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实质
经济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的动力和阻力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学问,即人为什么会进行这样那样的选择和活动?人的行为会受到个人情感、责任观念和高尚理想的支配。但是,人们各种经济活动的最坚定的动机还是获得工资和货币。
和其它的社会科学相比,经济学可以采用较为精密的研究方法。使用相对精密的方法,经济学能够对人类的欲望、憧憬和其他情感所表现出的种种动力的力量和数量加以估计和衡量。当一个人的动机的力量所得到的满足或所忍受的痛苦能用一定数量货币衡量的时候,科学的经济研究就成为可能。
经济学并不能直接衡量情感本身,只能衡量情感所带来的苦乐得失。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做同一件事情的心情往往不能准确地相互比较,更不用说准确地衡量别人做某件事时的心情。
因此,主要研究各种活动的动力或阻力,而不是研究从事这项活动时的情感。这是经济研究的起点。
同一单位货币所衡量的动力的差异经济学之所以能够成为精密的学科,就在于人们各种情感外化的动力可以用货币额来衡量。但是用货币衡量动机时必须注意,同等数量的货币代表的动力对于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人是不同的。
首先,一单位货币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下带给同一个人的愉快是不同的。当一个人有钱的时候,一个先令所能提供的愉快和动力很小;当一个人很贫穷时,一个先令所能提供的愉快和动力是很大的。其次,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件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等量货币对不同个体形成的动力的差异是否会影响经济研究的进行?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同等货币对不同个体的满足程度不同,但如果我们把差异较小的个体组合成一个较大的群体时,群体内不同个体的差异相互抵消。
习惯大都基于有意识的选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按照某些风俗习惯,不经过仔细考虑就去做一些事情。按照经济学的规范,人在做一件事之前应该考虑它的利益得失,决策之后再去行动,为什么人们会遵照风俗习惯而不考虑得失?
风俗习惯大都是精密和细心地观察不同行为过程中的利害得失的产物,是经过长期有意识地选择形成的。风俗习惯不像会计上借贷双方的正式计算,但是当人们在生活中或是社交场合按照风俗习惯行事时,都在不自觉地考虑潜在的利益得失。
经济动机不全是利己的经济学是研究财富和人的学问,金钱只是一种达到各种目的的手段,获得财富的经济动机是否高尚则取决于所要达到的目的。
一个人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也不是唯利是图的。在经济活动中,追求经济利益要讲诚信和信用。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工作本身可以使人实现自己的价值并感到愉快。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尽管将面对激烈的竞争,但这种挑战性也会带给他快乐和成就感。
共同活动的动机对经济学日益重要在研究大多数经济问题时,最好的出发点是影响个人的那些动机,但个人并非是一个孤立的分子,而是某一特殊行业或产业团体的一员。当个人组成团体时,个人动机的多样性使衡量团体动机成为一个问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