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笃行,经世济民:《经济学原理》课程思*建设案例
商学院胡国珠吉敏姜彩楼
一、课程基本情况
(一)课程内容
《经济学原理》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总学时为64,包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微观部分通过对供求理论、效用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厂商理论、生产要素理论以及一般市场均衡理论的介绍和分析,有助于学生从微观层面深入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本质;宏观部分则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不仅涉及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和短期波动问题,如失业和通货膨胀,还涉及到长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如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等,有助于学生透过宏观经济现象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作为一门经济基础理论课程,《经济学原理》将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
《经济学原理》课程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熟悉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培养学生发现经济问题、分析经济问题及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将西方经济理论中国化,进而形成对中国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参考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要求制定的《经济学原理》课程目标涵盖知识、能力和素养等。
(三)授课对象
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
(四)主要参考教材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马工程教材),西方经济学课程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年
二、课程思*教学设计思路
(一)总体思路
《经济学原理》课程肩负培养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区域及国家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使命。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消除经济学原理“非道德性”学科特征的冲击,以及以西方思想为主导的课程内容对学生思想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挖掘经济学科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提炼“经济学原理”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思*教育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将经济学理论内容讲深、讲透的同时,融入经济案例、时事新闻、社会热点现象和改革开放各行各业经济成就等思*素材,打破思*学科和经济学科之间的藩篱。使用案例讨论法、师生互动法、任务驱动法和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师生身份互换,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点到为止的启发引领,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经济学的现实应用性和理想信念指引性价值。
(二)课程思*特色
在《经济学原理》课程思*设计过程中,精炼符合“三新”标准的思*题材和内容,教学效果实现师生情感上的“三共”。
“三新”即新素材、新理念、新视角。新素材——注重素材的时效性,选取经济热点、时事新闻、社会新动态做为思*素材,通过介绍改革开放,特别是*的十八大以来取得巨大的成就,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文化自信;新理念——用新思维选取和诠释思*素材,敢于向“经典”挑战发问,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以致用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新视角——从学生视角选取素材,让学生乐于接受思*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共”即共鸣、共情、共振。要使课堂成为思*教育的有效载体,教学方法必须注重提升课堂的有效性,例如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情景教学,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和话题(如:什么是幸福、欲望、精致
的利己主义者、社交能力、心理弹性和就业等)切入,进行互动讨论探究,师生情感上实现共鸣、共情、共振。通过师生情感共鸣、共情、共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渗透到学生心中,从而发挥课程思*对学生精神塑造、价值观培养的职责。
(三)课程思*元素挖掘
《经济学原理》每一个教学内容都蕴含了丰富的思*元素,下面从五个模块进行介绍。
1.价格理论中的思想*治教育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在掌握需求和供给理论的含义和影响因素基础上,理解均衡价格理论的形成和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掌握弹性的含义和限制价格内容。弹性是刻画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敏感程度,是经济学中的难点问题。通过案例探究,引入学生对于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心理弹性的分析,帮助学生调整心理,正确理解环境的变化,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和社交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条件,对心理弹性的分析对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终生幸福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在限制价格内容中融合国家惠农*策和扶贫攻坚*策,强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学生国家自豪感和荣誉感。
2.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思想*治教育
通过了解效用理论,掌握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以及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熟悉消费者剩余的含义,注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应用,推证消费者在收入约束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引导学生理性消费决策,结合大学生消费怪象(校园贷、啃老族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倡导学生理性消费,建立健康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提升个人的精神价值追求。
3.生产论中的思想*治教育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细胞,也是社会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者,假定企业都是具有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他们生产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结合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寻找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和企业最大化利润点。与此同时,要指出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主体,不能因为逐利而迷失“初心”,生产低劣产品侵害消费者利益,引领学生会做人、会做事,做一个“守初心,担使命”的社会“经济人”。
4.宏观经济*策中的思想*治教育
市场经济国家都经历过繁荣与萧条交替发展,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无法克服经济危机、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难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府需要主动作为,运用财*、货币*策调节经济运行,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实现国家稳定发展。教学中引入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府宏观调控的目的以及取得的成效,并引导学生坚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鼓励学生奋发图强、砥砺前行,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5.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中的思想*治教育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经济中的两大顽症,会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是各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