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自由或奴役ldquo哈耶克十大观点
TUhjnbcbe - 2021/9/9 19:25:00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6.html

自由或奴役——“哈耶克十大观点”简析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或海耶克)年5月8日出生,年3月23日去世。他是英国知名经济学家、*治哲学家,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广泛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及社会思想家之一。

因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他被视为奥地利经济学派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但又与芝加哥经济学派关系密切。

他的观点倾向为,自由市场资本主义、自由主义,主要代表作有《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自由秩序原理》等。

年,哈耶克大学毕业不久,就创办了奥地利商业周期研究中心并担任所长。年应邀前往伦敦*治经济学院任教,并在年获得英国国籍。

上世纪30年代,哈耶克被广泛认为是最主要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之一,但他的经济理论与当时崛起的凯恩斯学派格格不入。两个经济学派之间的争论一直持续至今日。

年,哈耶克离开伦敦*治经济学院,前往美国的芝加哥大学担任社会思想委员会的教授。

哈耶克跟芝加哥经济学派的亚伦·戴雷科特来往甚密,后者曾说服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哈耶克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以及《致命的自负》、《自由秩序原理》等等。

随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尤其是其扩张财*(货币)主张,逐渐被实践证明不具有可持续性,哈耶克的理论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并且首先在美国和英国获得宏观管理层的重视。

支持哈耶克的*治家有美国的罗纳德·里根总统和英国的玛格丽特·撒切尔首相等。

年,哈耶克取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被认为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开始获得重视的主因之一。

从此,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观点对西方思想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那么,哈耶克的主要理论观点都有哪些呢?

一、知识分工:计划体制的不可持续性。

《通往奴役之路》一书是哈耶克理论最重要的著作。他的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

《通往奴役之路》年3月在英国首次出版,同年9月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在美国出版。

哈耶克在这本书中很有预见性地论证了,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不是为个人自由的战斗在和平时期的继续,倒是朝着专制的方向迈出了一步。

因此,他认为追求计划经济,其无意识后果必然是极权主义。

为此,哈耶克着力重申他一贯坚持的古典自由主义观点(一种支持个人先于国家存在的*治哲学,强调个人的权利、私有财产,并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策,认为*府存在的目的仅在于保护每个个体的自由)。

同时,哈耶克也赞成适度的*府行为,认为这仅限于符合它的法治概念的那些活动形式。

有人说,这部著作从问世直到今天,一直在学术界中存有争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本书本身的内在悖论。哈耶克这本书的观点来源于关于市场和其它非主观设计的制度所具有的“自发秩序”的特性的思想。这种思想使哈耶克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他不可避免地陷于社会进化和团体选择的争端之中。

这种“争端”的表现之一,比如:亚当·斯密发现了劳动分工,而哈耶克认为,劳动分工的本质就是知识分工。千万年来,每个人都在自发地运用零散的、独有的、不可言说的知识,以价格为唯一信号进行分工交易,并促成人类的进步与繁荣。

任何个人、团体都不可能掌握市场运转所需的所有知识,因此,计划体制必然造成巨大浪费、灭杀知识分工,最终导致真理终结、经济崩溃、道德沦丧……

这观点直击“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要害,难怪会遭到其无情攻击。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策,通过增加需求(*府主导投资与财*宽松、货币超发刺激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府开支,实行赤字财*,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实践证明,这种“维持繁荣”的做法不具有可持续性。

二、经济周期源自人祸。

凯恩斯认为,经济萧条的根源在于社会总需求不足,导致周期性的就业低迷。因此主张超前消费、扩大赤字,以货币和财*刺激经济。

哈耶克则针锋相对:以货币、财*刺激经济,无异于饮鸩止渴——扭曲了真实的消费需求,误导资本向上游聚集,当急速扩增的虚假消费耗尽储蓄,央行只得继续降息印钞,最终,恶性循环的通货膨胀会引发大萧条或滞胀。

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通过经济*策调整,来修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所造成的后遗症。

三、自由高于民主。

哈耶克认为,合乎生命、财产等基本权利的“自然法”,是自然演化的结果,因此立法机关无权更改自然法。

国家软弱,就无力维持自然法、保护国民自由;但国家有暴力、强制的潜能。因此,法治的核心是,“在*府强制与个人自由之间筑起一道隔离墙”。

前面说的是“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第二段的阐述反而有点模糊;原因可能是哈耶克对“古典自由主义”关于国家、*府及其在社会中的角色,没有细加研究和领会。

国家跟*府不是一回事。法治社会的核心是尽可能缩小*府的权力边界范围,使其不能逾越法律的约束。这不是国家软弱与否的问题。

四、代议制再制衡。

哈耶克认为,基于自然法的生命、财产等基本权利绝不可妥协退让,而受民粹裹挟的福利国家、投机*客,是民主国家的头号威胁。

因此,他对美国的分权制衡仍不满意:除司法独立和地方自治,还应把国会分为“*府议会”和“立法议会”——参众两院(即*府议会)继续制约*府的具体*策;立法议会则负责保障基本权利,防止暴*与暴民……

第一段依然符合“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但第二段他的认识是有问题的,民粹不会裹挟国家*策,相反地是行*或司法权力对民粹的培养或纵容,才使其无序滋长,这需要防范。

而且,这需要立法和司法层面去规避。它还有个前提是国家暨*府性质及其运行机制,决定了这一点。

须明白,代议制与权力制衡,如果能够正常运行,是无法出现什么“暴*与暴民”的。

五、复杂科学不可理性设计。

哈耶克研究脑神经的专著《感觉的逻辑》,提出:生物、气象、制度等主体,都是由“数量庞杂的元素”经由“动态的群体选择”,在“亿万年的竞争互动中”自发演化而来的。

因此,经济学、心理学等复杂系统(或复杂科学),不可能像自然科学一样,通过数学模型精确预测,更不能以人的理性进行设计。

六、竞争是一种发现程序。

进化论认为,在亿万年的进化竞争中,某种生物会因为优势的遗传特征,获得更多的资源和繁殖机会,从而扩大自己的种群。

其实,人类社会中的个人、企业与国家,以及观念、伦理和制度,也一直处在激烈的竞争中。人类无法预知什么是真正的“优秀和正确”,只有通过充分竞争,“优秀和正确”才可能脱颖而出,并且繁衍扩增。

扼杀公平竞争的社会,就是在扼杀自己的未来。

七、拯救被污染的语词。

哈耶克说,语言是人类思想的家园、行为的指南。人类的思考和交流,知识的代际传递,都必须依靠语言文字。然而,被*害的语言导致认知混乱,阻碍知识分工,甚至威胁人类伦理。

乌托邦对语言的*害最为深重,很多人以善良的名义公然作恶。即便在美国,“社会”、“自由派”等词汇也被严重污染。捍卫语言的纯正,就是捍卫人类文明。

这个观点是把大小问题模糊化或顺序搞颠倒了。在不同制度框架下,才能出现不同文明。将语言或用语的作用扩大化,显然是不合适的。

因为语言和习惯用语,都是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产物,而社会及社会生活环境又被制度、法规所规整、所引导。

解决问题必须找到源头和关键,否则即便使用一些惊世骇俗的用词也“无法击中靶子”。

八、生命本身才是目的。

哈耶克严厉抨击了以马尔萨斯为代表的“人口控制”学说,并以经济科学证明了亚当·斯密的先见:国家繁荣最关键的因素,是居民数量的增长;市场经济能让更多无产者养活自己;人的数量增长有极限,会趋于自我平衡……

因此,哈耶克强调,“生命只能以生命本身为目的”。

这跟国内学者刘*宁的观点相似:人就是人,不是人口。

人类社会所有的活动目的,都应该归于造福人类自身;而且,是尽可能地造福每个人。所以,既承认一定差别,又能够重视并实现社会普惠,才是可取的。

一少部分人把大部分人当作工具,或称作“人口红利”,是违背这一原则的。

九、货币的非国家化:货币竞争的超前理念。

哈耶克认为,国家对铸币权的垄断,是通货膨胀、经济萧条的制度根源,也是个人自由的最大威胁。要想免于强制盘剥,就必须打破货币垄断、维持币值稳定,逐步实现货币的非国家化:允许私企发行货币,开放货币竞争。

对这一超前的思想,有人认为仅在数字货币领域得到有限的实验。其实,了解一下美国的货币发行机构,就不会有这观点了。

美国的货币发行机构叫“美联储”,全称是“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出乎很多人意外,它是一家私有的中央银行。

历史上,美国曾多次试图成立一个像美联储这样的中央银行,但因为议员及总统担心央行权力过大,或央行会被少数利益集团绑架而没有成功。这种担心主要是由美国的国家形态所决定的。

美国曾于年在费城建立了一个疑似中央银行——美国第一银行,但国会只批准第一银行经营20年。

年由美国国会投票通过,麦迪逊总统签署法案成立了美国第二银行。和第一银行类似,第二银行更接近一个全国性的商业银行,而不是现代意义的中央银行。同样,国会也只给第二银行颁发了20年执照。执照到期后,必须经过国会批准才能继续存在。

直到年,美国国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案》。威尔逊总统签署了该法案,正式宣告美联储成立。

据介绍,美联储纽约银行是美联储系统的实际控制者,在年美联储成立时,纽约五大银行购买了美联储纽约银行20万份股票的40%股权,由此控制了美联储纽约银行并从此一直持有股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GDP、科学技术和*事实力超过了英国,迅速成长为世界头号强国。至于美国的准央行“美联储”所起的作用,大家应该心中有数。

十、自由容忍了人类的无知。

哈耶克在诺奖演说《知识的僭妄》中称:必须制止对科学和理性的滥用,唯有依靠个人自发决策的市场分工,才能充分利用最稀缺的资源:知识。

“依靠个人自发决策的市场分工”完全正确。至于说“必须制止对科学和理性的滥用”,则显得缺乏认知逻辑。

人类的实践证明,只有“科学和理性”才是人类真正可以依赖的智慧!而通过科学和理性所构建的社会运行机制,才是自由、“个人自发决策的市场分工”的保障。

哈耶克,不愧为经济学大家,有着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研究建树和预见性论述,但他的所有观点并不都是正确的。

往期推荐:

人类乘上“契约快车”从野蛮迈向文明

“不该妥协的时候,跪求是没用的”

驴的选择,狗不懂

以色列:开始你说了算,结束我说了算!

卡扎菲嘲笑戈尔巴乔夫?

谁是最伟大的人

穷到一定程度就没了人格

流动的信息不仅治傻还救命

对人类贡献最大的几个国家

大道荣升

1
查看完整版本: 自由或奴役ldquo哈耶克十大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