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彭超,朱守银,朱信凯三农社会科学问题研
TUhjnbcbe - 2021/8/29 2:28:00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2/131570.html

第一作者简介

彭超,男,年4月出生,山东莱州人,中共*员,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期间,曾获中美富布莱特项目赴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联合培养。历任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副处长、研究员。现任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科研管理处)主任(处长)。获得农业农村部软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国家粮食局软科学优秀成果等省部级奖励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评价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国家级研究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7项。在中外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8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8篇,获得*和国家领导人批示7次,起草国家级重要规划5项,国务院文件2件,*府白皮书1件。出版专著2部,译著2部。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7次,在《经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发表专论24篇。现兼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三五”“十四五”规划)起草组成员。[摘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国发展最显著的解释变量。三农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本土、乡土或城乡空间,遵循“八股”范式。即围绕科学理论和三农实践需求提出问题,展开文献综述、找出“文献缺口”,基于理论框架分析构建假说,对应框架内容确定素材,脚踏实地进行资料采集,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得出具有稳健性的结论,进行三农*策设计。扎实地学习中国国情,借鉴世界先进的研究方法,讲述好中国故事,可以作为新时代三农社会科学研究者共勉的技术路线。

[关键词] 三农问题;社会科学范式;实证研究;方法论

附本文题录:

彭超,朱守银,朱信凯.三农社会科学问题研究设计与执行[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4):39-53.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①作为认识和改造经济社会现象的科学,社会科学中被解释现象的重要程度及其影响直接决定了理论解释对社会的贡献。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解释中国发展最显著的解释变量。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14亿人民的衣食住行和自然休闲活动需要依靠农业;农村在空间上占国土面积最大,农用地与非城镇的建设用地之和为.79万平方公里,这就意味着广大农村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70%以上;在广大农村地区生活着5.90亿人口,即便将来城镇化率达到70%,届时仍将有4亿多人常住在农村。以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空间规模和人口数量论,三农社会科学研究在社会科学中也应当具有重中之重的地位。

英文主流社会科学期刊,大都遵循问题、文献、假设、测量、数据、方法、分析、结论的“洋八股”模式。[1]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中很多文章也已经在向“洋八股”转型,以期能够实现研究的规范化。在中国情境下做三农社会科学研究,如果只是遵循“洋八股”还是会遭遇“水土不服”问题。古董的“八股”道德文章、死扣“八股”的教条主义等是我们必须批判的。[2]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在三农社会科学研究这个语言环境里面借用这一词。总体上,我们认为,三农社会科学研究遵循的“八股”是提出问题、文献评述、理论框架、确定素材、资料采集、实证方法、检视结论、*策设计。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本文下面部分,尝试用四十九段话来拆解三农社会科学研究的设计与执行。

一、第一股:提出问题

也就是说,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研究意义的提出非常重要。农业农村领域的社会科学研究,是在中国三农发展实践基础上凝练具有一定普适意义的科学问题加以研究,增添经济、*治、文化、历史、社会、法律等大学科在农业农村场景下的应用。例如,三农经济问题研究,就是要不断丰富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细分学科的知识体系。

(一)问题的背景尤其重要

整个叙事的背景,要有比较高的站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对整个科学研究的背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出“六期叠加”的概念:即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期、中国经济和产业提质增效升级的全面转型期、国家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突围期、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决胜期、科技体制和创新体系的深度调整期、基础研究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跃升期。[3]*宗智和彭玉生()将整个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的三大历史变迁概括为,即农村人口大规模非农就业,城乡人口自然增长减慢,农业生产结构转型及食物消费结构升级。[4]如果具体到“十三五”“十四五”交汇这一个小时期,那么就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接、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等“五期交汇”。[5]

(二)注意研究问题部分写作中钩眼

不论研究成果提交的对象是谁,都需要引起读者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彭超,朱守银,朱信凯三农社会科学问题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