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楼市的基础,正在倒塌ldquo
TUhjnbcbe - 2021/7/5 20:55:00
北京知名扁平疣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629850.html

中国楼市的基础,正在垮塌!

最近,出了个大新闻——

土地出让金,划转给税务部门征收。

本来想深夜赶稿,但因撸串干酒,干了个筋疲力尽,所以就偷了个懒。

早上起来,各路专家一顿解读,但都没聊到点子上。

好吧,三线野生分析师,只好再次出道——

土地出让金的征收调整,就是地权上交的*策延续,就是重塑财权和重塑楼市的*策延续!

此时此刻,我不得不吹一波牛批!

这玩意儿,咱们早在4月份“螺旋解体”的三篇文章里,已全部推演过。

*策,正在沿着我们所推演的路径,缓慢前行。

螺旋解体的三篇文章——《螺旋解体:地方城市正在丧失楼市掌控权!》、《螺旋解体:楼市正在遭遇俯射》、《螺旋解体(下):重塑财权!主动暴雷》,我们告诉大家一条连贯的“楼市大变革逻辑”:

高层收回了影响房价的两大中枢:地权和信贷权。

地权和信贷权收归高层后,高层就彻底掌握了中国楼市的房价中枢。

中国楼市的房价中枢,变成一条平滑上扬的曲线;

上蹿下跳的周期,将被烫平,周期将消弭;

与周期一起消弭的,还有楼市里低吸高抛的投机属性;

楼市正在去投机化,楼市正在定投基金化。

如果没有看过这个专题,请一定出门左转,先把专题看完。

中国楼市的顶层设计,将按照以上逻辑前行。

此后多数的楼市*策变革,都不过是顶层设计的浪花。

包括,这次土地出让金,划归税务部门征收。

土地出让金的征收调整,就是地权上交的*策延续。

昨天出台的*策,原文很长,但真正有用的就是一句话。

这句话,用大白话来说就是——

地方卖地的收入,现在交给税务部门征收。

以前的卖地收入,一直是地方上收,地方上用。

所谓的土地财*,就是地方的小金库。

收了多少,用了多少,怎么用的,中央几乎不知道。

现在的卖地收入,划归税务部门征收。而税务部门又在三年前经历了国地税的改革合并,中央直插地方。

由税务部门征收,其实就是由中央征收。

看到这句话,几乎所有人都跳起来,憨批媒体一顿解读——

地方不能卖地啦,土地财*垮塌啦,房价的基石要垮塌啦。

楼市要彻底完犊子啦!

能说出这种话的媒体,基本上只剩下取关的价值了。

这帮憨批,只看到了“土地出让金,划归税务部门征收”,却没看到另外一段话:除条例规定之外,土地收入的征收范围、对象、标准、分成、管理等*策,继续按照现行规定执行。

高层只是拿走了征收权,而所有权和分配权还归地方。

整个*策用一句大白话说:

我只是帮你先收着,你要用,我再给你。

虽然这个钱还让你用,但是——

高层却通过征收权的调整,清晰的掌握了土地出让金的收支明细。

卖一笔收一笔,收了多少钱,我了如指掌。

花一笔报一笔,花了多少钱,我也了如指掌。

钱你还能花,但你不敢乱花。

事实上,这已经是一年之内,高层第二次打“土地出让”的主意。

2月26日,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了土地出让“两集中”*策——

全国22个重点城市,将“集中发布土地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土地出让活动”,且一年发布住宅土拍的次数不能超过3次。

以前是想拍多少地,想怎么拍,地方说了算。

现在是想拍多少地,想怎么拍,高层说了算。

怎么说了算?

过去地方城市如果想抬地价,要么就是捂地不出,要么就是挤着牙膏出,反正就是不按用地计划出。

半年憋出三块地,一堆憨批房企,抢着拍。

现在?憋个锤子!

全年就给你三次土拍机会。

集中公告,集中拍卖,列了计划就要严格执行。

更狠的是,部分城市的土地集中出让公告中,还直接限定死了以下内容——

土拍楼面价、土拍溢价率、住宅销售均价、住宅销售最高价、住宅销售最低价、施工工艺、精装品质、物业服务……

一年卖多少地,高层说了算;土地卖多少钱,高层说了算;未来房子卖多少钱,高层说了算;最高能卖多少钱,还是高层说了算;精装多少钱、物业多少钱,通通都是高层说了算……

但是,土地出让两集中,只能让高层把控土拍的环节,却无法把控收钱的环节。

这一次的征收权调整,相当于——

高层直接把手,一杆子插到了收钱的环节。

在土拍的收钱环节,安装了一个监控探头。

一个土地出让集中管理,再加上一个土地出让金征收权调整——

不仅把控你卖多少地,还把控你怎么花卖地的钱。

地权,被彻底收归高层。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整,为什么要把地权回收?

既怕你乱花,又怕你花完了乱收!

更怕你在乱收乱花的过程中,嗷嗷卖地推高地价,推高房价!

在此之前,土地财*就是地方的“私库”。

背靠这个私库,地方上花钱的时候,毫不节制——

无序扩张、无序画饼、无序烧钱、无序繁荣。

来来来,上数据!

下面这张图,是地方城市土地收入的流向——

拍地的钱,去哪了?

征地补偿、开发和建设支出!

说白了,这不就是全烧在了“拆迁征地、咔咔画饼干新区”上了。

成都,一个高新区填了30年,至今还有一个高新三期没填满。继续向南捅出40公里,直接开干天府新区。一个天府新区,填了8年,至今只填了30%。

现在又掉头向东了,又是捅出30公里,皇冠湖改个东安湖的名字,继续画饼……

武汉,城市更新,画白沙洲、四新方岛、古田的饼。城市扩张,画双柳、临空、蔡甸和葛店的饼。

这还不过瘾,直接干出来个平方公里的长江新区,号称要再画30年……

南京,更是老画饼大师。围着城市20-30公里的环线,转着圈地画新区。向东20公里,画饼青龙山生态城。向南30公里,画饼九龙湖南。

满城射地铁,满城画新区,满城铺名校……

再多的钱,也扛不住这么往死里烧。

再好的姑娘,也不架不住这么往死里造。

钱烧完了,怎么办?

向私库要钱!向土地要钱!向土拍要钱!

来来来,继续上数据。

过去10年时间里,全国国有土地出让金与总财*收入的比值,没有下过50%;

年44个主要城市中,近乎50%的城市依赖度超过%。

更夸张的是,年一季度,卖地收入占总财*收入的93%。

也就是说,今年的地方财*,全靠卖地。

楼市调控来了,地不好卖了,地价卖不上去了,怎么办?

博弈呗!

自中国有楼市以来,二元博弈就充斥着所有的*策包。

比如,高层喊出一个“稳房价,要限购”。

但是地方城市刚憋了一年多,就搞出来个“抢人大战”。

一个落户就能买房,击溃了所有的限购*策。

比如,高层喊出一个“加大供应,把地价打下来”。

但是地方城市,装模作样地搞出个年度供地计划。计划里,动辄就是上万亩的土地供应。

实际操作中,核心城区的土地捂着不卖,嗷嗷叫的卖远郊的垃圾土地。

趁着高层一个不注意,就在核心区拍出来一块地王。

杭州、南京,一个个化身捂地惜售的端水大师,控的一手好地价,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高层喊的是“房住不炒”,地方干的是“因城施策”。

你限购,我人才落户能买房;你限贷,我经营贷流入楼市;你号召加大供应,我列着计划捂着地……

再严厉的楼市调控,在自上而下的二元博弈过程中,都能化为八个大字——

因城施策,事缓则圆。

再严的房住不炒,都能被地方一个因城施策消解掉。

所谓的土地财*,说白了就是下面四句话:

有钱时,烧钱扩张。

没钱时,嗷嗷卖地。

调控时,捂地惜售。

卖房时,因城施策。

照这样玩,那还调控个屁的房价!

于是,从今年开始,高层开始从顶层设计上打断土地财*的要害。

一个土地出让两集中,打断卖地的要害。

你想控地惜售,但因为集中供地,土地出让权在我手里,卖多少地我说了算。

一个土地出让金征收权划归税务,打断花钱的要害。

你想烧钱扩张,但因为征收权转移,土地出让金也在我手里,花多少钱我也能把控。

地方,正活成一个小时候过年刚拿到压岁钱的我们。

乖,妈先帮你保管,你花的时候,再找妈要。

妈,我想买个变形金刚。

买个锤子!我看你像变形金刚!

这样的*策调整,将对楼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第一,房价走势,将更加平和。

曾经的楼市,经常出现震荡。

一控就横盘,一放就猛涨。

为什么会出现震荡?

因为地权中枢在地方手里。

你只要调控,我就一边因城施策,嗷嗷抢人,一边捂地惜售,缩减供应。

一旦*策放开,饿疯的地方嗷嗷拍地,饿疯的房企嗷嗷抢地,压制的需求嗷嗷抢房。

人字拖塑料袋,满杠杆上马干啊!

于是,新一轮的暴涨就来了!

现在的地权中枢,收归高层了——

平日里,高层拿着土地出让金,严控开支,杜绝地方烧钱扩张。

当地方开支压缩后,就不会动不动就饿疯,就不会动不动推高地价。

一旦真有不开眼的想推高地价,推高楼市。因为土地出让两集中的*策,土地出让权在高层手里,一个不高兴,就给你嗷嗷拍地,分分钟给你干成“供应过剩”。

地权,是房价的基础。

地价中枢平和了,房价中枢也就平和了。

房价中枢就从过去“一控就横盘,一放就暴涨”的波浪曲线,回归了平稳上扬的曲线。

第二,低吸高抛的楼市投机玩法消弭了。

以前的楼市,玩的是什么?

玩的就是,“周期”。

玩的就是低吸高抛的暴击刺激。

为什么会出现周期和低吸高抛的暴击?

就是因为有波动,有如上所说的波动。

调控进来的时候,需求短期压制,房价的确横盘。

调控退出的时候,地方嗷嗷拍地,我们嗷嗷抢房。

房价中枢,伴随调控进退,呈现出明显的震荡起伏。

震荡起伏中,充满了低吸高抛的投机机会。

干!满杠杆就是干!

现在地价中枢平和了,房价中枢也平和了,低吸高抛的机会也就自然消弭了。

第三,中国楼市的价值,只剩下真实的居住需求支撑。

当震荡波动消弭了,炒地皮消弭了,低吸高抛的投机也消弭了……

一二线楼市的价值,只剩下真实的居住价值。

什么叫真实的居住价值?

只要这个城市的产业结构足够好,就一定会有足够多且结构足够好的人口流入;

只要这个城市的配套结构足够好,这些流入的人口就一定会留下来;

只要这些人留下来,这个城市的楼市就始终有价值。

上述这些玩意儿,拼的全是长线。

你找到拥有以上长线价值的城市,拿着就好。

绝对适合小白,绝对简单易上手。

第四,中国楼市的分化,将会更加严重。

大家去思考一个问题——

土地出让金的征收权收归高层之后,哪些城市吃亏最大?

当然是那些穷省和穷市!

要产业没产业,要消费没消费,人口还在流失。平时的财*收入纯粹靠卖地续命,想要把地卖出高价,还要配套画新城的概念大饼……

现在土地出让金的征收权,收归高层之后——

钱,都在妈妈手里拿着。

烧钱画饼,肯定是不可能了。

概念的泡沫,也肯定是要被挤出的。

这些城市的楼市,也就丧失了最基本的地价依托。

那我已经穷成这批样了,以后该怎么活?

靠压缩开支呗,靠转移支付呗,靠有钱的亲戚们接济呗。

既然这么穷,既然都靠接济了,那就别浪了。

至于那些一二线的重点城市,地价会不会跌?卖地收入会不会减少?

大概率不会!

高层还想靠着这些城市的卖地收入,去接济那些穷亲戚呢。

因为这些城市毕竟有大规模的人口流入,毕竟有产业支撑,哪怕烧钱画点饼,也能考人口和产业撑下来。

城市之间的分化,将会更加更加更加的严重。

第五,靠画饼烧钱搞出来的远郊新城,这把算是基本要凉了。

以前各个地方城市,都热衷画饼,热衷玩儿远郊新城。

为什么?

有钱赚!

先借钱画个饼,然后嗷嗷拍地。

卖地的钱,地方收了。画饼的债,银行兜底。

好处归自己,负债归别人,谁不想干谁憨批。

现在呢?

钱在高层手里,想烧钱画饼,还不一定能烧。

即便钱烧了,地也卖了,但卖地的钱还不一定能拿到手里。

一波转移支付,可能你刚烧钱画饼卖完地,收入就被转移到附近穷亲戚的手里。

好处归别人,负债归自己,谁干谁憨批。

最后,我想提醒的是——

中国楼市的玩法,真的变了。

房产这玩意儿,真的越来越定投基金化。

拼基本面,拼产业价值,拼人口导入,拼配套学区,拼长线,拼耐性。

以上,就是一个野生分析师宿醉后的全部分析。

希望诸位能把此文转发给身边那些仍对投机抱有幻想、仍对低吸高抛抱有幻想,扔想满杠杆干票大的朋友们。

放弃幻想,准备长持。

接受平庸的收益,作为资产的沉淀。

最后,多说两句——

昨天恒大的稿子删了,后台有人说大碗是真的狗,绝壁收钱了。

嘴上说耿直少年,还不是写黑稿讹钱。

能说出这种话的人,也是不长脑子。

首先,从法律角度来说,这玩意儿的沉没成本吓死人。

自媒体敲诈勒索,已经入刑。

“前脚有偿删稿,后脚转手举报”,我见过不知多少次。

更可况,作为正值上升期的小破号,还真不惜的那些“删篇稿子给10万”的破钱勾当。

没必要,真犯不上。

至于,删稿的原因嘛。

贫贱虽不能移,但威武可以屈。

周末快乐,我的朋友们。

朱云来,很多人应该是知道的。

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如果还不知道可以自己简单搜一下。

前几天,在西安举办的一个论坛上,朱云来做了一个演讲。

其中,他说道,中国居民有两个最大担心,就是住房、养老。

对于住房,他认为,中国“合理的房价应该为多元左右”。

当然,这也不是他凭空说的。

根据演讲,他主要论证是下面这样的: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3万元(根据公布统计数据是元),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约2万元(公布的统计数据是元)。

两个相减,余额也就1万出头(元)。

然后,建立一个模型:按照这样的收入—支出、当前利率水平、贷款30年,每年还本付息1万块,最终得出的结果是:

合理的房价应该为多元左右。

可实际上,大部分人应该都感受到了:现实的房价,不够友好。

且不说均价已经破6万的北京、上海,毕竟一线城市吸纳的还是小部分人。

我们看看对大部分人更有意义的全国平均房价。

数据显示,在年上半年全国平均房价达到多元/平米,随后慢慢回落。

但是,到了去年6月,全国新建商品住宅单月成交均价超过1万,达到元。

目前,全国房价均价已经突破1.1万元。

根据新华社调查,现在全国至少有个县(县级市)房价过万。

其中,前5名分别是:海南陵水元/平方米、浙江义乌元/平方米,海南万宁元/平方米,浙江永康元/平方米,浙江温岭元/平方米。

县城,是不少农村人进城的第一站。

即便在一些西部地区,县城房价也有四五千,看起来不高,但实际上,对当地人来说已经有些“高不可攀”了。

现在县城房价,已经成为一道不小的坎儿。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房价便宜的地方。

根据一个统计数据,目前全国地级市中,房价最便宜的是鹤岗元/平米、第二便宜的是双鸭山元/平米,第三是石嘴山元/平米。

但关键是,又有多少人愿意去呢?

根据朱云来的说法:

真正决定房价高低的应该是消费者——即真正有住房需求的人群的收入,而不是诸如开发商、银行等其他部门,否则不符合经济学原理。

也就是,全国房价平均原本应该是多。

可现在是1万多,也就是差不多超出原本实际的25%。

那么,为什么原本多的房价,会涨到1万多呢?

首先,从需求来看。

需求,肯定是有的。

但更普遍的是,有一套房子,甚至有两三套房子的人还在买房。

其实,在城市里,凡是二十来年前就在城里落脚的,大部分人手里都有两套以上的房子。

这里有数据佐证。

央行去年有报告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拥有率达到96%(这个数字可能是全世界前列的,美国是63.7%)。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户均1.5套房,有两套及以上房子的占比41.5%。

这样来看,实际上的需求本来不应该那么凶猛。

可大家都知道,房价连续涨了十几年,现在给人的预期是,房价不跌,买房不亏。

所以,炒房就成为常态。

买了房,屯起来。

潘石屹就说过,“我知道在北京有人买套房,自己只住一套,其余全部处于空置状态。”

西南财经大学曾经有个报告说,到年末,全国城镇地区住房空置率为21.4%。

和房价一起涨起来的,还有家庭负债

再者,从供给来看。

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土地供应不足。

我先前在一篇文章里就说过,国外工业用地平均占比一般是城市用地的10%—15%,而我们达40%—50%,加上基础设施用地,我们盖房子给人住的土地常常在30%左右(年不到14%),而国外一般60%—70%用来搞住宅和服务业(主要是住宅)。

加上,还有开发商牟利,土地拍下来就捂地,让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更加严重。

对高房价,*策层也在出手,有统计说,年年内房地产调控已经超过次。

不过,重点城市的房价涨幅仍然超过10%。

块的房价,恐怕还是可望而不可及。

这倒让我想起这个消息,全面放开三孩。

*策自然是不错,给了家庭在生育上更多的自主权。

但这个*策真正要落地,恐怕还要下更大功夫。

就拿房子来说,多一个孩子,原本两、三室的房子,就要换成三、四室的,多花十几万、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如果再给孩子置办一套房子,那就是几百万起来了。

这样来看,要多生孩子,0块的房价,也许就是一个不错的配套*策。

文/叶檀?财经女侠

*舌善心

6月初,最重要、最惹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楼市的基础,正在倒塌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