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内在规律。“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分别体现了资源环境的生态属性和经济属性,因此如何在保持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基础上,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发挥其经济价值是践行“两山”理论的核心所在。对于生态资源富集的后发展地区而言,虽然自然资源丰富、生态价值丰厚,但其生态优势难以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究其原因有4个方面:一是资源分散难以统计。自然资源调查和确权的基础工作不完善,导致家底不清、权属不明;所有者权益内涵不明、权益缺位,导致我国资源的所有权实现很不充分,资源市场缺乏竞争性,资源价格体系不合理。二是碎片化资源难以聚合。资源分散、权属复杂等问题导致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缺乏系统性保护与利用,无法发挥其规模效益。三是优质化资产难以提升。由于自然资源科学的评估定价体系尚未完成,所以无法将山、水、林、田、湖、草等作为共同体来系统考虑其价值,没有体现出自然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四是社会化资本难以引进。市场主体参与度不高,产业资本很难进入,外来主体开发时与所有权主体沟通、交易的成本过高。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在综合考虑保护与发展等成本的基础上,进行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自然资源价值化实现形式,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福建省南平市作为生态资源富集的后发展地区之一,年开展“生态银行”绿色发展创新实践,就生态资源富集地区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进行了有效探索,目前根据自然资源属性,已成功探索形成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武夷山市五夫镇“文化生态银行”、延平区巨口乡“古厝生态银行”、建阳区“建盏生态银行”等多种运作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以南平市“生态银行”为分析案例,首先对其设计思路、总体架构、交易流程进行阐述,然后对南平市“森林生态银行”具体操作模式进行介绍,从自然资源如何向资本转换的视角,为该地区“资源—资产—资本”转换的新路径提供一种理论解释,该理论可为生态资源富集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提供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有助于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解决绿色发展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问题。
二、文献回顾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价值认识的偏差,导致自然资源被掠夺式开发与低效利用,造成了自然资源稀缺与浪费并存,并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从而制约着人类可持续发展。如何转变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人类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