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当复试考场上,复试老师问我帕累托最优和市场竞争的关系的时候,我还算从容地分析了一番,就像去年六月份,我自己一个人在老家的小屋子里拿着尼科尔森的微观经济学自问自答这个问题一般。
第二天,复试成绩就出来了。我过了,喜不自胜。
这段时间对我来说太漫长了。作为一个跨考生,从20年二月份正式备考到现在,已经13个月了。这么长的时间里,“考研"二字如巨石在胸,又如萤火聚怀,这13个月的日子充斥着勇气和恐惧,激昂与气馁,希冀与失落。
下面希望能分享一下自己的备考历程与教训——绝对谈不上经验,只希望能给像我当初一样迷茫的同学一点帮助。
首先自我情况简单介绍一下
本科:同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考研:人大国民经济学()
初试成绩,*治76,英语69,数学,专业课,总分,初试排名18
复试成绩,
加权成绩,81.19,排名第13。
关于21考研初试,我整体觉得还是存在诸多遗憾的,在后面的介绍中我会详细谈这些教训。
关于选择
选择是起始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首先是对跨考生而言(不是跨考的同学可以跳过本段),跨考的选择要坚定。我选择跨考经济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包括自己对工科不感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对经济学的向往。
对于跨考考生,不管选择跨考的原因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坚守住自己的选择与想法,不要随便动摇,优柔寡断,要坚定决绝,毫不迟疑。不要一碰到困难就觉得“我是不是不适合学这个”,不要周围的同学一泼冷水,就觉得“我是不是选择错误了。”,坚定的选择是第一步。
我在备考过程中可能怀疑过我是不是能一次考上,怀疑过我是不是太过急躁,但是唯独没有怀疑过自己选择的方向。只有目标坚定,才能步履铿锵。
其次是报考院校专业的具体选择。这就是“选择大于努力”的话题了。报考人大我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分析,觉得人大是在自己努努力跳起来能碰到的高度。
关于国民经济学,我是本着报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以减少偶然误差带来的大小年波动。这些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也可以有自己的判断与选择,关键是决定之后就不要再动摇。
具体复习
我在备考初期也看过很多经验贴,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小马过河”,众说纷纭。
所谓扬长避短,就是了解自己的强项弱项之后再去寻求进步才是经验贴的正确打开方式。我这篇经验贴主要适合备考时间不充裕的同学如何尽量多的提高分数。
整体备考时间
年2月—6月,是数学和宏微观基础阶段的复习。
6月-7月,是我们专业的实习时间,复习基本中断。
7月-10月,在家进行数学和宏微观强化阶段的复习。着手英语阅读复习。
10月-12月,返回学校复习,进行数学的二轮强化以及宏微观真题和*经背诵。着手*治复习。
下面进行分科介绍:
数学篇
今年数学题目简单,并没有什么太难的题目,只是我在选择题第一题和求极值的大题都出现了计算的错误,导致考完我觉得自己可能没希望了,这也算是一点点数学的教训,一定要注意基本功的训练!
基础复习阶段
基础情况:
本科我高数下得了及格,线代是中,可见我基础十分一般。
复习内容:
选择了很基础的汤家凤的基础课程,以及他的复习全书。用了4个月完成了第一轮基础阶段的复习。我觉得要思考的是什么叫做“完成了第一轮的复习”很重要,不能为了完成复习而“完成复习",我给自己定的标准就是,迅速跟完基础课程,并写完的基础篇习题,并在课程跟完以后,再刷一遍的错题,踏实的完成这个内容,我觉得就算是完成了基础阶段的复习了。
我并不建议大家一上来就用李正元,尤其是像我一样基础一般的一战考生,李正元的全书确实很好,但是需要在有一定基础以后才会有所裨益。
而第一轮的复习目的恰恰在于夯实基础知识,那就抓住两点,一是基础知识,基础方法的学习,二是一定量习题的踏实联系。所以我建议的第一轮结束的标志是刷完一本习题集的基础部分并二刷错题,这个时间点我建议是在6月到7月。
关于用书和课程,我并不特别推荐什么习题册或老师,我只说我用了什么感觉如何,我的建议就是大家在基础阶段就用基础的习题册,我用的是,其他的应该也不错,仅供参考。
用书:汤家凤复习全书,习题册。张宇线代以及概率9讲。因为觉得汤全书高数部分不错,但是线代概率稍差,选择张宇进行补充。习题我觉得还不错,可以满足基础阶段复习。
强化阶段复习
时间节点:
强化从7月开始,到9月中才结束。以汤全书过完第二遍,线代和概率9讲过完第二遍,刷完提高篇并二刷错题为标志结束。
复习内容:
高数跟汤家凤强化课程,线代和概率都跟了张宇的强化课程。习题主要做提高篇以及基础篇的错题,全书复习已经看过一遍的汤家凤,并补充李正元的全书(主要是线代和概率部分)。
这一阶段,一方面,再看基础复习阶段的全书给了我很大收获,也正因如此,在看李正元的时候才更会额外的觉得有启发。觉得自己一轮复习比较好的的同学可以在强化阶段偏重李正元的学习。
习题强化阶段
时间节点:
9月中-12月,以真题刷完,刷完,李正元在补缺复习中基本看完一遍为标志。
复习内容:
大量做题,并结合题目错误,结合李正元全书进行补缺。这期间做了历年真题,共创,超越的历年题目,并辅助习题册。宗旨是迅速找到自己复习的弱点,而后针对性练习。基本是,真题/模拟题做错,然后找到对应李正元或者汤家凤全书章节进行复习,最后做相应习题,或者类似错题,不断如此,以求提高。
我觉得教训在于,太早年的真题可以不做,超越太难的题目不用硬钻。共创我觉得很贴合近年题目。值得推荐。最后我还是想说,要以点带面,多加巩固。
模拟冲刺阶段
12月-考试。
复习内容:
刷了李林的套卷,和李永乐的套卷。以及超越共创卷。
教训:这一阶段我其实做的不好,并没有将自己的重心放在计算准确率的提高上,而是总在研究一些难度比较高的题,这也导致我最后发挥的不好的原因所在。所以,希望大家多重视基础,多重视自己的有效得分率。
总结
1.要懂得重复的力量,反复做才能有收获。错题要反复做。
2.注重计算和细节。能得分尽量得到,别留遗憾。
专业课篇
作为跨考考生,我在专业课上投入了比数学更多的时间。今年考试区分度较高,不像往年,有些题目太难,区分度反而低。我得分也是中等水平。
遗憾也是有的,比如宏观最简单的一道经济增长放在了最后,只剩下八分钟,最终也是情急之下,计算错误。整体而言,10个月的复习,自己的专业课还算是差强人意。
*治经济学
心得:
坦诚来讲,*经的复习我开始的偏晚。十月份才开始复习,背书速度又很慢。但是后来结合人大的考题,我才发现,*经的应试技巧在于如何“有逻辑的展开与拓展”。
如果仅仅是见一题背一题,背一题会一题,那这样的话无异于刻舟求剑而且事倍功半。
首先,经典教科书上的基本逻辑与基本概念务必掌握。这是底气。而后出题无非两种,一种是你背到过的这些基本概念及其附属问题,第二种是你不曾见过的陌生问题。前者没问题,你只要背过就打得出,后者就需要你利用自己所背过的底层概念,去有逻辑的展开与拓展。
比如今年的*经第一题,令大多数人感觉意外,但是如果静下心来,用自己熟悉的逻辑以及底层概念去解释,也会有很多话说而且言之有物,分数一定不会很低的。
所以,我认为*经第一步是基本逻辑与概念的背诵,第二步就是尝试训练这些知识的运用能力。
我在12月份是可以一口气将宋涛*经书的主要内容全部口述串联起来的,能做到这点就是要多自问自答,自我梳理逻辑,并多做笔记。
主要用书:
三人行强化资料,宋涛教材。
宏微观经济学
不同于*经,宏观和微观则是耗时颇多。
基础阶段
1、时间节点:2月-6月,以高鸿业基础教材看完,并完成王海滨课后部分习题为标志。
2、复习心得:基础薄弱,所以起手是从高鸿业的书开始,但是复习完之后觉得,高先生的宏观其实并不基础,微观确实较为简单。每天的复习节奏就是下午复习专业课,宏微每天各两小时。
用的是王海滨的习题册,但是感觉一般。大家可以使用三人行的基础习题册。需要注意的是微观要多做基础题,进行运算,宏观基础模型一定要亲自动手去推导!
强化阶段
1、时间节点:7月-10月,以尼克尔森课后习题做完一遍,三人行强化习题册做完一遍,曼昆宏观看完一遍,并课后习题做完一遍。
2、复习心得:这里有几点注意,首先我第一遍花了大量时间啃尼克尔森,后来幡然领悟,其课后习题才是最主要的,而不是其琐碎的知识点,所以到后来,我基本不再纠结尼克尔森的具体细节,而是不断训练其课后习题,以及三人行强化资料的习题,4个月里我刷了2遍课后题,和两遍三人行微观题目。(一定反复做题)。因为今年微观出的也都是经典题目,我也算是基本都会。
其次,曼昆这本书,真的博大精深,而且与微观不同,除了课后习题做熟之外,曼昆一定要反复阅读,总结,将里面涉及的诸多问题,尽量弄清,理顺。但是经济增长一块需要补充一些强化资料。我也是,在强化阶段反复看书与刷课后题。另外需要拓展计算,这里建议三人行的强化资料。
冲刺阶段
10月-12月
这个阶段的复习主要是真题的反复训练。其实与强化阶段并没有什么差别,也在不断的复习习题册错题。而且*经和*治占据了一部分复习时间。今年题目很多有去年的影子,所以,真题的反复模拟是很重要的。
最后希望大家在考场上一定要镇定,遇到不会的题很正常,一定要稳住心态,能答多少答多少。
总结
1.要不厌其烦的整理笔记心得,这会使得复习事半功倍。到后期我的复习就会只看我的笔记,基本就能提纲挈领,迅速温故知新。
2.要重视真题与错题,错题要反复练习。
英语篇
基础:英语六级考了四次才考到,基础十分一般。
我的英语基础很一般,而且前期复习也没有放很多的精力,只是每天背考研单词书,并且阅读真题只刷了一遍。这些都是我一战的教训,我的英语并没有太多提高,顶多是吃六级的老本,只得了69分。如果我时间更充裕的话我会更多的往阅读上倾斜。所以以下建议都是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英语不拉分”的“下策”。
1.时间如果不够,不用花大量时间背作文。我曾尝试用王江涛的作文书背作文,但是背了五六篇之后,发现,收获甚少。反倒是不如自己花两周时间自己总结自己的写作模板。虽然得不了高分,但是好在能保住基本盘,我觉得这对于上岸足够了。
2.阅读每道题都要弄懂,背单词要和阅读里的单词结合起来。利用单词的“复现”能很快的提高单词量。
其他的我就不赘述了,我希望大家能多去看看其他优秀的经验贴,取长补短。
*治篇
基础:感觉平时对*治方面问题比较感兴趣,所以对自己主观题有信心。最终选择40,主观36。
时间节点:10月份之前只学了马原,10月以后开始了其他几部分的学习。
具体内容:只有马原跟听了徐涛课程,其他的都是直接看徐涛的知识清单,并直接刷题。我的选择得分偏低,所以这里我还是建议大家早点刷题,争取二刷甚至更多。我是10月份开始的,11月中旬刷完第一遍,最终仓促二刷完毕。最后考试觉得很多题目都是题里的,但是自己记忆的并不牢固。这也是个教训。
主观题,主要就是背诵肖四肖八。从这两本书发布再背也不晚,不要再过多的花时间放在其他资料的背诵上。其实我觉得*治主观题就是看材料写论文,除了背诵下来的“素材”,更要注意自己阐述观点时候的逻辑。这样得分就不会很低。
写在最后
"记忆里不会有辛苦,只会有遗憾。"跨考对于我而言,实在不是一件简单事。这一路走来,个中滋味,如鱼饮水,似难尽述。仔细回想,还是觉得这场经历,一直陪伴着我的,还是那些最亲近的人。
首先很感谢自己的父母家人。当我决定跨专业考研的时候,他们坚定的支持,在备考途中也一直给我鼓励。这些都让我毫无后顾之忧。
再者要感谢的是我的女朋友。她是最懂我的人,没有女友一路的陪伴与鼓励,我心态如此之差,怕是要半途而废。
最后感谢勇敢的自己,那个面对人生的抉择,努力调转人生航向的自己。
其实我一直相信的一个事情就是“八十分原理”,就是面对大多数事情,我们大多数人,只要付出足够的时间与努力,就一定能得到80分附近,即便是考虑到偶然发挥问题,天赋上限问题,也是能得到80分的。
我的成绩恰恰也是这样的映照——每一科都不出色,但是好在每一科都不拉胯。所以大家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努力付出就会有收获。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共勉,“我努力奔跑是为了追上那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自己。”
加入内群和资料购买
QQ交流群:
人大经济学考研交流群:,群内有复习资料分享和定期公开课通知,可咨询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