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均衡取舍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得到一种东西都要以放弃另外一种的东西为代价——机会成本。
原理二: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而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
会计成本=劳务与资本
经济成本=劳务与资本的机会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常见应用: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来改善经济效益。例子:航空公司对等退票的顾客收取多高的价格。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当改变*策外部环境,人也会相应调整自己的策略。
原理五:贸易使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变好
比较优势的原理使得每个人从事相对优势的行业,互相贸易比自给自足要情况好转。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式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相互贸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来配置资源的经济。通过看不见的手来指引经济的工具——价格。
原理七:*府有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情况:外部性、市场势力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他生产商品与劳务的能力
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归因于生产力的变化。
原理九:*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通货膨胀
原理十: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选择关系
二、曼昆经济学阅读笔记
1.比较优势理论。
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不是基于绝对优势,而是基于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贸易可以使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获利,因为它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2.供需理论。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会减少。价格上升会引起替代品需求增加、互补品需求减少。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供给会增加。市场价格使供给和需求量相等时即均衡。供求定理: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使该物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的观点。
3.弹性及其应用。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需求价格弹性,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则是富有弹性的,反之则是缺乏弹性的。一般必需品缺乏弹性,奢侈品富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同理,古代名人字画的供给缺乏弹性,工业产品的供给富有弹性。
4.供需与*府*策。价格上限如果低于均衡价格,造成短缺;价格上限如果高于均衡价格,造成过剩。实际是*府限价*策都供需方产生了激励。税收归宿是买者和卖者的均摊,但更容易落在缺乏弹性这一方身上。
5.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效率: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存在市场势力或外部性等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税收的无谓损失:由于税收卖者减小的供给、买者也减小了消费造成社会总剩余的减少。
6.外部性与科斯定理。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无补偿的影响,积极的是正外部性,消极的是负外部性。*府针对外部性有两种反应:命令与控制*策直接对行为进行管制;以市场为基础的*策提供激励,以促使私人决策者自己来解决问题(如矫正税)。科斯定理: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但私人解决并不总是有效,因为利益各方在达成协议和遵守协议的过程中会产生交易成本。
7.公共物品。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征。排他性: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征。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也有竞争性(一根雪糕);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也无竞争性(烟花表演);公共资源:有消费竞争性但无排他性(长江里的鱼);俱乐部物品:有排他性但无消费竞争性(大学图书馆)。搭便车指得到一种物品的收益但没有为此付费的人。公地悲剧:公共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水平的寓意,*府可通过管制和收税来解决。界定产权有利于维护公共资源,如大象私有有利于保护大象。
8.生产成本。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品所得到的货币量。总成本: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利润:总收益减去总成本。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增加。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在产量变动时保持不变的特征。
9.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也称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许多卖者和买者,每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对竞争企业而言,边际收益等于物品的价格。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企业选择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沉没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决策时不应该考虑沉没成本。
10.垄断。垄断企业,是指一种没有近似替代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垄断者形成的条件是进入壁垒,壁垒的形成有三个基本原因:垄断资源、*府管制、生产流程。*府针对垄断采取的措施:用反托拉斯法使行业更具有竞争性;管制垄断企业收取的价格;把垄断企业变为*府经营的企业;不作为。价格歧视,可以消除垄断定价中固有的无效率,增加生产者的福利。
11.垄断竞争、寡头,与博弈论。寡头:只有少数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卖者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存在许多出售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博弈论,研究在策略状况下人们如何行为。纳什均衡,假设其他主体所选策略既定的情况下,选择他们自己最优策略的状态。占优策略,无论其他人选择什么,对一个参与者都最优的策略。囚徒困境说明了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12.生产要素。指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投入,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边际产量递减,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性质。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雇佣的工人数要达到使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劳动市场供给曲线受多因素影响,产品价格、技术革命、爱好变动、移民等。
13.收入与歧视。补偿性工资(危险工作、夜班工资应该高,大学教授享受了学术乐趣工资应该比医生低。)人力资本,对人的投资的积累。能力、努力与机遇。教育的人力资本和信号功能。当*府通过税收等让高收入者补贴低收入者时,会减弱对成功的激励,使蛋糕总量减小,因此必须在平等和效率之间寻找平衡。
14.消费者选择理论。预算约束,偏好,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边际替代率。最高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即为消费者最优点。收入效应,向更高无差异曲线移动引起的变化;替代效应,沿无差异曲线移动引起的变化。吉芬物品,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15.不对称信息经济学。道德风险是一个人(代理人)代表另一个人(委托人)完成工作时出现的问题。应对方式有更好的监督、高工资、延期支付等。逆向选择,从无信息一方看,无法观察到的特征组织变为不合意的倾向,如买二手车的人不知道车况但总觉得有猫腻。发信号,有信息的一方为了获得信任而披露个人信息的行动,如广告。
16.行为经济学。将心理学的观点考虑进来的分支学科。人们并不总是理性的。人们有情感、过分自信、不愿改变自己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