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摘要
中国经济学者们立足本土,正在深层挖掘、深度发现新中国经济运行原理,力求讲好一个能够解开经济腾飞奥秘的“中国故事”。我们通过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经验总结发现,中国的成功在于坚持了以需求为原动力,从而找到了真正推动经济发展的机制所在。
作者:赵儒煜系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刘派系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博士生,王媛玉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摘自:《齐鲁学刊》年第1期
本文载《社会科学文摘》
年第3期
问题的提出与理论思考
中国经济学者们立足本土,正在深层挖掘、深度发现新中国经济运行原理,力求讲好一个能够解开经济腾飞奥秘的“中国故事”。我们通过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经验总结发现,中国的成功在于坚持了以需求为原动力,从而找到了真正推动经济发展的机制所在。
(一)已有研究综述
早期关于经济机制的探讨,总结了中国经济运行机制存在的理论前提,如曹之虎()提出经济机制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在一定生产力条件下,有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运行机制。也有学者重点研究计划与市场、国家宏观调控与企业微观运行的主要矛盾关系,如张井()将中国的经济运行机制总结为“国家管理企业,企业供给市场”。
近期的相关研究更多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从不同研究角度或学科领域出发,尝试总结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理论与实践创新。如洪银兴()从*治经济学角度具体阐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之处;任保平等()从国家战略层面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战略梳理为由“赶超型”到“追赶型”,再到“质量效益型”的演变历程。然而,这些研究仅是对中国经济改革在新时期新阶段制度或*策等具体现象的归纳总结,并未升华至足够的理论高度和深度来探究新中国取得巨大经济成就背后所蕴含的运作机理或原理。
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更加系统、全面地总结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的经济运行机制探索过程,透过种种现象看到背后的经济推动力本质,用一种全新的理论范式对新中国的“经济奇迹”作出解释。
(二)关于经济机制本质的探讨
经济机制、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三者贯穿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稳定高速发展道路的探索历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新中国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得以开展的基本前提,经济机制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根本动力,经济体制及其改革则是经济运行机制在实践中的推行和调节手段。同时我们发现,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机制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
首先,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没有必然的相互约束关系。即资本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相容,也与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相容。而社会主义制度在理论上而言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其管理体制是从市场体制演变而来的计划体制,因而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体制和计划体制都不矛盾;从实践来看,已有的经验表明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都曾有其适用和成功之处,市场经济体制则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得到尝试而获得巨大成功。
其次,经济机制是经济运行自身的客观规律,因而不存在因制度、体制而改变的机制。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资本主义制度,无论采取计划管理方式还是彻底的自由放任方式或者有限的市场管理方式,经济机制都按照自身的运行规律来运转,反作用于体制、制度,使之与其相适应。而这个根本性的经济机制,简言之,就是以需求为动力、一切以满足社会需求(包括公共需求和个体需求)为导向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规律。
最后,正因为经济机制的唯一性,使得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这两种经济体制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相互矛盾。在此,经济体制只是运行的管理方式,只要管理者清楚地认识到其管理方式有助于满足最为迫切、最为关键的需求,可以解决需求—供给之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那么,按市场方式运行或者按计划方式运行都不重要了。综上所述,无论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如何变换,经济运行的根本原理即经济机制是不变的,是以需求为根本动力的。
我国经济机制探索历程
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机制体制合一的计划经济时期、机制体制分离的频繁改革时期、体制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时期三个阶段。
(一)机制体制合一的阶段(—年)
这一阶段,在经历了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短期过渡后,便进入了以计划管理方式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对计划经济运行方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这一阶段,经济机制探索与经济体制选择是一体的,推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行*指令为主的计划经济是客观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为下一阶段为实现技术进步而推进改革开放的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积极的借鉴。
(二)改革体制以转变机制的阶段(—年)
这一阶段,是为实现生产力进步而主动拆除管理体制障碍的尝试过程,而导入市场机制的同时如何避免市场失衡带来的生产过剩或不足问题则是体制改革的主要领域。在这一阶段,中国社会需求重心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