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位置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NotreDamedeParis)坐落于巴黎第4区的城岛(?ledelaCité)的东南角(图1)。城岛又音译为西堤岛,是塞纳河(LaSeine)上的两座岛屿之一(另一座是圣路易斯岛,?leSaint-Louis),城岛附近的重要建筑物还包括巴黎市*厅(HoteldeVille)等。
图1巴黎圣母院在城岛的位置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坐东南朝西北,西北立面为正立面(图2),门前是圣母广场(ParvisNotreDame),圣母院及圣母广场南侧即为塞纳河(图3)。据历史考证,城岛是巴黎乃至法国最早的发祥地。圣母广场东南侧、圣母院大教堂西门外的“法兰西原点(PointzérodesroutesdeFrance)”是法国全国公路里程起点,是名副其实的法国地理中心(图4)。
图2巴黎圣母院正立面
图3城岛在巴黎的位置
图4法兰西原点
顺带说一句,巴黎以塞纳河为界,分为右岸与左岸(即北岸与南岸,因塞纳河流向为东向西)。右岸有香榭丽舍大道、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等,象征宏伟、奢华的物质世界;左岸有罗丹博物馆、克吕尼馆、MK2艺术院线,以及各种书店、出版社、小剧场、美术馆等,象征浪漫、文艺的小资情调。城岛上的巴黎圣母院则遗世而独立,既不属于右岸,也不属于左岸。不过,巴黎圣母院常常成为塞纳河左岸的最佳背景板(图5)。
图5从塞纳河左岸观赏巴黎圣母院
2.历史
城岛是巴黎的城市核心兼宗教中心,考古表明,巴黎圣母院原址早在前基督教时期就有宗教建筑,后原址上多次重建教堂。直到12世纪,原有的罗马式教堂已经破败不堪,年,巴黎主教昴熙斯·德·苏利(MauricedeSully,图6)发起了重建计划。
图6巴黎主教昴熙斯·德·苏利的雕像,描绘了圣母院大教堂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正式奠基于年,整体落成于年,前后经历了多年。作为参考,南宋建立于年,元朝建立于年,明朝建立于年。大教堂的修建覆盖了中国南宋与元朝的大部分时期。大教堂的建造过程大致为东向西,正面塔楼修建的时间较晚(图7)。
图7巴黎圣母院的建造过程
18世纪,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圣母院大教堂也惨遭劫掠,甚至沦为仓库。直到19世纪初,拿破仑将其恢复为教堂,并于4年12月2日在此加冕称帝(图8)。之后,圣母院还经历了多次的修缮。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年-年由法国“结构理性主义”大师维奥莱-勒-杜克(Viollet-le-Duc)主持的修复工程(图9)。
图8油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典礼》,高举皇冠者为拿破仑
图9漫画:《勒-杜克主持巴黎圣母院修复工程》
注:年11月,法国学者本杰明·穆栋曾在清华大学举办讲座(图10),详细介绍了巴黎圣母院的建造和维护历史。现在看来,当时参与讲座的听众可以说是幸运至极了。
图10本杰明·穆栋讲座海报
3.建筑与艺术
巴黎圣母院正面塔楼高69米,在埃菲尔铁塔之前是巴黎最高建筑。圣母院是早期哥特式建筑(Gothicarchitecture)的杰出代表。“哥特式建筑”起源于11世纪,盛行于13-15世纪。其特点是高挺尖耸,因此又被翻译为“高直式建筑”。有趣的是,“哥特建筑”术语的出现要晚的多,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年,意大利艺术家瓦萨利(GiorgioVasari)认为,这种“法式建筑(opusfrancigenum)”破坏了以稳重、厚实著称的罗马式建筑风格(图11),正如野蛮的哥特人摧毁了西罗马帝国,因此将该风格贬义的命名为“哥特式”,沿用至今,但今天“哥特式”已经没有了贬义。
图11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与罗马式建筑(意大利比萨教堂,始建于年)
哥特建筑有四宝:花窗(rosewindows,图12)尖塔(spires,图12)、肋拱(ribvaults,图13)、飞扶壁(flyingbuttresses,图14)。正是这些特征,使哥特式建筑表达出室内空灵神圣、室外直刺苍穹的形象。仿佛向天空升腾,又仿佛寻求与上帝直接对话。
图12巴黎圣母院的花窗与尖塔
图13肋拱示意图与巴黎圣母院内景
图14飞扶壁(亚眠大教堂)示意图与巴黎圣母院飞扶壁
巴黎圣母院最初的设计图上,西立面的两个塔楼顶端还有两个尖塔(图15),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付诸现实,因此也有人认为圣母院一直处于未完工的状态。
图15巴黎圣母院最初设计图
从GoogleEarth三维模型(图16)可以看出圣母院大教堂采用了经典的“拉丁十字”平面(图17),但这不是哥特式建筑的特征,而是基督教堂所广泛采用的平面,象征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
图16巴黎圣母院GoogleEarth三维模型
图17巴黎圣母院平面图
圣母院大教堂同时还是石雕艺术之佼佼者(图18、图19),限于篇幅,不再详细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浏览巴黎圣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