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关于爱一个人,你还要学点什么
TUhjnbcbe - 2022/4/9 21:47:00

6月14日,傅踢踢和“吴晓波频道”合作,在上海亚朵酒店进行了一场“恋爱中的经济学”主题分享会。

感谢现场听众的热情,也感谢后台小伙伴们踊跃报名。因为场地限制,无法邀请所有报名的同学,再次致以歉意。

希望之后的其他活动,能等到你们的大驾光临。让我握着你的手,如释重负地说一句: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请给我这个机会哟。

有小伙伴关心当天现场分享了什么,文字实录如下,尽可能还原现场情形,聊备一笑。有删节。

非常欢迎大家来。正式开始演讲之前,我首先要声明,重要的事说三遍:我不是来出柜的!我不是来出柜的!我不是来出柜的!

这么说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此时此刻,领导正坐在下面,监督着我的一举一动。第二是,出柜也有门槛,就是颜值。就像前两天网上说的,明明可以靠脸,我却要靠才华。这就是我和明明的差距。

我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写情感专栏。作为一个专业生蛋的,除了蛋,我也很关心其他母鸡的状况。比如抚慰心灵派代表人物连岳老师,比如插科打诨派代表人物沈宏非老师,比如*舌女神经派代表人物庄雅婷老师,比如妇女用品派代表人物陆琪老师。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情感短问答。提问者说,“未来的婆婆要过生日了,我应该送什么礼物给她?”

回答者是一位写了很多年情感专栏的作者。她的回答是:“就送那些哪怕将来闹僵了,你也不会心疼的礼物。”

关于这个答案,其实一开始我是拒绝的。我觉得写情感专栏,最要紧的一点是与人为善。古人讲修辞立其诚。情感专栏虽然算不得多大的文章,毕竟是陌生人信任你,来听你的意见,诚意和善良应该是基础。

在态度判断之后,我开始思考,为什么这样的需求会成为问题?为什么这样的答案会得到赞同?

可能因为大家从电视上报纸上网络上,获得的各种信息和暗示,都是婆媳矛盾在所难免。生活中的实际体验,也是婆媳之间容易有分歧。所以很自然地,给婆婆送礼物,送得简单一点甚至随便一点,将来也不心疼。

但大家发现没有,这里边有一个预设的前提,就是婆媳关系是此消彼长的。

现在让我们先把人话搁在一边,开始引入学理化的表述。提这个问题、答这个问题的人,都有一个判断:他们觉得婆媳之间的关系,是一场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是什么意思?参加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的前提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加在一起,永远为零。由此的推断是什么?既然大家的努力相加在一起永远为零,那么理性人的抉择就是,不合作。

然后我们再切换回人话频道。

如果把婆媳关系看作零和博弈,送礼物敷衍,是碍于人情,不是真心想给。收到礼物,大概也是强作欢颜,不会多珍惜。把婆媳关系变作零和博弈,就没有合作的可能了。接下去的日子,眼看着就是给老公、儿子添堵。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不懂一点经济学,不仅容易让自己不开心,给家人添乱,还有悖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原则。

生活中,其实经济学无处不在。具体到恋爱里,很多行为,背后都有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解释。

我再给大家举个栗子。之前一段时间,一个生活论坛上有一段讲述:主角是孩子的妈妈,有一天老板开恩,提早放假了,就想回家陪娃。回到家里,看到孩子的奶奶抱着娃娃,正在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一开始她还觉得,正正经经讲个有爱的故事,从小锻炼小朋友的温柔之心。可是听着听着,就发觉不对了。原来孩子的奶奶自己改编了,没有讲小蝌蚪讲妈妈,而是讲小蝌蚪找奶奶。

看到这个帖子的时候我就笑到停不下来。第一当然是因为,小蝌蚪找奶奶这件事情是很违和的,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但是呢,它又符合人情的规律。第二是因为我在想,虽然婆媳关系未必是零和博弈,但是要实现所谓的帕累托最优,兼顾效率和公平,恐怕也很困难。

什么叫帕累托最优?其实就是一种分配资源的理想状态。特定的一群人,有固定的资源要分配,如果有一种状态,在没有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了,这就是帕累托效率。而帕累托效率不断改进,使得受损更少,获益更多,最终的理想状态,就是兼具公平与效率的帕累托最优。

为什么我要说帕累托最优呢?它其实代表着一种理想状态,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总还是希望要把各种感情处理到最好的情况。而这种状态,要靠经验,靠耐心,靠善意,当然,也要靠学一点经济学。

大家可能要说,你讲恋爱中的经济学,怎么老扯婆媳关系这种高级阶段才会有的困扰。能不能就讲讲恋爱,讲讲青年男女,当然也包括男男、女女之间的感情,藏着哪些经济学原理?

我们还是到生活中去寻找最鲜活的经济学素材。人民广场大家肯定去到不要再去,但去过人民公园的同学麻烦举个手?

不要害羞嘛,相亲也是一种社交,相到世界充满爱。但人民公园的相亲角还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观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那么多的人,被一些标准划分成三六九等,然后放在一张或几张A4纸上,挂起来,放在一起比较。

常用的标准是什么呢?比如有房、没房。有车、没车。硕士、本科、大专。1米8、1米7、1米6。

讲这个没有任何歧视或者批评的意思,但相亲角那种纸片翻飞,就像宋丹丹在小品里讲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经济学里提到自由市场,相亲角就是婚恋信息的自由市场。当然因为你我皆烦人,剩在人世间,难免大家都有点意见,这就成了对婚恋有意见的自由市场。

这是开玩笑。相亲角里有一点很有意思,很少有青年男女自己去的,都是父母代劳。这造成了什么局面?把相亲角里的父母硬生生逼成了产品经理,做得好的、好热闹的、热心的,手上有好多单身男女的资源。这叫什么呢?职业经理人。

因为我是写情感专栏的嘛,不能老是纸上谈兵。所以为了考察相亲角到底是什么,很多次我都去实地参观了。美其名曰田野调查。

前面也讲了,相亲角其实是父母辈这些产品经理的战场,如果在这么多人中间,看到突然有产品混进来了,他们想的肯定是检验产品的成色,看能不能进行彻底的私有化对不对?所以我为数不多的进相亲角的经历,都是被老阿姨拉住攀谈:小阿弟几岁啦?什么学校毕业的啊?现在做什么工作啊?收入怎么样?家里房子有伐?结婚陪嫁是不是要车子啊?

像这样一来二去,只好落荒而逃了。

严肃一点说,人在相亲角里面,其实是没有面目和特征的。在这里,人被异化成产品,切割成一个又一个物质属性,这其实也是经济学上讨论的范畴。只不过,这种市场未必是我们愿意看到、愿意接受的。再进一步细想,为什么我们会对物质化的属性如此热衷,可能潜意识里,我们还是经济的动物,但又只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爱一个人,你还要学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