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小康到现代化发展内容的改变。
我们现在已经达到了全面小康,现在的经济学理论需要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主要有三个理论问题需要更新。1.关于工业化,原来意义的降低农业比重、提高工业比重的工业化任务目前已完成。我国的农业已经降到了7%的水平,服务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国的工业化就不能进一步提高比重,而要稳定制造业比重,推进制造业基础高级化。2.关于城镇化,过去农民进城意义的城镇化现在已经完成,城镇化率达到60%,现在的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要求城镇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留在农村的农民市民化,享受平等的市民权利。3.关于消除贫困,绝对贫困问题已经解决,现代化要求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转向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二、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我国改革开始后曾经有三十多年中经济增长常年在10%以上,平均是9.9%;现在由潜在经济增长率决定,高速增长不可持续。原因在于,物质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供给到了极限;农业剩余劳动力支持的低成本劳动力明显减少;支持高投资、高储蓄的人口红利逐渐减少;有效供给不足与无效供给过剩并存,增长效率不高。速度的下调需要质量的提高来弥补,必须明确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有不同的发展模式。过去讲发展方式转变是谈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现在来看仅仅转向集约型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创新发展方式。过去谈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较多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问题,现在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必然会带来产业结构的革命性变化,新产业革命提出产业基础高级化目标。发展动力转变则是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三、发展战略基点由外需转向内需。
过去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外需成为战略基点,发展战略强调出口导向、引进外资。这对于我们获取全球化红利也起过一些作用。现在战略基点需要转换,其原因:国际市场的状况发生变化,逆全球化态势非常明显;国内市场总体规模进入世界市场的前列,中国市场地位提升。已有的外向型经济拉不动大经济体的发展,斯蒂格利茨谈中国经济时认为,随着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那种主要靠出口和国外直接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战略的重要性将降低。同时,中国面临着继续改善资源配置和生产力的挑战。所以国内经济要成为增长的发动机。内需引擎的作用显著增长,包括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普遍较快增长、城乡一体化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协调国内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都会产生巨大的内需。当我们转向内需的时候,开放型经济也需要转变,要由原来出口导向的开放型经济转向内需导向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国内需求及其结构优化为导向对外开放。四、内需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在低收入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高投资拉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突出消费的拉动作用。以提高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为导向,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相比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增长的潜力更大,现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不仅是总量,更重要的是消费需求的结构,对消费的研究尤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