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用科技,堵住tony老师的嘴
TUhjnbcbe - 2021/10/21 6:36:00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篇原创

1

我刚毕业那段时间搬过好几次家,横跨杭州三个区。

搬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主要是之前在理发店充的卡废了。

作为一个对浪费嫉恶如仇的男人,我总是想办法把余额用掉。

离开的那天我最后去那个理发店剪了一次头发,染了发,烫了头,做了护理焗了油,又买了三瓶发胶,还想再来个拉直然后再弄一遍,tony老师都说你别折腾头发了,本来就没多少,再折腾就秃了。

你秃了我去割啊不对,我去服务谁啊。

我用尽了全力,但还是没能把卡里的钱用完。

我紧握着发型总监tony老师的手,当年你给我推销会员卡,说我长得像吴彦祖的时候还是一个学徒,一个月时间不见,都混成总监了。

他说多亏你充的太多了我才升职了,听说你卡里的钱到现在还没用完呢?

我说,是的。剩下的钱能退吗,我要搬家了。

他说,不能。小胖你别想太多了,对头发不好,容易早秃。

当初叫我充钱的时候一口一个帅哥,看我以后不来了就变成小胖了。

呵,男人。

2

其实像这种我自己搬家了的情况还算好的,起码这家店还在,还能留个念想。

但是有些不良商家开理发店的逻辑是这样的:

老老实实赚钱太慢了,哪有跑路来钱快?

所以他们开店就是为了跑路,一切行为逻辑,都是在为最终跑路而服务。

某种意义上他们是对的。

成功了财务自由,失败了抓进去,也是财务自由。

所以他们总是搞各种极具诱惑力的促销活动吸引你办卡,把服务态度变得非常好,甚至不在意会不会赔钱,等到看附近居民吸纳得差不多了,就连夜跑路。

你一觉醒来别说理发店了,连根头发都没给你留下。

气得附近的街坊邻居头发都掉了,得,护理都白做了。

前年我甚至看到过只要你充一千,会员剪头发三块钱元一次的发廊。

那可不是年,是年,三块钱都不一定够付电推子的电费。

但是你以为他们是想赚你那三块钱吗?他们想要的是你充的那一千。

那你说我不办卡,不预存,每次只付一次的钱好了吧?

当然可以。

但是像理发、美甲、美容这样的行业,又有很明显的价格梯度。

单次消费价,团购价,会员价依次递减,会员价里面还给你分出普通会员和高级尊享VIP,前缀越长越牛X。

在他跑路前,你预存的钱花完了,你赢;

在你把钱花光之前,他跑路了,他赢。

搞得我每次进这种店都像在玩拆弹专家,tony老师问我办不办卡,就像是在问我剪*线还是剪红线,选对了没奖,选错了直接原地上天。

这不是剪头发,这是心理战,需要动用博弈论、微表情和经济学原理。

其实站在商家的角度讲,会员需要预存也是必须的。

对商家来说,你在我这里预存的钱就相当于你未来会多次消费的诚意金。

为了吸引你多次消费,我可以接受打折,这个叫薄利多销。

不然我凭什么给你打折?就凭你长得像吴彦祖吗?

问题的关键是,本来消费者在商家面前是占主动权的,我觉得你这家店好,我就来消费;觉得不好,我就用脚投票,以后不来了。

但如果消费者交了这笔预存,双方的主动权就易手了。

主动权非常重要,你如果不能主动,对方可能会乱动。

反正钱已经在我手里了,而且你不来我还不退给你。

所以消费者必须得来,不用完里面的钱就是血亏,还得祈求商家不能跑路、不能倒闭,不然也是血亏。

预存前,商家不敢给你打折。不然你以后不来了我不是亏了;

预存后,消费者失去了主动权。求你预存的时候你是吴彦祖,你想退钱的时候你就是小胖了。

预存风险问题,本身是一个必然存在、且无法协调的困境。

3

大家都知道,我平时很喜欢研究互联网大厂的产品。

别人玩APP就是玩APP,我玩完APP,还要写文章BB。

最近我在逛饿了么的时候,就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变化。

饿了么结合线上信用体系,竟然可以解决这个博弈困境。

在饿了么首页上,除了送餐,还有一个丽人/医美项目,里面就有美发。而且它们比市面上的同类平台多了一种选择,在团购和会员之外,我还可以开通“次次省”。

简单来说,我用次次省消费会比普通的团购价格更便宜,并且越用越省钱,比如前三次用打8折,第4次开始解锁7.5折。

在芝麻信用分达标的情况下,这个次次省可以0预存开通,没有了预存,商家就没法拿捏我了。

如果过期了或者临时不想要了,还可以随时退。你可能有赚,但我绝对不亏。

而对商家来说,即使我没有用完约定次数,也就是没有达到“多销”的目的,他也不会赔。因为这个时候,我就需要补回和团购价的差价。

这就相当于我用团购价在他那里消费了多次,我不亏,他也不赔,很公平。

在这样的模式下,商家不用甜言蜜语骗我办卡,我也不用忍气吞声讨回卡里的钱。

我们就是很正常的消费者和商家的关系,锁客靠的是优质服务,不是那点预存。

我给你花钱,你给我服务,你别玩套路,我也留得住。

而且用了几次“次次省”以后,我发现自己竟然有点上瘾了。

这哪里是饿了么,这就是一个打怪升级的游戏啊。

越用越便宜,省下来的钱就是对我最直接的奖励,我就会更愿意去继续消费。

前面的行为能够转化为后面的奖励,这种做任务加经验,即时成长的快感,不就是网络游戏吗?

你答对了。

饿了么,才是真正的游戏公司。

4

虽然上面说了这么多优势,但这个产品的思路其实非常简单。

就是在传统的到店消费的基础上,加入一个第三方。把用户和商家的博弈,变成了在第三方上完成的交易。

服务是在现实中完成的,我到你的店里去剪头发;或者在饿了么上面下个单,把家*阿姨请到家里来。

但交易本身,是在云上实现的。

我没有把钱付给商家,我是给了第三方。商家没有给我折扣,他也是给了第三方。

所以这个第三方必须要同时得到用户和商家的信任,至少要做到相对的公平。

现在保证这种信任的,是由支付宝建立起来的线上信用体系。

可想而知,在移动互联网和线上信用体系普及前,“次次省”是不可能实现的。

即使是现在,也必须依托于阿里生态才可能完成。

表面上,它只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多次卡产品,实际上这款产品想要面世,需要的是一个芝麻信用体系,一个支付宝,一个饿了么,以及三者的深度合作。

任何一个新产品的诞生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最优解。

5

除了“次次省”,饿了么还有一个变化。

你们肯定想不到,除了逛淘宝,我还能逛饿了么。

在上面,我看见了更广阔的生活。

最近很多企业喜欢讲本地生活,其实这个概念很简单。

所谓本地,就是指我们住的地方的那一片商圈,这同时也是我们最熟悉的舒适区。

传统生活服务里的绝大部分消费,都发生在这个“本地”的范围之内。

我想剪头发,一般就只会在我家附近的理发店里面挑一家。

即使我家附近的理发店我都不满意,但是我多半不会愿意为了找理发店跑到一个我完全陌生的环境里。

而是会捏着鼻子剪。

即使他们会把我堂堂吴彦祖剪成堂堂范德彪。

这倒不是我懒得走路的问题,关键是,在舒适区之外的商家,我没有见过他们,也不熟悉他们。

所以我更加无法信任他们。

万一有人觊觎我的美色怎么办?

但是在饿了么上面,不管我对这个商家熟不熟悉,我都可以看到他的评分,决定要不要选他。

在想到任何生活服务,比如需要美甲化妆维修的时候,我可以在饿了么上寻找商家。

在我需要帮忙,比如买东西,送东西,取快递的时候,我可以找蓝骑士解决问题。

我想装X发朋友圈了,需要一本纸质书,不需要等快递。

打开饿了么,蓝骑士直接去三公里外的新华书店帮我买。

我的猫饿了,我想要一罐猫粮,不需要等物流。

打开饿了么,蓝骑士直接到社区宠物生活馆帮我买。

甚至马桶堵了,电灯泡坏了,都可以在饿了么上找到上门维修的人。

这个时候,饿了么就不再是外卖平台,不再是一个普通的APP,而是生活本身。

那些远处的商圈,远处的美食,曾经他们离我好几公里,而我懒得多走一米,所以他们遥不可及。

而现在,他们都在这里,藏在饿了么里。

在街市上穿行的蓝骑士,正在把它们“搬”到我眼前。

我住在哪里,并不意味着我就只能生活在哪里。

生活在别处,才是生活幸福的最高奥义。

6

某种意义上,饿了么的转身,是时代的必然。

疫情以后,外卖在社会上的定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果说之前大家还只把外卖当成点餐工具的话,疫情期间,那些帮用户买药、买生活用品和食品的外卖小哥,那些在孤岛状态下陪伴我们的外卖小哥,已经把外卖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在了一起。

而饿了么所做的,就是更进一步,用“送万物,送服务”,去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从外卖平台到生活服务平台,这就是饿了么正在做的事情。

当我可以用饿了么低成本地选择一个商家,并且毫不犹豫地去尝试的时候,我的生活体验会变得更丰富、更精彩。

当我可以用饿了么在几小时内足不出户买到各种商品的时候,我的生活节奏会变得更即时、更随性。

当年快递物流让商品在几天内流通的时候,世界就已经变化了一轮。

而饿了么做到的,是让商品和服务以小时为单位流动和运行。

也许过去生活只局限于周边,盖不住方圆三里。

但是在这个行业里,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商家参与进来,沿着饿了么走出的路径,去拓展我们生活的边界。

迟早有一天,会有越来越多人习惯蓝骑士的即时配送,习惯在外出消费前先开一个次次省,再去到店里使用。

甚至到了下一代人进入互联网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这个世界本应如此。

万物皆可配送,万物皆可到家,万物皆可线上。

就连生活服务,也在这个“万物”之中。

这是真正的所见即所得,掌中即生活。

无论你是否做好了准备,事实就是——

一个全新的世界,已然于斯降临。

-----------------------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科技,堵住tony老师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