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交易员对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反思
TUhjnbcbe - 2021/8/6 8:08:00
白癜风专家彭洋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10/9168797.html

上周末整理书籍的时候看到一本买了很久但还没阅读的书,是国内一位学者出身的交易员,对经济学领域的基础理论所进行的反思,下午快速翻了一遍,感觉一些地方还是有新意和启发,不过宏观部分的思考一般,缺乏对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全面和深入理解,看得出来可能没有全球市场交易经验。这里摘录一些我觉得有意思的和交易有关的内容,一些是原文,一些是我的评论,文字较多,我就不区分了,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找来看看。

1、我们处于不确定的世界,不存在均衡与完全预期

a.自我实现和自我偏离:测不准效应

这一部分所表达的大意基本和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类似,虽然没有反身性理论的简洁和表达意思全面,但作者的思考有些新意。

作者认为,不确定性既与时间的不可逆性有关,也与测不准效应有关。

海森堡提出的测不准定理是指:在微观物理学的亚原子水平上,由于观测源于观测对象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能量转换,所以不可能同时确定被观测对象的位置和运动速度。这种由能量交换而产生的测不准效应始终存在,不可能随观测手段的改进而逐渐降低。

而在经济领域,由于交易当事人的行为属于同一能量级别,各个成员之间的能量交换和相互作用过程比亚原子水平上的光子和电子之间的相互干扰复杂得多,而且双方处于互动的循环反馈状态中,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之间的位置经常相互转换,其测不准效应更为复杂。

经济领域的测不准有两层含义,一是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相互作用,会使被观察对象偏离原来的运行轨道。比如了解观察对象的各种努力会遭到本能躲避,比如我们的各种经济、金融和市场统计数据,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失真或者故意造假问题。作者这里没指出的是,观察者本身也有问题,就是索老讲的认知不全面,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得出的结论不同,交易员本身的无知就是测不准的原因之一。

二是交易员的预期行为会与预期目标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出现自我实现或自我偏离过程。比如市场预期猪肉上涨,人们纷纷抢购猪肉,抢购行为导致猪肉价格的疯涨,这就是自我实现。自我偏离是反过来,预期猪价暴涨,就会有大量的人去养猪,导致生猪存栏迅速增加,那么供求关系开始逆转,猪肉开始暴跌。其实就是索老讲的自我强化和自我毁灭,这两者都会使得价格从正常状态走向远离均衡状态。

通过对市场的长期观察,作者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如果持有某一预期的人要多于持有相反预期的人,预期就会出现自我实现,但持有相同预期的人过多,比如超过80%,它出现自我偏离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如果这一比例超过90%,几乎必然会发生预期的自我偏离。作者称为预期比例的逆反原理。

这个也是我们交易经验的一个理论总结,比如出现连市场卖菜的大妈都去炒股这种事情,我们就知道市场价格已经到了非常极端的位置,它随时有可能发生自我毁灭。

要理解测不准效应,我们要全面地理解什么是市场参与者,不管是*府监管部门还是企业,不管是金融机构还是上市公司,不管是大宗商品生产商还是现货、期货投机者,这些所有与市场价格会产生关系的群体,都属于市场参与者,测不准效应出现的原因,就是这些市场参与者全部都处于同一个能量级别,具有同质性,一方采取行动,另一方也会根据情况做出反应,市场参与者无法把自己从市场观察中排除出去,他们所看到的仅仅是自己介入后产生的“扰动”。

在市场中,每个人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同时还是导演,经济活动不是事先设定结局的电视剧,每一个经济单元的参与,都有可能使结局发生戏剧性的改变。

作者这个理解和我看了索罗斯传记后对基本面分析方法的一个反思有共通之处,我把当时的读书笔记也贴在这里:

从所谓基本面和技术面的角度来讲,为什么基本面分析有很大的缺陷,并不是基本面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交易员或分析师看待基本面的方式有问题,他们在分析基本面时,往往把基本面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分析对象,把市场参与者排除在外,但实际上,市场参与者的反馈也会在相当程度上作用于基本面,甚至改变基本面。而市场波动是由基本面和人的行为共同构成的结果,不能把两者割裂,就好像熊老师在月会上讲美联储很可能会犯错,但他怎么犯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市场如何反应。之前黑色的暴涨暴跌其实也是同样道理,人的因素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为什么说技术包含一切呢?就是从技术上,我们可以直观到看到一个结果,这个就是基本面和人的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

b.有限预期

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人们只能在有限预期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应变机制,随时准备对新的变化做出调整。所谓有限预期,是预期的有效性对应于经济活动的一段相对稳定期,在这个稳定期内,经济行为表现为趋势性变动。

2、最难实现的经济理性

上帝并没有按自己的样子来塑造我们,市场参与者的决策会犯许多的错误,犯错有诸多原因,比如:

从众心理和服从权威;

激情选择和事后后悔;

估值偏转,即由于评估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看法。这一点我认为用熊老师的宏观因子理论解释更清楚,有些市场行情比较明确是因为存在决定性的宏观因子,它在和其他因子的权衡中胜出,使价格走出趋势运动,但有些行情的宏观因子互相打架,这时候行情就会呈现震荡和无理状态,不存在什么理性走势。

思维定势和心理误区,人们决策更多时遵循的是“启发式原则”,简言之,就是凭感觉。绝大多数的决策都不可能依据概率给出的精确结果,忽视概率的倾向,也即“*徒谬误”。

偏见和判断误差。偏见往往会战胜理性。

3、最大化原则可以休矣

a.我们经常选择放弃

非洲猎豹为何停下脚步?因为奔跑过程中,猎豹体温会急剧升高,如果短时间内捕捉不到猎物,迅速升高的体温会使猎豹器官受损,所以它选择停下。

人也是如此,我们经常选择放弃,放弃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懒惰,比如收益的最大化往往意味着压力和代价的最大化等等,不同人的偏好禀性不同,以及得失利弊的权衡往往会使人放弃。

b.不存在最大化的标准

所谓在最大化,在交易上就表现为,在最高点卖出,在最低点买入,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不存在这样的标准。

c.收益最大与风险最大

久经考验的交易员知道,在市场中生存下来的秘诀在于少犯错、少亏钱,学会不亏钱要比学会挣钱难得多,很多时候不是选择收益最大,而是风险最小,也即保守策略。施瓦格采访过的一位优秀交易员告诉我们:交易员最大的自由是可以选择不交易,这才是真正的金玉良言。

以上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为什么趋势的发展会有许多的波折和难以把握的地方,我们这半年时间交易国债就感受非常深,上述许多问题在中国债券交易员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人性的弱点,包括交易对手的问题和弱点,也是我们交易趋势最大的难点。

章睿哲

1
查看完整版本: 交易员对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