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考研真题东北大学85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TUhjnbcbe - 2022/7/31 16:51:00

年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生注意:全部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否则后果自负)

考试科目代码:科目名称: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供给价格弧弹性

2、准租金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4、生产者剩余

5、消费者均衡

6、纳什均衡

7、科斯定理

8、税收乘数

9、结构性失业

二、简答题

1、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3、垄断竞争市场的定义及条件,并举例说明。

4、凯恩斯陷阱的定义及在什么情况下会导致凯恩斯陷阱。

三、论述题

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形成及条件。

2、自动稳定器的定义及其发挥作用的形式。

四、思考题

关于当前价格水平,以及财**策货币*策,及其原因。

年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解析

一、名词解释

1、供给价格弧弹性

答:供给的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供给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弧弹性是强调弧上的变化,所以弧上的Q和P用的是变化前后的均值。其计算公式为:es=(ΔQ/ΔP)·(P/Q)。为了避免不同的计算结果,供给价格弧弹性采用中点公式,即:es=(ΔQ/ΔP)·[(P1+P2)/2]/[(Q1+Q2)/2]。式中,(P1,Q1)表示价格变动前的价格和供给量,(P2,Q2)表示价格变动后的价格和供给量。

2、准租金

答:准租金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一般来说,准租金是某些质量较高的生产要素,在短期内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超额收入。

准租金可以用厂商的短期成本曲线来加以分析,如图1所示。其中MC、AC、AVC分别表示厂商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假定产品价格为P0,则厂商将生产Q0。这时的可变总成本为面积OGBQ0,它代表了厂商对

为生产Q0所需的可变生产要素量而必须作出的支付。固定要素得到的则是剩余部分GP0CB。这就是准租金。

图1 准租金

如果从准租金GP0CB中减去固定总成本GDEB,则得到经济利润DP0CE。可见,准租金为固定总成本与经济利润之和。当经济利润为0时,准租金便等于固定总成本。当厂商有经济亏损时,准租金也可能小于固定总成本。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如总效用函数为TU=f(Q),则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MU=ΔTU/ΔQ。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在于:①从人的心理角度看,随着相同商品的连续增加,人们从每一单位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递减的;②一种商品往往有几种用途,消费者总是将前一单位商品用在较重要的用途上,将后一单位的商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③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对任何一种商品的消费都有饱和点,只有当消费商品的边际效用逐步递减到零时,消费者才达到消费饱和点。

4、生产者剩余

答:生产者剩余是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它通常用市场价格线以下、SMC曲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在图2中,在生产零到最大产量Q0之间的价格线以下和供给曲线(即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以上的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生产者剩余。

图2 生产者剩余

由此,生产者剩余也可以用数学公式定义。令反供给函数PS=f(Q),且

价格为P0时厂商的供给量为Q0,则生产者剩余为:

式中,PS为生产者剩余的英文简写,式子右边的第一项表示总收益,即厂商实际接受的总支付,第二项表示厂商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

5、消费者均衡

答: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其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这里的均衡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不变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MU1/P1=MU2/P2=…=λ,其中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

序数效用论者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在一起说明消费者的均衡。任何一个理想的消费者在用一定的收入购买商品时,其目的是为了从中获得尽可能大的消费满足。消费者偏好决定了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一个消费者的关于任何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组可以覆盖整个坐标平面;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决定了消费者的预算线。在收入既定和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能有一条。那么,当一个消费者面临一条既定的预算线和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时,只有既定的预算线和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此时满足MRS12=P1/P2。

6、纳什均衡

答: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提出者约翰·纳什的名字命名。

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它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所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策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策略,从而这个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纳什均衡不一定是占优均衡,占优均衡却一定是一种纳什均衡;纳什均衡不一定唯一,可能有多重解,占优均衡却一定是唯一的。

7、科斯定理

答:科斯定理是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原理。其基本思想由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科斯在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但是科斯本人并没有直接将其思想以定理形式写出,而是体现在从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出发所进行的案例分析中。科斯定理是由其他经济学家在解释科斯基本思想时概括出来的,不同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科斯的基本思想进行了解释。

科斯定理是指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西方学者认为,明确的财产权及其转让可以使得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趋于一致。以污染问题为例,科斯定理意味着,一旦所需条件均被满足,则污染者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就会趋于上升,直到与边际社会成本曲线完全重合,从而污染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将下降至社会最优产量水平。

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存在以下几点原因:①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②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③分派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效果的问题了。

8、税收乘数

答: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在定量税下,kT=Y/T=-b/(1-b);在比例税下,kT=Y/T=-b(1-t)/[1-b(1-t)]。式中,kT表示税收乘数,Y表示收入变动,T表示税收变动,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t表示比例税税率。税收乘数为负值,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

9、结构性失业

答:结构性失业指因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包括两种情况:①某些具有劳动力的工人,由于他们工作的产业进入萧条而失去工作机会,而他们不一定适应新工业部门的技术要求,因而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②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落后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因地理位置的限制,不能迅速流动到发展迅速的地区,因而也有一部分劳动者失业。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结构性失业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两者并存,但不匹配。结构性失业经常被认为是摩擦性失业的极端形式,它不能通过扩大总需求予以解决。一般认为对就业有严重影响的比较重要的结构变化有:消费者趣味的变化、技术水平的变化、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以及*府*策的变化。消费者趣味和技术水平的长期变化会新产生一些行业,也会淘汰一些行业,从而造成失业。人口的增长由于它既能影响生产又能影响劳动力供给,所以也会影响失业。随着*府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府的开支和税收*策对失业影响也在增加。

在宏观经济学界,对结构性失业还存在另一种观点。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通过劳动者相对工资的调整,可以反映出引起劳动力需求结构性失调的根本性需求变化,可以消除结构性失业,因而结构性失业不可能长期存在。他们还认为,自然失业率包含一种摩擦性和结构性因素。结构性因素来自劳动力和商品市场的特征以及社会和法律的障碍,因此他们认为,失业和空缺的并存与结构性失业无关。

二、简答题

1、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答: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

(1)商品的可替代性。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大;相反,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小。对一种商品所下的定义越明确越狭窄,这种商品的相近的替代品往往就越多,需求的价格弹性也就越大。

(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的用途越是广泛,它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相反,用途越是狭窄,它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小。

(3)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非必需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

(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者在某商品上的消费支出在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能越大;反之,则越小。

(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所考察的调节时间越长,则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因为,在消费者决定减少或停止对价格上升的某种商品的购买之前,他一般需要花费时间去寻找和了解该商品的可替代品。

需要指出,一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大小是各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在分析一种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大小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答: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生产技术条件和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如果连续等量地追加某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当产量增加到一定数量后,所生产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从理论上讲,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投入的不断增加,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的组合比例变得越来越不合理,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有条件的:

①以技术不变为前提;

②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变动为前提;

③在可变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出现;

④假定所有的可变投入要素是同质的。

3、垄断竞争市场的定义及条件,并举例说明。

答:(1)垄断竞争市场是一种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组织形式,在这种市场中,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又具有垄断的因素,以竞争为主的一种市场结构。

(2)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①存在大量的厂商,各自生产的产品有差别;

②厂商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市场价;

③市场进入较容易;

④厂商售卖方式主要有广告宣传、质量竞争和价格竞争。

(3)现实经济生活中这样的市场结构有:香烟、糖果、服装、快餐食品,加油站等。

4、凯恩斯陷阱的定义及在什么情况下会导致凯恩斯陷阱。

答: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策失效。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三、论述题

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形成及条件。

答:(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的形成及条件

在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生产中,市场的产品价格和生产规模都是给定的,厂商只有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MR=MC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厂商短期均衡可以分为五种情况,如下图所示。图中的E1、E2、E3、E4和E5分别是厂商在五种情况下的短期均衡点。由五个短期均衡点出发,可以分别找到市场价格为P1、P2、P3、P4和P5时,厂商所选择的满足MR=SMC的均衡条件的产量顺次为Q1、Q2、Q3、Q4和Q5。第一种情况:厂商获得利润;第二种情况:厂商利润为零,但获得全部的正常利润。SMC和SAC曲线的交点是厂商的收支相抵点;第三种情况:厂商亏损,但继续生产。此时,厂商的全部收益在弥补了全部的可变成本以外,还可以弥补一部分不变成本;第四种情况:厂商亏损,处于生产与不生产的临界点。SMC曲线与AVC曲线的交点是厂商的停止营业

点;第五种情况:厂商亏损,停止生产。此时,厂商的全部收益连可变成本都无法全部弥补,就更谈不上对不变成本的弥补了。

图3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分析图

总之,完伞竞争厂商均衡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P。其中,MR=AR=P。在短期均衡时,厂商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可以利润为零,也可以得到最小的亏损。

(2)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的形成及条件

在长期内,完全竞争厂商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来实现的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内对全部生产要素调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即行业内企业数量的调整,另一方而表现为厂商对生产规模的调整。完全竞争厂商就是在以上的调整中达到长期均衡的,

这一过程可以用下图予以说明。

图4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分析图

总之,完全竞争厂商是在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的最低点实现长期均衡。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为:

MR=MC=SMC=LMC=SAC=LAC

2、自动稳定器的定义及其发挥作用的形式。

答: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府采取任何行动。

(1)财**策中的自动(内在)稳定器和积极的财**策:税收的自动变化。在经济扩张和繁荣阶段,随着生产扩大就业增加,国民收入和居民收入增加,*府税收会相应增加,特别是实行累进税制的情况下,税收的增长率超过国民收入增长率。税收增加意味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因而具有遏制总需求扩张和经济过热的作用。当经济处于衰退和萧条阶段时,国民收入下降,税收相应减少。

(2)货币*策与收入*策中的自动(内在)稳定器。利率变动有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调控与稳定物价的作用。在货币供应量M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供给减少→使物价上升→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L1上升→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L2下降→利率r上升→投资下降→有效需求减少→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反之则亦是。

四、思考题

关于当前价格水平,以及财**策货币*策,及其原因。

答:财**策更多地侧重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更好地支持基础设施、保障房等的建设,这些因素使得财**策成为当前稳增长的“急先锋”。

从上半年的*策实施效果来看,积极的财**策已经体现得非常充分。“首先是年初中央预算安排了亿元的赤字,有利于扩大需求。其次,今年财*部代地方发债规模从亿元增至亿元,属于超前性安排。再次,财*支出结构也向保障房建设、交通、水利这样的既有利于民生,又能扩大投资需求。另外,结构性减税也开始发力,对于小微企业的扶持*策开始进一步落实,这也是积极财**策的体现。”

下半年财**策的主要看点可能仍然是结构性减税,结构性减税最大的看点则是营业税转增值税试点扩围。本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自今年8月1日起至年底,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和厦门、深圳10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明年继续扩大试点地区,并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试点。

决策层用货币*策降低融资成本、刺激信贷需求以稳增长的意图相当明显:在一个月之内连续两次降息,贷款利率下调幅度大于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在给予利率浮动区间后,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的下浮区间,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大大降低。连续降息,减缓了银行业利润高速增长的势头,短期来看减少了利润,但是从长期来看,只有这样才会使银行业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考虑到国有商业银行在业界的市场份额,决策层此时推行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很有‘让利于民’的味道。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末调整,金融机构继续执行差别化的各项住房信贷*策,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

年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生注意:全部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否则后果自负)

考试科目代码:科目名称: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40分)

1、规模报酬

2、规模经济

3、显性成本

4、隐性成本

5、帕累托效率

6、帕累托改进

7、挤出效应

8、充分就业

9、乘数-加速数模型

10、经济滞胀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1、作图说明当一地桔子受灾减产,如果桔子的需求缺乏弹性,桔子的价格受其影响也很大。

2、简述劳动力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并说明教育信号对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作用。

3、完全竞争市场的必要假设有哪些?

4、GDP核算指标有什么缺陷?

5、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区别,并说明哪个对社会影响更大?

6、简述IS-LM模型及其意义。

三、论述题(共37分)

1、给出一个博弈的支付矩阵,分析:

(1)描述以上博弈行为。

(2)以上博弈是“囚徒困境”吗?解释囚徒困境对经济学的意义。(17分)

2、平衡预算的财**策思想和功能性财**策思想的区别。(10分)

3、通货膨胀的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10分)

四、思考题(共25分)

年12月5日下,中央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下调到21%。中国连续35个月上调的背景下,分析此次货币*策的背景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年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解析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40分)

1、规模报酬

答: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其中,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减。

一般说来,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企业的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以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这个阶段有可能比较长。在这以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

2、规模经济

答:规模经济是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规模不经济是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

规模经济可以表示为厂商成本增加的倍数小于产量增加的倍数,因而长期平均成本下降。规模不经济可以表示为厂商成本增加的倍数大于产量增加的倍数,因而长期平均成本上升。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表现出U形特征。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都是由厂商改变企业生产规模所引起的,也称为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

3、显性成本

答:显性成本是与隐性成本相对应的,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讲,这笔支出的总价格必须等于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相同的生产要素使用在其他用途时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否则,这个企业就不能购买或租用到这些生产要素,并保持对它们的使用权。

4、隐性成本

答:隐性成本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的,是指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隐性成本与厂商所使用的自有生产要素相联系,反映着这些要素在别处同样能被使用的事实。比如,某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会从劳动市场上雇用一定数量的工人,从银行取得一定数量的贷款或租用一定数量的土地,而且有时还会动用自己的土地和资金,并亲自管理企业。当厂商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也要向自己支付利息、地租和薪金,所以这笔价值也应该计入成本之中。由于这笔成本支出不如显性成本那么明显,故被称为隐性成本。

5、帕累托效率

答:帕累托效率即是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

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三个条件:①交换的最优状态:人们持有的既定收入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些商品的价格的比率;②生产的最优状态:厂商在进行生产时,所有生产要素中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③交换和生产的最优状态:所有产品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产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

如果所有的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则市场机制的最终作用将会使生产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在帕累托最优这种理想的状态下,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配置,产量最高,产品的分配也使社会成员的总体福利最大。

6、帕累托改进

答:帕累托改进是指如果对既定资源配置的状态予以改变,而这种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好,同时其他任何人的境况没有因此变坏,则认为这种变化增加了社会福利。利用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可以定义最优资源配置,即如果对于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都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7、挤出效应

答:挤出效应是指*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府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重新均衡时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利率的上升会抑制一部分私人投资,降低原有的乘数效应,因此,财*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数量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引起的“挤出效应”。

如图1所示,初始状态下,利率为r0,收入为y0,如果不考虑货币市场,那么*府支出将使IS移动到IS′,收入增加到y3。但是实际上收入只能增加到y1,y1y3

即为挤出效应的大小。

图1 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其中,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挤出效应”与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性正相关。

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无限大,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等于零。因此,*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为零,财**策效果极大。反之,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零,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极大。因此,“挤出效应”是完全的。

8、充分就业

答: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况,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也称为自然失业率。

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因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这两种失业可以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增加对失业者劳动技能培训等措施,使其在程度上有所降低,但不能彻底消除。

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那么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当经济中存在非自愿性失业时,*府可以通过财**策和货币*策,扩大总需求,使得需求不足型失业为零,从而可以实现充分就业。

9、乘数-加速数模型

答:乘数-加速数模型又称为“汉森-萨缪尔森模型”。乘数原理说明投资的变动可以引起国民收入的加倍变动,加速数原理表述了随着国民收入的变动,投资加速增加的现象。乘数-加速数模型将两者结合起来用以解释在国民收入中,投资、消费和收入的相互影响、相互加速,进而解释了经济中扩张与衰退的交替并形成经济周期的现象。乘数-加速数模型分析如下:

①经济发展初期,当出现投资数量的增加时,投资数量的增长会通过乘数作用使收入增加。当社会仍存在可利用资源时,在加速数的作用下收入的增长会导致投资的更快上涨,而投资的增长又使国民收入增长。如此循环往复,国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

②然而,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收入的增加迟早会达到资源所能容许的峰顶。一旦经济达到经济周期的峰顶并开始下降时,加速数的作用会使投资下降更多,而投资的下降又使国民收入进一步下降,如此循环往复,国民收入会持续下降,社会便处于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

③收入的持续的下降使经济最终达到经济周期的谷底。当投资减少到一定程度,仍在生产的企业需要进行更新设备的投资时,乘数原理的作用会使收入开始上升,上升的国民收入通过加速数的作用又一次使经济进入扩张阶段,于是,一次新的经济周期又开始了。

10、经济滞胀

答:“滞”指经济停滞,失业增加;“胀”指通货膨胀严重。滞胀指的是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率交织并存的状态。滞胀最初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西方发达国家。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不会并存的,存在通货膨胀就意味着实现了充分就业,存在失业就意味着不会有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修改了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可以并存的,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即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滞胀的出现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沉重打击,也是对菲利普斯曲线的重大修正。滞胀的出现使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面临着严峻挑战,打破了凯恩斯主义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垄断地位,先后出现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综合学派用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理论和劳工市场的结构特性来解释滞胀,并提出以收入*策、人力*策等供给管理*策来对付滞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则把滞胀归罪于凯恩斯主义指导下的对国民经济的国家干预。他们认为是国家干预导致了虚假繁荣,是国家干预破坏了有效的市场机制,因此他们建议减少对经济的国家干预,主张让市场自行调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但是,不管什么流派的经济学,还没有哪一派能深刻认识滞胀,也没有哪一种*策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1、作图说明当一地桔子受灾减产,如果桔子的需求缺乏弹性,桔子的价格受其影响也很大。

答: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图2中,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歉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左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

格大幅度地由P2上升为P1。此时价格上升的幅度超过需求下降的幅度。

图2 桔子减产使价格大幅上升

2、简述劳动力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并说明教育信号对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作用。

答:(1)劳动力市场上的逆向选择

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容易造成劳动力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招聘者在招聘人员的时候,很难根据简单的信息(如应聘者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等)和简短的交流来判断应聘者是否合格。在劳动力市场上,招聘者很难实行一个最优工资策略。

如果招聘者降低工资,应聘者数量肯定减少,并且由于低工资而减少的应聘者中,主要是那些工作效率较高的人,而不是工作效率较低的人。这样工资下降的结果是应聘队伍的结构变化,高效率应聘者所占比例不断降低,低效率应聘者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从而整个应聘者的平均效率下降。最终将会使得高效率应聘者完全退出劳动市场,低效率应聘者驱逐高效率应聘者。

(2)教育信号在克服逆向选择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信号在解决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中有重要作用。雇主虽然无法事先知道劳动者的生产率,但是根据教育状况可以判断其生产能力,教育也因此成为标志潜在生产能力的信号。

教育状况的意义并不限于它可能成为传递潜在生产能力的信号。生产能力信号仅仅是社会地位符号的一个部分,后者还包括一些前者所没有的内容。见识、品位、社会关系网络这些影响社会地位评价的因素并不能简单地归于生产能力范畴。而有关这些因素的信息,通过学校经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的。也就是说,教育状况通过比传递能力信号更广泛的途径影响着雇主决策。因此,教育信号在克服劳动力市场的逆向选择中作用巨大。

3、完全竞争市场的必要假设有哪些?

答:完全竞争市场的必要假设有:

(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由于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所以,相对于整个市场的总需求量和总供给量而言,每一个买者的需求量和每一个卖者的供给量都是微不足道的。在这样的市场中,每一个消费者或每一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的控制力量,他们每一个人都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

(2)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

由于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单个厂商既不会单独提价,也不会单独降价。

(3)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意味着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所有资源可以在各厂商之间和各行业之间完全自由地流动,不存在任何障碍。这样,任何一种资源都可以及时地投向能获得最大利润的生产,并及时地从亏损的生产中退出。

(4)信息是完全的。

信息的完全性即市场上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并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完全的信息,作出自己的最优的经济决策,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而且,由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知道既定的市场价格,也就排除了由于信息不通畅而可能导致的一个市场同时按照不同的价格进行交易的情况。

符合以上四个假定条件的市场被称为完全竞争市场。可以看出,理论分析中所假设的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非常苛刻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真正符合以上四个条件的市场是不存在的。通常情况下,将一些农产品市场,如大米市场、小麦市场等,看成是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

4、GDP核算指标有什么缺陷?

答:GDP是现代国际社会用来衡量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极为重要的指标。虽然GDP概念被普遍运用,但是它在衡量各国经济活动时,却并非一个完美无缺的指标。作为一个衡量一国经济水平的指标,GDP有以下几个缺点:

(1)GDP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生活水平。

因为GDP的统计数据基本上是根据市场交换而获得的,那些虽没有经过市场交换,但却对人们生活水平有重大影响的经济活动就不能通过GDP反映出来。例如,在一个自给自足程度较高的经济社会,其GDP数据一定低估了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所以,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不同,GDP便不能作为一个精确的衡量标准加以比较。另外,人们的休息、娱乐也是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GDP对此却没有反映。假如GDP的下降幅度不至于严重影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当减少劳动时间造成GDP这种下降时,人们可能会因获得更充足的休息时间而感到幸福。

(2)GDP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的结构。

比如两个国家的GDP相同,其中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主要在于制造导弹、武器等*用品;另外一个国家却主要在于建立学校教育设施、文化体育中心以及公园等娱乐场所,则GDP无法对两者的差别作出反映。而这两个国家在产品和服务上结构的不同,对各自国家人民的生活影响很大。

(3)GDP不能反映产品和服务的进步。

由于GDP的数据是根据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统计而得,而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可能会降低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因而GDP不能反映出这种技术水平的进步。例如现在生产出来的汽车要比半个世纪以前生产的汽车质量、性能都好得多,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现在的生产成本可能比过去低得多,而GDP对此却无法反映出来。

(4)GDP的统计有一定的误差。

GDP许多数据是根据抽样调查得出来的,其中包含一定的误差。有些数据是根据人们的申报得出来的,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申报时往往并不反映真实情况,因而统计出来的数字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假成分。此外,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具体的*策规定不同,故统计出来的GDP并非基于同样的标准。

5、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区别,并说明哪个对社会影响更大?

答:(1)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之间的差别在于:

①定义不同。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工人找一份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工资刚性和工作配额的配给引起的失业。

②产生的原因不同。

摩擦性失业的原因有:

a.工人有不同偏好和技能,工作有不同性质;

b.找工作中存在信息不对称;

c.工人不能在地区间迅速流动等。

结构性失业的原因是在现行实际工资下,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如果工资没有调整到使劳动力市场出清,这些工人只能“等待”可以得到的工作。因此,结构性失业是在存在过量劳动供给时工资却没有下降造成的;同时结构性失业也可能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造成的,即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不协调所引起的。

(2)相对于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对社会影响更大。结构性失业的工人在长期中产出很低,他们的空闲对自己和社会而言都会产生大量的经济损失。结构性失业的工人没有在工作中培养新技能的机会,同时现有的技能又因为闲置不用而逐渐退化。而且工人面对长期失业时的心理要比短期的摩擦性失业更为困难。因此说,结构性失业的成本比摩擦性失业的成本要高得多。

6、简述IS-LM模型及其意义。

答:(1)IS-LM模型的内容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虽然论述了利息和收入水平的关系,但陷入了循环推论:利率通过投资影响收入,而收入通过货币需求又影响利率;或者反过来说,收入依赖于利率,而利率又依赖于收入。希克斯在《凯恩斯先生和古典学派:一个尝试性解释》一文中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即IS-LM模型,以解决循环推论的问题。

在IS曲线上,有一系列使产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在LM曲线上,有一系列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IS曲线与LM曲线交于一点,在该点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其数值可通过解IS与LM的联立方程组

得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如图3所示。

图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图3中,IS曲线与LM曲线交于E点,这时决定的国民收入与利率使得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E点以外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存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

(2)IS-LM模型的意义

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对凯恩斯经济理论整个体系的最流行的阐释。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建立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基础之上。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策即财**策和货币*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综上,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三、论述题(共37分)

1、给出一个博弈的支付矩阵,分析:

(1)描述以上博弈行为。

(2)以上博弈是“囚徒困境”吗?解释囚徒困境对经济学的意义。(17分)

答:(1)通过对支付矩阵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A、B两厂商都是理性的,则这个博弈的结果是两厂商都做广告,即不管一个厂商如何决定,另外一个厂商都会选择做广告。具体分析:当厂商B选择做广告时,厂商A做广告所得的支付为,而不做广告所得的支付为0,因此厂商A选择做广告,此时做广告是A的占优策略。同理,做广告也是B的占优策略。博弈的均衡解是(做广告,做广告)。

(2)以上博弈是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描述的是无法相互协调的个人之间出于自身理性的考虑所进行的选择往往不符合双方(或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这一两难处境,是两个博弈参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即使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囚徒困境的博弈有一个占优策略均衡(做广告,做广告)。但是,如果两人都是选择不做广告,则都可以获得最好的结局。囚徒困境的占优策略均衡反映了一个矛盾:即个人理性和团体理性的冲突。它意味着个人理性并不是实现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

囚徒困境表明了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时不一定会导致社会福利的增加,相反,可能会导致集体的灾难,从而对斯密“看不见的手”学说做出了挑战。亚当·斯密的这个思想包含着三个要点:

①追求个人利益是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主要动力;

②竞争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发地将各种个人利益转变为一种共同利益;

③对国民财富的增长来说,*府对经济管得越少越好。囚徒困境对这种思想进行了正面的挑战,认为竞争在缺乏协调的情况下,无法由个人最优达到社会最优。

2、平衡预算的财**策思想和功能性财**策思想的区别。(10分)

答:(1)平衡预算的财*思想指财*收入与财*支出相平衡,财*预算盈余等于零的财*思想。西方学者认为原有财*预算平衡思想主要是年度平衡预算和周期平衡预算两种。

①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年度的收支平衡。这个原则遭到凯恩斯主义者的攻击。他们认为,衰退时,税收必然会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如果坚持年度平衡预算的观点,那么为了减少赤字,只有减少*府支出或提高税率,其结果会加深衰退;当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税收必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为了减少盈余,只有增加*府支出或降低税率,其结果反而会加剧通货膨胀。这样,坚持年度平衡预算只会使经济波动更加严重。

②周期平衡预算是指*府收支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实行起来非常困难。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的时间与程度,从而周期预算平衡也无法实现。

(2)功能财*思想是一种采取积极的权衡性财**策或补偿性财**策的财*思想。这种思想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即存在通货紧缩缺口)时,*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盈余,*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更大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策。财*预算的功能是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发展,预算既可以盈余,也可以赤字,不应为实现财*收支平衡而妨碍*府财**策的正确制定与执行。

(3)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财*收支平衡,甚至以此作为预算目标,后者则不强调这点,而强调财*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的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以及经济的稳定增长。可见,功能财*思想是斟酌使用的财**策的指导思想,是对平衡预算财*思想的否定,与机械地追求*府收支平衡目标相比,是一大进步。

3、通货膨胀的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10分)

答:(1)通货膨胀的分配效应

①通货膨胀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即使就业工人的货币工资能与物价同比例增长,在累进所得税下,货币收入增加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此外,税率的上升也会使工人的部分收入丧失。

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

③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具体地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如果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就为负值。

(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①在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刺激下,产出水平会提高,温和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将刺激产出的扩大和就业的增加。

②在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作用下,物价水平提高,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工人会要求增加工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会在一个更小的产出水平下进行生产。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导致产出下降、失业率上升。

③恶性通货膨胀会造成经济、社会危机:当通货膨胀严重到一定程度形成恶性通货膨胀时,这时候就不仅仅是对上述各方面产生正常影响了,而是会造成整个经济、社会陷入危机。

四、思考题(共25分)

年12月5日下,中央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下调到21%。中国连续35个月上调的背景下,分析此次货币*策的背景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中国人民银行于年11月30日晚间宣布,从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中央银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1)此次货币*策的背景

①自年起,为应对通胀压力,我国中央银行连续12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但一定程度上带来今年以来市场流动性普遍趋紧的局面。中央银行宣布下调准备金率,主要是考虑到当前准备金率实际水平较高、外汇占款减少等导致了银行流动性偏紧,以致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受到了制约。准备金率的下调有利于缓解银行流动性压力,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中国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与预期相比有所不足,这是迫使中央银行下调准备金率、增加流动性的直接原因。

②传递稳增长信号。GDP增速从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在国内外的多重压力下,通过货币*策的适当放松达到提振经济,解决就业,稳定职工收入,稳定社会的目的。

③地方财*债券的发行,挤占了货币流动性的释放,扩大了投资但减少了消费。扩张性的财**策和扩张性的货币*策混合使用,使市场利率水平保持稳定,在CPI高位情况下,贷款利率不会作大的松动,否则会使年的调控(特别是对房价调控)付之东流。

④在连续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下,经济社会已逐渐形成了对*策的正确预期,这次下调,是为了试探市场的反应。

(2)此次货币*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可使商业银行增加可贷资金。如果将此次调整看成是货币*策转向的正确信号,如图4所示,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策,将使得LM曲线从LM向右推移到LM′,利率水平就能由r0降至r1。这样,投资就会增加,收入水平就会取得较大幅度的增长,从而消费也会增加。

图4 货币*策的运用

具体而言,中国遇到的问题不是经济总量的问题,而是经济结构的问题,对于广大企业来说,收紧的货币*策是有着绝对的负面作用。在这一*策下,企业困难,利润减少,从而也造成经济总量的下滑。因此宽松的货币*策有利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健康运行。对房地产市场而言,下调存准率总体上是利好,对资金链紧张的开发商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由此可知,宽松的货币*策将带来投资和收入的增加,进而促进消费的增加。

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哦~,包括但不限于招生情况,初复试资料和找直系学长学姐

整理不易,点赞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研真题东北大学85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