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国际产业分工到城市群城市功能分工的文献
TUhjnbcbe - 2021/8/16 0:51:00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擦 http://m.39.net/pf/a_4784989.html

作者简介:马燕坤,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经济学博士(北京)。张雪领,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助理研究员(北京)。

分工有利于促进专业化,而专业化又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是国内外经济学界的一个共识。从斯密的绝对成本优势理论,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优势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弗农的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克鲁格曼等学者的新贸易理论以及马列主义*治经济学分工理论,再到20世纪末期以来的产业链分工理论,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国家和地区间的产业分工在不断演进和深化,国际产业分工理论在解释现实世界和指导实践方面也不断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果。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群经济逐渐成为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和提升世界影响力的空间单元,产业链分工现象在城市群内城市间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且呈现出不同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新特征,称之为城市群城市功能分工。城市群城市功能分工是区域产业分工的新发展和新现象,城市群发展实践和产业分工理论发展和深化都要求国内外学术界加强对城市群城市功能分工的研究。

一、国际产业间分工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劳动分工的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柏拉图。他在《理想国》里描述人们因专业化而获得利益,这也预示了后来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布鲁和格兰特,)。作为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斯密是系统研究分工问题的第一人,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这样描述分工“未开化社会中一人独任的工作,在进步的社会中,一般都成为几个人分任的工作。而且,生产一种完全制造品所必要的劳动,也往往分由许多劳动者担任”,并提出了最早解释国际分工形成的绝对成本优势理论。他指出,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分工受限于市场需求规模,但分工也能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规模。他认为,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格局取决于国家间产品绝对生产成本的比较,每一个国家都应该选择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多样化消费,这样所有国家都受益。然而,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则认为,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并不一定来源于绝对成本差异,只要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在某种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存在比较成本优势,就可以参与到国际分工和贸易中来,也能从国家贸易中收益,从而提出著名的比较成本优势理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优势理论进一步发展了斯密的绝对成本优势理论,对当时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现象的解释力更强,对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发展及其理论研究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瑞典经济学家伊·菲·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波尔蒂尔·俄林共同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他们认为,价格差别是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直接原因,而造成产品价格差别的根本原因则是各个国家生产要素的禀赋存在差异。要素禀赋理论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优势的形成原因提供了重要解释,进一步巩固了比较成本优势理论的经典理论地位。然而,俄裔美国经济学家华西里·W.里昂惕夫在年利用美国个行业数据来验证要素禀赋理论,结果出乎意料,这就是当时震惊整个西方经济学界的著名的“里昂惕夫悖论”。直到年,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比较合理地解释了“里昂惕夫悖论”,指出各国的技术差异也是国家形成比较成本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Vernon,)。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占世界贸易的份额越来越大,建立在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基础上的传统的比较成本优势理论对现实的解释能力越来越弱。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保罗·克鲁格曼、吉恩·M.格罗斯曼、埃尔赫南·赫尔普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利用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新现象,在规模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和产品差异化等假设条件的基础上构造了新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模型,创立了新贸易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当时迅猛发展的国际贸易现象。严格来说,新贸易理论沿用的仍然是比较成本优势理论的思想,是对比较成本优势理论的发展,只不过使用比较成本优势理论的传统分析方法只能解释产业间分工和贸易,很难解释新发展起来的产业内分工和贸易,新贸易理论把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产品差异化看作是比较成本优势的主要来源。

马克思对分工问题也进行过深入而又系统的研究。马克思认为,分工是“一种特殊的、有专业划分的、进一步发展的协作形式”“各种操作不再由同一个手工业者按照时间的顺序完成,而是分离开来,孤立起来,在空间上并列在一起,每一种操作分配给一个手工业者,全部操作由协作工人同时进行”,分工“既包括部门间、企业间和企业内的分工,也包括把一定生产部门固定在国家或区域的地域分工”。马克思认为,过度的分工会使生产者长期从事单调的劳动,变成一个片面发展的人,不利于智力的发挥,会造成精神的紧张,使人丧失丰富性和创造性(李靖,)。列宁也对分工问题有过论述:“同整个分工有直接联系的是地区的分工,即各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产品,有时是产品的一个品种,甚至是产品的某一部分。”列宁对分工问题的论述主要着眼于在一个国家如何进行产业布局的角度,且已开始涉及产品内分工(产业链分工)的内容。

二、国际产业链分工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外包(GlobalSourcing)、海外组装(OffshoreAssembly)、海外外包(OffshoreSourcing)、转包(Sub-Contracting)等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新形态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引起了国外许多学者对国际产业链分工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国际产业分工到城市群城市功能分工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