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思*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发展座谈会在文科群B座会议室举行。学院*委负责人张广兴,12名青年思想*治理论课教师,6名我校第三届青年思想*治理论课教师授课比赛评委,各系、教研室负责人,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共20余人参加,教学副院长张新桥主持。
座谈会上,12名青年思*课教师围绕对思*课教学的认识与体会、坚持的教学理念与做法、职业成长与收获、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困惑、自我提升的规划等方面的话题逐一发言,各抒己见。
随后,杨辉、赵学琳、许立新、程立涛、郝保英等第三届青年思想*治理论课教师授课比赛评委逐一发言,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表现进行点评,同时分享多年坚守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一线的理念、做法和经验,并就青年教师参加全省、全国教学比赛和展示活动应注意的环节和事项提出建议。各系、教研室负责人,在发言中代表各自教学团队,结合课程教学,介绍了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升教学能力的做法和下一步即将进行的相关工作,也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与体会。自由发言阶段,与会人员就青年教师提出和面对的系列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交流和研讨,一致认为青年思*课教师是教学的中坚力量,思*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思*课一定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和“八个相统一”展开,贴近和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需求。
张广兴作会议总结,强调青年教师代表着学院的未来和希望,学院将坚定支持青年教师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他号召青年思*课教师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治站位,增强为*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责任感,坚持做到思*课主干课程贯通、思*课与专业课贯通、大中小幼思*课贯通“三个贯通”,为充分发挥思*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青春力量。座谈会后,学院青年老师一致认为座谈会给了青年教师一个学习、提升和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同时也总结了授课比赛的活动成果,从而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纷纷表示老教师的精心点评、倾情分享、殷切希望让他们收获了温暖和感动,坚定了做一名优秀思*课教师的信念和力量。与会青年思*课教师发言摘编原黎黎“基础”课青年教师这次青年教师授课比赛,我受益颇丰。非常感谢学院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和重视。通过这次比赛,学到别人长处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讲授的是“基础”这门课,通过一年多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儿体会:“基础”课看起来似乎是所有思*课当中最简单的一门课,同时也是讲起来最不容易的。通过备课讲课发现“基础”课涵盖的内容包罗万象,既要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又要有历史的功底,还要有概论课的深厚积累。自己专业基础薄弱,要想讲好这门课程需要下大力气恶补其他几门思*课,单凭一门课的储备不足以讲好这门课,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未来的时间我要重点从概论课开始补,慢慢融会贯通。在教学观念上有时候还是照本宣科、流于形式灌输式的教学,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不能很好的融入现实的案例,不能把所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虽然每节课都鼓励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分享与讲授专题相关的话题,但是很难在对话中实现感情上的共鸣、精神上的共振,以后不断挖掘现实生活当中鲜活的案例融入课堂教学,讲好身边的故事。葛盼盼“纲要”课青年教师年入职以来,在纲要教研室所有老师的帮助下很快适应了由学生到老师的身份和角色的变化,同时,通过听课和学习对“纲要”课课程的教学有了较深入的认知。授课两个学期以来,整体教学比较顺利,学生反响也较好,但随着备课内容的充实和完善以及授课对象的变化,我觉得在“纲要”课的授课当中需要特别注意这两点:一是如何把传统的课程内容和前沿问题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时效性?二是如何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主体的前提下适当调整课程的讲授方法和内容,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学生的获得感?针对这两个问题,我在课堂上加入了很多中、外的时*元素,通过师生共同对时*问题的分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学科背景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当的知识点,通过分组表演的方式再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内容,增加了课程内容的生动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针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索只是初步的,希望可以通过资深教师和专家的进一步指导,让我的学生更有获得感,让“纲要”课更好的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杜成斌“基础”课青年教师认识和收获。作为一名思*课老师,为自己能够在课堂中传授文化知识、引领正确价值导向感到自豪。作为一名新教师,非常享受这个舞台,乐于与学生们一同发展进步,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不断有新的认识和探索。理念与做法。理念:社会就是最生动的大思*课堂,思*课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广阔的视野和格局,既与时俱进又贴近生活。正在努力在让自己的思*课堂有思想、有趣味、有收获。做法:一是研读教材,积极备课。二是实现多门思想*治理论课的融会贯通。如,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纲要”的历史知识作为教学素材,使用“概论”的思想说明现实问题,用“原理”的方法论解释社会现象。三是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将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备课和讲授的重要依据。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努力让课堂团结活泼,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不足及措施。不足:还需要更稳健的台风,更舒畅的展现力,更好的课堂掌控力和引领力。措施:坚持听优秀教师的课,吸收经验(教学方法、精神风貌等);坚持定期向教研室的老师们汇报教学工作,交流教学心得;不断打磨自己的教学设计。总之,通过虚心学习,查漏补缺,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本领,实现教学科研相互促进,为立德树人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王青青“纲要”课青年教师我是年开始思*课教学,6年来有一些自己的积累、沉淀,有老师们的指导与引领,但同时仍有很多短板、困惑、亟待解决的问题。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现在自身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本领恐慌”。这几年,随着工作开始步入正轨,但同时本领恐慌的感觉却越来越强烈,觉得底气不足,功力不深,储备不够。上好思*课,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不仅进行知识传授,更注重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塑造,对思*课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多输入、多充电、多修炼。而由于各种事务以及自身精力、能力的原因,总感觉时间不够用,读书充电不够。因此必须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创新方式方法,利用一切资源和机会,把传授知识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知识揉碎变软,用“小火慢炖”的方式彰显思*课的影响力,让思*课能够伴随、见证学生自我成长、自我感悟的过程,在追求“养成”而非“速成”、“内化”而非“外塑”、“润泽”而非“浇灌”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今后,无论教学还是科研,要尽力补足自己理论深度不够、问题导向意识缺乏等短板,着力挖掘思想内容,让授课内容、科研方向更具理论深度,更具思辨精神。真正做到与时代接轨、与生活接轨、与实践接轨,真正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思想需求,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可敬,让教学与科研结合,更具历史厚度、文化厚度和理论厚度。高琪“原理”课青年教师年秋季学期,我开始讲授“原理”课。第一次讲这门课,备课压力很大。这门课抽象概念多、理论性强、涉及面广,要吃透教材以及把PPT的材料案例梳理清楚、讲明白并不容易,在备课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中间督导老师听了我的课,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主要问题是缺少板书和对教材掌握不够熟练。
这个学期进入线下教学以后,我有意识地加强了板书设计和训练,同时争取更熟练地掌握教材,尽力达到前后能够贯通的理解和讲解。总体而言,这学期在备课方面感觉从容了许多。不过,我在汇华还承担了马列原著选读的新课,所以本学期大部分时间是准备这门课。督导老师也听了我汇华的课,整体比较满意,但由于班级容量太大,课堂纪律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督导老师建议我多到讲台下巡视走动。
我认为身为大学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与时俱进,跟紧时代步伐。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对老师的要求变得更高了,那就是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得有源源不断的水才行。
另外,对待学生应时刻保持一份责任心。课上,经常有学生注意力不能保持集中。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备课,在讲台上讲得热火朝天,而台下却没什么反应。说实话,遇到这种情况,备课和讲课的热情也会受到些小打击。但是,一想到教师的责任,就觉得无论如何,自己必须把该做的做好。先抛开学生方面的问题,先反思一下自己,是讲授技巧有问题?还是选择的案例没有贴合到学生的兴趣点?如此等等。
根据督导老师和最近教学比赛评委专家的意见,我觉得自己目前的教学瓶颈主要是对所讲授课程不够熟练,不能做到信手拈来、融会贯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自己讲课方式偏于严肃,亲和力不够好,课堂调动气氛的能力有所不足,还需要加强与学生多互动、多交流。
吴三喜“原理”课青年教师自年入职至今,我主讲的本科课程有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专业课“西方哲学史”“马恩原著选读”,同时还承担了研究生专业课“西方哲学专题研究”。近四年里,在教学方面虽说取得了一些个人经验,但终究是困惑大于经验,不足多于所得,所以还是希冀今后能有更深探究、更多知晓和更高收获。就个人经验而言,我的一个主要教学理念就是教研结合。这虽然是理念,但也是事实。完全脱离开教学的科研是不存在的,反过来说完全脱离开科研的教学也是不存在的。就教学实情而言教研必然是交汇在一起的。然而虽说是实情,但如果想把这种结合做好,做到一种最佳的平衡状态,则是非常困难的。困惑于此,我结合个人教学经验也做出了一定的探索。比如,因原理概论课涉及到非常多的哲学内容,除了要尽量吃透哲学原典的本义外,还要力图将其灵活地表现出来,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传播出去,这种有效性的多寡不再取决于学术理解,而是大部分取决于课堂教学技巧,其中一点就是对学生专业背景的掌握和了解。前些年我在对中文系的学生授课时,我会将唯物史观里面的两个归结、阶级分析法和经济分析法内容与文艺批评中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授课。社会历史批评是文艺理论和美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方便入门的批评手段,我会结合大量清末民初时的现实主义著作带学生回想这种批评手法,进而追问其根据何在,由此案例性地获得原理的理解。今年所带班级是人工智能班,在授课时我则努力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内容与他们感兴趣的认知科学、认知哲学等新兴交叉学科结合起来进行讲授。最后,之所以要坚持教研结合,注重以科学研究、学术研究反哺教学,我个人认为关键原因在于大学教育的本义。大学教育之所以不是中学教育,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大学教育要在知识性、学理性上高于中学教育。如果这一点没有突显出来,那么不仅大学教学变成了低水平重复的教学,同时在与优秀的中学教学的比较中也无法彰显自身的特性,彰显大学的“大学性”和精神。张伟“基础”课青年教师一点体会:“基础”课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体现在,一是学生的不重视。原因在于,内容的重复性,加上实用性的不突出,导致学生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在思*课上;二是内容的庞杂及时效性。特别是基础课,涉及到多学科内容的交叉。两点困惑:第一,在教学技巧上,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时,如何取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如何掌控知识点拓展的深度,以及理论性与趣味性的平衡。三点认识:首先,作为一名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把它做为一种兴趣,这是我们干好教学工作的基础;要不断的丰富自身学识,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这是我们干好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以身作则,现身教育,这是我们干好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其次,作为一名教师,面对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性格、不同专业的学生,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是一成不变,照搬照拿。要用足够的爱心、耐心,细心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入手,推进知识的传输。最后,作为青年教师,工作经验、教学能力、教学技巧等都有待提升,不能闭门造车,应该多向前辈及优秀老师学习,多听课、多讲课,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郭亮“原理”课青年教师我主要从事主要教授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在教学中,我自觉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逐步探索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贯穿于思想*治课教学中。在教学相长中努力增强学生们对思*课的归属感。《礼记·学记》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于一名青年教师而言,教学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教师职业道路发展的“第一条”就是在“教学相长”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此,我积极与学生们开展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了解并满足学生们的上课需求,关心同学们的人生成长,努力为学生们解决学习中的各种实际困难,在实际教学中探索运用小组教学方法开展思*课教学,增加让同学们自我表达和自我展示的机会,并尝试通过讲解中外哲学经典中的故事来激发学生们“怀天下,求真知”的高尚情操,努力增强学生们对思*课的归属感。在教研互动中逐渐提高学生们对思*课的认同感。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一贯认为,“学而思”应当是一名大学思*教师的基本素质,大学思*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应当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为此,在教学之余,我不断探索“学术讲座+经典阅读”的教研互动模式,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在本科生中开展“中国共产*人的‘心学’”讲座和读书活动,从而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渐提高同学们对思*课的认同感。在知行合一中不断激发同学们对思*课的使命感。王阳明云:“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作为一名思*课教师,我深刻意识到“载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基于此,我在思*课教学中非常强调和注重实践教学的环节,鼓励同学们利用课余和放假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指导同学们写作社会实践报告,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指导同学们申请“调研河北”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在知行合一中不断激发同学们对思*课的使命感。总之,作为一名刚刚入职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不久的青年教师,我将继续立足于本职工作岗位,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课教师座谈会中提出的“六个要”和“八个相统一”为标准,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不断向周围的教师学习和请教,逐步夯实教学和科研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锻炼自己,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思*课教师。徐田“概论”课青年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课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铸*育人的使命、责任与担当。作为一名入职近2年的青年思*课教师,承担本科生思*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承担本科生专业课“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3)”等课程。我所在的概论教研室,是一个充满“乐为、愿为、敢为、有为”良好氛围的教研室。在各位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我走进了这门课程、走上了三尺讲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自主性,将“每周观天下”、“时*我来说”等作为课程教学的“保留项”。不仅给学生们传授理论知识,更打开他们“开眼看天下”的视野。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力求做到课程教学“广度”、“深度”与“温度”的有机统一,做好学生们的“四个引路人”。路晓锋“原理”课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很不容易。首先,从教师个人角度看,既要准确把握讲授的内容,突出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又要注意讲授的方法,强化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联系学生的实际。其次,从集体角度看,教学能力提升有赖于系、室教师们的集体智慧和共同协作。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通过集体的教研活动,可以让教师们共享教研成果、教学经验,有助于实现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再次,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看,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强化教学评价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指挥棒作用,对于激发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潜心教学、钻研教学、提升教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杨彦京“原理”课青年教师作为一名青年思*课教师,须深刻认识到思*课教学的使命光荣和责任重大。在实际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注重运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活动式教学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不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开展思*课混合式教学,须在实践探索中充分发挥其最大优势,进而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有效路径。在实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