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微经》已经有一周多了,尽管书中已经做出了很多简化的假设,但呈现出来的整个模型对我来说仍非常庞大复杂,涉及的变量众多,为帮助自己理解整个模型的推导过程,在这里进行一次梳理,如有说得不对的地方,望读者见谅并指出。
经济学研究什么?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使资源配置有效率且公平。
如果把市场视为一个系统,它的功能就是让需求和供给通过交易匹配起来,从而完成资源的配置。这个系统的组成,有两大阵营,分别是代表需求的买方和代表供给的卖方。这两大阵营之间为什么要进行交易呢?因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没办法凭一己之力或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生产出自己和家庭所需要的一切,或者说,全部依靠自给自足是不现实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同时,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即能以比其让人更低的机会成本进行生产,只要价格介于交易双方的生产成本之间,交易就有望达成。也因此,每个人都能通过交易以低于自己生产的机会成本的价格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物品或服务。(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为什么每个人都会有比较优势呢?因为,生产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机会成本与生产另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机会成本互为倒数,所以,一个人可能在任何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但一定会有自己的一项比较优势,也因此,专业分工和贸易能够实现双赢。举个例子,对于甲来说,生产1个A物品需要4小时,生产1个B物品需要12小时;对于乙来说,生产1个A物品需要2小时,生产1个B物品需要3小时。乙相对甲,在生产A物品和B物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是,乙生产1个A物品的机会成本是2/3个B物品,生产1个B物品的机会成本是3/2个A物品;甲生产1个A物品的机会成本是1/3个B物品,生产1个B物品的机会成本是3个A物品。(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乙生产B物品的机会成本比甲小,具有比较优势;而甲生产A物品的机会成本比乙小,具有比较优势。在市场交易中,买方的需求和卖方的供给是如何匹配的呢?从微观来看,供给和需求的背后是成千上万的家庭和企业的决策,这些决策都会受到价格的影响。而价格主要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相交点,即均衡点决定。供给曲线的自变量是价格,因变量是供给量,供给量一般随价格上升而增加。需求曲线的自变量是价格,因变量是需求量,需求量一般随价格上升而减小。在均衡点,供给量等于需求量,被称为均衡数量,此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如果不处于均衡点,要么是出现短缺,要么是出现过剩,总之都是供给和需求处于不平衡的状态,都会迫使价格变动——短缺引起价格上升或过剩引起价格下降——直到供给和需求沿着曲线移动到均衡点。即,价格不是在均衡点上,就是在走向均衡点的路上。同时,这个均衡点不是稳定不变的。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科技进步、*府*策、自然巨灾等等,会导致既定价格下的供给或需求发生变化,表现为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发生移动,于是均衡点随之移动,从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发生变化。(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对这些影响的分析,分两层进行,分别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先是定性分析,分为三个步骤:一,判断是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移动;二,判断曲线沿哪个方向移动;三,观察均衡点如何移动,即价格和销售量如何变化。然后是定量分析,这里需要引入弹性的概念,即随着价格的变动,供给/需求量变化的程度大小。供给弹性大,即供给量受价格影响大,单位价格变动会引起较大的供给量变动;相反地,供给弹性小,即需求量受价格影响小,单位价格变动会引起较小的供给量变动。需求的弹性也是如此。对于极端情况,完全不受价格影响,就是完全无弹性;受价格影响极大,则弹性接近无穷大,或者说,完全有弹性。了解了资源如何配置之后,接下来就是研究如何衡量贸易的双方从中获得的经济福利。这里要引入另外一个概念——剩余。消费者剩余是买方愿意支付的量(买方的评价)与实际支付的量之差;生产者剩余是卖方实际得到的量与其生产成本(卖方的成本)之差。这些差的根源,主要来自于生产的机会成本之差,但并不等同,因为还有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者剩余=买方评价-实际支付的量生产者剩余=实际得到的量-卖方成本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两者之和为市场总剩余。在总剩余最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认为此时市场中的买者和卖者得到的利益是最大的,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买方评价-卖方成本什么时候总剩余会达到最大呢?就是在供给需求均衡点的时候。供给曲线反映了卖方的成本,需求曲线反映了买方的评价。当生产量/消费量小于均衡数量,边际买方的评价高于边际卖方的成本,中间还有一定的空间,可以增加产量,促成更多的交易。当生产量/消费量大于均衡数量,边际买方的评价低于边际卖方的成本,产量过剩,部分交易产生了负的总剩余,需要减少产量才能提高总剩余。直到边际买方评价等于边际卖方成本,此时供给和需求相等,处于均衡点,此时无论增加还是减少产量,总剩余都会减小,即总剩余达到了最大值。即,在不考虑市场失灵和*府干预的情况下,让市场价格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可以让市场总剩余达到最大,让买方和卖方的经济福利达到最大。(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原理六:市场通常是一种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未完待续……能动的大宝给大宝加个鸡腿/加杯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