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
TUhjnbcbe - 2021/7/19 14:04:00
北京有白癜风专科医院吗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前言:

人的认知和判断,至今主要还是靠直觉和短距离的人际关系来驱动,但是人的身体和际遇,却早已至于大规模的陌生人的精妙协作之中。

它助你变得更理性、悦纳和进取。学会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不是动不动就抱怨和指责。着迷于由创新精神牵引的非均衡。

你会发现人类面临着萨达基本约束:东西不够,生命有限,互相依赖,需要协调。

Page

当我们讨论公正的问题时,背后的含义往往是:这是符合效率标准的。往往那些让社会里每个人都有积极性去积累财富的规则,或者那些让社会能够健康发展的规则,才是公正的规则。也就是说,因为有效,所以公平。

当别人在讨论到底是公平重要,还是效率重要的时候,学过经济学的人明白,公平背后往往是效率的考量,不是单个人效率的考量,而是整体社会长远发展的考量。公平和效率,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个人笔记:这时候忍不住要问的问题是将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是不是一种高效的方式呢?

Page

个人笔记:破窗理论的三个故事。1、国家发展:二战后的日本和德国;2、工人就业,《蜡烛制造商关于禁止太阳光线的陈情书》;3、节省物资,关于塑料袋的使用提高了食物的保险时间,从而减少了食物的浪费。

Page

当然,有必要澄清一下,并不是说凡是看不见的都比看得见的重要。而是说,每当我们做决策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哪些暂时看不见的,甚至永远也看不见的因素。

个人笔记:何帆老师说到文革将老的反对派消灭,对改革有利。他说到过,其中,在文化社会上的损失,是我们看不见的。

Page

相关书籍:Richardlester成本收益边际分析;FritzMachlup最优化的原理;ArmenAlchianUncertainty,EvolutionandEconomicTheory,

在经济学界,”寻租“这个词则专指后者的行为,即那些向*府争取优惠*策,让自己得到好处,同时导致社会总资源发生耗散的行为。在很多国家,由于制度设计不当,寻租行为非常普通。这解释了为什么在这些国家里,人们虽然每天都很忙,但整个国家却非常穷。

Page

个人笔记:何帆曾经说过弗里德曼的口才了得,帮助科斯说服了他人。

Page

通过这样的责任分摊方式——推而广之,用到各种责权利的分配上——整个社会为了避免意外索要付出的总成本就会降到最低。

个人笔记:付出的总成本降到最低,这成为判决的原则。

有一句希腊文格言很有名:"权利的行使应以不伤害比人的权利为界。”这句格言你听说过吗?听起来挺深刻的。请问,这句话能不能用来知道我们,判断文章例子里面的是和非?

个人笔记:好像我能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格言本身是个伪命题。

Page

亚马逊能把这个数据用得更好,因而在制度设计上,我们是不是把这个着重标记的所有权默认给亚马逊比较好?其实,哪怕亚马逊一开始没有定这个合约,它也会通过这样那样的方法,向读者重新把这个权利买回来。只是那样做的话,交易费用就高了。与其那么做,还不如在使用合约里藏一句话来的便宜。

个人笔记:我们经常讨论的关于中国这几年在互联网方面的隐私不受限,带来了快速发展,是否也是一种默许的制度呢?当我们大谈特谈这些话题的时候,也许,他的形成是一种偶然,也许是一种刻意为之?

Page

有一本书《昔日美好的时光,他们糟透了》(TheGoodOldDays,TheyWereTerrible,),就讲人类的生活在20世纪之初是多么的糟糕。

个人笔记:我们现在的生活其实是不断改善的,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过去的日子是怎么样的。

Page

经济学家张五常曾经给交易费用下过一个非常广泛的定义:凡是在一个人的社会里不存在,而在多个人的社会里存在的成本,就叫交易费用。例如我们前面讲的,个人几公分、做公证、打官司,在一个人以上的社会都会存在。所有这些活动产生的费用,我们称之为交易费用。

Page

科斯的忠告

我们说科斯定律最流行的一个版本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或足够低的情况下,不管产权归谁,资源都会落到最有价值的用途上。

这个流行版本,很容易令人产生一个误解,以为科斯说显示生活中交易费用就是零或足够低。其实科斯没有这个意思。相反,他恰恰要提醒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交易费用不仅不为零,而且常常是非常高的,要达到他所推测的那个结果,当中的障碍很多。

误解科斯的人太多了,以至在那篇为他赢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论文《社会成本问题的笔记》(NotesontheProblemofSocialCost,)在这篇文章里他斩钉截铁地指出:

我们从来就没有说过显示生活中的交易费用是零,相反,显示生活中的交易费用是很高的。这恰恰是我想劝我的经济学同行们要放弃、要离开的那个世界,不要活在那个以为交易费用是零,以为只要有一个*策,人们就能够执行的社会里。你永远要看到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种种障碍。我们得考虑、关心、思考现世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黑板上的问题。

我的笔记:为什么这么简单的理论要反复解释,是真的无视,还是故意忽视?

Page

原因是:如果交易费用为零,在任何一个社会里,我们的资源、权利、责任怎么分配都无所谓,因为我们可以再重新达成协议,资源可以重新调拨,重新落到使用价值更高的人手上。

但现实生活中交易费用很高,很多资源是没有办法落到使用价值更高的人手里的。因此,初始的产权分配、制度法规、风俗习惯、乃至道德规范,就都变得很重要了。我们可以把社会上通行的制度、习俗和道德规范,都成为了减少重复商议的成本而逐渐固定下来的解决纠纷的办法。

个人笔记:保守主义又一次呈现出它的价值。

Page

周其仁老师喜欢说:很多问题,不要讲理,要讲数。讲理谁都有道理,讲不清楚,要找合作解,就要讲数。找一个平衡点,这是科斯定律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发。

Page

但是张五常实地考察之后发现,其实果农和养蜂人之间早就形成了互相付费的习惯。在美国华盛顿州,苹果树的花蜜不足,蜜蜂传授花粉的贡献更大,这时,当地的果农就向养蜂人交补贴。相反,在佛罗里达州,橘子的花蜜非常充分,而蜜蜂传授花粉的重要性就相对降低,这时情形倒过来了,当地的养蜂人向果农支付补贴。

这是果农和养蜂人达成合作解的故事。

我的笔记:这里其实凸显了乡野调查的重要性,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也用乡野调查证明了理论。

Page

主观价值论能够更好地知道生产。

就这一点,形成了计划经济体系和商品经济体系的重要区别。

Page

在前面提到科斯定律时我说过,不是因为科斯聪明,而是因为我们糊涂,因为科斯思想很重要的渊源是他在大学本科时看过的一本经济学入门教科书——《*治经济学常识》(TheCommonSenseofPoliticalEconomy,),而科斯的贡献其实也没有超出这本书中讲解的边际概念的范围。

Page

我的笔记:“新增”带来的“新增”,就叫边际。罗斯福的四个三明治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但是,钻石和水的故事,我理解起来就需要转一下弯。

Page

我的笔记:每当说到这个总效用最大的时候,我都容易认为是最赚钱的。但是,休息,预约,也是效用的一部分。

需求第一定律是肯定对的吗?价格降到一定程度,需求量就一定会增加吗?

Page

首先,我们看图中横坐标和纵坐标之间的关系。我们的习惯是横坐标是自变量,纵坐标是因变量。但是经济学家遵循一个老的传统:在需求曲线上,纵坐标是价格,但它才是自变量,横坐标需求量则是一个因变量。就是说,当价格发生变化时,需求量会发生变化。

我的笔记:这个看起来并不是偶然发生了,是早期的经济学理念就是认为需求量是自变量,而价格是因变量。但是,现在这个观点又反过来了。那么,实际的情况是什么呢?又或者说,二者都是自变量,我们只能是在阐述的时候,确定一个立脚点?

我们还要区分需求与需求量,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人,包括不少经济学者,都没有把这两个概念分清楚。

Page

我们要严格区分的是,我们所要表示的变化,到底是沿着一条不变的需求曲线上下滑动,还是整条需求曲线发生了平移和转动。

借用经济学家阿尔钦所提的问题,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这种区分。阿尔钦问:一个秃子需要购买假发,下面哪种情况会改变他对假发的需求(请注意,是需求,而不是需求量)?

秃子的收入增加

帽子的价格上升

护理头发的成本上升

重归单身生活

假发的价格下降

答案是,前四种情况都会改变对假发的需求,这些变化将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只有最后一种情况,即假发的价格下降,不会改变对假发的需求,只会改变对假发的需求量,而这一变化将表现为沿着一条不变的需求曲线上下滑动。

P

换言之,需求和供给没有黑白之分,它取决于市场价格。当一件商品的市场价格比较低时,我们是需求者,要买入,要消费;随着这件商品的价格逐渐升高,我们对它的需求量就会逐步减少;当这个产品的价格进一步上升,我们就会停止购买,停止消费;如果它的价格还在上升,我们就会从需求者变成供给者。

P

说起需求者随着价格上升会变成供给者这一点,我还想起当年到美国读书时给我提供住房的一对夫妇。他们都是音乐家,刚买了房子,但是自己不住,提供给外来的学生。为什么?因为房租比较高,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享受来为别人提供服务。

P

这里我们遇到一个术语——弹性。这本书里几乎没有数学公式,而这一讲将出现为数很少的几个公式,实际上他们很简单。

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就是需求量随商品价格的变动而变动的程度,它等于需求量的变化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其含义是:每当价格变化百分之一,需求量会变化百分之几。如下所示:

例如,如果价格变化了2%,需求量因此变化了5%,那么弹性就是5%除以2%等于2.5。弹性大于1,表示只要价格发生一定幅度的变化,需求量就会有更大幅度的变化。一般说来,生活必需品,例如大米小麦和食盐等,都有这个特点。

P

需求的第二定律: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和价格变化之后流逝的时间长度成正比。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会增加。生活中的例子是:“谁着急谁付出的就更多”,例如:约会的交易费用,结婚的戒指。

P

需求的第三定律,每当消费者必须支付一笔附加费时,高品质的产品相对低品质的产品就变得便宜了,这笔附加费越高,高品质产品相对就越便宜。正因为这样,我们也把这个定律叫作“好东西运到远方去定律”。

我的笔记:可是,计算方式用的都是高品质=高价格,之前,不是说高价格不等于高品质吗?回头又去看了一下P页的表格,看明白是经过了“成本”核算的。高品质=高“成本”。

P

我的笔记:

计划经济遇到的三个问题:

人际效用不可比较

数据不可得

奖惩很难恰如其分

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在这篇文章中,他说:如果世界不变,用哪种制度并不重要,因为最终都会找到边际平衡的方法。但是,实际上社会的问题是新的变化该如何应对,这里的只是是指“局部信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不对称”。

P

我的笔记:

今天要回答“人工智能是否可以预测未来“。“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计划经济是否可行”等问题,也还得重读这篇论文。

《我,铅笔的故事》

价格的三个作用:

人际效用的比较

价格能够知道生产

解决奖惩问题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第一,因为,最为不可质疑,后两种受到多因素的影响。

P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忘记价格背后的真正驱动力,很容易以为价格只是一个摆设,可以随意操控。他们喜欢这个价格的时候,就支持市场经济,他们不喜欢那个价格的时候,就要*府管一管。他们忘记了,价格只是一个信使,它只是在如实地反映商品稀缺的信息。枪毙信使,并不能把坏消息变成好消息。

P

按出价高低竞争,可以让社会财富高速增加。

我的笔记:可是金融产品是不是并不能产生社会财富呢?我认为并不能啊?

人们为了争取想要的东西,就必须生产一些别人也想要的东西。在竞争过程中,当每个人都这么做的时候,产品和服务就会迅速丰富起来。

我的笔记:真的是这样吗?炒股似乎并不产生什么啊?

P

我们小时候经常听说资本主义很腐朽,牛奶都要倒掉,土豆都烂在地理。当时的解释是资本主义生产盲目,没有计划性。今天我们知道,其实就是我们说的过剩。

我的笔记:上学时以为是资本主义的问题,现在才发现是计划经济的问题。

P

《关于社会成本问题解释的一些谬误》

P

科斯《经济学中的灯塔》

灯塔的制造者在码头设立了收费站,船只只要停靠在码头,就会有人在那里等着收钱。所以,对于无法控制的非排他性物品,可以在其他节点上进行收费。

P

IrvingFisher《利息理论》

P

一种耐用品,只有在时间的维度上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发挥它的功能。这是耐用品的含义。任何一种能够带来收入的资源、本事或者禀赋,都是一种耐用品。

思考题:如果儿童是耐用品的话,那么为什么比较贫穷的社会,人们生得比较多?比较富裕的社会,人们生小孩反而生的少呢?

我的笔记:

因为贫穷社会与富裕社会,孩子的用处不一样。贫穷社会是作为劳动力,富裕社会是作为奢侈品。

P

我的笔记:不耐是应对无常的一种方式吧,所谓:及时行乐。

不耐即确定性偏好。

新年其实就是对未来前景的想象。

耐心也和传统与文化有关系。

不耐产生交易,交易的是现货与期货。现货与期货的比价,即:利率。

P

思考题:在一个原始社会里面,在一个连货币都没有的社会里面,有两幢房子,一幢是茅草房,它不是那么耐用;一幢是石头房,它挺耐用的。这时候人们发现石头房的价格相对于茅草房的价格下降了,石头房变得相对便宜了。这时候我问你,利率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我的答案:利率是上升了。因为石头房价格下降是因为人们的不耐增加了,不耐增加了,对延迟消费的补偿就大了。

P

利率不能太高,这实际上是一种价格管制。

我的笔记:反对收取利益,可能是因为被骗本金会因其复杂的社会问题吧。

P

直到16世纪,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平均寿命得以延长,真实利率才开始显著下降,人们逐接受了收取利率的行为。

利率管制的表现形式:装穷不借钱、黑社会产生、迂回的方法支付利息。

P

因为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今天多打一桶石油出来。放弃的是明天这桶石油能产生的收入。

P

投资是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它要追求的是在一个长的时间维度里赚更多的钱。

P

预期收入流决定资产的价值

我们前面讲过,一份资产的现值,等于它未来收入流的折现和。

未来与预期相关。预期变,现值变。新的知识改变预期。意外的消息改变预期,才改变现值。意外消息不可预测,现值也不可预测。

P

《漫步华尔街》年出版的第十一版中前言说到:

最新版本严格地检视了以前个版本一直持有的相关股市“随机漫步”的基本观点:股市对股票的定价非常有效,选盟主眼睛的猴子朝报纸股票行情版投掷飞镖,完全随机地选出的投资组合,也能获得专家管理的业绩,经过40年,这一观点颠扑不破。

P

这个股市告诉我们,有很多所谓的“秘密”。其实早就不是秘密了。早就有人泄露出来,体现到资产的价格当中去了。

有效市场假说,资产的价格已经反映了关于资产内在价值的所有可得信息,所以,他们的价格就是最有效的价格。

P

法玛的有效市场假说要告诉我们的是,资本市场没有泡沫,资产价格的波动非常有效,已经准确反应了所有可得的信息。

P

我们解释了一个非常一般化的经济学原理。那就是在竞争之下,任何资源所能够获得的回报,会最接近于这个资源本身所能带来的边际收入。

P

因此,期货市场不是一个零和游戏。相反,期货市场是一个正和游戏。人们经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重新分配风险以后,每个人的幸福感,都得到了提高。

我的笔记:那么阅读期货市场应该是挺有趣的一件事情的。

P

如果要在经济学中找一个最普遍适用,又最违反直觉的原理,那么首推的就是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原理,是经济学里坚如磐石的基本原理之一。

P

我的笔记:这本书里的问题是一环扣一环,引导读者思考的。

P

如果有人说:美国人,你们已经在我的左腿上插了一刀,伤害了我们的纺织品生产者,我打算在我右腿上再插一刀,伤害我们中国电子产品的消费者。正是因为你插了我一刀,所以我还要插自己另外一刀。那你肯定会觉得,他这话不通。

我的笔记:这个比喻很生动。但是,我想到清朝*府处理国际事件时的态度,可能是中外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互相无法理解。那么,我们这样思考中美问题,会不会也存在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呢?原来作者在下面的内容里,对这个做出了解释。

当然,我们可以在特定的场合虚张声势,说我要报复你,但并不是真的要报复。因为真的报复,就会造成二次伤害。

P

但加入世贸组织的一个重要好处,是倒过来根据一个国际协议逼迫国内的保守势力进行改革。

我的笔记:的确没有想到WTO是签给自己人用的。当然,从现在的认知水平出发,我也不会简单粗暴的认为保守势力就是一个错误。

P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还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国际贸易组织,它们要求国家和国家之间要有平等的交换条件,各国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必须相同。这些条款其实是现值贸易的条款,因此要加入这样的国际贸易组织,我们反而要谨慎。

P

然而,很多国家也有不少这样的经验教训:那些经过扶持的幼年工业,越扶持越长不大,最后变成年迈的幼年工业。

P

很多人似乎认为,真实生活中的市场,最好是完全竞争状态。如果现实中的市场不符合完全竞争状态,那我们就说这是不理想的。

事实上,这种看法不仅不可取,而且是有害的。事实上,那种所谓的完全竞争状态,所有的厂家都生产同样的产品的状态,是一个静止的,僵化的,也是落后的状态,并不值得向往。

真实的世界中,每一位供应商都力争给消费者提供不同的产品,力争把自己的产品做得更有特色,这样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竞争状态,才是完美的竞争。

遗憾的是,很多人把这两个词给搞反了,所谓理想的状态,恰恰是不理想的;被批评为不理想的状态,恰恰是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商人和消费者都孜孜不倦地追求的状态。

P

经济学教科书所指责的那些觅价者制造无谓损失的这个“罪过”,恰恰是由于经济学家们自己的假定——假定生产者只收取统一的价格——而产生的。价格歧视是好事,它能够帮助生产者根据买家需求量的递减规律,尽量地生产、尽量的销售,同时帮助消费者尽量地满足自己的需求。

P

我的笔记:信息不对称是双向的。顾客不了解厂家的产品,对策是:三包。厂家对顾客也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策是:老客优惠。

P

以沉没成本取信于人的做法中,常见的还有喝酒,喝很多酒。

我的笔记:由此看来为某人生孩子,也算是一种吧。

P

每当我们看到一种合约形式不公平,但是它却很持久、存在很广泛时,我们先不要抱怨、不要指责,我们要想想为什么,我们要去解释它背后的原因。它背后的原因是:合同表面看上去是不公平的,但它的目的很可能是要去纠正现实社会中的另一种不公平。

P

那么三氯氰胺是从哪儿来的呢?是从奶农那里来的。因为加工厂每天要向许多奶农收集牛奶,而从那么多的奶农处收集到的牛奶,一旦倒进奶罐车,追溯就很难了。

P

生产链条的整合或拆分,不是无缘无故的,背后包含了对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考虑和设计。

P

汉德法官还把他的想法用公式写了出来,他把避免意外的成本记作B,把产生意外的概率记作P,把意外所产生的损失记作L,那么船主应承担责任的条件就是BP*L。

P

在实际侵权法当中,责任的分摊不是黑白分明,而是有灰色过渡带的。针对责任的强弱不同,还存在一些典型的不同比例的责任分摊类型,包括:疏忽责任,严格责任,连带责任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