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经济学概念不好理解?那是因为你没有建立经济学思维。平时在生活中,培养点经济学思维很有必要也很有帮助。那么如何快速入门经济学,培养经济学思维,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呢?我们可以利用经济思维的三条基本法则上来观察世界。
法则1: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经济思维的第一条基本法则就是: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没有什么是比激励更有效的了,如果你对某种行为给予奖励,那么人们就会做得更多,更全力以赴;如果你惩罚某种行为,那么人们就会避免这种行为。
比如说:如果*府增加了香烟税收,那么吸烟的人就会减少;如果一家餐厅免费提供早餐,那么大家就会在这排起长龙。美国之前就有一家叫丹尼斯的餐厅,它有一次向大家发放免费早餐,得到了大量顾客的光顾品尝。
如果你强烈呼吁大家不要开耗油量大的车,那么可能会有一些人听话不开了。但如果你像*府那样,发起一个“旧车换现金”的项目,我敢保证,你可以在一个月内收到70万辆老古董汽车。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策制定者在制定*策时候的想法,与经济学家是相似的,他们都会考虑激励措施。
如果你跟一位经济学家讨论犯罪,他不会跟你谈犯罪导致社会道德败坏之类的,而是比较侧重合法的收入和非法的收入,他会更多地谈论犯罪招致的惩罚和代价,以及罪犯被逮捕或犯罪的可能性。
因为他是以经济学家的角度来思考的,所以他会把犯罪看作是潜在罪犯面对激励的一种表现。
那么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请一位经济学家来谈一谈他对研发新疫苗的意见,那他并不会谈到病*分子结构的问题,他会以经济学家来看,以新疫苗的研发成本、研发的概率、专利保护条款和潜在可靠性的问题,发表长篇大论。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并不就意味着只是考虑:我们如何对所面临的激励做出最佳反应,它还意味着要预先设想,预测我们的决定和行为如何影响对于其他人的激励,以及我们会得到怎样的结果。
这就是积极思维的第一条基本法则,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其实我们人类的行为并不是随机的,而是故意或非故意的行为,位于策略范畴。如果你改变激励的形式,那么人们的行为也会随之改变。
法则2: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思维的第二条基本法则就是: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句话对大家来说已经是耳熟能详了,其实这句话包含了很多经济学的原理。我们看一本经济学概论,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内容说:经济学是一门关于选择的科学。
经济学家在观察世界的时候,既看到了我们的需求,又看到了我们资源有限。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不平衡问题。
其实我们从小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不可能总是得到我们想要的。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企业,适用于整个自然界。
在经济学界,也有这样一个公认的基本事实。那就是:任何东西都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稀缺,而稀缺就意味着获取必须付出代价。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说的就是世界上的东西都是稀缺的。如果你把有限的时间和资源用于某个目的,那就意味着你永远丧失了把这段时间或这部分资源用于其他目的的机会。
获取的某种事物越多,那么获取其他事物就会越少,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机会成本”。
这里所说的“成本”并不是指金钱,而是指我们所丧失的机会。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想买汽车,那你就必须放弃游艇;如果你假期去滑雪,那么付出的成本就是不能去沙滩度假了;如果你选择去读医学院,那么你就不能读艺术院校了。
即便是没有付出金钱,我们也在付出一些非常真实的成本。而其他人则认为:支出的资金和付出的现金才是成本。
在理性决策的世界里,如果你错过获得收益的机会,那事实上就等同于你指出了相应的款项。这两者都是成本。
对于一个会计师来说,成本就意味着资金支出。而在经济学家来看,放弃机会就是一种成本。因为既没有资金流入,也没有产生价值。
法则3:任何事情都不只有一面经济思维的第三条基本法则就是:任何事情都不只有一面。
所有的交流互动至少有两个方面,毕竟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经济学自诩为“社会科学的女王”。虽然说大多数人并不认同,但是经济学家会坚持这一观点。
人们交流互动时,永远会牵涉多个方面。不久前,我看见一家报纸上刊登了写给编辑的有关气候变化的来信,有关部门就说了,“除非我们大家都卖掉手中的高油耗SUV,购买更加省油的车型,否则全球变暖的问题永远不会得到解决。”
这种情操特别高尚,但推理特别糟糕。因为除非有人购买,否则我们卖不掉手中的SUV啊。而假设如果有人买了我们的SUV,那么只是这些大型高油耗汽车更换了主张而已,对于整个世界并没有影响。
所以说,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一笔销售,同时也是一笔购买。一个人花出去一美元,同时也使另外一个人的收入增加一美元。一项进口,同时也是一项出口。对于一个人的激励变化,同时也是另外一个人的激励变化。
你可以在实际生活中仔细体会一下这三条法则,慢慢打开进入理性决策世界的大门。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