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传统与现代,
融会中国与西方,
春华秋实,
博文约礼。
担纲学长
关于我
我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级本科生崔缤,年参加河南高考,文科省排名在前0.1%(大概是南开的水平),拿到全免学费入学奖学金,进入到港中深。其实也考虑过港中文本部/The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但是由于对疫情以及香港*治环境的担忧,我最终决定来到深圳,入读港中深的经管学院。
前言
现在是年5月20日的12点14分,在从三篇期末论文和三场期末考试中存活下来后,我终于能心无旁骛地坐在桌前,和大家聊一聊我就读的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The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Shenzhen。这篇文章我会尽量和大家真实地还原我在港中深的就读体验,以及经过大一的学习生活后我的一些思考。
由于港中深中外合办高校的特殊属性,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来这里读书。所以我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分享关于港中深的种种信息以及我个人的看法,帮助未来的考生在报考时更好地作出决定。
关于学校
历史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的大学。于年首次招生,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这样短的建校历史,引发了一些学生和家长的顾虑。这当然是合理的,毕竟年轻的大学可能各方面的建设还没有完全铺开。但这也成为了我选择港中深的一个理由。如果不出意外,在我毕业的那一年,将正好是港中深建成的第十年。能够参与这样一所年轻的大学初期的建设和发展,我认为是我一生中宝贵的财富。事实上,学校传承了港中大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并不是一所完全白手起家的大学,各方面的制度设施也都较为完善。
和港中大的关系
这是很多同学和家长非常甚至最关心的问题:CUHK和CUHK-Shenzhen的关系。限于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限制,海外高校是不能直接在大陆开设分校的。因此,港中大(深圳)并不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分校,在法理上是独立的学校。那么,如何理解两所学校的关系呢?用徐扬生校长的话来解释,叫做“一个品牌,两个校园”。具体来说:
首先,港中大(深圳)的毕业生将会被授予港中大颁发的国际通行的学位证书以及港中大(深圳)颁发的教育部认可的内地通行的毕业证书。因为海外高校都只颁发学位证书,所以毕业证书授予自港中大(深圳)而不是港中大;
其次,两校共享校园文化文化。港中大(深圳)的校徽及校训均沿袭自港中大。港中大以中国神话中之「凤」为校徽,盖自汉代以来,凤即被视为「南方之鸟」,且素为高贵、美丽、忠耿及庄严之象征。以紫与金为港中大校色,取意在紫色象征热诚与忠耿,金色象征坚毅与果敢。港中大校训为「博文约礼」。知识深广谓之博文,遵守礼仪谓之约礼。「博文约礼」为孔子之主要教育规训,其言载于《论语》:「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港中大教育方针为德智并重,故采「博文约礼」为校训。
另外,两校也在学术上有着紧密的联系。港中大(深圳)录取的学生亦将注册成为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其学术成绩须送至港中大学术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才可公布。很多教师也会在两地共同开设课程。比如我上学期微观经济学的老师Dr.BarickChung本身base在深圳,在春季学期就到了港中大教书。
录取分数线
由于港中深是提前批次录取,分数线是不公布的,但官方给出的数据是“绝大多数省市的文科最低录取分排位在各省市考生前1%以内,理科在前2%以内”。
花费与奖学金
学费/年,住宿费/年,生活费大约需要/年。可以看到,一年下来大概在12万左右。这和香港留学相比要便宜一点,但和传统高校相比贵了很多。所以如果没有拿到奖助学金,需要考虑一下家里的经济条件。但是据我了解,和我同届入学的文科同学们都至少拿到了半免学费(4.75万/年)的奖学金,说明学校给奖还是很慷慨的(也侧面说明河南高考竞争压力很大)。
书院
学勤书院
港中深的每一个学生都会隶属于一个书院,建立各自的书院文化,如院徽、院训以及特色活动等。
思廷书院
学校现有四大书院:逸夫书院、思廷书院、学勤书院、祥波书院。可以用一个类比来解释书院和学院的关系:如果港中深是霍格沃茨,那么学院就相当于魔药学、占卜学等等,而四大书院则对应格兰芬多、斯莱特林、赫奇帕奇、拉文克劳。
祥波书院
书院是学生居住的地方,配备有健身房、自习室、娱乐设施等等。港中深没有班级的概念,书院因此也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归属感。
逸夫书院
关于教学
师资
港中大(深圳)面向全球共招聘一流师资余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4位(Prof.AriehWarshel、Prof.BrianK.Kobilka、Prof.AaronCiechanover、Prof.MyronScholes),图灵奖得主2位(姚期智教授、Prof.JohnE.Hopcroft),菲尔兹奖获得者1位(丘成桐教授),国内外院士17位,IEEE会士19位,可谓大牛云集。以上列举出的教授大多在我校建有研究所/实验室。
我校校长徐扬生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Fellow,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
除了学术成就突出之外,港中大(深圳)的师资队伍还有另外一些区别于大陆传统高校特点:
首先,目前引进的教师%拥有在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研究工作的经验。据我观察,几乎所有教授都是在海外名校拿到了他们的博士学位。其次,75%以上的教授年龄在40周岁以下。关于这一点,有人或许会担心青年教授的教学水平。但我个人其实更偏好年轻的教授。因为不同于大多已经退居科研二线的老教授们,青年教授往往处于紧追学术热点的高产期,因此他们对于自己研究方向的前沿具有更敏锐的把握,所教授的内容也因而更能切合时代发展。
以我所属的级经管学院学生今年修习的几门课程为例,授课的老师们大多很年轻,也比较有亲和力,对同学们学习上的帮助非常大。下课以后也不会立马消失,在时间空闲的情况下会解答完同学们的问题才离开。学校的OfficeHour制度也使得同学们在课下有疑问的时候可以向老师请教。
学制
港中深校历的安排与规划类似于美国高校,采取每学年二加一学期制,即所谓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加上可自主选择的SummerSession。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会选择放弃本校的暑期学期去整一些课程安排之外的活,比如出国上SummerSchool,实习,支教,做暑研之类的。更确切一点,港中深的春季学期五月下旬结束,九月初开学,每年安排基本一致,等于说你有平均三个半月的暑假,总体来讲可支配度非常高。
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平时学期的节奏会更快。每个学期的长度大约为14周,即约三个月的授课时间,算上授课时间结束后FinalWeek,总长大概三个半月。授课时间短也就意味着学生自己可支配的时间长,让学生有足够的可支配的自由时间也是学校的管理理念之一。当然,具体如何支配是需要自己来好好规划的。
课程
授课模式
一般情况下,在港中深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Lecture(讲演,由教师教授课程内容,往往班级容量较大)+Tutorial(辅导课,由助教讲授针对Lecture内容的练习);
另一种是Lecture+Seminar(小班教学,常常会有GroupDiscussion/Presentation)。
两种模式下教授都会设置OfficeHour,同学们可以在OfficeHour的时间到教授办公室与其进行交流。
每个学期的正常课程量为4-6门课,每门课的标准学时为3h/课,每门课还要加上1h的Tutorial/2h的Seminar,粗略计算平均每周总课程量20h。
studyscheme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studyscheme,总体上呈现出下面的结构:
1、GeneralEducation(通识课):英语课*4、“大学中文”、“信息技术”,体育课(项目任选)*2、“与人文对话”、“与自然对话”、以及A(中华文化传承)、B(自然科学科技)、C(社会与文化)、D(自我与人文)四大板块各选一门课。每一板块的主题仅提供一个大方向,不代表具体内容。比如B板块内囊括了AI、气候变化、考古学等诸多方面的课程,涵盖面非常广,自由度非常高。GE是我最喜欢上的课,总共36学分。
2、RequiredSchoolPackage(学院必修课):每个学院有自己的基础课。如经管学院的SchoolPackage里有微观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原理、财务/营运/市场管理等等。大概在15-21学分。
3、MajorRequired(专业课):每个专业方向有自己要求的专业课。如经济科学方向的MajorRequired里面有高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与商业策略等等。大概在21-33学分。
4、MajorElective(专业选修课):每个专业方向都会提供自己的list,里面包括与专业相关的课,学生可以在里面任选几门课来满足MajorElective的要求。大概在15-18学分。
5、FreeElective(选修课):除了上面的课程外,学生还可以自由选择几门课,不限专业,选GE也可以。大概在18-21学分。
如果学生希望辅修(Minor),则有对应的MinorRequired和MinorElective,与上面的Major相类似,不多赘述。
这些课程是没有严格的修习顺序的。也就是说只要在毕业前完成学分的学习并满足studyscheme的修课要求,怎么安排修课顺序都可以。但有些课是有prerequisite的,比如中级微观的prerequisite是初级微观,顺序自然不能打乱。
组织模式
港中深的管理模式是以个体为单位的,是一种相对而言自由且松散的组织结构。换言之,学院直接对每个学生负责。这也就意味着你人生前18年所熟悉的组织环境:在港中深,班级、班干部、班主任等之类的一切以小集体为核心的概念将从你的大学生活中消失。绝大多数事务将由学院以email的形式直接通知学生,所以学生需要养成定期checkemail的好习惯。就个人体验来讲,这种管理模式的差异是普高学生产生适应性问题的主要原因。试想你被班主任管了12年,跟教务处打交道了12年,然后突然有一天这些东西全没了:班级没了,天天管你的老师没了,坐一起的同学没了,学习需要自己打理,生活需要自己规划,一切由自己负责。那种落差感还是蛮让人失神的。而且这种转变对于像我一样的小镇做题家来说尤其突兀,即便是很多自理能力强的学生心理上也需要相对较长时间去适应。所以,如果你自制力极差,不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最好别来。
教学语言
港中深99%的课程都是全英授课,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只有极个别的课程,如“大学中文”,是中文授课。当然了,中国人私下交流时还是说普通话的。全英的教学环境对同学们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河南的同学,高考英语听力不计入总分,写作训练高度应试化,口语更是难以得到锻炼,实话实说,挑战比较大。我刚刚入学的时候也有过这个困扰。我记得开学第一门课是Calculus,我的老师Dr.WontaeHan是韩国人,说话有些口音(但特别温和耐心,是我的男神,推荐他的课),幻灯片里的很多词汇我也都不太明白。当时整个人非常沮丧,也很担心,不知道接下来的学习该如何进行。但大概过了两周,当我熟悉那些专有名词之后,听课就没什么压力了。所以,适应期之后,绝大多数同学都可以很好的适应这样的教学环境。学校也会给每一个新生安排EnglishClub,包括一位外国老师和几名中国学生,每周一起用英语聊天,帮助学生加速适应。(另外,深圳的粤语氛围并不浓厚,想学粤语的同学还是去HK/广州吧)
关于专业
开设专业
港中深目前共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7个学院,22个本科生主修(Major)专业:
经管学院:
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其中,国际商务包含两个专业方向:环球商务管理、环球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经济学包含两个专业方向:经济科学、应用经济学。
理工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化学(新增)。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包含三个专业方向:理论数学、应用数学、金融数学。电子信息工程包含两个专业方向:计算机工程、电子工程。
人文社科学院:
应用心理学、翻译、英语。其中,英语包含三个专业方向:国际企业文传、法律事务、语言技术。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
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新增)、生物科学(新增)。
数据科学学院:
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医学院:临床医学(新增)。
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新增)。其中,招考方向包含:声乐(美声)、器乐(钢琴、小提琴)。音乐表演的声乐方向目前暂时仅招收美声唱法的考生,请非美声唱法的考生谨慎报考。
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与数据科学学院联合招生:金融工程,包含两个专业方向:量化金融、金融科技。
除此之外,学校还开设了一些辅修(Minor)专业,包括经济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哲学、统计学、历史学等等.
港中深本身作为大陆与港校合办的高校,又非常年轻,没有参与到内地高校的排名和评比中去。但就各个学院的师资力量、学术产出以及毕业生去向而言,各个学院都可以说实力强劲。港中深开设的专业方向全部是当下的热门方向,从金融到电子信息工程,从翻译到计算机,可以说兼顾前途与钱途,没有天坑专业。
另外说一句,我真的不建议同学们选专业的时候光看薪酬或者追逐热门(比如盲目选择finance或者CS),坚持自己的喜欢就好了。不然大学生活会非常痛苦。
选专业
大一的学生并不需要选定专业,因为港中深的招生方式是大类招生,分经济管理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共三个大方向。经济管理试验班和人文科学试验班的学生分别进入经管学院和人文社科学院,理科实验班的学生则可以选择任意学院就读。在学院进行一年的学习后,可以在学院内选择任意专业。但是有三个专业例外:环球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专业(和哥本哈根商学院、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尚德商学院合办)、国际商务经济学方向(和哥本哈根商学院合办)及临床医学专业,需通过学院考核及选拔,择优录取至额满。另外,音乐表演仅限艺考生。
我个人觉得,虽然但是,港中深的专业设置还是不够完整的,比如大家熟知的历史学、法学等等专业都还没有开设。这大概和学校的发展方向有关系。学校目前开设的都是一些国际前沿新兴学科及交叉学科,以国家战略及大湾区建设需求为导向规划学科发展,因此像一些人文学科在港中深没有开设。如果你希望未来修读这类学科,可以把港中深从schoollist里面划掉了。
转专业
转专业体现出港中深对于学生自由的极大尊重。除了外语保送生,其他学生在学院内转专业基本无门槛。基本上只要学生在毕业前修完对应专业studyscheme上的课程,就可以拿到该专业的学位证。就算学生想在大四转专业都没人管(但强烈不推荐,因为他很有可能修不完规定的课程并因此延毕)。如果想跨学院转专业,学生须满足以下三项条件中的至少一项,才能获学院考虑批准:
1、已修拟转入专业课程的6个学分,并平均成绩不低于B-;
2、入学成绩须高于拟转入专业当年同一省份录取成绩排名最后10%的学生;
3、当年累计平均积点不低于3.0。
校园生活
讲座
有校友戏称我校为“讲座听不完大学”,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过去的一年里,各种沙龙、学术研讨会、讲座、分享会等等每天都会涌入我的邮箱。讲座的内容包罗万象,绝对能满足你的好奇心。下面有一些来自于最近邮件的例子:
社团
学校里常见的社团已经开办的很完全了,比如以下几个我参与到的社团:
魅影戏剧社
大湾区大学生戏剧节主办方
年度大戏/毕业大戏精彩绝伦
周常活动扎实基本功
模拟联合国协会
首届深圳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主办方
NewsUpdate追踪国际热点
西装革履笑谈世界风云
也有很多比较小众但非常有趣的社团:颜究所、滚球地壶联社、鹿鸣配音社、唯在设计等等。当然还有些小众爱好还没有开办社团,比如我个人是音乐剧爱好者,而学校没有音乐剧社。不过在我看来,这是恰恰一个优势,因为创办社团比加入社团更能锻炼自己的开拓精神和组织能力。况且,能在自己的大学中留下一些legacy,是多么浪漫的事情。
活动
驻校艺术家
定期从全球各地及各艺术领域遴选邀请国际化水准的专业艺术家进驻校园,从事创作并与同学交流。驻校艺术家创作周期分为两种:短期5-10天,长期1-2个月。驻校期间,艺术家会与同学们共同创作,或以讲座、工作坊的形式指导学生创作与审美。艺术家的创造也会结合校园周边资源,为校园的发展提供创新的尝试。
高桌晚宴
高桌晚宴是在英国牛津、剑桥大学的传统学堂晚餐(FormalHall)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高桌餐厅的代表是牛津大学的基督教会学院餐厅(GreatHall),电影《哈利·波特》中的霍格华兹魔法学校的大餐厅就是在那里取景拍摄。去年在中海凯骊中海宴会厅,我参加了以“疫后重聚,逸直有你“为主题的第五届逸夫书院正式晚宴。精致的餐具一应俱全,酒杯、饮料杯、水杯也都陈列着;长长的白色条桌搭配以紫色桌旗,桌面上摆放着写有同学名字的姓名牌和书院精心准备的纪念礼盒。
大学音乐会
滑动欣赏更多港中深音乐会现场
大学每年会举办多场音乐会,面向校内师生和校外群众,音乐会都有不同的主题。我在去年年底到深圳音乐厅参加了年度音乐会,不仅享受到了经典的国乐演奏、管弦乐团演奏,还有充满节奏感的西非曼丁鼓舞表演、阿卡贝拉、古乐与古典舞。值得一提的是,特邀嘉宾——港中大(深圳)经管学院首届本科毕业黎梓琪和学生阿卡贝拉小组共同演唱了FlyMetotheMoon。特邀嘉宾华语流行歌手平安倾情献唱《摆渡人》《我和我的祖国》。每曲奏毕,观众都报以热情掌声。
学生发展
就业质量
港中深年的就业质量仍然非常强劲,在年突发疫情与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本届本科毕业生不仅继续保持了高就业率,还在世界名校入读情况、就业薪酬水平等多个方面均列于国内高校前列,较上一年也有显著进步。总体就业率为95.08%,保持在国内知名高校就业率前列;全校本科毕业生平均年薪达15.10万元,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保持强劲;就职于企业的毕业生中,75.61%入职世界强、中国强、上市企业或跨国企业,学生培养质量得到企业广泛认可;64.15%的就业毕业生留在深圳,比上一届大幅增长7.13%,广大学子积极投入到深圳“双区”建设中。如果希望了解更多,欢迎移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