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说起街角咖啡店,人们想起的大多是:星巴克和COSTA。作为一家曾经红极一时的店铺,上岛咖啡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什么上岛咖啡会高开低走、后劲不足?
上岛咖啡由陈文敏于年在台湾创立,历经30年发展,它终于从不起眼的街角小店来到内地,在海南开出第一家内地店。
抢滩大陆市场,它比星巴克和COSTA都要快一步。在这个绝佳的“空档期”,年左右,很多人第一次去的咖啡厅就是上岛咖啡。
它的打法简单粗暴——开放加盟,不到10年,在大陆就有了家门店。
本来定位高端,先发制人,抢占独家市场,前景大好。怎料高开低走,后劲不足,盲目加盟扩张,质量下降。内忧外患,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1三大致命内伤,上岛咖啡辉煌不再!
曾几何时,上岛咖啡是城市小资和商务人士最喜欢去消费的场所。
毕竟,上世纪末,在刚刚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大陆地区,“咖啡”这个洋玩意儿的普及率并不高,所以咖啡厅也自带了一种新鲜和奢侈感。
上岛咖啡就在这样一个时机,于年进入了大陆这个广袤的市场,远远早于星巴克或COSTA。
缺少同行业竞争者的上岛咖啡一家独大,在最好的时机,抢占了巨大的市场。
可以说,在九十年代时,许多人第一次进入咖啡馆,踏进的就是上岛咖啡的门槛。
所以,短短七年时间,依靠拓展加盟店,挂着上岛咖啡招牌的门店在大陆达到多家。
遗憾的是,如此的辉煌成绩并没能持续下去。
究其原因,几大“致命伤”不可不说:
加盟模式简单粗野,无后期服务;
管控体系不规范,加盟商各自为*;
股东内讧、缺乏长期战略
丑闻缠身
上述几大“内伤”致使品牌生命力消耗殆尽,失去了口碑的上岛咖啡,又何以应对外部来自同行业竞争者的严峻挑战?
2只管收加盟费,缺乏服务支持
上岛咖啡的加盟模式很简单,仅仅收取初次加盟费以及后期续约费。
在短期“加盟费”的利益驱使下,股东们为了迅速获取资金,大肆拓展加盟店数量。
在这样的模式下,上岛咖啡收取了加盟费用后就基本撒手不管,采取放养制度。
那么,既没有开店选址的调研和指导,也没有中期销售的支持,甚至也没有后期营销数据分析,除了一块上岛咖啡的金字招牌,缺乏创业经验的加盟商只能靠自己摸索前行。
例如,很多想要开咖啡店的创业者,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咖啡店要有“特色”——要有文化主题,要在环境、菜品、音乐、装修等方面下功夫。
的确,这些要素都很关键——做得好,会让消费体验更加舒适,增加黏性;无功无过不会扣分;但要是做得差了,轻则人气流失重则砸了招牌关张撤店。
作为品牌商,上岛咖啡当然积累了大量经验,但是如果不将这样的经验分享给加盟者,创业者没有人带领,要摸爬滚打地走过多少弯路才能踏上康庄大道?
上岛咖啡的加盟方式简而言之就是:给钱就行!品牌收取初次加盟费和后期续约费,加盟门店独立核算、自主经营。
对于开店而言的第一个重要项目——选址,总部并没有指导;员工培训,老早就停了;经营支持,聊胜于无;食材采购,后来放任不管。也就是说,加盟店到底怎么经营,基本全靠自己摸索。
总部光顾着自己收钱,对于门店不予运营支持,很多老板连本钱都没收回来,店就开不下去了。关店看起来亏的只是加盟商,毕竟品牌方该收的钱都拿到了,而且还有大批人在加盟的来路上。可是长远看来,门店经营不好,品牌会受损,加盟商也就越来越少了。
3缺乏严格而统一的品牌管控标准
由于领先于竞争对手进入大陆市场,上岛咖啡顺风顺水地做大做强。
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能力参差不齐的加盟商们现在上了同一条名为上岛咖啡的“船”。
作为“船长”的品牌商,就该筛选一下“船员”的体格,培训他们的“航海技能”。
只有步调一致,动作统一,才能保证航行时大家的力量能用在一处,不至于跑偏。
如果没有一套标准而严格的加盟管控制度来实现“标准化”、“统一化”,那么过度自由发挥的枝叶,只会白白浪费掉品牌这颗大树的养分。
比如,上岛咖啡的品牌定位在高端商务会谈,而一些加盟商看到其他行业本土化做得风生水起,就蠢蠢欲动地想要进行尝试。
一个品牌,进行本土化经营的策略需要谨慎评估和制定,稍有不慎就会失之千里。
然而,上岛公司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