首推KK三部曲。查素材时又一次翻到了自己过去的阅读记录,真心建议大家养成读书做记录的好习惯,总会发现惊喜。凯文凯利(昵称KK)是《连线》杂志和《全球概览》杂志的主编,年他就办了第一届黑客大会,对乔布斯影响深远。他的文章还出现在《纽约时报》、《经济学人》、《时代》、《科学》等重量级媒体和杂志上。可以简单理解其为“互联网OG”(元老)。20年前的《失控》里预见了当下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经济热点概念: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网络社区、大众智慧、迭代等等。而《必然》中则提到了未来20年的12种必然趋势,可以帮助理解当下互联网世界发生的很多事情。从我来说,有种狼人杀里身为白痴看预言家操作的快感。△3年前读书时随手写的笔记
这三本真的可以读很久很久很久,先啃完再说吧。02商业/经济类身处商业社会,大多数问题都可以从经济角度求解。如果是想要专业学习经济学理论或者原理的话,教科书级别的有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入门级别的有《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大部头有《资本论》。但如果是想从经济角度去理解社会,更好的是去读大企业的兴衰史,比如奢侈品集团(可以阅读《奢侈的》),比如福特汽车(基本上解释了现代管理学基础),比如微软or苹果发家史(科技+资本全球化)。这里同样只推荐和上对个人有启发帮助的,尽量轻松好读。01.《激荡三十年》《大败局》——“任何被视为奇迹的事物,往往都很难延续,因为它来自一个超越了常规的历程。”这本书算是国内最早的“民间经济史”角度著作,曾经一度引起轰动,后被央视改拍为30集大型中国历史纪录片《激荡三十年》。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站在民间的角度,通过编年体的模式,一年一年的去看中国企业在整个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发生的巨变,看国企、民企、外企三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互相博弈,以及整个社会风气随之发生的变化。一方面,依托于作者本人的经历和记者身份,书中有大量真切的细节,读起来生动可感;另一方面,书中又有很多基于时代、经济、*治的分析,鞭辟入里,颇有启发。吴晓波本人目前中国最出色的财经作家。他毕业于复旦中文系,毕业后又去了新华社,做商业记者数十年,经受过中国纸媒*金时代的专业训练,每一条都足以让人羡慕得流口水。我自己曾经大量拆解学习过他的文章,挫败之余也不得不承认,人家确实写得很好,有种中正大气的力量在里面,角度专业,同时兼具人文关怀,真的非常非常好。02.《伟大的博弈》——“投机者经常被看成是资本主义市场发展进程中的寄生虫,他们并不创造财富,但却能从中牟利。但是,这些投机活动也大大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提高了交易量,增加了市场的参与者,而这恰恰有助于确保市场产生最公正的价格。”可以理解为美版《激荡三十年》,也可理解为我引语中所说的“单一发家史”。这本书表面上讲的是华尔街的兴衰起伏,从一条平平无奇的小街道发展成世界金融中心,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以此为代表,实际上是透视到“经济”“金融”这件事的根源,从而更加全面、精准地展示出整个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而美国资本,即代表国际资本。作者本身是美国作家和经济历史学家,其祖父和外祖父均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拥有席位。因此书中有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经济数据,可以当做专业著作来看(本身也是非虚构分类)。这本书对我来说一个相当大的帮助就是真的理解了很多经济学名词和概念,读书时候刻板的名词在故事里格外生动,也就可以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在思维中加以运用。推荐搭配《华尔街》纪录片看,看不下去的也可以看电影《华尔街之狼》,都是一个系统的。03.《消费者行为学》最后简单推荐一本我的大学课本——《消费者行为学》。说是课本,其实很好读,里面有大量的案例,常见的如“超市把啤酒和婴儿尿布摆在一起”,“商家的定价策略”等,都是非常接地气的东西,可以说是营销学的入门书籍。但其中又综合了很多认知科学的部分,比如感觉、知觉、群体行为压力等等,非常非常有用。以至于后来我再读《星巴克:关于咖啡、商业和文化的传奇》及相关的商业史后总能会心一笑,对于“商家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个问题豁然开朗,建立营销学的基础概念,进一步从实际角度深刻了解商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商业行为的目的是什么。这也是我大学毕业之后唯二没有处理掉的书,现在闲的时候还是会偶尔翻阅。我当时看的是第八版,现在已经出到第十版了,大概是增加了一些新时代的案例。条件允许的话就买新书吧,作为专业读物和自我反思的消遣读物都很好。03历史/*治类为什么我们要读历史?1.你可以看到无数人的命运在时代中的必然,可以看到性格如何影响行为,行为如何带来后果。
2.读史可以让人获得长视的能力,让我们可以把目光放到五年、十年去看待事物,而不是一个月、两个月。
我自己读纯历史类文本不多,大多是读历史+经济,历史+*治,历史+人文之类的,这里不推荐“史书”,只推荐个人觉得对于思维开阔颇有启发的历史角度书籍。如果有历史爱好者,欢迎在评论区给到更好的推荐。01.《论中国》/基辛格——“他写到了中国历史的泪点,他触到了中国人民的痛处。”翻资料的时候才发现我在年就曾标记过这本书,当时我的感想是:“不是看中国,而是看外国人怎么看中国。”中国是什么样?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我看到的“在看中国的外国人”是什么样?这种换位再换位的思考模式,到今天对我来说都很有用。基辛格应该就不用我多做介绍了,美国前国务卿,资深外交官。这本书就是从他的身份、经历、立场、思考维度出发,分析梳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并且从一些古老文明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一则,深度解读抗美援朝、中美建交等等重大外交事件的来龙去脉,去讨论中国这个大国当时的一举一动,追溯其民族根源和时局;二则,作为历史的一部分,他也记录了自己与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中国领导人的交往。需要一点历史知识打底,没有的话(像我)就边看边百度吧,也很有意思。五年过去了,希望找时间再重读一遍。02.《中央帝国的财*密码》——“要创建统一的国家,需要经历两个步骤。第一步,用*队进行武力征服;第二步,用文官进行*治征服,创建统一的制度。”历史+经济。“本书以中国历代王朝为经,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详细梳理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央帝国的财*制度之流变,分析历代财*制度之得失,力图从田赋制度、货币制度、官营经济三方面说明,中国传统*治之兴衰与帝国财*状况密切相关。”*经不分家,*事则是*治的延伸,进一步影响到民生,民生又作用于经济,形成内循环。这本书就是通过历史去解释这件事的。作者曾写过小说,也当过记者,所以他的文字相对轻松易读,没有太多难解的名词。但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就是作者本身的专业度其实并不足以完全透彻解释*治、历史、经济这三大板块,所以这本书最好不要当做“学科专著”来读,当做入门读物+思考维度启发更好。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历史又何来的客观呢?04人类/社会类最后回到人类本身,回到社会科学,简单推荐“两本”。01.《裸猿》三部曲——“请理解你的动物本性并予以接受。”热衷于成套读书的我,依旧推荐一套三本的好书。英国动物学家、生物人类学家、牛津大学特聘研究员德斯蒙德·莫里斯的《裸猿》三部曲。把人回归到猿,观察其动物本性。为什么母亲的轻拍可以让人感到安全?父母的童年陪伴对孩子到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从动物层面去看配偶制度、处女膜的存在,其意义是什么?总得来说,这本书从动物角度出发,解答和分析了很多人类社会的行为根源。比如语言、社群、风俗、人的本质等等。这套书出的比较早,有人觉得已经过时,年代久远,也有人扯到达尔文主义、沙文主义云云,但作为奠基之作,它的影响力和思维角度依旧让这本书非常有阅读价值。并且由于我个人是对于一切冠以“主义”二字出发的批判都天然反感,所以不太在乎。如果你觉得读起来不舒服的话,也可以读读前两年大热的《人类简史》。02.《规模——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城市已经成为自人类社会化以来地球所面临大挑战的源头。”这是一本从数学角度出发对生物、人类社会、城市发展进行思考的书。作者GeoffreyWest是一名顶级的物理学家,曾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人。他潜心研究了数十年,最终提出了一条简单逻辑——“规模法则”。一切事物都存在固定的规模,并且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遵守统一的公式,有着必然的发展倾向。换句话说,万事万物,皆有命数。邓巴数——你可以维持的有效社交人数为人;所有的哺乳动物一辈子心跳次数大约都是15亿次,尽管老鼠只能活几年(但它们的心脏每分钟跳动0次),而大型的蓝鲸则可以存活年之久(但它们的心脏跳动缓慢);城市规模和企业数量的比值会大致固定在21.6——无论城市规模如何,一座城市中大约每22个人便会有一家企业。站在一个高度上去看,城市、公司、植物、动物、我们的肌体,甚至肿瘤,在组织形式和功能上都存在着惊人的相似度。在规模的约束下,一切都存在着既定的规律。从这个角度出发,一个组织的稳定性,一个城市的稳定性,个体存在的必然限制,都可窥一斑。在书籍讲述的内容以外,作者本人超强的跨学科思维也很值得一看。所谓“跨学科思维”也就是“触类旁通”,即广泛地学习借鉴多个不同领域,进行知识的融合,发现一些宏观规律。作者则被业内奉为“跨学科诺贝奖”的不二人选。这种广博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本身就很有启发性。最后。诸如《毛选》《资本论》《时间简史》这类大部头,是棒到不必要再说的好书,但是考虑到大多数人都啃不下来,就不多说了。其实好书太多,宇宙自然、科学工业、认知思维,乃至科幻小说、推理小说、世情小说,只要认真读下去,都能够帮助认识人性,认识世界,升级思维模式。前提是你得带着脑子去读,读完带着笔输出。知行合一。结束前,还是想回到开头那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读这些“无用”的书?——为什么我们要去想那些有的没的?“因为仰望星空的人,本身就发着光。”希望这篇内容可以对你有帮助。我想陪你一起变好,希望你可以陪我慢慢成长。作者简介:李多余,一个坦诚的文字工作者,专注18到28岁个人成长。知乎成长领域优质答主,获赞及收藏w+,柔软又硬核的行动派。用行动解决焦虑,用思考对抗迷茫。“我想陪你变好,希望你能陪我成长。”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