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9月上旬,英国正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战争期间,英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府立刻建立了战时内阁和经济管制机构。目的是加强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和控制。垄断资本家不仅操纵战时内阁,而且控制了经济管制机构。在战时内阁中,垄断资本家分别担任了财*、生产、供应、粮食等部门的大臣。此外,有多个垄断组织的董事长或总裁在经济管制机构中担任要职,控制国家的管制机构。
战争年代,英国*府为了扩*备战,发展*工生产,每年同垄断组织签订价值5亿英镑的*事订货。垄断组织乘机扩大投资,建立*工企业,扩大垄断公司,加强垄断组织,攫取垄断利润。
.战时工业生产的发展战争期间,因英国实行战时经济,制止了97~98年经济危机的发展,并促进了工业生产,特别是*事工业生产的发展。
战时英国工业生产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业生产增长。战时英国重工业和*事工业生产获得了较大的增长。例如,9年英国工业生产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它超过了99年的5%左右。工业生产增长主要是通过发展*工生产和重工业,减少消费品生产来实现的。但从95年春起,工业生产又下降了。
第二、民用工业生产锐减。在战争期间,英国大幅度缩减消费品生产。例如95年的毛织品产量从97年的90百万米下降为77百万米;食糖产量从59万吨缩减为万吨。其它棉纱、棉布、靴鞋等消费品生产都大量锐减。结果导致了消费品匮乏,物价暴涨,外贸出口额暴跌。
第三、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战时经济年代,英国*府为了保证战争所需*火和垄断组织的高额利润,对工人实行*事管制,强制工人进行超时生产,从而使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了5%以上。由于战时实行主要食品配给制,加之*事苦役,工人生活非常艰苦。
.战时农业生产概况英国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和园艺业。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不稳定,且有下降趋势。在二次大战期间,农业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困难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德国法西斯封锁了英国商路,利用潜艇袭击英国商船,造成了粮食进口减少50%以上,使英国爆发粮食危机,食品供应困难。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英国采取了下列对策:
一是建立农业生产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农业的干预、监督和管理。
二是鼓励垦荒,扩大耕地面积。英国*府对开垦荒地的农户发给一定数量的奖金,从而扩大了耕地面积,95年耕地面积由98年的5万公顷扩大至7万公顷。
三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战时,英国动员妇女参加农业生产,使农业劳力增长了8%。同时,供应农村大量农业机械设备。使农业拥有0多万台拖拉机,95年,农业机械数量较99年提高了倍多。
四是实行食品配给制。战时,英国粮食供不应求。90年月,开始对主要食品实行定量配给制,降低消费水平。同时,对服装等消费品实行定量配售,使肉类供应减少0%,油类减少70%,砂糖减少0%,衣服减少50%。
.英国经济力量的削弱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经济实力。其主要表现:
一是全国人口减少了万人;
二是战争使全国财富损失5%;
三是生产下降,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所占比重下降,大大落后于美国。战争中,英国出口贸易额下降了70%,它在资本主义世界对外贸易额中的比重从97年的6%下降至95年的%,美国却从%提高至%。
四是英国殖民地体系开始瓦解,其表现为英国占领的殖民地面积及人口减少,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解放斗争的发展。这些都使英国经济日益衰落,英国殖民地体系日趋瓦解。
因此,英国从"日不落帝国"走向"日薄西山"是大势所趋。
5.英国的经济思想世界现代后期,英国流行凯恩斯学派和福利经济学派。每一个学派都有自己的特点。
()凯恩斯经济学派9世纪末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这时帝国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化。99~9年,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爆发了特大的经济危机。这意味着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失去作用,资本主义自行调节经济活动和永存论的神话破灭了。在新的社会经济*治情况下,英国等资本主义迫切需要一套适应新形势的经济理论,适应垄断资本需要的理论。于是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应运而生,并登上了世界经济理论的历史舞台。
①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是凯恩斯稳定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策、纲领的具体反映。他的主要经济思想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它是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经济、*治需要,在资本主义危机时期出现的。96年,凯恩斯在资本主义危机时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提出了稳定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和*策,被称为凯恩斯主义。其主要观点是:生产与就业量决定于有效需求,有效需求决定于消费倾向和投资量,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于投资收益、货币量及货币流动偏好。因此,凯恩斯主义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自0年代后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信奉和实行凯恩斯主义,它在缓和资本主义矛盾,推动经济增长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也导致了通货膨胀和其他社会经济矛盾。
②凯恩斯经济思想的代表人物约翰.梅纳德.凯恩斯(88~96)是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90年学习于剑桥大学。年在剑桥大学任教,并任《经济学杂志》主编。他不仅从事教学、研究,还担任英国*府的要职。9年任英国印度通货及财*委员会秘书。99年任巴黎和会英国财*部首席代表。90年任英国内阁财*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9年先后任英格兰银行董事等职。9年,英国皇室授予他"勋爵"的爵位。其主要著作有《印度的通货和财*》(9年)、《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99年)、《货币*策论》(9年)、《货币论》(90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96年),等。《通论》提出的"有效需求、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等理论,适应了当时垄断资产阶级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
③凯恩斯主义学说的发展和变化凯恩斯主义一度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也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策。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各种经济思想的出现,促进了凯恩斯学说的发展和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分裂为两大流派:一派是美国凯恩斯学派,又称新古典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保罗.萨缪尔森、詹姆士.托宾、罗伯特.索洛等人。另一派是英国凯恩斯学派,又称新剑桥学派,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庇罗.斯拉法、尼科拉.卡尔多等人。从此,凯恩斯学说日趋衰落。
()福利经济学。①福利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福利经济学是世界现代后期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流派,这是一种以研究"社会经济福利"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庸俗的经济学理论。它大约于0世纪0年代在英美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出现。霍布森和庇古是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0世纪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对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进行修改、补充和发展,从而出现了新福利经济学,它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等人。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这种理论指导下,采取了不少社会福利措施,如英国制定了社会保险方案等,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盛行英、美等国,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同时,出现了"福利国家"论。
②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福利经济学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一个流派,它没有完整的思想体系,但有自己的基本理论观点。因福利经济学派存在以庇古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和以帕累托为代表的新福利经济学,因此,他们的观点也有同异之处。
旧福利经济学,就是指以庇古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它的主要理论观点:一是将福利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福利是指社会福利,包括财富占有和欲望的满足等。狭义福利是指经济福利,这是指可用货币计量的那部分社会福利。二是把福利经济学建立在效用基数论的基础上。认为"效用就意味着满足".三是主张经济福利和国民收入同等化,即国民收入量大,经济福利也大。四是从收入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出发,主张国民收入平均分配。五是主张适度地配置生产资源,减少生产资源消耗,扩大国民收入值。为此,要求国家干预经济。
新福利经济学,就是指以帕累托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它的主要理论观点:一是排斥收入均等化理论,由卡尔多提出"假想的补偿原理".即主张在变革后出现受益人和受损人时,由*府对受益人征收特别税,对受损人发给补偿金,若补偿有余额,则表示社会福利增长。二是以效用序数论代替效用基数论。三是补充发展了"帕累托最优条件",也就是主张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为提高社会福利地位在生产、交换、分配等所需具备的最优条件。四是编制所谓"社会福利函数",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佳配置。
③福利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福利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布森、庇古、帕累托、希克思、卡尔多、柏格森.萨缪尔森等人。这些人的福利经济学观点各有特色。
约.阿.霍布森(-90)是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英国的经济学家,他出生于英格兰德尔比郡的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牛津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霍布森是资产阶级社会改良主义者,并从改良主义立场出发,提出以"社会福利"作为经济学的研究中心,提倡生产力的配置应使劳动痛苦减少到最小量,而消费品分配要使社会效用达到最大量。并且要求国家干预经济,以保障"最大的社会福利"。他的主要著作有《产业合理化和失业问题》(9年)等。但他的理论未形成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阿瑟.塞西尔.庇古(~)是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旧福利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英国的著名经济学家。90年,他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一书,这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产生。此外,庇古还有其他著作,其中包括:《产业变动论》(96年)、《财*学研究》(98年)。这三部代表作构成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维尔弗里多.帕累托(88-9)是新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意大利经济学家,洛桑学派的代表人物,曾任洛桑大学教授。其代表作有:《*治经济学讲义》、《*治经济学教程》、《社会学通论》等。
在福利经济学派中,除上述人物以外,还有美国的柏格森.萨缪尔森,汉森和加尔布雷思等人。
麟剑喜欢就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