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滴滴事件,裸奔在互联网大厂数据库的我们
TUhjnbcbe - 2021/8/29 17:15:00

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幅镇馆之宝——《韩熙载夜宴图》。

民国时期,张大千花两*金购得,当时这些钱可以买北京一套王府了。建国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这幅五代十国的名画回到了祖国。

这幅画是什么内容呢?

南唐后主李煜的大臣,韩熙载举行宴会的现场写真集。宾客、僧侣、歌姬,这幅画足足有3.3米,画了49个人物,现场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动作神态都跃然纸上。

狂欢之后的韩熙载第二天上朝,李煜问他昨天都干嘛了?请了谁?

韩熙载跪在地上一五一十地回答。

李煜笑着说:你果然没有骗我。

说着,就把这幅画打开给韩熙载看,韩熙载看得匍匐在地,后背发凉。因为这幅写真集压根就是韩熙载不知情的状况下,自己宴请的某位贵宾,甚至是自己的仆人画的,而且他现在都不知道是谁曝光了自己。

《韩熙载夜宴图》成于五代十国顾闳中之手,1年之后,我们被监控、被描绘、被掌控的情况改变了吗?

没有,甚至更糟糕了。无非是隐藏在我们手机里的APP替代了刺探情报的间谍,数据分析中心取代了画家顾闳中,掌握生死大权的皇帝李煜,换成了精准揣测用户心理的互联网大厂。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这些曾经火爆,并且极大提高了经济运转效率,节约社会成本的概念,当我们享受公共和社群服务的便捷和红利时,却不得不让渡越来越多的私人权利,在数据分析面前一丝不挂,被极大限度的榨取剩余价值,甚至数据的存储问题已然威胁到了社会安全的层面。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本文从三个方向探讨:

1、个人隐私泄露,会让我们变蠢吗?

2、人类如何对抗大数据封锁?

3、大数据,谁来储存?

昨天去银行办事,就在准备打车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新闻:滴滴出行APP被下架了。万幸的是,老用户还能继续用,否则我就要在太阳下暴晒了。车上和师傅聊了一些加班,脱发之类的家常,办完事中午吃了猪脚饭。

晚上回家的抖音果然推来了对应的视频:一顿猪脚饭有多少卡路里。当打开头条和淘宝的时候,出现的广告也是治疗脱发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类似的“巧合”?

其实,注意又有什么用呢?

你看我,明明知道滴滴会搜集我的数据,银行会给我打贷款电话,淘宝会发广告,还是得屁颠屁颠地用别人的东西。当然,这又涉及到互联网企业的垄断层面,先不展开,下文说。

互联网企业会以一个正当的名义搜集我们的数据,我甚至听到一个甩锅给安卓系统的说法,不过这些我们一般人无从验证,不在讨论范围。

无论出发点是什么,过度收集信息造成的伤害是一定的,从三个方面来讲:

1、个人感官体验

我相信,作为一个正常的人类,没有人喜欢被监控。从社会属性上讲,人是群居动物,因协作和分工解决了生产力不足的问题,很多人成了流水线上的螺丝钉。随着物资需求层面的满足,人对于群居的要求越来越少,转而渴求隐私和个性。

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部落里的人紧密团结,战胜野兽,都市富有的群体注重个人喜好,独立思考。

2、榨取消费者剩余价值

无论如何巧舌如簧,商业团体获取个人信息的目的只有一个-利润。数据就是金钱,这个共识应该没有人再反对。马云曾说:“如果阿里巴巴不做云计算,未来将会死掉。”有了大数据,有了云计算,互联网公司可以简单的掌握每个用户的行踪,分析客户的行为偏好。从而最大限度“榨取”我们的价值。

这里涉及到两个概念:消费者剩余价值和价格歧视。

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来的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在购买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什么意思?

说白了就是看你会不会砍价,一双拖鞋的成本价是10元,如果A愿意花20元买,消费者剩余价值就是10元,B愿意花15元买,就是5元,C愿意花11元买,就是1元。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年《福利经济学》中列举了三级价格歧视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不同的人买到同样商品的价格是不一样的,大数据杀熟就是级别最高的价格歧视,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

减少交易成本和消除信息差是互联网存在的重要意义,当大家都进入到同一纬度后,内卷不可避免,价格歧视也应运而生。

以上面的拖鞋为例,如果定价20元,B和C就无法成交,只能赚A的10元剩余价值。如果定价15元,同样只能赚10元。

而实际上这3人的消费者剩余价值总和是16元?怎么样才能都赚到呢?

就是三双鞋子分别卖20元,15元和11元。

很显然,A被宰得很惨,这就是你作为熟客,订酒店的价格却要比别人高,用苹果手机打车就要更贵的原因。

3、我们会越来越蠢吗?

年,哈佛大学教授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阐释了信息茧房的概念,人们倾向于关心自己原本就喜欢的东西,也会倾向于和与自己志趣类似的人交流,因此很可能群聚于各自的小团体中“作茧自缚”。

举个例子来讲,如果你是一个女拳主义者,去微博超话找自己的同类是很正常的事,在这里你们一起痛骂男性,找出有瑕疵的言论发动攻击,并为此互相认同鼓励。

那么,你们会在性别偏见愤世嫉俗的路上越走越远。

与此遥相呼应的是“奶头乐理论”。

这是年,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在美国旧金山一个会议上提出来。奶头乐理论要解决的是资源和人口的不匹配问题,世界上20%的人占有80%的资源,要想保证穷人不站起来抢夺20%富人的资源,最好的办法就是塞个“奶头”给他们,让他们沉醉于*博娱乐游戏中去,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

当看到这些后,不知你是否头皮发麻?

互联网通过窃取数据,分析筛选出来我们的行为偏好,能力界限,人脉资源。然后投其所好喂大我们的欲望,屏蔽外界的新鲜空气,从而产生严重的路径依赖。

在信息茧房里我们愈加封闭、自我、无知、偏执。思维简单化,认知标签化,沉醉于娱乐游戏,满足于尺寸之功,沾沾于恭维之词。

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其著作《大数据时代》中写道:“危险不再是隐私的泄露,而是被预知的可能性。”

大数据的可怕性还不仅仅窥视我们的过去,更在于预测未来,甚至比我们自己都更清楚下一步要干嘛。

滴滴研究院曾经发布了打车数据,甚至预测出了中央纪委,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加班时间和出行轨迹,不得不说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尤其是现在要去美国敲钟,即便是在欧美*府,这也是不可想象的,特朗普*府曾以数据安全问题要求TIKTOK下架,扎克伯克也走上了听证会,谷歌在更是频繁被开出几十亿美元的巨额罚单。

这一天也并非不可能:用户和数据霸权中心的全面对抗。

刘慈欣的《三体》中,为了封锁地球科技进步,三体文明派出了“智子”先期到达地球,“智子”能够读懂所有的书籍和语言,人类的任何交流和行动都处于“智子”的严密监控中,当地球文明做任何科技研发时都会被破坏。

这一幕也并非耸人听闻,事实上,互联网公司利用大数据的绝对优势,正在完成垄断,换句话说就是把大部分人困在自己阶层的“茧房”里。

前段时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开出了亿的天价罚单,涉及的就是垄断,美团、滴滴、腾讯、苏宁易购紧随其后。

利用*策监管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这里面存在的问题是取证困难以及界限模糊。当扎克伯克在听证会上被问到“脸书有没有收集客户信息时”,他回答道,是的,很多客户会将自己的自拍视频传到脸书上来,我们根据协议进行了保存。

《三体》中,地球文明对抗信息封锁的方案是谎言,4名被选择的面壁者可以根据自己意愿调动人类资源,不需要理由和逻辑,4人之外的地球人做的任何事都可能是谎言,简单的说就是人类共同制造假象,逃避“智子”对人类的分析和预测。

如果真到了这一天,或许就是《黑客帝国》的世界,人类的悲哀。

相比于监管互联网公司不利用大数据作恶,我们应该更关心谁储存这些数据更安全、更高效。

在中心化的世界里,无非有两种方式,非盈利机构和商业组织。不过区块链技术蓬勃发展之后,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分布式存储。

现在可供讨论的范围是——

1、商业化组织

2、公共部门

3、分布式存储

从本质上讲,目前信息泄露的重点不在收集,而在利用。

商业化组织是最兴奋的推手,从收集的效率上讲是最高,但是利用上安全性最差,不但自己会多维度反复消费,还可以变成公司资产,明码标价。

公共部门由于非盈利的限制,加上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维护资费巨大,主动存储数据的意愿不见得很高,放到小*府的国家里,把各种商业化数据都进行存储的可行度基本为零,只能回到第二部分探讨的以公权对商业化主体进行惩罚,这也是大部分国家都进行的方式。

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存储能否解决安全和效率的问题?

分布式记账和存储安全级别是要高于公共部门的,这里涉及到跨国组织的问题。

比如谷歌公司的数据,如果掌握在美国*府手里,那欧洲国家自然是不愿意的。而像滴滴出行,市场主体在中国,上市在美国,可能会面临多方的共同警惕。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点是跨越国界的最好方式,其开源性让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可以获得这些数据,私密的交易数据成了公共物品,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垄断的出现,大数据不再是互联网大厂的“独家资产”,后发的创业型公司也可以轻松拿到数据,跨过不可逾越的鸿沟。

那么,岂不是所有的私人信息对全社会公开?彼此之间再也没有秘密?

非也,如果分布式记账存储切实可行,加密是必不可少的,比如非实名制。

如果滴滴想用大数据分析某个位置打车人数,我们一定要实名制账户叫车吗?一定要用支付宝或
1
查看完整版本: 滴滴事件,裸奔在互联网大厂数据库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