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财务自由篇2勤劳而不富有的怪圈
TUhjnbcbe - 2022/2/11 12:15:00
白癜风应该吃什么 http://m.39.net/disease/a_6320968.html

上一期分享了财富增长的加法模式和乘法模式。在乘法模式,也就是资产模式下,我们继续来聊下应有的资产配置。

开始这个话题前我先说下自己过去的一段经历。我大学毕业后为尽快赚钱所以去了日本工作,当时是在东京三菱银行做和日本央行间的结算系统的开发。工作之余也找了几个东京大学和庆应大学的爱好中文的日本人周末一起在东京上野吃饭学习,中日完全不同的经济文化现象一直是我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就以当时我们讨论的一个话题来作为本文的开头吧,你觉得东京和上海的白领,谁更富裕?

一)上海和东京的白领,谁更富裕

先说结论:上海的白领,和世界主要的几个发达国家比,是最富裕的。

很多人肯定认为这个跟直觉不符,因为现在上海的GDP肯定是赶不上东京纽约的。但这个其实涉及到富裕或者说财富的本质了。

所谓富裕程度,并不是单纯的比每月收入多少,而是要看实际购买力。它体现在两个方面:

1购买可贸易品,例如手机电脑等。

2购买人力服务等不可贸易品,例如雇佣保姆,坐出租车,理发,上培训班等。

对于可贸易品,没什么可说的,就是看绝对收入。年入5万美元就是比年入3万美元的购买力强。但对于不可贸易品,就不能看绝对收入了,其本质是个劳动互换和劳动比率的问题。就是用我的劳动去换你的劳动。怎么换的问题。

比如中国一个一线城市进互联网公司的应届生,假定年薪是25万,每月报酬是2万;而上海的住家保姆,每月的报酬是六七千元。那么劳动比率就是1:3。也就是一个互联网应届生一个月的劳动,可以换住家保姆3个月的劳动。如果应届生工作了几年有工作经验了工资翻倍到50万,那么和住家保姆的劳动比率就变成了1:6。

这样的劳动比率在日本绝无可能做到。

很多人说起在美国日本,人工很贵,其实就是用自己的劳动去换服务提供者的劳动,只能按照1:1或1:2换,达不到中国这种1:5甚至1:6的程度。在日本,一个住家阿姨的收入,和30岁以下的白领的薪资水平,是差不多的。只能按照1:1换。下图是东京都几个行*区的保姆价格。

也就是说,所有人力成本的服务,比如保姆,护工,培训班老师,理发师,出租车,月子会所等;上海白领拥有着相对于东京白领好几倍的购买力。由于电脑手机化妆品这些可贸易品上,并花不了多少钱。所以是否富裕的关键,还是在于那些人力服务。所以基本可以得出结论,上海白领实际比东京白领富裕的多。

这个问题我和日本朋友讨论时,得出了这个一致结论。当时中国的人均GDP还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但上海的白领生活,却要比东京富裕很多。生孩子后如果父母帮不了忙,大多数人是会请住家阿姨的,晚上加班的出租打车是可以公司报销的,水果是可以随便买着吃的。日本呢,生孩子后请不起住家阿姨所以只能老婆全职带孩子的,晚上加班公司几乎不可能报销打车费的。至于水果,那更是要精打细算才能购买的。

我还记得当时我们在日本时,在电商网站上买了电子产品,是要自己坐地铁去店里取的,因为舍不得付那个快递费。

二)共同富裕的影响

由于劳动比率的关系,虽然上海白领购买力更强大,但由于一个人的支出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所以上海白领的富裕,其实是建立在底层劳动者贫困的基础上的。日本的西瓜虽然贵,但反过来说,日本的种瓜农民却要比中国的瓜农富裕很多。

上海的白领比东京富裕的同时,反过来东京的体力劳动者要远比上海的富裕。

最近到处在谈共同富裕,很多人说起三次分配,但我觉得,底层劳动者的现状不更应该获得改变吗?凭啥我一个保姆或理发师,就要花5个月的劳动才能换你1个月的劳动呢?这公平吗?虽然是市场形成的价格,但既然要构建纺锤型的社会,那么人数占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就更应该被重视起来。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一二线城市的中产或者说白领,现在可能已经达到富裕的巅峰。未来随着共同富裕的推进和底层劳动人民工资的上涨。中产的生活水准应该是拐点向下的。经济发展只能解决工业制成品的价格问题,却无法解决人力服务的价格问题,毕竟在人力服务领域,服务提供者收入的提高,就意味着服务消费者支出的提高。

三)财富的本质

前面说了这么多,我的目的当然并不是为了讲劳动人民或是共同富裕的。而是为了引出我们资产配置的一个关键前置条件——财富的标尺。

财富,是用来购买他人的劳动的。无论你买的是工业成品,还是人力服务,又或是大米蔬菜。最后一定都能拆解为人的劳动。

所以财富的本质,就是要看它能换到多少劳动量,而不是表面上的货币价格。

比如我现在贡献了1人月的劳动,获得了1人月的财富,假设我和养猪场员工的工资比是2:1,那么我1人月的财富理应可以换取养猪场员工2人月劳动所产出的猪肉。

所以我们理财的目标,是经过一系列手段,确保存量财富在未来所能换到的劳动量相对于今天不减少。能够有所增加当然就更好。

很多人会把抗通胀作为财富不贬值的目标。但我认为仅仅是抗通胀其实是不够的。通胀只是物价指数,抗通胀和能够换取的劳动量,其含义是有区别的。

举例来说,假设现在猪肉每斤10元,那么我有1万元,就可以购买斤猪肉。经过5年后,养猪和饲料技术进步了。社会整体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这时由于市场竞争猪肉价格理应下跌一半,但由于货币量这5年里也翻倍了,所以货币翻倍和生产率提高一倍的效应互相抵消。于是猪肉依然维持每斤10元。那么抗通胀的要求是,5年后,你的1万元财富经过理财增值,依然能买得起斤猪头。而所谓换取劳动量不贬值,则要求你的1万元在5年后可以买得起斤猪肉。只有换到斤猪肉,你的财富所能换到的劳动量才没有贬值。

谈及财务自由,很多人会问,到底需要多少钱,才能算财务自由。依我看,如果是以货币方式存储的财富,无论多少钱都不能算财务自由。因为几十年后的劳动,是由现在还在上幼儿园的儿童在未来提供的,而他们的劳动价格,是未知的,所以就不知道你的钱在几十年后到底够不够用。

四)勤劳而不富有的怪圈

我们现在来讨论下本文标题的内容,勤劳而不富有的怪圈。

假设你是一个25岁刚毕业的程序员,你一年向公司付出了12人月的劳动,于是获得了12人月的劳动报酬。

这12个人月中的3人月,作为个人所得税你需要上缴。剩下9个人月的财富,你打算用3个人月的财富去换取生活必需品,并把剩下的6个人月的财富存储起来留给以后使用。可是,在当前的货币制度下,你的财富实际上很难存储下来。因为新增的货币量会不断的稀释你的存量。所以你实际上经过了两道税收,第一道是名义上的所得税,第二道是货币稀释的隐形税收。由于货币的隐形税收是年年会征收,所以货币存储的财富必将年年打折。勤劳而不富有的怪圈因此也就能解释了。货币稀释的隐形税收这个其实在哈佛大学教材《经济学原理》中也有介绍。这本书我在第二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财务自由篇2勤劳而不富有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