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光明日报特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
TUhjnbcbe - 2021/9/3 0:08:00
北京治雀斑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210304/8714463.html

编者按


  中国共产*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百年来,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经济理论创新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本版今日特刊发两篇文章,对中国共产*成立一百年来经济理论创新的主要成果和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以飨读者。


  中国共产*百年经济理论创新成果及经验启示


  作者:逄锦聚(南开大学*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讲席教授)


  中国共产*成立一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不仅在实践中创造了从衰弱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中国的人间奇迹,而且创造了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经济理论。回顾总结中国共产*百年经济理论探索取得的成就,有利于汲取历史经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慧和力量。


  彪炳史册的经济理论创新成果


  中国共产*成立以来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包含着丰富的经济思想。尤其是*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既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经济思想一脉相承,又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经济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指南,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新境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新境界。回顾百年历史,中国共产*把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经济理论创新。


  ——创新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中国共产*继承发展这些原则并创新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的领导”。


  ——创新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根本立场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公开申明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不断深化对这一立场的认识。毛泽东同志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之一,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把“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一,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学说。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可以划分阶段的论述基础上,毛泽东同志比较早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新范畴,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十九大进一步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分配理论和商品经济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曾对建立在高度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进行过预测,但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与马克思恩格斯的预测有很大差别。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共产*领导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所有制、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在内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实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理论创新。


  ——创新形成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的理论。毛泽东同志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从理论上对改革的性质、方向、目的、主要内容、方法论作了深刻阐述,创新形成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进行阐述,对经济、*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队等各个方面的改革进行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按比例分配劳动时间理论和社会再生产理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提出了农、轻、重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经济体制,创新提出了包括宏观调控模式、社会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府转变职能等重大理论。*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府作用”,同时提出科学宏观调控、有效*府治理、深化行*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府和服务型*府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理论,实现了对宏观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升华。


  ——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学说。中国共产*带领人民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学说的基础上,深刻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中国需要怎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问题,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开拓创新,形成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农”理论,“四化”同步理论,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等。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关于发展的*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道路等重大*治问题,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创新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就探索实现中华民族*治独立、经济发展,以尽快走上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先后提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进一步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过全*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放理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马克思曾对资产阶级统治下的世界市场做过论述。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毛泽东同志主张,“在准备对苏贸易条约时应从统筹全局的观点出发……同时要准备和波、捷、德、英、日、美等国做生意”。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不断推进体制改革,加大开放力度,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特别是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逆流,对世界和平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领导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坚决反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经济学。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把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新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构建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经济学。*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在发展理念、所有制、分配体制、*府职能、市场机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范畴、新论断,形成了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经济学基本形成并不断发展。


  上述中国共产*成立一百年来的经济理论创新,总结的是创新的主要内容而非全部。这些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新境界,有力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世所罕见的成就,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全新选择,为实现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宝贵经验和启示


  中国共产*成立一百年来,在经济实践与经济理论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启示。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百年经济理论创新的最宝贵经验,具有方法论的根本意义,必须长期坚持。


  第二,坚持实践第一,问题导向。中国共产*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实践第一,不断总结经验,实现理论创新,再以创新的理论指导实践。百年理论探索充分证明,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科学的理论只能来源于实践并在接受实践检验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必须坚持实践探索不停步,在实践中创新理论,在实践检验中完善和发展理论。


  第三,坚持*的领导,依靠人民,尊重知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成立一百年来的全部历史都是中国人民实践探索的历史,没有人民的伟大实践就没有新中国的成就,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创新,善于集中人民智慧推动经济发展,是中国共产*实现经济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和活力源泉。


  第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经济思想,例如,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中国共产*一百年来领导经济实践、推动经济理论创新的过程中,始终注重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济思想,使之与当代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现代经济发展相协调,这是经济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


  第五,在开放发展中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国共产*在领导经济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有分析地学习借鉴别国的实践经验和经济理论成果,为我所用。并且在学习借鉴时,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有分析地借鉴,决不盲目照搬。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经济理论创新


  作者:周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刘守英,系院长)


  以问题为导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中国共产*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成就的法宝,也是中国共产*成立一百年来开展经济工作、实现经济理论创新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


  问题导向既是实践的基本原则,也是理论创新的基本方法。回顾历史,*的经济理论创新都是在回应重大现实问题中形成的。


  二十世纪初,中国面临最为紧迫的时代命题是以何种理论实现救亡图存。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中国共产*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同志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文章和演说,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中译本著作开始出版发行,例如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宣言》等。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具体任务、具体道路等成为新的时代课题,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正确认识。*的六大在分析中国阶级关系、土地关系,尤其是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中国社会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指出现阶段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由此,中国共产*将中国革命的任务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结合中国国情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权”的革命道路,形成中国共产*领导下的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完成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面临的时代课题是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苏共二十大暴露的苏联体制的局限性,促使我们从“以俄为师”“以苏为师”转为“以苏为鉴”,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为代表的经典文献,显示了中国共产*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的八大明确,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提出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发展目标和“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主要任务,制定了工农业并举的工业化道路,中央按照“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作为补充”的方针调整经济关系,对农业集体经济内部关系进行调整,以简*放权为内容的改革逐步展开,这是在理论上突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


  改革开放之初面临的重大问题是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的国民经济低效率,迫切需要回答“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应当建立什么形式的社会主义经济”这个问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解析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面临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不科学、环境资源有限、分配不合理等矛盾和问题,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在推进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深入分析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基于问题导向,针对发展动能转换等现实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经济理论创新成果。主要包括:提出新发展理念,面对发展阶段转换中的动力机制、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关系、内外联动以及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破解发展难题的指导思想和方向路径;提出新发展阶段,研判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提出新发展格局,面对全球*治经济环境出现的重大变化,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更加畅通循环。


  一系列经济理论创新成果,推动我国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也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首次将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方法,直面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不能“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更不能“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甚至“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执*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


  二是要开门搞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人类创造的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我们应该吸收借鉴”“不能采取不加分析、一概排斥的态度”“对现代社会科学积累的有益知识体系,运用的模型推演、数量分析等有效手段,我们也可以用,而且应该好好用”。当然,以开放的态度搞研究,要“立足本国实际”,“不能把一种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当成‘唯一准则’,不能企图用一种模式来改造整个世界”,“对国外的理论、概念、话语、方法,要有分析、有鉴别,适用的就拿来用,不适用的就不要生搬硬套”,“解决中国的问题,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


  三是深入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中国共产*成立一百年来,总能够在调查研究中孕育出解决重大问题的独创性思想,不断推动*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各具特色,立足国情开展调查研究,才能在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揭示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推动理论创新。


  《光明日报》(年07月06日16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光明日报特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