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真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
每年的考试第一题都是6个名词解释,其中3个是微观经济学的名词,另外3个是宏观经济学的名词。每个名词解释都是5分,一共30分。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名词解释这个题型有以下三个特点:
特点1:一般来讲,考的名词,不论是微观的,还是宏观的,都是比较常见、比较重要的,都是通过认真复习来预测和把握的。
特点2:经常考以前真题上考过的名词。比如:
(1)年考的已经在年、年和年考过三次。
(2)年考的在年也考过。
(3)年考的在年就已经考过;
(4)年考了。虽然之前没有考过这个名词解释,但是之前考过问答题。该名词是《宏观经济学教程》第五章第一节P专栏5-1和《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十七章第二节P的内容。可能有人复习的时候会说:专栏还考?是的,会考,考的不止一次了。
(2)年考的。该名词原本属于《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五版第四章第三节P63~64的内容,但是在第六版的《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上,这个名词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同样是P63~64)。
(3)年考的。这个名词很有意思。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六版第一章第二节P4的最后一行有这么一句:“萨缪尔森称之为“合成谬误””。但是当年考试指定的是这个教材的第五版,第五版教材上面并没有这句话,找不到这个名词。
(4)年考的。该名词的定义在《宏观经济学教程》第三章第二节P78注释。没错,是注释,注释也考的。
(5)年考的。该名词在《微观原理与扩展》(尼克尔森)第十五章P。之前,名词解释都是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教程》和《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上出的,但是年老师却从《微观原理与扩展》上出了个名词。
根据上面分析的名词解释这一题型的3大出题特点,我们来看下年考的6个名词,如下图所示:
1、该名词属于特点1:常见和重要的可把握词和特点2:真题考过的词。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应该是考试频率最高的知识点,名词解释(年)、计算题(年)和问答题(年、年、年、年、年)都考过。答案参考《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第二节P53~55的内容。
2、该名词属于特点1:常见和重要的可把握词和特点2:真题考过的词。该名词在年考过一次,在教材上是个很重要的名词,是比较容易把握的。答案参考《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第一节P99~的内容。
3、该名词属于特点1:常见和重要的可把握词和特点2:真题考过的词。和两个名词在教材上是一起介绍的。在遥远的年考过一次,而在年和年考过。答案参考《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第三节P~的内容。
4、该名词属于特点1:常见和重要的可把握词。该名词出自《宏观经济学教程》第二章第二节P50。该章后面的关键概念有这个名词,所以这个名词是很好把握的,复习的时候不容易落下。
5、该名词属于特点2:真题考过的词和特点3:不常见的词。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这个题目可能是六个名词解释中,甚至整张考卷里面,最难的题目。因为不知出自何处,感觉没见过。事实上,书上是有的,在《宏观经济学教程》第七章第四节P,是一个标题。BGG模型,实际上就是金融加速器模型。而年和年考过相关的问答题。
6、该名词属于特点1:常见和重要的可把握词和特点2:真题考过的词。该名词出自《宏观经济学教程》第九章第一节P。《宏观教程习题解析》第九章名词解释有该名词。此外,年和年连续两年考了该名词。拿下这个词应该不成问题。
综上所述,(1)年考的6个名词,除了外,其他5个很容易拿分。所以,在出题难度上,和往年一样,较简单。(2)在出题方法上,与往年相比没有变化。
二、计算题。
每年的考试第二题都是2个计算题,其中一个是微观计算题,另外一个是宏观计算题。每个计算题都是15分,一共30分。表一对最近11年考的计算题的题目来源和考点进行了展示。
通过统计最近11年考过的11道微观计算题会发现以下三个特点:
特点1:以前老师喜欢从《微观原理与扩展》(尼克尔森)里面选题,但是最近几年题目来源不稳定。从年到年,除了一年考的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P93上面的例题外,其余7年,考的都是《微观原理与扩展》(尼克尔森)里面的原题。这7道题中有6题是课后习题原题,1题是例题(实际上是4道例题的结合)。但是,年的题目来源出现了变化,出题老师从《微观经济学》(平狄克)选了一道题当考题。而年的题目不仅不是从《微观原理与扩展》(尼克尔森)出的,也不是从《微观经济学》(平狄克)出的。尽管可以百度到,但是出自哪本书还不知道。到了年,老师又从《微观经济学》(平狄克)上出了原题。
特点2:考过以前真题上的原题。年考的那道多种要素投入的最优选择在年就曾经考过(略微有点不同)。
特点3:从题目知识点类型分布来看,主要是需求函数、一般均衡和博弈论三种,最近几年更喜欢考博弈论的知识点。微观计算题整体上较难,很难拿分。
下面,再来分析下最近11年考过的11道宏观计算题的特点
特点1:经常考《宏观教程习题解析》里面的原题。最近11年考过的11道宏观计算题,其中7道是《宏观教程习题解析》里面的原题。《宏观经济学》(曼昆)也曾经一度是老师出题的重要参考书,但是似乎没有得到像《宏观教程习题解析》那般宠爱,只是考过两次,且不是连续考的。
特点2:考过以前真题上的原题。年考的那道宏观计算题在年再次考到。
特点3:从题目知识点类型来看,主要是索洛模型、IS-LM模型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三种。相对于微观计算题,宏观计算题一般都很简单。
根据上面分析的计算题出题3大特点,下面看下年考的两道计算题。
我们发现:
1、微观计算题:出处未知,能百度到;题目难度一般。
2、宏观计算题:出处未知,也百度不到;题目很简单。
通过上面的梳理我,我们可以看到:
1、年出题老师出了《微观经济学》(平狄克)里面的原题,年抛弃了这本书,年又重新捡起了这本书,年又抛弃了这本书。呢?*知道呢。在题目来源不稳定的情况下,根据历史经验来看,最好的方法似乎是把《微观原理与扩展》(尼克尔森)和《微观经济学》(平狄克)都复习了比较好,但是似乎时间又不够。
2、宏观计算题最近四年都是从《宏观教程习题解析》出的原题,年却没有延续这一出题方式。原因可能就像我去年预感的一样(见去年的攻略),这本书上面的题目实在是太少了,有的计算题都已经出两次了,没办法再出题了。
三、问答题。
每年的考试有6个问答题,前三个问答题是微观的,后三个问答题是宏观的。每道题目都是15分,一共90分。
通过分析最近11年的真题问答题,我们发现有以下7种出题方式:
特点1:把教材上的一句话(包括标题)改成题目。比如:
(1)年和年的问答题第一问:、。这两道题目是由《现代原理》第四章第二节P62第四段第二行“吉芬商品必定是低劣品,而低劣品并不都是吉芬商品。”修改得到。答案即为后面的两段内容。
(2)年问答题的第6题:。该题目是由《现代原理》第十九章第二节P标题“二、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所说明的问题”和本页第三段“他们指出,在*府调节经济时,可以掌握以下三个环节。”修改得到。答案即为本页内容,同时还要参考《宏观教程》第七章第二节P标题三下面的四段内容。
(3)年问答题的第5题:。该题目是由《宏观教程》第七章第四节P““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是金融经济周期两个最重要的传到机制”修改得到。后面两段即为答案。
特点2:考教材上讲的一些条理很清楚的东西,比如带“首先、其次、最后”的或者带“一、二、三”字眼的。看下面三个例子:
(1)年问答题第5题:。该题目的答案在《宏观教程》第五章第二节P~,包括“第一种解释、第二种解释、第三种解释、第四种解释”四点内容。
(2)年问答题的第6题:。该题目前半句是《宏观教程》P页的标题二,后半句是由此页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具体地,初始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重要因素”修改得到。后面的“(1)、(2)、(3)、(4)、(5)”五点即为答案。
(3)年问答题的第6题:。该题目是由《宏观教程》第九章第二节P“将技术进步因素纳入我们的分析框架,为了提高一国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并最终提高一国的国民收入,可以有两条途径:”修改得到。答案即为后面的“(1)、(2)”两点内容。
特点3:考原题。这里所说的原题包括《宏观教程习题解析》、《微观学习指导》以及《现代原理》的课后习题。比如:
(1)年问答题的第4题:。该题目是《现代原理》第十八章思考题P第1题原题。
(2)年问答题的第5题:。该题目是《宏观习题解析》第三章简答题P22第6题原题。
(3)年问答题的第1题:。该题目是《微观学习指导》第三章问答题P48第7题原题。
特点4:考以前年份真题上的原题。比如:
(1)年考的在年又考了一遍。
(2)年问答题的第4题:在年就考过。
特点5:考综合性题目。如果把教材上的一句话(包括标题)改成题目,或者考教材上讲的一些条理很清楚的东西,比如带“首先、其次、最后”的或者带“一、二、三”字眼的,这两类题目在教材上是有现成的答案的。但是考综合性题目,在教材上并不能找到现成的答案,需要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并灵活运用。所以,综合性题目相对就比较难。比如下面两个例子:
(1)年问答题第2题:。该题目绝对不超纲,但是教材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参考《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第三节P62~63和第七章附录P的内容。
(2)年问答题第5题:。该题目虽然是由《现代原理》第十七章第三节P中间一段“因此,供应学派的财**策是以其“供给管理”而与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的财**策成鲜明对照的。”修改得到,属于把教材上的一句话(包括标题)改成题目,但是想要答好却需要整理第十七章整章内容。
特点6:偶尔考教材上没有的知识点。比如:
(1)年问答题第1题:。虽然教材上讲了价格消费曲线,但是并没有讲价格消费线右端为何会有些向上升。
(2)年问答题第2题:。书上也没有讲这个知识点。但是这是该题目是《微观学习指导》第六章问答题P第8题原题。只要复习了这本书,还是可以轻松对付的。
(3)年问答题第2题:。教材上没有与此题相关的内容。
特点7:考画图。画图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题目中直接要求画图,比如:
(1)年问答题的第2题:。
(2)年问答题的第6题:
二是有些题目虽然没有明确要求作图,但实际在作答的时候也是要画图的。
比如年问答题的第4题:。该题目是由《宏观教程》P“从上述过程中可以看到“卢卡斯批判”的基本思想:”修改得到。该段即为本题答案。但是如果只答这一段不觉得写的太少了吗?结合P的图说明是不是会更好呢?
根据上面分析的问答题的7大特点,我们来分析下年考的的6道问答题,如下图所示:
1、该题目属于特点3:考原题和特点6:偶尔考教材上没有的知识点。该题目并不是《宏观教程习题解析》或者《微观学习指导》的原题,而是《微观经济学》(平狄克)第七章课后习题第11题原题。严格来讲,指定的教材没有讲过这个知识点。
2、该题目属于特点3:考原题。该题目是《微观学习指导》P25问答题第3题原题。也可以算是考过的题目,因为年考过名词解释,年考过问答题。
3、该题目属于特点1:把教材上的一句话(包括标题)改成题目和特点2:考教材上讲的一些条理很清楚的东西,比如带“首先、其次、最后”的或者带“一、二、三”字眼的。该题目是由《微观经济学》第十五章第四节P最下面一行文字和后面一页最上面一行文字修改得到,答案即为后面的“1、2、3、4”四点内容。
4、该题目属于特点1:把教材上的一句话(包括标题)改成题目和特点2:考教材上讲的一些条理很清楚的东西,比如带“首先、其次、最后”的或者带“一、二、三”字眼的。该题目是由《宏观教程》第四章第一节P96专栏4-1“企业持有计划存货的原因”修改得到,下面的“一、二、三、四”就是答案。
5、该题目属于特点2:考教材上讲的一些条理很清楚的东西和特点5:考综合性题目。这个题目乍一看,可能会有点懵:书上没讲什么传导路径啊?事实上,有的啊,在《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十八章第二节P,这里从“消费、投资、净出口”三个角度论述了物价总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
6、该题目属于特点1:把教材上的一句话(包括标题)改成题目和特点4:考以前年份真题上的原题。该题目是由《宏观教程》第十章第二节P标题“三、对AK模型的评价”修改得到。答案即为该标题下的内容。年的问答题第6题考过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年的问答题在保持原有出题方法上,出现了一点点的小变化,那就是:老师开始从《微观经济学》(平狄克)上出问答题了,而之前并没有出过,这是第一次。
四、下面我们利用“大数据”来继续分析下问答题。
年至年,12年一共考了72道问答题。表二列出了每道问答题的特点(有的题目可能同时具有好几个特点),并统计了每个特点对应的题数。
通过上面的统计数据我们发现:
1、最近12年考的72道问答题中,有41道题目属于特点1:把教材上的一句话(包括标题)修改得到的。这意味着,每年考的6道问答题,平均超过3道题符合这个特点。因此,把教材上的一句话(包括标题)改成题目是老师的主要出题方式。
特点2:教材上讲的一些条理很清楚的东西,比如带“首先、其次、最后”的或者带“一、二、三”字眼的,也是老师出题的主要对象。平均下来,每年考的6道问答题,有2道题目符合这个特点。这种情况在年的问答题上表现的最为明显,当年6道题,有4道都是考的标着“一、二、三”的内容。
以上两个特点的题目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如果是把段落里面的一句话改成题目,答案一般就在这句话的上面或者下面;如果是把小标题改成题目,答案就是小标题下的内容。从我们考生的角度讲,这两类题目也是最容易把握的。背教材不就行啦,是不是?是的。当然这个工作量有点大,最好有选择性的去背。当我们看教材的时候,应该从出题老师的角度去分析,这一段有没有出题点。如果有出题点,就得看,就得背;如果没有,就不需要看了。
2、最近12年的72道问答题有19道属于特点3:考教材或者辅导书上的原题。其中在《宏观习题解析》上考了12道原题,在《微观学习指导》上考了5道原题(年两题、年两题、年一题),在《微观经济学》(平狄克)(年)和《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分别考了1道原题。不言而喻,《宏观习题解析》是复习宏观最重要的辅导书,不光考里面的计算题原题,也考里面的简答题和论述题原题。
3、最近12年的72道问答题有8道属于特点4:考以前年份真题上的原题。所以,真题是不可忽视的。
4、对于综合性题目,基本上每年都会考一道。对付前四个特点的题目,我们直接背就可以了。而对于综合性题目,需要的可能不仅仅是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考试的时候,需要大家把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后才能得到答案。
5、问答题里面,真正难以对付的是偶尔考到的教材上没有的知识点。教材上没有讲过,却考,那不完了?还好,这种题目考的频率比较低,最近12年只考了5题。碰到这类题目,解释下题目中的名词、写点相关的东西也是可以拿到一点分数的。
6、近5成(37/72)的题目是需要画图的。初级的经济学主要是通过图形和文字来解释经济问题。所以,对于大家而言,画图是一项基本功。教材上的图得多看,多画。在考场上不仅得要画的准,而且得要花的快、画的好看。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完怎么考的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怎么复习备战。
搜集信息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备考专业课考试的第一步就是先搜集相关的信息。需要搜集的信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各专业介绍和学习的课程,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