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ldquo迈向十四五的中国旅游业
TUhjnbcbe - 2022/7/8 15:41:00
年5月22日,由《旅游学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迈向‘十四五’的中国旅游业:新格局与新命题”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和《旅游学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及《经济研究》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海南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机构的十余位专家发表演讲并与参会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学术研讨会分为上午场和下午场。上午以“‘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下的中国旅游业”为议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研究员主持。上午场:主持人宋瑞: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

各位学界同仁,特别感谢大家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

五年一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有的经济安排和时间节律,自年第一个五年规划(计划)以来,如今已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了。

“十四五”时期,对中国和世界来说都是一个特殊阶段。于世界而言,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格局、*治格局、贸易关系、国家关系、地缘*治、科技革命都面临新的挑战和变化,尤其是新冠疫情带来二战以后最大的冲击,正在深刻而全面地改变着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于中国而言,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是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要思考“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朝什么方向走、旅游业应该如何发展等问题——我们总提到的新格局是什么样的格局,在这样的格局背景下旅游业会有哪些新变化或新命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不仅是实践的需要,也有很深的学术含义。为此,《旅游学刊》和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联合组织这次学术研讨会。特别感谢学刊编辑部尤其是吴巧红老师,在会议组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设置议题和邀请嘉宾时,我们考虑到除了研讨旅游业的需求侧问题、消费管理、产业发展、教育问题等之外,还需要从更大的背景出发,从国民经济整体格局去思考问题,所以特意邀请了来自经济领域和旅游领域的权威专家,期待为各位提供一场思想盛宴。

开幕致辞严旭阳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常务副院长,《旅游学刊》主编今天论坛的主题是迈向“十四五”的中国旅游业,上、下午场分别讨论“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下的中国旅游业以及“十四五”时期中国旅游业的新命题。这是旅游学界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关于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关于中国旅游学科和旅游研究的未来,我有一些初步认识,借此机会向各位报告。第一,中国旅游业的*金时代正在开启。中国人的时间支出和消费开支正在越来越多地向休闲、旅游、度假倾斜。面对城镇化、工业化的快节奏,人们正在越来越重视有品质的慢生活;在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大提升之后,人们正越来越追求精神文化体验和享受。所有这些都为中国旅游业打开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二,中国旅游学科的*金时代正在到来。实践是理论最好的催化剂,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金时代必然催生中国旅游研究的极大丰富以及中国旅游学科的大力发展。中国旅游学科发展的*金时代正在开启,中国旅游学人的学术事业前景广阔,同时我们也重任在肩。第三,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将面临一系列全新的挑战。在新发展阶段,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有力地支撑文化强国战略,要顺应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变迁,要助力碳排放目标的实现。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功能、目标、要求、条件、技术、环境、约束等等,都将具有全新的内涵,或者面临巨大而且快速的变化。第四,中国旅游学人将创立旅游研究的中国学派。在新发展阶段,中国旅游研究将面临一系列全新的命题。比如高铁旅游及其发展的前景、格局、模式、作用、影响,再比如面对中国老龄社会的到来,以及我国绝对数量非常巨大的残疾人群体,如何解决好弱势群体旅游权益的保护和发展,如何界定旅游产品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如何构建相应的旅游产品供给制度和体系。未来旅游研究讲述的中国故事,概括的中国模式必将是生动而鲜活的,未来旅游学科涌现出的中国理论、树立的中国学派必将是扎实而富有借鉴意义的。这既是我们中国旅游学人的理论自信,更是我们中国旅游学人的时代使命。开幕致辞闫坤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出台,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十四五”规划编制也进入最后阶段,旅游业、文化和旅游等诸多蓝图有望年内出台。在此我分享三个观点。其一,“十四五”时期为我国旅游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命题。“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意味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消费结构等都会发生变化。这对旅游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而言意味着什么?国家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旅游市场结构、旅游经济运行而言又意味着什么?新发展理念,尤其是创新驱动发展,对于旅游业而言,除了技术创新,是否也意味着体制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以及更广泛的产业创新体系?对一个行业或经济领域而言,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是不是投入产出比更高、企业效益更好、生态成本更低、游客和居民更满意?除了全要素生产率,还需要通过哪些指标来衡量?需要哪些机制来保障?如何借助经济学的理论依据、分析框架、规范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回答,不仅是对策研究的重要任务,也具有很深的学术意蕴。其二,学术共同体是推动研究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术共同体内部的交流、碰撞、共生、共识和共同努力,是推动学科建设和研究发展的重要力量。《旅游学刊》和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以及中国旅游学界各位同仁组成的旅游学术共同体的良好互动、深入交流、紧密合作,对于推动旅游研究的深入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三,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当代中国正在经历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将为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我们要将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密切结合,聚焦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推出一批既反映中国立场又为国际学术界所理解和接受的学术命题、学术范畴和标识性概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十四五”的中国经济发展*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很高兴参加本次关于“十四五”中国旅游业的研讨会。我和大家谈谈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十四五”中国经济发展。首先,谈“十四五”要了解“三新”概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与新发展格局。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其中,新发展格局在“十四五”规划中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旅游现代化也应该放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理解。我们耳熟能详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对新发展格局的一种描述。新发展格局在现代化路径选择中之所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是因为以“经济循环”为描述维度、根本视角和关键词,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更有协同性和动态性的思维,不仅根据供给、需求等单方面*策,也不单是生产、流通、消费某单环节的战略,而是围绕经济循环的系统、动态的*策组合。新发展格局有两大重要内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问题是保持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其本质特征是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和自主创新。因此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侧发力。其次,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我们构建和完善内需体系,把改革、发展、管理三者有效结合。真正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需体系要做到四个层面:一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二是加快完善科技和产业创新体制机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高质量实体经济供给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建立和完善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四是加快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挖掘国内消费潜力,在新型城镇化中加快消费转型升级、塑造新型消费体系。最后,在新发展格局的经济背景下,城市化的布局可能会对“十四五”期间旅游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两横三纵19个城市群以及六大区域构成了旅游业国内大循环的基础布局。基于此,我认为旅游业发展首先要加快旅游服务业品质化发展,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务体验为导向。在这方面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迈向十四五的中国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