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经有过三次申请经济学博士的经历,两次失败一次成功,最后虽然也拿到全奖offer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放弃了出国。现在很多学生也在准备申请出国,有些来咨询我读博的。自己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希望可以让潜在的申请者少走些弯路。注意以下建议只针对于经济学博士项目,不适用于金融硕士等专硕项目。
推荐人的名气越大越好
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推荐人是主流学术圈的知名经济学者,被推荐者的录取概率确实会大大增加。但是一般很难和这些大佬深入接触,也就是说他们并不足够地了解你,这样推荐信的内容很可能只是轻描淡写几句,诸如“我认识他,他选了我的一门课,得了85分”之类的,这样的信并没有任何的信息含量,反倒不如找那些足够了解你的老师,这些老师可能名气没那么大,但是可以给你强推,推荐信的内容也会写得更加具体丰富。
2.推荐信越多越好
一般要求3封推荐信,不建议提交更多的推荐信。原因在于:第一,拿高质量的推荐信是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的。一般来说去北美或者香港等地做1年助研或者去北美交换一学期,选修某位教授的一门课且成绩不错,才可能拿到一封比较好的学术推荐信;第二,招生委员会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你的材料。很多热门学校每年都会收到几百甚至上千份申请材料,招生委员会看每份申请材料的时间可能就是几分钟而已,平庸的推荐信太多并不是什么加分项。
3.PersonalStatement应该提及自己的社团经历和兴趣爱好
经济学博士申请看重的是研究潜力和研究经历,应该重点突出自己的科研经历,这些社团等非学术性的经历放上去不仅不会加分,反而可能起到负面效果。
4.PersonalStatement应该强调自己的高分课程
这是很多申请者乃至非专业性的留学中介修改文书时经常犯的错误。PersonalStatement里面应该要重点描述的是你其他材料里面看不到的东西,你的成绩已经反映在成绩单里面了,没有必要在PersonalStatement再次提及。PersonalStatement应该要阐述的是你为什么和对方的项目是匹配(Match)的,包括两个方面,即你未来的研究计划和职业规划是什么,而对方的项目为什么可以为你实现这些目标提供资源和平台,这也就回答了你为什么和对方的项目是匹配的。
5.GPA刷得越高越好
对绝大多数项目而言,GPA越高越好。但是经济学博士项目更关心“核心GPA”,也就是那些数学课和专业课的GPA会被单独拿出来评价。例如,微积分、实分析、随机分析等分析类的课程以及宏微观等经济学基础课,如果总评GPA很高,但是高分课程都是来自一些公选课或者水课等非主干课程,硬核课程少得可怜,这样刷GPA的方式并不鼓励。
6.推荐信相对于GPA,GRE成绩而言没有那么重要
对于经济学博士而言,推荐信是第一重要的。一封来自北美知名经济系任教的教授的“牛推+强推”基本是top10项目的敲门砖。原因其实很简单,经济学博士申请是高度信息不对称的过程,基本只看你提交的材料,大多数没有面试(少数项目有)。但是很多材料可能并不能客观反映申请者的真实水平。例如,GT成绩高可能是刷了很多次,GPA如果很高也可能是任课老师放水。但是来一封国外经济学教授的推荐信则相对客观,因为国外的经济学大佬很在乎自己的名誉(reputation),一般不会在推荐信里面随便夸奖或者强烈推荐某个学生。如果拿到了这些大佬的认可,等于是有了他们的名誉作为背书,这会给招生委员会释放极强的信号。
7.学术论文发表越多越好
和国内申请考核不同的是,绝大多数北美经济学博士项目并不要求申请者有发表记录。如果你有国内权威期刊发表,对于申请国外的项目几乎没有帮助;如果你有国际B刊的发表,对于申请国外的项目帮助十分有限。因为招生委员可能会觉得你的研究档次太低,目标只是B刊而不是A刊,所以他们可能更愿意招收那些没有发表,但是参加过高质量学术会议的申请者,因为他们没有B刊的发表也可能是一心只想发A;如果你已经有国际A刊的发表,那你可能并不需要再申请出国读博了。注意国际化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8.雅思成绩不可以申请北美项目
绝大多数北美高校认可雅思成绩。少数经济学项目(哈佛,斯坦福、加州理工、华盛顿大学、卡耐基梅隆等)不接受雅思成绩,这些学校的经济学项目只能用托福申请,但是不代表这些学校的其他项目不接受雅思成绩。少数项目,例如MIT的经济学项目甚至更加偏好雅思成绩。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