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国民经济学原理第二章经济与经济财货
TUhjnbcbe - 2021/9/4 17:28:00
第二章经济与经济财货一、需求和预筹1.人类对生命和福利的追求,即对欲望的满足,这是人的最终目的。2.需求:一个人对满足其欲望的财货数量。3.筹划:支配满足自身欲望之财货的过程。4.预筹:文明人为其欲望的满足,而有组织的进行着大规模的预筹:对长期目标的追求;向高阶财货的探索;生产过程的延长。二、预筹的前提:1.确定需求量:必须确知预筹期间,满足欲望所必须的财货数量。2.确定支配量:必须确知我们为达上述目的,所能支配的财货数量。2-1人类的需求一、对于一阶财货(享乐资料)的需求。1.一阶财货的需求,决定着高阶财货的需求。人对具体欲望所需的一阶财货,可以精确知悉。2.未来需求的不确定性。①一部分欲望,在未来是否出现,是不确定的。②一部分欲望虽然在未来一定出现,但这些欲望的强度,是无法精确知悉的。③筹划中,人会考虑未来所不确定的某些欲望;满足不确定欲望的财货,包含在其全部需求之中。3.人类欲望的无限发展性。①人类欲望的发展是无限的。②但在一定时期内,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所考虑的期间内,需求是有限的。③人们都针对着将来一定期间的欲望满足而进行着预筹活动。4.人们对一阶财货的需求量的预筹方法:①人们在未来一定期间内对于一阶财货的需求,是一个不伴随任何原则上的困难就可以在数量上加以确定的量。②人们通常是在现实许可的范围内,并在实际必要情况下,来进行其欲望满足的活动的。③即:人们进行活动,一方面不会超出其预筹期间,另一方面也不要求其活动结果十分精确。二、对高阶财货(生产资料)的需求1.对高阶财货的需求是在:①对低阶财货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或满足不充分时;②随着对各种补足高阶财货响应量的需求,同时发生。2.生产资料的补足性:①使用一定量的高阶财货,生产一定量的低阶财货;②必须支配着一定量的,其余补足高阶财货。3.潜在需求和有效需求:①补足财货之间达到相应数量比例,该高阶财货的需求,是有效需求,否则是潜在需求。②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我们对于一种高阶财货的有效需求,为我们是否能支配着相应的各种补足高阶财货的一定量所制约。三、人类欲望实现的时间限制1.对一阶财货的需求:在一定时间内,我们直接支配着必要的一定量的一阶财货。2.对高阶财货的需求:①生产的期间:第一期间:二阶财货生产一阶财货的期间;第二期间:三阶财货生产二阶财货的期间;以此类推。②每种财货,都产生一个期间系列。需求,从对一阶财货,向高阶财货传递。③对高阶财货的需求,存在于一定时间界限以内。人们基于对欲望和财货生产过程的经验,就能够对满足其欲望所必须的财货数量、及其相应的时间范围,以充分的而且愈来愈高的精确度来预先加以计算。2-2能支配的财货数量一、对能支配财货的计算:1.满足欲望的预筹活动,之前提:①前提一:对未来期间的财货需求数量的正确认识。②前提二:了解自己所能支配的(用于达成目的)的手段。2.计算可支配财货财货的种类和数量。①不要求编目技术和计算技术上的绝对精确;②只以合乎实际目的之精确度为满足。3.考虑对财货的直接支配,也要考虑对能交换得来的财货的支配情况。在分工盛行的市场社会,人不仅考虑自己支配的财货,还要考虑能够交换到的、别人所支配的财货。二、商情调查与商情报告1.市场规模的扩大,造就商情报告行业的诞生。①准确、及时的调查市场信息:即存货状态。②各个行业的通讯员和刊物。2-3人类经济的起源与经济财货一、财货的需求量与可支配量的三种关系:①需求量高于可支配财货数量(经济财货)②需求量小于可支配财货数量(非经济财货)③需求量等于可支配财货数量。二、经济财货1.市场中的每个人①判断自己未来的需求;②估算为满足需求所可能支配的财货数量;③利用其所能支配的财货数量,以尽可能满足自己的欲望。2.经济财货:可支配量小于需求量的财货。人们对经济财货的利用:①将具有上述数量关系财货的任何部分量保持与自己支配之下;②维持这一部分量的有用性。③由于不能全部满足、或全部程度满足所有欲望,所以要对各种欲望的重要性进行区分。④合理利用可支配财货(经济利用)。3.为实现以上目的的人类活动总体,叫“人类的经济“4.法律秩序的经济起源:①经济财货的稀缺性,要求人类对其排他性支配。②这种排他性支配,即“所有权”。③财产“所有权“,需要以法律秩序进行财产保护。④不改变”需求量与可支配财货量“关系,而企图废除所有制,无法解决问题。三、非经济财货:1.非经济财货:可支配量大于需求量的财货。①不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对象;②经济主体无需对其保持支配性;③无需建立所有权制度,并为之建立法律秩序。2.只有在财货均为非经济性质时,共产主义才是可能的。四、经济财货与非经济财货的关系:1.财货的经济性质和非经济性质①不是附属于财货本身的性质;②是需求量和可支配量的关系决定的;③是可变动的,随人类可支配量与需求量的变动而变动。④同一财货,在不同场合,可以分别是经济财货和非经济财货。2.非经济财货成为经济财货的原因:①人类欲望的增加;②人类可支配量的减少。3.需求量增加:①人口增多;②人类欲望的发展;③因果关系认识的进步,促使财货的用途增加。4.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非经济财货都有获得经济性质的倾向。五、“中间地位”的财货1.“公共服务”①在文化高度发达的地方,由于这种财货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因而由社会大量生产,并供给人们共同利用,以至社会最贫穷的成员也能尽量使用到它。②这种财货,对消费者,具有非经济的性质。③从全社会看来,具有经济性质。2.“垄断行业”①财货的可支配量超过人类的需求;②但有权力的人,排除其他经济主体而垄断使用;③这种财货,从全社会看来,具有非经济性质。④对消费者,具有经济的性质。3.“未来的经济财”①现在还呈现非经济性质;②有人为未来的打算,将其作为经济活动的对象;③并对一定量该财货,进行占取。4.财货的“品质差异”①非经济财的所有部分量,品质有差异;②某一部分比另一部分,能更好的、或更完全的满足人类欲望;③较高品质部分,具有经济性质;④品质较差部分,具有非经济性质。六、在经济性质上支配着财货的规律1.高级财货的需求,源自低级财货的需求;2.高级财货的经济性质,源自低级财货的经济性质。2-4财产一、财产:定义:一个经济主体所能支配的,但其支配量小于其需求量的经济财货的总体。1.一个人能支配的财货总体,叫这个人的“财货所有”。2.一个经济主体能支配的经济财货的总体,叫作他的“财产”。3.经济主体所支配的非经济财货,不是他的财产。二、“矛盾”的现象:1.财产对象不断增加,必然使得财产对象减少。经济主体所能支配的经济财货,若继续不断的增加下去,其结果必使这些经济财货丧失其经济性质。2.经济财货,是支配量小于需求量的财货,即:存在“部分不足“的财货。当经济财货的支配量不断增加,其不足部分就逐渐消失,逐渐不再具有经济性质。三、国民财产:1.国家、机关、社团、公司等,可以作为经济主体,不必进行法人的虚拟。它们支配的财产,交由其机关管理并处理。2.国民财产:①国民中各经济人、各社团为其各自目的所支配的经济财货的总体。②国民中的个人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进行经济活动,且常常有利益冲突。③一国国民中的经济人,构成一个通过人们的交换,以将这些个别财产结合在一起的“财产复合体”。3.国民财产概念须厘清:①国民财产这个概念,已经普及且得到习惯认可,没有抛弃之必要。②当以国民财产的数量为问题的时候,不妨以一国国民个人财产的总体作为国民财产。③当以国民财产数额的大小,所及于国民福利的作用为问题的时候;或以个别经济相接触所形成的现象为问题的时候;国民经济是指:一国国民的个人财产的复合体。(并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民经济学原理第二章经济与经济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