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茶,爱书,爱做梦;
爱自然,爱瑜伽,爱天真;
爱美食,爱旅行,爱发呆;
爱美,爱阴晴雨雪,爱自己。
潘潘是我,我是潘潘。
喜读书,于是决心在定期的发文之外增添一个小版块——读后感,不会很长,只用以梳理对所读书目的观感和记录,也当做一个分享,没有读过的朋友可以将之作为一个导读,读过的欢迎讨论碰撞火花想要读这本书,倒不完全是因为对经济学感兴趣,是在《奇葩说》里认识了薛教授,听他对辩手和辩题的点评,角度犀利而独特,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待生活中许许多多的问题。当他把枯燥的经济学原理与生活周遭联系起来的时候,一些定义、概念、推理和理论变得亲和了起来。经济学从另一个维度解答了诸多我们可能曾经很难理解的现实的难题,比如:否认了“学位”的商品性,就会让广大家长对学位的追逐转变为对住房(学区房)的追逐;比如没有一方想要伤害另一方,只是双方为了不同的用途,在争夺相同的稀缺资源;比如在大城市里,重要的不是你是谁,而是你跟谁在一起。人与人之间讲究的,不是你个人的本事有多大,而是你的本事跟别人的本事能不能匹配,你们之间能不能够互相服务;还有,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都至少面临四种最基本的约束,那就是——东西不够、时间有限、互相依赖、需要协调……薛教授讲爱情用的红豆绿豆理论也特别有意思——有人会想要找寻自己的“唯一”相伴一生,而遗憾的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人终其一生都不会见面。按照世界人口70亿来计,想象一下在一口有70亿颗绿豆的大缸里,成为彼此一生中“唯一”的两颗红豆,他们在大缸里被搅来搅去,相遇的几率有多大?可以说,短暂的一生里,他们不会碰上。所以,我们海誓山盟许下终身承诺的那个人,只是我们身边看上去觉得“差不多”可以一起生活的人。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上真有什么人是一生中的唯一,那是你对这个世界偶然性的一个误解,请抽身出来!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桂冠,是理性看问题的学问,但理论毕竟是理论,该怎么用还是值得商榷,比如今晚儿子睡前我忽然想起了一个点,就苦口婆心跟他碎碎念:“今天稍微吃点儿苦,多花一点儿时间来学习,将来的日子更好过。这是一种平衡消费的观点。因为,我们每一个人追求的,不是今天消费的最大化,也不是明天消费的最大化,是终身每一个时间点的收入之和最大化。节制饮食、运动健身,人们追求的是未来收入的最大化,而不是一瞬间享受的最大化。所以,你现在多努力一点,少浪费时间一点,将来就多幸福一点……”然~他似乎一个字儿也没听进去,因为我才念完,他就跟我说“白白”,然后说“出去帮我把门带上。”吃了一记闭门羹,默默回忆了一下我刚才念的一通经,感觉自己真是瞎白活。话说回来,这是本讲理论的书,但却胜在贴近了生活,虽然也有些“生搬硬套”,一些范例读的时候,能感觉到基于理论框架所固有的刻板和冷漠,有时因为缺少了“人”味儿,好像逻辑经不起推敲,当然,薛教授在后记里写明了,“地道的经济学思维”第一条就是:可证伪的才是地道的。事实上,从经济学诞生以来,一直是在批判中成长,很多内容都是可错的,可验证的,也一直被讨论着,但也正因为着争论而有意思起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