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董宇辉面对网友质疑的6元一根东方臻选玉米,回应了一个词——“谷贱伤农”。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是指:粮食价格过低,使农民受到损害。
那这种“谷贱伤农”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一般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它一般出现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粮食丰收但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也是我们现代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着的一种经济学现象。
来拆解看一下原因。
农民从出售粮食中获得利润,利润=产量*粮价,取决于产量和价格两个因素。
粮食的价格,是缺少弹性的(价格弹性:指价格变动引起的市场需求量的变化程度),也就是说粮食的需求量对于价格的变化并不敏感。
因为粮食是民生必需品,这种需求是人类的生理需求,粮价上下波动一下,民众的需求量也不会产生太大的波动,该吃还得吃,没有人会因为粮价涨了一点就绝食。
扩展一下,什么商品的价格是富有弹性的?比如非必需品:首饰、电子产品、奢侈品等等,这些东西价格一旦上涨,民众对于非必要购买的需求就会减少。
农民种粮的利润,是受到粮食供求关系的影响。
当粮食获得丰收的时候,供求关系发生较大变化,粮食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的相对关系较之前不同,供给量的增幅大于需求量的增幅,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出售。
但是我们刚才说了,粮食的价格是缺少弹性的,不会因为一点点降价而增加需求量,只有在农民大幅的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
粮食出售价格的降幅大于需求量增加(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因而种粮农民的利润下降。
所以就不难理解这个现象: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大幅下跌,使农民增产不增收,这就是“谷贱伤农”。
谷贱伤农这个词出自《汉书?食货志上》:“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意思是:粮食价格太高,会伤害国家民众的利益,粮价太低,则会伤害国家农民的利益。民众受到伤害则会人心分散,农民受到伤害则会使国家贫穷。
这也是董宇辉在后续采访中说的,为什么价格不能定得太高,因为会伤害消费者的利益;为什么不能定的太低,因为若利润被极度压缩,农村就更没人去种地了。
在经济学中,对于价格弹性小的商品,是应该稍稍提价销售的,因为需求量对商品的涨跌反映不大,比如米面粮油,即使贵一丢丢,消费者也不可能不买,而商家则会因涨价最大化获利。
子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