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从经济学角度看,双十一还能办多久
TUhjnbcbe - 2021/6/28 19:19:00

第八个“双十一”来了。有的企业在尽力制造狂欢,有的却提倡理性消费为“双十一”降温。还有人认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双十一”的意义已经不再重要。马云曾经说过,“双十一”至少要办年,如今看来,也许没办法实现了。

快递爆仓、价格明降暗涨、体验差……越来越多的人拒绝过“双十一”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双十一”存在的意义已不再重要

消费者日益理性,“双十一”未来还能怎么玩?

现象:拒绝剁手!

越来越多的人不想过“双十一”


  早在去年,财经作家吴晓波就写了一篇文字:我们真的还需要“双十一”吗?他写了几条理由:“双十一”的互联网启蒙意义已然消失;赶羊式的营销运动已经不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商家在拼价血战中的获利模式始终没有形成;“双十一”的销售记录失去真实的参考价值;集中爆发的物流配送造成新的公共危机;双寡头的平台竞斗日趋恶性化及恶俗化。


  记者对身边数十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双十一”有明确购物打算的人只占到了36%,有23%的人明确表示,“双十一”不会下单,其中在观音桥协信广场上班的彭先生说,自己去年“双十一”囤的还没用完,冲动消费深感后悔,今年坚决不再买买买。还有41%的受访者表示,主观上不会刻意去
  淘宝店主邹小姐告诉记者,对于淘宝个人店铺中小卖家来说,“双十一”也有点鸡肋,因为“双十一”主要流量都倾斜给了天猫店,龙其是“双十一”前20天起,个人店铺流量销量锐减,但是如果不参加“双十一”,又觉得没赶上这趟车,怕错过更多流量销量。加上消费者已经形成习惯,进店里也会问有何优惠,如果没有参与“双十一”的任何活动,更不利于促成下单,所以个人店铺无可奈何还是必须参加“双十一”。


  但是据她观察,现在也有相当的个人店铺没有参加“双十一”,没有参加的有三类店铺:一种是生意确实太差,基本上没有作为主业来经营的;二是销售品类在11月处于淡季的店铺;三是有相当老客户积累的店铺,如金冠店和网红店。

探讨: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双十一”还有意义吗?


  “双十一”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它符合了经济学原理。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理性的人会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因此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双十一”最原始的“光棍节”含义被营销者们运用到促销理念中,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利用打折促销行为刺激消费。而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则表明,需求弹性越大,表明消费者对于商品的价格越敏感,简单说,就是降价对于销量拉动的作用很明显。


  但经过七年的狂欢,“双十一”逐渐暴露出了一些弊端。互联网分析师唐欣在虎嗅网撰文称,从拉动电商行业发展等方面来看,“双十一”都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目前电商的行业背景显然发生了变化。对于很多电商企业来说,“双十一”成为了一年当中最重要的出货时机。这个时候通常会有比以往更多的流量,即使价格实际上并没有太多优惠(甚至是提价),都可以获得比以往更多的销量。假冒伪劣、信用炒作和价格欺诈等问题在“双十一”期间会变得特别突出。这就是因为当电商平台通过大规模的宣传引来大量电商流量的时候,即使是质次价高的商品,经过包装之后通常也能有个不错的销路。


  唐欣认为,“双十一”带来的电商高峰,并没有带来太多额外的销量,但造成的资源浪费却是显而易见的。且电商已经如此普及,这样一个“节日”营销,对于行业的价值已经不像前几年那么必要了。

趋势:从狂欢盛宴到理性消费

“双十一”未来怎么玩?


  事实上,随着国内中产阶级人群的壮大,消费者对于线上消费的观点在最近几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从几家平台倡导理性消费的态度,可以看出经历七年疯狂促销的“双十一”,价格已不再是核心吸引力。在消费者心中,质量和价格的天平逐渐归于平衡,冲动消费时代逐渐过去。这和今年火热的消费升级概念不谋而合。随着新经济到来,消费者的品质需求和体验需求逐步被挖掘,市场将趋于理性。


  一些主打垂直品类的电商纷纷倡导理性消费概念,蘑菇街陈琪认为,参加“双十一”是电商大环境下的被迫选择,但是理性消费才是当下更应该被倡导的方向。


  在此背景下的阿里巴巴和京东,也在今年“双十一”加深了与国际品牌的合作,希望通过国际化战略吸引中产阶级消费人群。“无论从体验上、服务上,还是商品选择上,好物低价已经成为了网络零售的新常态。如果说过去的‘双十一’主要依靠的是价格优势激发的购物冲动的话,今年的‘双十一’,消费者将回归于理性,回归于对品质和服务的精挑细选。”京东高级副总裁徐雷表示。

声音:购物狂欢节想持续就要做到公平交易


  长期从事互联网方面研究的西南*法大学副教授蔡斐今年“双十一”没有什么购物计划。“以往好像都没有,我对节日不感冒,而且担心收货问题。”蔡斐说,“双十一”购物狂节是以盈利为目的,但究竟是薄利多销,还是可能存在价格欺诈、抬高价格等问题一直都是大家关心和热衷讨论的。我们倡导理性消费,购物狂欢节如果要健康持续,就不能以次充好,做到公平交易。


  经济学家如何看待“双十一”这样的全民狂欢?中国消费经济学会会长杨继瑞告诉记者,他认为“双十一”源于人们对于假日经济的追捧,类似于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节日期间都有消费的习惯和较强消费欲望。对于“双十一”未来的发展,杨继瑞希望消费者继续保持理性,不要被简单的价格游戏所迷惑,同时注重实际需求,而*府也应针对这样的促销活动提升监管水平,使得类似的假日消费更加规范。


  电商行业专家、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邵兵家则表示,“双十一”其实就是购买节,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使得消费数量大幅提升,由于下半年节假日不多,同欧美国家的感恩节大促销有异曲同工之处。当前消费者对待“双十一”的态度趋于理性,邵兵家认为“双十一”未来的影响力会慢慢减弱。

延伸:“双十一”的那些陷阱


  “双十一”,我们除了
  █陷阱一:优惠价比原价还要贵!


  “原价30元,‘双十一’特价99元。”这是商家在淘宝、天猫“双十一”最常用的、坑消费者的伎俩。大部分消费者对商品价格没有系统的、长期性的
  █陷阱二:打折之前,暗中抬价


  赶在“双十一”前先将商品原价格修改到虚高,然后在“双十一”来临的时候,将价格调回到原价格,造成一种“折很大、值得买”的假象。这也是商家的惯用伎俩。不少所谓的“优惠”其实只是把价格抬高之后再折扣,算下来其实与之前差不多,甚至还比“双十一”节前的还要贵一些。


  █陷阱三:人气赚够,“特价”缺货


  限量抢购、限时抢购、1元秒杀、0元秒杀……这些手段很大程度上是商家为了赚眼球、赚人气。常见的情况是消费者聚精会神等候秒杀,但是活动开始几秒后就宣告结束、已被秒光,这样的事情大家也经历了不少。


  █陷阱四:假货水货,鱼目混珠


  假货这事,谁也不好说,按照大多数人的经验,淘宝店家是假货重灾区,难以置信的低价是不可能买到世界名牌的,另外也是绝对不会有名牌专柜帮你进行验货的,不要被店家的标题给骗了。


  █陷阱五:商品低价,运费“坑人”


  下单价格很便宜,但是还要留意是否包邮,有好些商家会在“双十一”放出低价,却悄悄提高运费,大件商品比如家具,更加会在不显眼的位置用小号字体标注上门安装需另加XX元费用。一单下来,稍不留神,不仅可能买不到优惠,还有可能买贵了。


  █陷阱六:预售商品不享受无理由退货


  近年来,由于电商平台成为重要销售渠道且品牌厂商供应链控制能力提升,“以购定产”的“商品预售”模式异常火爆,既解决了厂商销售的问题,还解决了厂商的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些厂商还可能再耍个心眼,给消费者留一手,比如预售商品定金不退,也不享受“七天无理由退货”。


  █陷阱七:送你大把满百减券让你觉得不买对不起大家


  商家送券的活动似乎是对消费者让利,最后的结果其实都是为了多赚钱。这是营销学上称之为“合理化烟雾”的进化版本,本来你只需要购买一百多块的衣服,但是手上有了满减30的券后,就会不自觉地告诉自己买多几件原本不需要的东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经济学角度看,双十一还能办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