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温晋
排版
学习部王畅越
审阅
学习部李施璇
新雅书院零字班的同学们即将进行专业分流。为此,学习资源部将推出“专业经验分享”系列推送,希望来自学长学姐的学习经验和建议能够为零字班的小伙伴们带来一些帮助。本期将带来PPE(哲学、*治学与经济学)专业的经验分享,将分为上下两篇,本篇将包括目录中的后两部分。
目录
引言
选择PPE(为什么选;收获与困难)
PPE学习的各阶段
PPE的学习经验(选课、读书方法、经济学、专业平衡、建议)
03
PPE学习的各阶段
一、你觉得PPE同学在大二阶段的主要任务/目标是什么?也可以谈谈你的感受。
哎呀,没有这样想过。也许把自己交给书就好,并不需要急着把问题丢给还没读过多少书的脑子,姑且看看书会把思考带到哪里吧。目前只是希望自己早点进入“书”。
——刘道昱_9
找问题。找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自己自身生活中的问题,乃至自己审视*治、社会时的危机感所在,并尝试能够形成一个融贯的系统。大二远不需要非常清晰的问题意识,但是必须要有问题。问题给予自己一个立得住的地方,不至于在浩如烟海的阅读中迷失。问题意识的让自己可以从三个学科中长出来,而不是把自己扔进三个学科中。
——郝悠扬_9
目标和任务我自己也不清楚。但我得到的建议是尽快熟悉专业内容,并且加快思考,从PPE宽阔的领域里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但我感觉选择挺难的,自己还是在慢慢接触各个领域,边读书边找感觉,同时也在锻炼自己的读写能力吧。
——邱瑞昆_9
打好PPE三个学科的基础,并从切实的学习与阅读中确定未来的学科方向。PPE的可能性很多,并不限于哲*经三个学科;但即使就这三个学科本身,从完成PPE培养方案中的规定课程,到真正在一个学科内部做研究乃至以其为志业,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感受是持续性学海无涯,间歇性未来可期。
——冯思源_9
一方面是适应专业课学习的节奏和要求,把自己的心态从通识课里进一步转换过来,这可能更需要主动性。另一方面,我觉得作为PPE同学最重要的任务可能是为自己未来的方向做打算,这样才能在大三更具有明确选择性的选课与规划。
——徐辰奕_9
首先,上好专业课,尽可能多读书,这里指的是要课程要求之外的书。一些导论性的内容或基础知识还是需要自己补足的,否则很难有很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不要选修太多学分,为自己多读书留下时间,也为旁听一些课程留下时间。建议旁听一些自己感兴趣方向的课程,可以广撒网,并且一定要向该方向学长学姐请教比较有代表性的课程学习。大二下学期就可以侧重自主发展自己有意愿的方向,上一些选修课程一类的。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第一点基础上的。
——金思宇_9
二、你觉得PPE同学在大三阶段的主要任务/目标是什么?也可以谈谈你的感受。
以学年论文为抓手,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根据个人学术兴趣选定专业方向与导师;最重要的还是要进入专业的状态,深入专业内部的关键性问题以及在这些问题下的主要争论,培养专业意识和方法意识。
——潘宇昂_7
大三一年中仍然有很好的、值得投入的文本和课堂。我个人比较希望一边继续在课堂及文本中汲取灵感,一边尝试在某一个领域有所深入,试着在理论和经验中把握住某个吸引自己的问题。
——刘宇薇_8
这个问题不敢造次回答,只敢说下自己在大三的转变:首先是读书进入状态。大二时候读书多多少少没有找到合适的状态,但一年的惨淡经营和暑假实地调查的一些感受让我在大三开头的时候开始觉得自己变得更加“会读书”了,具体表现为可以贴着文本提出不少能够成为“问题”的问题,对上课的老师们各自的读书方法有了比较明确的体会并且可以模仿(虽然比较拙劣),能够自觉将文本放到其时代的对话关系中去理解等。——作为半路出家的同学,我的这个转变可能来得有点晚,也许对于其他正常PPE同学而言读书得法应该来得更早些。
另外就是在大三开头明确了研究生阶段希望去走的方向,这个是建立在对各学科(包括它的研究方法、国内学界的基本情况、一些典型研究、它的自我定位)的了解的基础上,另外也是因为对自己的性情和志向想得更加明白。这个似乎对每个PPE同学来说都很重要,不然学年论文都没得写了。
而现在正在努力去做的事情就是踏踏实实地上课以及尽量腾出时间去写学年论文,希望一切顺利。
——李世豪_8
尽快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开始准备学年论文。
——刘晨昕_8
从通识到专业,从三门甚至更多学科——加上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学——的通识走向属于自己的专业学习,趁早找到并深耕自己的方向。但我做的很不好。
——张哲源_8
三、如果让你重修大一下学期,你会为PPE的专业学习提前做哪些准备?
会去多修点跟文字无关的课,学学音乐和建筑及设计。也许会少修些课多读一点小说。其实当时就是这样做的,至今仍相信PPE是不需要“提前”也不需要“准备”的,又不用摸底考……
——刘道昱_9
会去修《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和《社会理论》课程吧,自己觉得文学和社会学对于PPE的学习是极为重要的,但是自己之前可能在这方面准备不多。能够更用心的对待读书这件事自是不必再多强调的。
——郝悠扬_9
我可能会多修一些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专业课程,因为PPE是没有概论课的,所以各个领域的课程都是最精华的片段,对我来说理解起来有难度。如果大一下多有些背景知识和了解,效果会更好。
——邱瑞昆_9
我会以我当时实际投入时间的三倍来学“社会理论”这门课,更仔细地读规定书目,多抄一些PPT。另外可能会选修“*治学原理”或者一门赵老师的课(若有),减少自己对*治哲学的恐惧。
——冯思源_9
可能会更多修一些哲学相关的课程,哲学,很难!
——徐辰奕_9
多读书(具体书单要问PPE学长学姐),多和学长学姐交流,上一些有兴趣方向的课程。
——金思宇_9
四、如果让你重修大二学年,你会做出哪些改变?
希望自己能更早地找到读书状态吧。
——李世豪_8
更多选课多读书。
——张哲源_8
作为社会学方向的同学,我最想做出的改变是在参加PPE的人类学调研小学期之前,选修社科学院的《西方社会学思想史(下)》和《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2)》。后两门课在社会学田野调查方面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尤其是杜月老师关于芝加哥学派“事业”方法论的讲解,不仅在方法论层面启发了我如何做田野调查,更是提醒了我社会学研究应当具有的人文关怀。
——陈虹汐(社会学8)
04
PPE的学习经验
(学分、选课、经济学、读书方法、学科平衡等)
一、在过去一个学期,你总共修了多少学分的课程?有哪些非专业必修课,感受如何?
在大三上学期,其实只修了专业要求的12学分、体育课和《线性代数》,和劲波一起去北大旁听了《哲学导论》。如果问的是我真正的上学期,也就是大四上的话,除了毕业论文写作,还根据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和对未来自己学习的设想,修了《伦理学导论》、《经学概论》和《现当代社会学思想》,课程一共12学分。谈不上有什么思路,学得到东西的课好好上。
——温晋_7
22学分。上了哲学系的《伦理学导论》和中文系的《文化理论》。PPE的课程(尤其哲学课程)重视文本细读,给予我投入与亲近文本的机会。我上的这两门人文学院的课偏概论,会提供一些有选择的、甚至跳出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我觉得接触两者都有好处:细读文本绝对是基础,但概论式的把握也有助于整理思路。
——刘宇薇_8
5门课15学分,除专业课四门以外还有一门《伦理学导论》。感觉就是把这几门课扎实上下来已经很艰难了,而且到学期末发现其实也并没有做到。
——李世豪_8
24学分,《文学理论》、《文化理论专题》、《文学名作与写作训练》。一些快乐的任选课可以在身不由己的学习中带给人许多慰藉,《文化理论专题》和《文学名作与写作训练》都强烈推荐。
——刘晨昕_8
上学期仅仅修了17学分,很多喜欢的课是旁听的,包括建院的课。选得极少是因为前八周在做零字班大学之道的助教,希望做得认真些故留了很大空间给它,收获也比大一时更多。
——刘道昱_9
我修了25学分的课程。在专业课之外,自己选修了哲学系的《伦理学导论》、《经学概论》和《宋明理学》三门课程。我比较倾向于做中国哲学与经学的学术研究,这些课对自己来说可能是必须的。伦导课覆盖面非常广,涉及到不同文明传统的伦理思考,建议对哲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但要提醒课程任务量也是非常重的。后两门课程对中国哲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经概课程自己收获很大,经学提供了一种打破现代的文史哲分科体系的视角来更根本的审视华夏文明;而宋明理学是当今中国哲学研究的主要阵地,对了解中国哲学的传统与方法有着重要意义。这三门课程的授课老师都和PPE走得很近,所以我可能并没有感到隔膜,与老师们的交流也是给予了我很多的思考与体会,让自己对学术的天职有了更多理解。
——郝悠扬_9
过去一个学期我是24学分,我对PPE专业以外的课程目前选择不多,当时担心自己精力不够,怕PPE专业课都修不好,只是修了培养方案要求的二外(德语)、生物学导论,另外依据兴趣选了射击。这些课程在学习的时候都挺有趣,压力也不大。
——邱瑞昆_9
总共26学分。专业课之外主要是《文学与大学》和《现当代社会学思想》两门课,都是极好的课,而且其中一些内容会和PPE专业课产生梦幻联动(例如英美近代思潮与宋明理学的关系),很有意思。
——冯思源_9
22分。因为自己对传播比较感兴趣修了一些新闻专业课程,作业量和专业必修课比差不多,也感觉比较辛苦。有几周需要面临处理它们和专业课之间的平衡问题,最后找到的方法也就是再多弄出点时间。修了日语2,感觉压力有点大就中途退课了,不过还是觉得如果能够坚持下去,把二外上下去绝对是很好的。
——徐辰奕_9
24学分。非专业课只有7学分吧。这涉及到辅修问题,兼之我个人有增加艺术类课程的计划,所以上了一些非专业必修课。辅修谈不上什么感觉,我也承认自己没有很好的进行未来研究方向的专业学习,但单从我选择学习的艺术类课程来说,我还是能感受到自身与所向往生活方式更强的契合性。
——金思宇_9
二、PPE中的经济学方向是否需要很高的数学基础?学好PPE的经济学课程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
不知道问题里的“很高”是指多高。理论上来说我的数理基础底子似乎很好,但反正学经济学的时候没感觉出来,有时候在需要用到数学的地方还是不会。不过基本上也完全够用了。对我的经济学课程学习效果而言,数理基础的限制远不入自己投入的时间量太少所设置的障碍那么大。
——李世豪_8
并不需要,计算题最多会涉及到少量基础的微积分知识,新雅要求的数理通识课足够满足需要。可以提前看一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讲得挺清楚的。
——刘晨昕_8
不用。PPE8还要求中微中宏,之后经原大概在“数学基础”上要好很多。硬要说做准备的话,不如克服心理恐惧相信自己能学好,就会发现压根没那么难。
——张哲源_8
我觉得这取决于你在经济学方向想达到的深度,按照PPE培养方案的底线来说,数学基础要求并不高,微积分B/C都可以满足要求,如果想在该方向深化学习,可能需要更高的数学基础。至于提前准备,可以尝试选修《经济学原理》。
——邱瑞昆_9
级之后PPE培养方案中,大二的经济学课程可以在秋季的“经济学原理(1)/中级微观经济学”和春季的“经济学原理(2)/中级宏观经济学”中二选一,如果选择经原,对数学基础的要求会低一些,平时作业和考试中很少需要数学计算。经原讲课节奏不快,不做提前准备也能跟得上,当然如果能提前看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教材是再好不过的啦。
——冯思源_9
可以提供一下中微的学习经验。中级微观经济学主要是微分,积分部分基本都不涉及。与其说很高的数学基础不如说要有一颗能坚强算下去的心。提前准备的话可以向学长学姐要一些课程的指定书目、课件等等提前阅读,因为是全英文授课,有些表达如果提前熟悉听课效率更高。
——徐辰奕_9
客观来说,浮动范围比较大。如果之后不进行经济方向的研究,数学要求很低。但是如果要做经济方向的定量研究,数学基础要很不错。PPE经济课程最初都是和经管合上,和PPE其他课程的风格差的比较大,但也就是一般的应试思维。不用特别做准备,顶多读读教科书,习惯一下学科思维。
——金思宇_9
三、PPE的学习有较高的阅读要求,面对比较复杂的文本你有哪些心得或经验?
沉下心来,诚实地面对文本,不要急于自己的建构。
——刘宇薇_8
这个好像很难写出来,而且不同的文本好像也有点不一样。偏理论的文本(社会理论、哲学等)似乎最为难读,在这方面推荐“CASS社会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