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百年中国金融史基于欧美金融故事的主流金融
TUhjnbcbe - 2021/8/18 0:26:00
白癜风早期治疗几率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13547.html
张杰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融学院教授、中国财*金融*策研究中心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融学院内容提要:尽管中国人很早就有记述和评价货币金融现象的传统,但金融学成为一门专门学问或者学科是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结果。第一次西学东渐延续百余年,经历从引进、消化到初创的*金时期,奠定了现代金融学在中国的最初基础。第二次西学东渐时间不长,短短二十余年间模仿苏联做法,折射出当时特殊体制选择对货币金融学科的深刻影响。第三次西学东渐伴随改革开放进程与中国经济金融的迅速崛起,经过从一开始引进欧美之学到随后与国内传统货币银行学产生冲突磨合的曲折过程,国内金融学体系渐趋成熟。在三次西学东渐过程中,国人的本土化努力贯穿始终。进入新世纪,中国金融故事逐渐引起全球瞩目,金融学的本土化或者中国特色金融学的创新发展迎来新机遇与新挑战。关键词:金融学、西学东渐、中国金融故事本土化批判吸收。一、引言金融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受到经济社会变迁与国运兴衰的深刻影响。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现代金融学逐步传入中国。金融学是对金融实践的总结,但对于中国而言,情况则有些特殊。现代金融学在中国的起步与中国本土的金融实践并无直接关系,国人最初接触的金融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欧美金融实践的总结。这并不是说当时中国没有自己的金融实践,而是相对于西方,中国的金融实践被认为处于落后地位。正因如此,当时模仿欧美金融实践便成为推动金融进步的方式,而基于欧美金融实践的所谓现代金融学当时就自然而然地被奉为圭臬或指南。从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出现现代意义上的金融机构以及此后不久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的传入,加上20世纪中后期对苏联货币信用理论的遵奉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欧美主流金融学的流行,这一过程先后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从宽泛的意义上讲,金融学在中国其来久矣。自先秦时代起,中国人便有记叙和评价货币金融现象的传统。自《史记》中《货殖列传》和《平准书》专门记述货币经济状况以来,包含货币经济的专门部分便成为了历代官方修史的一种传统或者“标配”。自班固修《汉书》始,历代官方修史大都辟有《食货志》,且通过专条对货币情况进行记述。从某种意义上讲,《史记?平准书》末尾的“太史公曰”的部分,便是司马迁阐释其货币观点的一篇专文。中国历史上丰富的货币金融实践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理论探索与*策思考,提出过不少著名的命题与观点,即便着眼于世界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历史,其中也不乏首创者(参见彭信威,;萧清,;张家骧等,;叶世昌等,)。诸如,《管子》(不论是属战国的还是属西汉的)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和阐述了货币数量论;①西汉贾谊最早发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此后北宋叶适基于纸币与钱币流通重新加以强调,②前者的《谏除盗铸钱令》应当是世界货币理论史上有关国家统一货币发行权的最早讨论,而此后桓宽的《盐铁论?错币》则在很大程度上开了铸币权论争的先河;北宋以著述《梦溪笔谈》闻名于世的沈括最早提出了货币流通速度观点;③元代许衡已经认识到纸币和通货膨胀是*府对人民的负债;明代邱濬已对劳动价值观点有朴素阐发;④等等。粗略看来,中国早期作者先后提出过极具中国特色的货币范畴,诸如子母相权、轻重、本末、虚实以及称提等等,这些范畴土生土长,是对中国千百年来货币实践的提炼与总结。遗憾的是,此后数百年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落后于西方强国,上述货币观点渐次淡出世界货币理论的历史视野,从而未能汇流到近现代以来全球货币金融学创立与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最终使得现代金融学成为一个中国货币金融实践及其理论贡献长期缺席的理论体系。迄今,中国古代货币金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孤立且不无封闭的知识体系,缺乏与现代主流货币金融学的对接与融合,因此,中国古代货币金融思想在世界货币金融理论发展历史中的角色,是一个尚待深度发掘的学术领域。不过,中国传统货币金融思想虽然未能汇流到现代金融学发展的主流,但对于未来中国金融学的成长却具有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找回或者重新站立于自己的货币金融思想根基,中国的金融学才会重拾融入现代金融学发展进程的脚步。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年中国金融史基于欧美金融故事的主流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