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微观经济学的绝佳考题,我们不妨当热点做些了解,经济学分析给我们提供一个*策之外的视角,某种程度上更接近事物本质,经济学再次展示其洞悉世界本质的能力。本文借助获得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携程网联合创始人梁章建先生的观点解析,来给经济学的考研er们拓展一下答题思路。
『
随着最近教育新*的推出,过去几年蓬勃发展的课外培训行业受到重创,多家上市公司瞬间蒸发了几千亿市值。与此同时,国家最近还推出了鼓励三胎的新*,把提高生育率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要教育减负。
不难看出,这两项*策之间其实密切相关。因为在众多养育压力之中,最费心费钱的莫过于择校以及基于此目的进行的课外培训。所以,教育减负的确是解决生育问题的关键。但是,目前所出台的教育新*只是打击供给,可只要还有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的存在,为通过应试而参加培训就是一种刚需。如果刚需得不到解决,只是对于供给进行严格控制,会让供求关系出现扭曲,最终效果可能不会很理想。
这种单纯依靠控制供给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其他行业也不太成功。比如在房地产行业,严控大城市规模,靠行*命令来限价和限购,这些意在打压房地产的*策,显然并不能解决人们对于大城市房子的刚需。拥有诸多优势的大城市,始终是大多数人向往居住的城市。一味地控制供应端,非但不能解决刚需,反而导致买房变得更难、更贵。
同样的道理,如果只是强行消灭了课外培训的供给,但是刚需仍然存在,那么比较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随着有组织的大课被禁,导致一对一私教的需求变得更大,于是私教的价格反而上涨,导致很多家庭的教育负担反而变重了。
更何况,如果没有平台在供给和需求之间实现高效对接,家长寻找私教老师的费力度会上升,恐怕也只会变得更焦虑。更进一步来看,哪怕大部分一对一的私教都被禁止,那么最终的结果,无非只有很有钱和很有关系的人才能获得子女的“补课权”,这种状况在现有的考试择校制度下只会显得更加不公平。正因为如此,尽管韩国在历史上曾经也立法打击课外培训,但却效果不佳。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改革方向呢?我认为,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需求问题。补课的确是一种内卷的畸形的需求,看似让每个人看到希望,实则对整体有害。
但问题的根源并非补课,而是应试和择校制度。现在的考试,主要就是被下一阶段的名校和重点学校用来掐尖选人,然后整个社会就自然形成一种习惯——只认学校的牌子。在这种普遍认知下,所有人都为子女能上名校而倾尽全力。所以解决教育减负的关键,其实是教育资源的均等化,从根本上化解择校给全社会带来的焦虑,进而消除应试培训的根基。
教育资源的均等化,核心就是不让学校掐尖。教育经费的投入,由学生多少而非学校名气来决定,并且要求优质老师在不同学校轮岗,简单一点来说,就是以后不再有所谓重点学校了。
』
文章的核心内容读完,首先请各位考生将上述内容做一个归纳,提炼出论述题可以使用的素材。
木木学姐认为至少有两个方面的要点:
(1)利用经济学机制推演*策可能产生的效果;
(2)基于推演讨论*策出台的原因以及基于经济学原理更优的举措。
(3)我们还可以做更深一点的探讨:难道*策制定者都不学经济学吗?当然不是。问题的根源可能在于:经济学原理上最优的*策往往在现实中面临重重困难,难以实行。举两个例子:教育资源均等化在现实中可能吗?为什么教育部今年严令不许炒作高考状元?总结出(1)(2)已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考试题答案,(3)则是更深层次的话题,各位有志于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同学未来可以写论文研究,这也是西方经济学主张在我国*策环境下面临的窘境。
双减*策刚出台的时候我们把它当做一项产业*策,但是很快发现不对:因为显示面板、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策我们国家都算成功,而双减*策却让我们立即感觉前景悲观。其实这项*策更像是一项分配*策,经济学世界里,创造财富远比分配财富容易。改革确实考验国家智慧,我们相信双减只是一个起点,而改革永远从最容易的地方开始。
扫码领取金融考研知识框架图(重难点归纳)
本知识框架是对金融专硕/金融学考研重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内容包含:1、货币金融学(十七个模块)
2、宏观经济学(八个模块)
3、国际金融(六个模块)
4、公司理财(七个模块)
如果有同学想了解目标院校及其相似院校的备考难度、复习方法等,可下图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